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春天的日本自由行,富士山之行無疑是此番旅程的重頭戲。富士山,與櫻花一樣,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是無數(shù)游客夢寐以求的朝圣地。游日本而不登富士山,似乎總有些遺憾。這次,我決意不再錯過。</p> <p class="ql-block">回想上世紀90年代,我在日本求學(xué)兼打工時,曾有幸在社長的安排下,與三位中國同學(xué)一起前往富士山腳下,游覽了名為“日本LAND”的大型游樂園。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目睹富士山的雄姿。冬季的山體,白雪皚皚,雪線低垂,半山腰以下皆被銀裝素裹,令人震撼。可惜那次時間倉促,未能登頂。</p> <p class="ql-block">回到工廠后,我與一位沖繩籍的日本工友談起觀感,我說:“富士山給人以神圣、崇高的感覺?!彼B連點頭,夸我有文化,竟用出了“神圣”與“崇高”這樣深奧的詞匯。為了練習(xí)日語,我曾對一位老工人說:“作為日本人,一生中必須最少一次徒步登上富士山。”他笑著反駁:“哪有這法律!”我們相視而笑,雖是玩笑,卻也道出了日本人對富士山的特殊情結(jié)。</p> <p class="ql-block">登富士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登山行為,成為一種文化儀式、一種精神朝圣。它不僅是一項成熟的文旅體育活動,更是許多日本人一生必完成的心愿。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中國游客的身影也越來越多。</p> <p class="ql-block">此后的2007年與2012年,我兩次參團來日,都曾乘車抵達富士山五合目,那是汽車可到達的最高點。從遠處眺望,山體巍峨;而一旦身臨其境,積雪覆蓋,反而難窺全貌,正所謂“不識富士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 <p class="ql-block">后來幾次乘郵輪來日,皆在九州短暫停留,無緣再見富士山。去年辦理了三年多次簽證,首發(fā)北海道,未至本州。今年春日,我計劃了為期29天的日本深度游,雖遍歷關(guān)西、四國、九州,卻仍未安排富士山行程。只在乘坐東海道新干線從東京前往大阪途中,從車窗匆匆一瞥,那是一座黑黝黝的山體,積雪尚未重披,初雪尚未來臨。</p> <p class="ql-block">說了這么多,其實是為了鋪墊這次真正意義上的富士山之行。富士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它承載著自然與人文的雙重魅力,是值得反復(fù)探訪的圣地。2025年春天,我終于不能再與它擦肩而過。</p> <p class="ql-block">4月9日清晨,我從東京出發(fā),乘山手線至新宿,轉(zhuǎn)乘中央線快速列車,在大月?lián)Q乘富士急行線。不久,富士山便映入眼簾,陽光灑在山巔,仿佛在迎接我的到來。</p> <p class="ql-block">在河口湖的前一站——下吉田站下車后,我首先前往一座小山丘,從高處俯瞰富士山的全貌。櫻花樹點綴其間,枝葉間透出的山影更顯靜謐。此處氣溫偏低,櫻花尚在含苞,預(yù)計還需一周才會盛開。</p> <p class="ql-block">山道上,一座座紅色鳥居靜靜佇立,仿佛在引導(dǎo)著登山者前行。老伴兒在鳥居前留影,畫面寧靜而莊嚴。</p> <p class="ql-block">再來一張合影,背景是富士山與鳥居的完美結(jié)合。這樣的構(gòu)圖常見于各類旅游宣傳冊與游記中,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我們也想留下屬于自己的那一幀。</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的白頭雪峰、鳥居的一角、櫻花樹的點綴,與我們并肩而立,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中,鳥居更為顯眼,仿佛在訴說著神社的莊嚴與富士山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我們隨后參觀了富士淺間神社,這是供奉富士山女神的神社,香火鼎盛,祈愿者絡(luò)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站在神社前,透過巨大的鳥居與稻草神繩,遠眺富士山,心中頓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回到下吉田站,我們乘坐的是普通電車,非新干線,卻也別有一番風(fēng)味。