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哭喪作為一種喪葬禮俗,起源于漢朝時期,確切地說是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的。這一時期,哭喪從最初的周禮形式逐漸演變?yōu)橐环N表達哀悼和懷念逝者的重要方式。在周朝時期,哭喪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成為喪葬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對哭喪習俗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使其成為孝道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不同階層的人在哭喪時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反映了社會地位和人際關(guān)系的差異。</p><p class="ql-block"> 漢代初期,哭喪開始與儒家禮儀相結(jié)合,成為表達孝道的重要方式。到了漢武帝時期,哭喪從一種禮儀形式演變?yōu)楦咔楦斜磉_的喪葬禮俗。在漢晉時代哭喪在社會上層和下層中廣泛流行,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北朝時期,哭喪文化達到了高峰,不僅在漢族中流行,也在少數(shù)民族中廣泛傳播。</p> <p class="ql-block"> 自從去年3月21日父親去世以來,再也沒有聽過親人哭泣聲有如此撕心裂肺。父親去世那段時間,治喪在縣殯儀館,幾次看到和聽見我的小姑、堂姐等人,在父親的靈柩前哭泣,這不是一般的哭聲,是我們家鄉(xiāng)葬禮習俗中最為體現(xiàn)孝悌文化的一種方式。</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21日至26日,我再次返回老家美酒河畔——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和義興酒業(yè)分公司總部所在地,習酒鎮(zhèn)甕坪村新寨安置小區(qū),去祭奠我的一位地鄰鄉(xiāng)親——小我一歲半的干內(nèi)兄(以我從小一起長大,長我一歲的干姐姐稱),并為其治喪,協(xié)助治喪委員會和執(zhí)事團隊,以及我的干姐姐和四個干侄兒侄媳一家人,料理喪葬事宜。再一次聽到更為強烈的哭泣聲,特別是26日早上7時48分,入殮發(fā)喪那一刻,我的干姐姐和兩個干妹妹、四個兒媳,以及干內(nèi)兄的十多位女親人,圍著靈柩兩旁,哭聲響成一片,持續(xù)近半個小時,震憾人心。</p><p class="ql-block">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四個兒子和男兒們眼淚下淌,只是不出聲。我身臨其境,眼眶濕潤。</p> <p class="ql-block"> 從我聽出的哭泣聲中,梳理中最多的幾句,以兒女角度為例,整理出以下哭歌詞,也稱哭喪詞,供大家研究。</p><p class="ql-block"> 一哭爹不見爸,想起父親淚汪汪。一生操勞為兒女,未享清福歸天堂??薜灰姼赣H面,只見白幡空中揚。美味佳肴靈前擺,不見爸爸來品嘗。</p><p class="ql-block"> 二哭爹痛斷腸,不見父親屋前忙。往年有我父親在,好吃先給兒女嘗。兒為生計闖天下,很少陪伴父身旁。歸來不見爸呼喚,想多唯有淚千行。</p><p class="ql-block"> 三哭爹把家當,省吃儉用為兒郎。殘湯剩飯爸不舍,拿作下頓充饑腸。衣服縫縫又補補,幾年未換新衣裳。今朝爹去西天路,想見父親夢黃粱。</p><p class="ql-block"> 四哭爹去西方,爸在陰來兒在陽。養(yǎng)兒育女吃盡苦,兩手空空登天堂。深恩似海難報答,空祭靈堂心悲涼。手抱靈牌淚流淌,燒香化紙哭親爸。</p><p class="ql-block"> 五哭爹夜未央,父親一別夢一場。人生苦短難盡孝,來生報恩奉親爸。愿爹逍遙登仙殿,無災無難樂無疆。保佑親人都順利,平安健康福滿堂。 </p><p class="ql-block"> 一炷香燃爐中煙,裊裊青絲上九天。父影遙遙無覓處,孝兒靈前哭七關(guān)。今朝跪地淚洗面,哭父七關(guān)步履艱。