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友善是中華民族歷史中最為珍貴的傳統(tǒng)。《三字經(jīng)》首句是:“人之初,性本善”??鬃犹岢肮院穸∝?zé)于人”。孟子說:“與人為善,善莫大焉”。荀子說:“與人善言暖若錦帛,與人惡言深于矛戟”。佛家勸導(dǎo)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中國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玄奘西游取經(jīng),鑒真東渡日本,文成公主出嫁吐蕃,昭君出塞和親,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等國與國、民族與民族之間友好相處、流芳百世的故事。正是因為我們祖先擁有寬厚友善的胸懷與氣度,才使我們民族向著文明社會一步步邁進。一個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這樣才能成就大業(yè),整個社會才會和諧文明,社會總體效率才會不斷提高??梢哉f,友善是光明與和平的使者,一個充滿友善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友善是我們內(nèi)心最可寶貴的財富, 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貝多芬說:“沒有一個善良的靈魂,就沒有美德可言?!鄙剖俏覀儾豢苫蛉钡钠返?,是人類區(qū)別于世間萬物的獨特品質(zhì)。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要做一個惡人還是善人,每個人的悟性不同,自然選擇的道路也不同。一個善于做善事的人,他的人生是充滿陽光的,因為他的友善,不但會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選擇友善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切人格與品質(zhì)的起點,更是做一個快樂的人的開始。堅持以善良之心、友好之態(tài),待人、接物、謀事,誠實、尊重、謙讓、包容便可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友善是人際關(guān)系的潤滑劑,是一種人生大智慧。馬克思說:“人的本質(zhì)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鄙鐣钍且粡垷o形的網(wǎng),每個人都是這張網(wǎng)上的一個網(wǎng)結(jié)。不論自覺不自覺,愿意不愿意,每個人每時每刻都要處理各種各樣的人際關(guān)系。對同一件事,人們往往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顯示著不同的智商、才能和修養(yǎng),也帶來不同的結(jié)果。只要是思維正常的人,無不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誼、友愛的氛圍中,無不希望自己的周圍充滿善意、善良、善舉。這就需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友善的態(tài)度與家人、朋友、同學(xué)、同事相處。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獲得友誼、信任、諒解和支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充滿快樂的感覺,踏入充滿機遇的境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p><p class="ql-block">對人友善,要學(xué)會換位。要學(xué)會將心比心,主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認(rèn)識、體會別人的觀點、情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尋找最佳解決方案。對親人、朋友、熟人友善,也許不難,但能以友善之心對待陌生人,卻并非易事。我們倡導(dǎo)的友善,其理想境界是廣具愛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只有推己及人,普施善心,廣推善舉,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溫馨。</p><p class="ql-block">對人友善,要學(xué)會寬容。每個人因為對自己過錯的原因、背景了解的比較清楚,所以對自己的過錯比較容易原諒。而對待別人過錯的時候卻不夠客觀。實際上,就個人而言,我們并不比大多數(shù)人更好或更壞。所以,要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求全責(zé)備。友善,意味著寬以待人,不苛求于人,不強加于人。友善待人,表明人胸懷寬廣,精神境界純潔高尚。人際交往、待人處事,如果沒有了寬容,沒有了友好,就失去了人之初中最重要的“善”。</p><p class="ql-block">對人友善,要學(xué)會贊美。每個人都有被肯定的愿望。恰如其分的贊美,能使人感到人際間的溫暖和溫馨,并有效的增加自己與別人之間良性心理交流。友善是締造友誼的陽光,一縷微弱的陽光也能照亮一片心田。當(dāng)友善的陽光照耀別人的時候,你的心頭也一定會感到溫暖。</p><p class="ql-block">對人友善,要學(xué)會給予。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別人身處困難的時候,此時,我們一句安慰的話,一點點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展現(xiàn)我們友善真誠的一面。心存友善,就會以他人之樂為樂,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正所謂“與人方便,予己方便”,“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個懂得給予的人,自然收獲很多幸福,一份給予會讓友善溫暖他人,也溫暖自己,更溫暖社會,溫暖人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