車廂內(nèi)部整潔復(fù)古,仿佛穿越回了舊時光。</p> <p class="ql-block">這次富士山之行的最大驚喜,是在異國他鄉(xiāng)與故人重逢。老申大姐與她的女兒楠楠,是我們多年的老鄰居,兩家情誼深厚。近兩年因各自原因未見,這次我們各自規(guī)劃自由行路線,竟不約而同地將富士山作為交匯點。</p> <p class="ql-block">我們提前數(shù)月在北京與唐山兩地分別安排行程,最終約定在4月9日于富士山下匯合。我們從東京出發(fā),她們則從大阪方向而來,途中不斷聯(lián)系確認位置,最終在河口湖車站前精準相遇。他鄉(xiāng)遇故知,那份喜悅難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楠楠是旅游達人,攝影高手,裝備齊全。有了她的鏡頭,我們得以留下許多精彩瞬間。幾十張照片中,我們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幾張。</p> <p class="ql-block">老伴是小區(qū)老年舞蹈團的骨干,這次在富士山下翩翩起舞,別有一番韻味。她笑得燦爛,仿佛年輕了幾歲。</p> <p class="ql-block">與老申大姐手拉手,站在富士山下,這一刻,時光仿佛凝固。</p> <p class="ql-block">富士山下,老兩口與老友重逢,這份情誼與風(fēng)景交織,意義非凡。</p> <p class="ql-block">說來有趣,楠楠還是我開啟自由行旅程的啟蒙者。過去雖懂日語,卻總覺得自由行麻煩,不如跟團省心。加之家中老人臥床、疫情三年,一直未能成行。直到前年底,楠楠不斷鼓勵我,自由行其實并不難。她耐心指導(dǎo)我辦理多次簽證、安排行程、訂票住宿、飲食交通等方方面面。我如饑似渴地學(xué)習(xí),查閱大量自由行書籍與網(wǎng)絡(luò)攻略,最終完成了不到一年內(nèi)三次日本自由行的壯舉,足跡遍布四大島及沖繩,深入城市、鄉(xiāng)村、古跡與現(xiàn)代都市,體驗了各種交通工具,也對日本社會有了更深入的觀察。</p> <p class="ql-block">相聚時光短暫,我們不得不各自踏上歸程。臨別前,再次合影留念,為這次重逢畫上圓滿句號。</p> <p class="ql-block">日本有詩云:“玉扇倒懸東海天。”我未能拍到富士山在河口湖中的倒影,只能從網(wǎng)絡(luò)上尋得他人佳作,聊以慰藉。</p> <p class="ql-block">許多游客來富士山,只為拍到一張“富士山、櫻花、五重塔”同框的照片。沒有這張照片,似乎旅程就少了一半意義。為了這張照片,我們決定挑戰(zhàn)登頂。盡管我們都有骨性關(guān)節(jié)炎,行走困難,但為了夢想,我們咬牙堅持,一步步攀爬,心中默念“快到了”。</p> <p class="ql-block">沿途櫻花盛開,美不勝收??上覀冎豢吹胶诺幕ɡ伲敉韥韼滋?,定是櫻花如海。終于,我們看到遠處的塔尖,問路過的幾位年輕人還有多遠,竟然是北京老鄉(xiāng)!他們說我們已爬了三分之二,但塔前排隊拍照的人流如龍,提示牌顯示排隊需兩小時。我們體力不支,時間也不夠,只能遺憾放棄。三分之二的路程,終究未能登頂。</p> <p class="ql-block">只好借用他人照片,這張照片美不勝收,令人向往。若有機會,下次一定登頂,親臨其境。</p> <p class="ql-block">還有一家羅森便利店,因背靠富士山而成為網(wǎng)紅打卡地。我未能找到它,只能借用網(wǎng)絡(luò)照片。下次,下次一定!</p> <p class="ql-block">下吉田站旁的街道被稱為“天梯小鎮(zhèn)”,是近年來中國游客熱衷的打卡地。富士山仿佛堵在小街盡頭,畫面震撼。我們未能前往,只能借用他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日本普通列車的內(nèi)外部,雖非豪華,卻也整潔舒適,體現(xiàn)了日本交通的細致與高效。</p> <p class="ql-block">車站內(nèi)的檢票口大多敞開,因列車密度高,乘客可自由選擇班次。這種便利性,是日本交通體系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這次富士山之行,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若想從容游覽,最好在河口湖住上一晚。那樣才能登頂新倉山,拍到五重塔與富士山同框的美景;才能乘坐纜車前往天上山公園,俯瞰河口湖與富士山全景;才能打卡羅森便利店與天梯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下次,下次我一定安排在河口湖住宿,將所有網(wǎng)紅景點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