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讀范墩子《自然》時,天光忽然沉下來。風卷著烏云漫過窗欞,溫度驟降的涼意順著裙角爬上皮膚,恍惚間竟覺得是書中的“自然”掀動了真實的天幕。若不是同事們在側,這突然暗下來的世界怕要教人蜷縮,可借著同伴給的膽氣,我還是推門走向了風雨。</p><p class="ql-block"> 操場上最動人的永遠是孩童。風扯著他們的紅領巾翻涌如火焰,塑料跑道被雨水洗得發(fā)亮,紅綠相間的色塊在晦暗天色里格外鮮活。我原想舉起手機定格這幕,卻又怕窗玻璃模糊了鏡頭,索性快步下樓——只見一年級的小姑娘張開雙臂撲進雨里,小小的身影在風里旋轉成一朵童心綻放的花;調(diào)皮的男孩踮著腳湊到我臂彎前,睫毛上還掛著雨珠,卻好奇地盯著手機屏幕直笑。南門角落,三位老師帶著打掃衛(wèi)生的孩子頂風走來,傘面被吹得翻卷,腳步踉蹌卻仍護著身后的學生,我們在門廳相視而笑,共同望著這場突如其來的變天。</p><p class="ql-block"> 花園里的月季與松柏正用力搖晃著。根基未穩(wěn)的枝椏在風中起伏,像是抗爭,又像是在風雨里練著筋骨。云層明暗交替間,被洗滌的枝葉泛著油亮的光澤,那是越挫越勇的生命力——正如范墩子筆下的“自然”,既藏著哲思的深邃,又在眼前化作具象的震撼。原來無論是書中的文字,還是眼前的風雨,都是自然寫給人間的常態(tài)詩篇。</p><p class="ql-block"> 此刻教室傳來的讀書聲,與窗外的風雨聲交織成歌。大自然揮毫潑墨的剎那,竟讓文字與現(xiàn)實在這場變天里完成了一場奇妙的對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