</p><p class="ql-block"> 哭父一七望鄉(xiāng)關(guān),父影回眸望故園?!∽源艘粍e難再返,小院歡歌化舊年。昔日檐下父身影,今朝只剩夢魂牽。空庭寂寂添悲意,淚灑階前念舊緣。</p><p class="ql-block"> 哭父二七鬼門關(guān),陰風颯颯路漫漫。兒女焚香燒紙錢,愿父買路得平安。紙灰化作蝶兒舞,裊裊飄飄入冥間。祈愿此錢能開路,助父闖過此難關(guān)。</p><p class="ql-block"> 哭父三七金雞關(guān),五谷撒于路兩邊。金雞飽食心歡暢,不再阻攔父向前。五谷鋪就黃金道,金雞啄食意綿綿。愿父從此無險阻,一路坦途樂無邊。</p><p class="ql-block"> 哭父四七餓狗關(guān),惡犬狂吠聲震天。打狗棍兒手中握,惡犬見之膽生寒。棍影翻飛驅(qū)惡犬,讓開大道父向前。愿父從此無驚擾,平安順遂過難關(guān)。</p><p class="ql-block"> 哭父五七閻王關(guān),陰司森森苦難言。五盆艷花獻閻羅,愿父少受苦萬千?;ň`芬芳映冥界,香飄四溢繞君前。愿此鮮花能解厄,助父安然度此關(guān)。</p><p class="ql-block"> 哭父六七衙差關(guān),衙役橫棍路中間。扯塊素帛披父肩,衙役見禮心自寬。素帛飄飄如祥瑞,護父前行路坦然。衙役見此忙讓道,父得暢行無阻攔。</p><p class="ql-block"> 哭父七七黃泉關(guān),自此父得享安然。金童玉女來相伴,一路逍遙至西天。從此遠離塵世苦,再無病痛擾心田。愿父安享極樂界,來生再續(xù)父子緣。</p><p class="ql-block"> 哭喪詞是一種表達哀悼和思念的文體,通常用于悼念逝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哭喪詞的內(nèi)容和風格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承載著對死者的敬重和懷念。主要內(nèi)容是表達對逝者的懷念和不舍,回憶逝者的生平事跡和品德,傾訴自己與逝者的關(guān)系及逝者對自己的影響,表達對逝者安息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哭喪詞的風格和最大特點是即興創(chuàng)作,在哭聲中完成,情感真摯深沉,語言質(zhì)樸自然,形式多樣,既有韻文也有散文,常常融入傳統(tǒng)孝道文化和民間習俗。</p><p class="ql-block"> 哭喪詞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觀念,哭喪詞通常融入二十四孝等故事,表達對逝者的敬重和懷念。在我老家赤水河習酒甕坪一帶,更強調(diào)個人情感的表達,哭喪詞更多地涉及作者與逝者的個人品質(zhì)和對生者的影響,特別是二者之前的親情表達。</p><p class="ql-block"> 比如在老家治喪這幾天,特別是守靈那晚上,凌晨一點過,從祭壇聲中驚醒,徹夜難眠,躺在靈堂旁邊姨夫肖德家的床上,可以說是哀歌長嘆,回憶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望著即將孤獨終老的姐姐,已成家立業(yè)的侄兒,尚未成年的孫,干姐兄就這樣過早離世,即興為四個侄兒寫下這段《哀歌長念》之詞:</p><p class="ql-block"> 昏暗靈堂燭光閃,您的音容浮眼前,往日溫暖還在心田,如今陰陽已隔遠。曾記家中笑語甜,您的關(guān)懷如陽暖,廚房煙火飯菜香,怎想如今再不見。</p><p class="ql-block"> 嗚~嗚~ 哭聲傳,心中悲苦淚漣漣,從此世界缺一角,再無您的庇護傘。</p><p class="ql-block"> 嗚~嗚~ 肝腸斷,思念如刀割心間,天堂路遙您慢行,來生再續(xù)這親緣。 </p><p class="ql-block"> 田間小徑腳印淺,您的身影漸消散,教誨聲聲猶在耳畔,指引人生的航線。</p><p class="ql-block"> 歲月偷走您容顏,病痛折磨您身倦,想要陪伴時間短,只?;貞浽诼??! ?lt;/p><p class="ql-block"> 孝兒泣淚跪靈堂,憶父音容意惘茫。為子肝腸皆寸斷,情如萬箭刺心房。 兒呼父影無回應,哭父一聲夢斷腸。戴孝披麻心破碎,哀文祭奠淚流長。</p><p class="ql-block"> 痛憶父歸云路遠,空余鶴影天際翔。