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那一年,我在漓江徒步

樹下讀書

<p class="ql-block"><b>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浙江行歸來快一個月了。回家之后的這段時間主要就是躺著,躺在沙發(fā)上看網(wǎng)絡小說。說實話很享受,比汗流浹背跋山涉水遠程徒步享受得多。顯而易見的是,相當一段時間內不會外出了,至少在秋天之前吧。無論是目前各地的氣候條件,還是我自身的身體狀態(tài),都不適宜遠行。當然根本原因是沒有指標了,今年的指標用完了。不排除秋天在周邊農(nóng)村轉轉,到時候再說。但是也不能一直躺在沙發(fā)上看小說。我覺得看網(wǎng)絡小說和玩電子游戲一樣,都是對于生命的浪費。雖然我還有一個理由,看小說是為了寫小說做準備。不過我知道,這個理由幾乎不成立。唉,都是該死的責任心,總覺得生命與時光不可辜負。那么干點什么呢?對了,可以整理旅行日記,50年的旅行日記。七十功名塵與土,八萬里路云和月,螻蟻般生活留下僅存的印記,不妨重新回顧一下。</b></p> <p class="ql-block"><b>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把十年前漓江徒步作為往日回顧的首選,因為這是我旅行經(jīng)歷中最美好的一頁。不單是因為漓江的風景,還因為這是我徒步旅行的第一次。從國內徒步旅行值得推薦的若干條路線來看,漓江到陽朔的這條路,大概是最適合新手試煉的路線。風景特別美,距離也合適,安全性很高,食宿補給等都沒問題。如果確實需要再加上一條理由,我覺得十年前的我,與現(xiàn)在的我,好像生活在兩個世界??鬃诱f“四十不惑”;然而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許能做到“七十不惑”就不錯了。回過頭來說,當你看穿了生活的真相,反而會更留戀和羨慕,往日那些雖然懵懂但真心快樂的歲月。</b></p> <p class="ql-block"><b>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回望十年前漓江徒步之前,我要先粘貼一段30年前第一次游漓江的日記。1993年春天,去三亞開會。找了個借口繞道桂林,來到魂牽夢繞的漓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93年4月30日 星期五 多云有時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日記前略)桂林山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對中國國畫的傳統(tǒng)畫法一直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因為我不相信有哪些真實的山水會像畫面上表現(xiàn)的那樣峰巒疊翠,云遮霧障。但是現(xiàn)在我要承認,畫中的山水真的存在,存在于桂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聽說有一些人從桂林回去,有一種上當?shù)母杏X。我不知道他們這種感覺是怎樣來的。也許是他們沒有在這里看到繁華的商業(yè)街和燈紅酒綠?也許是他們對美麗的風光無動于衷?更準確的說,也許是他們的腦袋灌水了吧。我們今天游覽了四個景點。鬼斧神工的象鼻山;林深草密、洞府幽幽的蘆笛巖;一覽桂林風貌無余的疊彩峰,還有以“天上有七星”命名的七星巖。的確稱得上山清水秀四個字。碧綠的漓江如玉帶般在黛青的奇峰間纏繞,還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心曠神怡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不想把桂林說成仙境。沒有人見過天上人間。而且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心,平凡的草石山水都會給人以美感。不過我還是要說:桂林,美極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5 月1日 星期六 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據(jù)說日本人曾經(jīng)研究過,人的食物里如果加味素太多,就會得一種“鮮”病,太鮮了也是不行。我今天早晨起來,發(fā)現(xiàn)兩只眼睛全腫了。這是不是昨天一天美妙的風光看得太多了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明天早晨恐怕我的眼睛會睜不開了。因為今天一天,我們是在漓江上度過的,所謂秀色可餐,真是吃飽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漓江本身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出奇的是兩岸的山。陽光明媚時,兩岸青山蒼翠欲滴,山奇石怪,千姿百態(tài)。江風吹來,濃云垂罩,“白雨跳珠亂入船”,山巒隱入云霧之中,更似一幅潑墨中國山水畫。從桂林到陽朔乘船要五個小時。80多公里的山水長卷,不禁使人嘆為觀止,南國風光的靈秀盡集于此了。