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卡隆堡宮"是典型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哈姆雷特》以此為創(chuàng)作背景,因此也被稱為"哈姆雷特城堡"。</p> <p class="ql-block">城堡建于1574年。</p> <p class="ql-block">它的建設資金來自對經過厄勒海峽船只征收的通行稅。</p> <p class="ql-block">城堡用巖石砌筑,褐色銅屋頂。</p> <p class="ql-block">氣勢雄偉、巍峨壯觀。</p> <p class="ql-block">是北歐地區(qū)最精美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宮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城堡位于厄勒海峽要沖,是船只由波羅的海進入大西洋的必經之路。</p> <p class="ql-block">卡隆堡宮因其地理位置和軍事上的重要性而丹麥軍方的重視。</p> <p class="ql-block">從渡海輪船上看卡隆堡宮。</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有一座"管風琴教堂",也稱"格倫維特教堂",是為紀念偉大的丹麥神學家格倫維特。</p> <p class="ql-block">1940年建成的哥本哈根管風琴教堂,堪稱北歐"表現主義建筑"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她用600萬塊黃磚砌成,遠看像一架巨型管風琴,靜觀卻藏著北歐極簡的魔力。</p> <p class="ql-block">( 因為星期一不開放,沒能進入參觀,以下照片來自網絡 )設計師詹森·克林特父子三代接力19年,把傳統(tǒng)的哥特風玩出了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設計師把周邊居民樓統(tǒng)一設計成階梯</span>外形,和教堂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內部極為樸素,令人耳目一新,使人不禁贊嘆設計師的非凡的創(chuàng)新力。</p> <p class="ql-block">教堂安裝了一架北歐最大、有4052根音管的管風琴。</p> <p class="ql-block">"皇宮廣場"。</p> <p class="ql-block">廣場周邊有四座風格相同的宮殿環(huán)繞,形成八邊形。</p> <p class="ql-block">這四座宮殿分別是:"阿美琳堡宮"、"克里斯蒂安堡宮"、"弗雷德里克宮?"和"阿馬林堡宮"。</p> <p class="ql-block">"阿美琳堡宮"為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居所。</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堡宮"是丹麥議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弗雷德里克五世(1723 -1766)雕像。</p> <p class="ql-block">在位期間國王創(chuàng)辦了丹麥王家美術學院,標志著丹麥在文化藝術領域的重要發(fā)展?。此外,他通過幾位大臣的輔助,成功地使丹麥在七年戰(zhàn)爭期間保持中立,避免了卷入戰(zhàn)爭?,對丹麥的和平與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皇宮廣場"融合了歷史、文化與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走過這座大門。</p> <p class="ql-block">來到"腓特烈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腓特烈大教堂"又稱?"大理石教堂",是哥本哈根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正門兩側有丹麥歷史名人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教堂始建于1749年,旨在紀念奧爾登堡王朝統(tǒng)治丹麥300周年。????</p> <p class="ql-block">因資金問題,在一個多世紀里教堂的建造斷斷續(xù)續(xù),直至1894年才竣工。????</p> <p class="ql-block">這是座新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內部裝飾簡潔、莊重、神圣。</p> <p class="ql-block">天頂直徑達31米,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最大的教堂穹頂。????</p> <p class="ql-block">教堂為新古典主義風格,其圓頂設計源自羅馬"圣彼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其歷史、建筑和宗教意義使她成為到哥本哈根游客的必訪景點。</p> <p class="ql-block">出腓特烈教堂,步行約10分鐘便是"國王新廣場"。</p> <p class="ql-block">"國王新廣場"是連結哥本哈根多個區(qū)域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廣場建于17世紀。</p> <p class="ql-block">周邊有許多經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法國大使館。</p> <p class="ql-block">皇家劇院。</p> <p class="ql-block">劇院建于1870年,是著名的"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的主場。</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央是1688年完成的克里斯欽五世國王的騎馬塑像。</p> <p class="ql-block">"皇家藝術學院"前身是克里斯五世的王后居住的夏洛特堡宮。</p> <p class="ql-block">今天,在這座古老的建筑內,走出眾多舞蹈家、雕塑家和建筑師。</p> <p class="ql-block">廣場邊有一座看似普通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這便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大商場,即著名的"瑪格森商場"。</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最好飯店之一的"漢斯國王飯店"也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安徒生年輕時曾經在廣場邊的酒窖街6號住過。</p> <p class="ql-block">"新港"是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條人工運河。</p> <p class="ql-block">這段長約500米的運河將海水引入國王新廣場。</p> <p class="ql-block">兩岸多為17 -18世紀建造的彩色房屋。</p> <p class="ql-block">現已改造為步行街,成了餐飲一條街。</p> <p class="ql-block">它融合了歷史建筑與都市休閑功能,成為哥本哈根景點。</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邊的馬路名為 "安徒生大道?"。</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市政廳建于1905年。</p> <p class="ql-block">這幢建筑結合丹麥、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特征。</p> <p class="ql-block">正門上方的鍍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薩隆大主教。</p> <p class="ql-block">高崇的鐘樓安裝著著名的"世界鐘"。</p> <p class="ql-block">富麗堂皇的市政廳大廳面積1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主要用于官方接待。</p> <p class="ql-block">市民可以預約在此舉行結婚典禮。</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左側有一尊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廣場有800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丹麥的許多重大活動都在市政廳廣場舉行。1992年丹麥國家足球隊獲得歐洲杯冠軍時,有10萬人在此狂歡慶祝。</p> <p class="ql-block">這里停了許多自行車。因為哥本哈根地勢平坦,城市規(guī)模較小,丹麥人喜歡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市政廳有個漂亮的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廣場中"無名混合生物雕塑?":象鼻、龍身、鳥翅,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歐神話中的</span>吉祥物。</p> <p class="ql-block">在市政廣場周邊街區(qū)感受哥本哈根的城市面貌。</p> <p class="ql-block">至此"北歐四國+塔林之旅"的美篇結束。旅途中我拍了約5000張照片,回家后編寫了22篇美篇。它們記錄了我們在北歐的見聞,記錄了和朋友們一起的歡樂,記錄了我對北歐的認識,記錄了旅途中的感受。令人感動的是,龔老師在照顧愛人的情況下,每天堅持把所拍的照片整理成篇,公布在群里,使大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span style="font-size:18px;">龔老師的攝影技巧十分了得,他的眼光獨到、善于觀察,彌補了我的不足,有龔老師做搭當十分愉快。在此也要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在11天的相處中,我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大家享受到了旅游的愉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