從此呼父音信杳,相見無期淚滿裳。千言萬語難表意,一章祭文訴衷腸。愿父天國無病痛,逍遙自在福無疆。禱愿來生再相聚,續(xù)寫父子情綿長。</p> <p class="ql-block"> 哭泣聲后,我在為這種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擔憂,隨著時代的進步,六零后以上這代人的消失,恐怕不會再有這種哭喪習俗,因為七零后八零后長大后已經(jīng)改革開放,打工浪潮的興起,讓她們背景離鄉(xiāng),很少有這樣的文化傳承,自然就只會哭不會訴。九零以后城市化的推進,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家庭的個性化相處,更為嚴重,連哭聲都很少見了。</p><p class="ql-block"> 其實,在眾多傳統(tǒng)喪葬習俗中,哭喪以其獨特的情感宣泄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成為民間喪葬儀式中一道別樣且莊重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 哭喪并非簡單的悲痛哭泣,它有著嚴謹?shù)某绦蚺c規(guī)范。在老人即將離世之際,家中親屬就要提前做好準備。一旦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氣,哭聲便即刻響起。這哭聲像是一種宣告,向鄰里鄉(xiāng)親傳遞著家中有人逝去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哭喪的主角往往是逝者的直系親屬,尤其是女兒和兒媳。在一些地區(qū),當聽到老人去世的消息,出嫁的女兒需一路哭著趕回家中。邊哭邊訴說著對親人的不舍,細數(shù)老人一生的艱辛與對自己的疼愛。而兒媳在哭喪時,除了表達悲傷,還要通過哭聲展示自己對長輩的敬重和孝道。她們的哭聲有起有伏,節(jié)奏分明,猶如悲歌一般。這悲歌,歌詞多是即興創(chuàng)作,從老人的養(yǎng)育之恩到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關(guān)懷,一樁樁、一件件,都化作了哭聲中的傾訴。</p> <p class="ql-block"> 哭喪還有著特定的場合和時段。在停靈期間,每到特定時刻,如早晚祭奠時,親屬們都要圍聚在靈柩旁放聲大哭。此時的哭聲交織在一起,氣氛哀傷而凝重。到了出殯那天,哭喪更是達到高潮。當抬棺的隊伍準備出發(fā),親屬們會緊緊拉住棺木,哭聲震天。這哭聲里,不僅有對逝者的不舍,更有對其踏上另一個世界旅程的擔憂與牽掛。</p> <p class="ql-block"> 哭喪習俗之所以能流傳千年,背后有著深刻的文化意義。從情感層面看,它為親屬們提供了一個宣泄悲痛的出口。親人的離世帶來的巨大痛苦,通過哭聲得以釋放,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內(nèi)心的哀傷。在傳統(tǒng)文化里,孝道是極為重要的價值觀??迒首鳛橐环N表達孝道的方式,通過公開的、充滿情感的哭泣行為,向外界展示子女對父母的孝順??薜迷奖础⒃椒弦?guī)范,就越被認為是盡了孝道。</p> <p class="ql-block"> 此外,哭喪在民間信仰中也有著特殊意義。人們相信,逝者的靈魂在前往另一個世界的途中,能聽到親人的哭聲。親人們悲痛的哭聲會讓逝者感受到自己被深深眷戀,從而安心離去。同時,哭聲也能起到某種溝通陰陽的作用,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得到慰藉,保佑在世的親人平安順遂。</p> <p class="ql-block"> 在現(xiàn)代社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更新,一些傳統(tǒng)的哭喪習俗在形式上有所簡化。但哭喪所承載的對逝者的懷念、對親情的珍視等核心情感與文化內(nèi)涵,依然深深扎根在人們心中。它提醒著我們,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對生命的敬畏、對親情的傳承永遠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