</b></p><p class="ql-block"><b>船過大墟古鎮(zhèn),小橋流水人家,宛如明代嘉靖風貌。我為之神往,云中岳筆下的大俠是否在此一顯身手?江中扁舟飄搖,頭戴蓑笠的漁夫捕魚撈蝦,一排魚鷹縮著脖子在船頭呆立。千年古榕樹枝虬葉茂,生機旺盛。</b></p><p class="ql-block"><b>所有這一切都像電影一樣在眼前流過。我奇怪今天文思不興,這是沒有直接去登山的關系。把它們貯存起來吧,直到計算機病毒被激活時,能量才會揮發(fā)出來。</b></p><p class="ql-block"><b>當年的日記寫的很簡單,過于簡單了。時間流逝,很多記憶也隨之消失了。但是日記中的“計算機病毒被激活”還真的是一語成箴,可能心中一直潛藏著再來桂林的愿望而渴望“激活”吧。在腦海中搜索,還能想起第一次來桂林的某些細節(jié)。例如在疊彩山的山路上,一只近尺長的蜥蜴與我對峙,通體碧綠。大蜥蜴一雙蠢萌的眼睛最令人難忘。又比如在陽光下的農(nóng)貿市場買東西,忽然聽見萬千聲清脆的鞭炮聲。心里想是不是誰家在辦婚禮,抬頭一看,原來是雨點敲打著農(nóng)貿市場的玻璃鋼瓦屋頂。還比如離開桂林去湛江,被火車站的工作人員耽誤,列車已經(jīng)進站。我們在桂林車站的地下通道狂奔,在發(fā)車前最后一分鐘跳進車廂。</b></p> <p class="ql-block"><b>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30年前連BB機都沒有。10年前智能手機才剛剛開始普及。那時候外出旅行,別想著高德導航,沒有12306訂票,也沒有網(wǎng)約車、送外賣和預定酒店功能??萍歼M步的影響和后果,是一般人的動手能力包括智力水準的大幅度退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選擇徒步旅行,也可以看成是生存能力的鍛煉。</b></p> <p class="ql-block"><b>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96年4月22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桂林行第五天。自陽朔徒步至興坪鎮(zhèn)</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看計步器,今天走了不到20公里。不過多數(shù)里程是在負重狀態(tài)下完成的,且天氣較熱,所以稍微有點累。當然,與徒步途中所看到、所拍攝美景相比,累一點確實不算什么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個不好的消息。我不確定,在徒步走完漓江精華段后,是否還會有興趣繼續(xù)外出旅行了。一個好消息,明天要從興坪走到楊堤,而這一段行程(約25公里)才是最美的,有20元人民幣圖案,有九馬畫山……不管怎樣,走過去再說吧。順便說一句,今天多數(shù)時間都有陽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想像一下,陽光照耀下的陽朔山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今天的行程可以分為兩部分。上午在陽朔公園內游覽,攀登園內一座石筍樣的獨石峰。很多陽朔人建議我們爬電視塔山,被我拒絕了,那座山,90度數(shù)百米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午退掉青旅房間,沿漓江東行,繞過龍脊山,過陽朔大橋,美妙的徒步之旅開始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能說游船上看山、騎行十里畫廊不好,當然不能。只能說徒步走在省道或者村路上,是另外一番體驗。我想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逶迤行來,大概看到的也是此類風光吧(須熟讀《西游記》)。走過一座奇峰,忽現(xiàn)一池碧水,有茂林修竹。岔入一條村路,千簇野花撲面而村舍儼然。漠漠水田飛白鷺,偏有一只水牛在泥水里愜意地打滾。青山隱隱綠水迢迢,山陰路上目不暇接。如果一定要我準確地說出此時的感受,我恐怕難以辨別眼鏡后面流下的是汗水還是淚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桂林行第五天啦。我們在陽朔大橋旁的風雨廊小憩,對旅行之條件做學術性探討?;菊J識是,①要有好身體。②要有一點錢。③要有充分時間。④沒有后顧之憂。⑤最好有一點歷史地理知識。⑥會背幾首唐詩宋詞更佳。⑦初步的攝影技術顯然有益。⑧善于保護好自已。學術研討會又進一步雛議了自助游的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旅行的目標,游覽對象。二是旅行的過程和經(jīng)歷的體驗。三是旅行經(jīng)歷對于個人的提高。后半部分討論是我們在興坪一家小餐館吃啤酒魚時完成的。</b></p><p class="ql-block"><b>時間過半,行程過半?,F(xiàn)在還不能完全說天氣助我,雖然迄今為止還不錯。掌握好節(jié)奏,事實上已經(jīng)搶出了一天時間。一個人的一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九在家里,百分之一在路上。