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封塔,始建于唐武后天冊萬歲及萬歲登封年間(公元695 - 696),天封塔因其建筑年代而命名。屢圮屢治,清嘉慶三年(1798)12月,修塔時因燈失火,只剩磚砌的塔身;1984年落架重修,期間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為確定天封塔的建筑年代與建筑構造提供了有力的實物。</p><p class="ql-block"> 一、建筑特點</p><p class="ql-block"> 1. 形制與結構</p><p class="ql-block"> 仿宋閣樓式磚木結構:天封塔為中國江南典型的宋塔風格,外觀玲瓏精巧,古樸莊重,采用六角形平面布局,共14層(含7明7暗,包括地宮)。 </p><p class="ql-block"> 歷史演變: </p><p class="ql-block"> 唐代初建:原為四邊形唐塔,推測較矮(低于30米),形制簡樸。 </p><p class="ql-block"> 宋代重建: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改為六角形宋塔,高約51米,成為航運地標。 </p><p class="ql-block"> 現代修復:1989年按南宋模型落架重建,恢復六邊形宋塔原貌。 </p><p class="ql-block"> 特殊工藝:古人建造時堆沙成坡運輸建材,完工后沙石鋪成塔東側的“大沙街”和“小沙泥街”。</p><p class="ql-block"> 2. 功能與象征</p><p class="ql-block"> 航運航標:古代作為明州港(寧波)海上絲綢之路的導航標志,引導商船進出。 </p><p class="ql-block"> 文化遺存:塔身曾發(fā)現法國商船海員的題名,見證中外貿易往來。</p><p class="ql-block"> 3. 文物發(fā)現</p><p class="ql-block"> 1984年地宮考古出土140余件文物,包括鐫刻“紹興十四年”銘文的銀塔、銀殿及元代佛經,佐證其南宋重建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塔高與結構細節(jié)</p><p class="ql-block"> 高度:原塔高18丈(約51米),現存塔體按宋代風貌重建,高度保持一致。 </p><p class="ql-block"> 層級:共14層(7明7暗),含地宮;外觀可見7層,暗層為結構夾層。 </p><p class="ql-block"> 材質:磚木混合,塔身以磚砌為主,木構用于檐角、平座等裝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次天封塔由于場地狹小,建筑物縱深較高,故采用了360全景相機拍攝,后期通過編輯處理并采用不變形取圖在拼接的方法,獲得比較完整的全局效果,還可以吧?你覺的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