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2025年6月27日 星期五</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林靜】成長日志第2??2??3??2??天</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道德經(jīng)】:3遍/95遍</u></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u>【人生就像一場接力賽,三代人的互相托舉才是傳承的源泉】</u></b></p> <p class="ql-block"><b> 以陪伴者的姿態(tài)站在孩子身邊,和他們一起共同面對成長的風風雨雨,或許是這個時代最理想的代際傳承方式。昨天和一位企業(yè)家探討傳承的深層邏輯,我說:</b><b style="font-size:18px;">父母的終點,就是孩子的起點。一個家庭的興旺,從來不是一代人的孤軍奮戰(zhàn),而是三代人之間的相互托舉 —— 父母托舉孩子,孩子反哺父母,如此循環(huán),家族才能生生不息,走向榮光。</b></p><p class="ql-block"><b> 今天晨讀看到整個會議里分布了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共修經(jīng)典,心理有了滿滿的感動,那一刻所謂的傳承的靈魂結(jié)構(gòu)在我的內(nèi)心具像化了,如果一家三代人都能在不斷的學習提升自身,而且是用經(jīng)典,用大道規(guī)律去踐行人生,那這個家族一定是可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的。每天早晨4:50晨讀,本身這是一個反人性的行為,但是因為反人性,所以能夠做到的人就一定不是一般人。更何況這些孩子在心性上的成長會讓父母,爺爺奶奶兩輩人更加堅定家族的修行之路。</b></p><p class="ql-block"><b> 教育學家葉圣陶說:教育應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教育的真正意義,不是生產(chǎn)整齊劃一的標準件,而是喚醒每個靈魂中,那獨一無二的火種。</b></p><p class="ql-block"><b> 這個時代,都說寒門出貴子的故事越來越少,但看到今天早晨晨起三代人的共修成長,我認為并非沒有可能?,F(xiàn)在這個社會底層要實現(xiàn)階層躍遷,雖然艱難,但也有路可循。從普遍規(guī)律來看,底層階層躍遷往往需要至少三代人的持續(xù)努力,這一過程就好比接力賽:第一代人在生存邊緣拼搏,需要通過辛勤勞作來積累原始財富,然后為后一代鋪設(shè)通往教育的道路;第二代人以父輩積累為基礎(chǔ),借助教育獲得優(yōu)質(zhì)工作機會,逐步用知識和財富替代單純的體力勞動;到了第三代,則依靠前兩代人的托舉,借助經(jīng)典文化的鏈接和踐行走上大道規(guī)律的通道修自己的承載力,再憑借資產(chǎn)與人脈資源,最終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階層突破。</b></p><p class="ql-block"><b> 所以一個家族的興旺,就像一場接力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父母打下根基,孩子在父母的托舉中成長,然后孩子再反哺父母,托舉自己的下一代。人生就像一場接力賽,爺爺輩在海里游,父母輩在地上跑,孩子才能在天上飛。</b></p><p class="ql-block"><b> 在電視劇《大宅門》中,白景琦的母親白文氏,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撐起了整個家族。她教導白景琦要正直、善良、勇敢,為他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白景琦長大后,不僅繼承了家族的產(chǎn)業(yè),還將其發(fā)揚光大。而他的子女,在他的影響下,也都成為了有擔當、有作為的人。這就是家族傳承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b> 父母的托舉,不是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摘星星,而是讓孩子擁有自己飛翔的翅膀。當孩子能夠獨立飛翔時,他們也會回過頭來,為父母遮風擋雨,為下一代搭建更高的平臺。</b></p><p class="ql-block"><b> 問道心得: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程序,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指令,修德是一切的源頭。厚德能夠擺脫因果律的制約,厚德能夠重新修改生命程序的數(shù)據(j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