絕大部分生活在現(xiàn)實中,一小點活在夢里。循規(guī)守距走過了一生,稍微放浪形骸,也是寄情于山水之間。好吧,走吧。</b></p> <p class="ql-block"><b>4月23日。桂林行第六天。興坪至楊堤徒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今天步行大約15公里。有一段路是在山里穿行,但落差不大。還有一段路是乘竹筏游江。當然全程都是負重,且有小到中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住在興坪鎮(zhèn)的興蓉旅館。簡陋的小旅館,但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足夠好。早晨在興坪鎮(zhèn)上吃了早飯(米線),準備早一點出發(fā)。忽然大雨如注,于是躺在旅舍的床上發(fā)呆。我們三人商量,如果下雨到中午還不停,就得再住興坪一天。然而大約9點左右,雨勢減小,細雨如絲飄飄垂落。背起登山包,我們出發(f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這次漓江徒步,是我制定的旅行攻略。提前查詢興坪至楊堤的里程,但眾說不一。離開興坪古鎮(zhèn),公路時而貼著漓江而行,時而鉆進山里。路邊有相距不遠的小小村落。細雨時大時小,群山披著曼妙的輕紗。空山新雨后,清麗綽約;不過似乎沒有傳說中的絕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路上的電瓶車絡繹不絕,載著游人去往竹筏碼頭乘筏游江。但在走過“20元人民幣背景點"后,游人漸稀,車輛亦沒有蹤跡。輕雨飄灑如絲如縷,路邊有翠綠的橙園,前方奇異的山峰在云海中若隱若現(xiàn)。山中徐行不妨吟嘯,一簑煙雨何任平生。不能不說,這才是漓江徒步的絕佳境界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楊柳青青江水平,</b></p><p class="ql-block"><b>聞郎江上唱歌聲。</b></p><p class="ql-block"><b>東邊日出西邊雨,</b></p><p class="ql-block"><b>道是無晴卻有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客觀地說,如果不是身臨此境,對于劉郎《竹枝詞》的理解,終究只是在停留在《唐詩選》上。走過之后又會明白,唐代的詩人真不是白給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有一陣雨比較大。正好走的有點累了(今注:那時還沒有想到拉著小車徒步)。路邊有一座大房子,走進去避雨。大房子四層,上面兩層沒裝修,只有框架。一個當?shù)乩蠞h在一層,坐在小板凳上。老漢對遠方來的陌生人并不排斥。照例是先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然后閑聊。問:為什么上面兩層沒裝修?答,沒錢啦。問:家里幾口人,蓋這么大的房子。答,兩個兒子,一個兒子住一層。問,兒子呢?答,外出打工了。問,不能在村里找點活干嗎。答,找不到?,F(xiàn)在不是毛澤東時代,有點掙錢多離家近的工作,村干部安排給自己家里人了。問,毛澤東時代自己家可能建起這么大的房子嗎。答,那倒也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雨小了,我們繼續(xù)前行。走過九馬畫山,就到了漓江邊。提前百度過了,江邊有渡口。在這里乘輪渡橫穿漓江(15元一張船票),在冷水村碼頭上岸。船上的乘客不多,基本上是本地村民。過江后一路北行。路上全無行人,而青山寂寂,云海正茫茫。天地之間惟存蒼翠清新而已。我走過很多地方,號稱"大美"的多有其在,亦不疑之為偽。然而在漓江之濱,這樣山、水、蒼翠奇秀融合又不覺其艷的景色,的確嘆觀止矣。嘆息之余而饑腸有滾雷聲,遂在村中小賣部買八寶粥和面包權作午餐。小賣部門前遮雨棚下,有幾伙村民在玩“條子",一種與麻將相似的紙牌,對往來游人見怪不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山中行進,有迷路之虞。忽然有一位村婦自后面追來,告訴我們須從一小路過田地循江邊,并主動為我們帶路,自稱亦要回家,方向與我們一致。我心中存疑,但自信無大礙。在山中小徑穿行,有數(shù)處已被洪水沖垮,而且濕滑。村婦介紹當?shù)匾?guī)定,徒步也要收費,竹筏不準私拉客人;江上有警力巡邏類似禁絕黑出租車性質云云。終于行至一處荒涼江濱,村婦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甲天下”牌香煙煙標,說這里就是煙標上的圖案所在地。然后掏出手機打電話,招呼江上一個竹筏靠岸。真相大白,村婦給船夫攬一趟私活錢,村婦從中收取一部分提成費。我們也想體驗一下竹筏游漓江的感覺,而且費用可以接受。應當說,乘坐竹筏與坐大游船有很大不同,而更快活得多。稍微有點掃興的是,船夫反復提醒兼警告我們,不能拍照,不能被江上類似城管的巡邏人員發(fā)現(xiàn)。正常旅游變得好像做賊一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漓江游至此基本完成。今晚入住楊堤一家農(nóng)家樂,三人喝“漓泉"啤酒,以示慶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夜飲東坡醒復醉</b></p><p class="ql-block"><b>歸來仿佛三更</b></p><p class="ql-block"><b>家童鼻息已雷鳴。</b></p><p class="ql-block"><b>敲門都不應,</b></p><p class="ql-block"><b>倚杖聽江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此時我寫這篇漓江游隨筆,農(nóng)家客舍敞開的窗外,正傳來鳴鳴咽咽的漓江濤聲。如泣如訴也好,如琴如瑟也好,如雷如風也好,皆吾之心也。蘇東坡何以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慨?臨水而發(fā),憑欄之嘆,有誰能知道江上一葉扁舟的過去未來? 我在第一次讀東坡這首詞的時候,有一點好奇心,“倚杖聽江聲”是怎樣的體驗?夜宿漓江之濱,才有會心之感。夜深人靜,江水無聲無息然而滔滔流去;最妙之處就在這里,明明是萬籟俱寂,卻偏偏能“聽”見“江聲”。這是天地光陰白云蒼狗的循轉之聲,是反觀內心人生無常的生命流逝之聲;也是“小舟從此逝”的惆悵喟嘆之聲。然而此聲非尋常之聲,可知而不可聞也……</b></p> <p class="ql-block">輪渡</p> <p class="ql-block">楊堤農(nóng)家樂</p> <p class="ql-block"><b>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追尋徐霞客的足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追隨著徐霞客的足跡,去了浙江天臺山、雁蕩山;去了云南麗江、騰沖;去山西恒山、貴州黃果樹、安徽黃山。徐霞客也曾暢游漓江,贊賞八桂山水??破找幌拢瑸槭裁窗褟V西稱之為“八桂”?最早使用這個詞的是唐朝韓愈。他的《送桂州嚴大夫》詩中寫道:“蒼蒼森八桂,茲地在相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焙髢删湓娛墙袢绽旖瓕в蔚淖毅?。至于官方文字中首次以“八桂”來詮釋行政區(qū)劃,則出現(xiàn)在明代官修《大明一統(tǒng)志》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徐霞客1637年春天游漓江的日記一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曉月漾波,奇峰環(huán)棹,覺夜來幽奇之景,又翻出一段空明色相矣。南三里,為螺螄巖。一峰盤旋上,轉峙江右,蓋興平水口山也。又七里,東南出水綠村,山乃斂鋒。天猶未曉,乃掩篷就寐。二十里,古祚驛。又南十里,則龍頭山錚錚露骨,縣之四圍,攢作碧蓮玉筍世界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譯文:曉月蕩漾在碧波之中,奇峰環(huán)繞著小船,覺得夜里幽奇的景色,又呈現(xiàn)出一片空曠明澈的景象來了。往南三里,是螺螄巖。一座山峰盤旋而上,轉峙在江右,大概是興平的水口山。又行七里,從東南方經(jīng)過水綠村,山體這才收斂了鋒芒。天還未發(fā)亮,我就掩下船篷上床睡覺。二十里,到古祚驛。又向南十里,就見龍頭山露出錚錚石骨,縣城的四周圍,山峰攢聚成碧蓮玉筍的世界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徐霞客還曾登上九馬畫山——那時就叫“畫山”,古人沒看出來有九匹馬還是十八匹馬。明朝時九馬畫山半山腰有一座小廟,再往上就無路可走了。我感興趣的是,徐氏日記中提到書童山,而我對書童山印象特別深刻。</b></p> <p class="ql-block">書僮山</p> <p class="ql-block"><b>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沒有歲月可回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翻看舊日日記,忽然想到這句話,沒有歲月可回頭。我不知道有寫日記習慣的人,會不會有如我一樣的想法?!翱统酥穹ろ樍鞫?,悠然如行鏡中。溪流曲折明滅;遠水窮處,璦有高山入云,黛色滴翠,與叢林交青,深溪合翠,森流翁薆,驚神沁目……”山水如畫,人在畫中。然而大美的終點一定是大憂傷。你早就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會漸行漸遠;你不是為了舍棄而惆悵,只是因為無人明白你的憂傷而憂傷。曾經(jīng)的漓江徒步,夜宿楊堤;曾經(jīng)的煙雨漓江,扁舟橫渡,都是不可回頭的歲月的一部分。更記得江濱獨坐,漓江水冷,書童山隱于暮色中終不可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白鳥忽鳴,石冷霜欲結。</b></p><p class="ql-block"><b>流泉得月光,化為一溪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那一年,我在漓江徒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27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