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西端,一南一北相距50多公里,古老的陽關(guān)和玉門關(guān),已經(jīng)變成兩坨土堆。因婦孺皆知的詩句“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和“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這兩處遺跡馳名至今。</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的2002年8月,我與正度暑假的小女,在去新疆途中,曾穿行河西走廊,路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的玉門關(guān)。絲綢之路上,孤立于敦煌城西戈壁灘的這座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又稱小方盤城。</p><p class="ql-block">滄海橫流,轉(zhuǎn)眼千年。大西北的每一粒沙石,都歷經(jīng)過磨礪,像被碾碎的時光。2024年9月,重走河西走廊,卻是沿著青甘大環(huán)線,自柴達木北上陽關(guān),東行敦煌,北望玉門關(guān),應(yīng)該算是“東進陽關(guān)”了。</p> <p class="ql-block">9月14日,從青海茫崖一路向北,雖然沒有看到油井林立的大油田,但這種小磕頭蟲還挺多。聽說當?shù)厥唾Y源枯竭,油田廢棄,很多公司都已輾轉(zhuǎn)其他地區(qū)去建設(shè)新的油田。</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達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的博羅轉(zhuǎn)井小鎮(zhèn)。這里地處甘、青、新交匯處、隸屬于酒泉市。從上世紀50年代發(fā)現(xiàn)石油而發(fā)展,到80年代因石油資源枯竭而衰落,見證了西部石油開發(fā)的興衰。</p> <p class="ql-block">博羅轉(zhuǎn)井鎮(zhèn)始建于1954年,主要是服務(wù)于周邊的油田工人,鼎盛時期擁有行政、商業(yè)、醫(yī)療、文化、教育等機構(gòu),居民達到十萬多人。2015年,本已荒蕪的小鎮(zhèn),因陸川的《九層妖塔》選為取景地,搖身變成影視拍攝地及觀光景點。</p> <p class="ql-block">如今除了偶爾打卡的游客,小鎮(zhèn)已經(jīng)沒多少人氣。但從街道布局和殘留的建筑,還可以看出上世紀下半葉曾經(jīng)繁榮的痕跡。離開小鎮(zhèn)繼續(xù)北行,經(jīng)281縣道轉(zhuǎn)215國道再轉(zhuǎn)303省道,約88公里,到達陽關(guān)。</p> <p class="ql-block">午后斜陽,大漠荒沙。雖曾兩赴河西走廊,但都沒有走到這里,如今終于遂愿。在青海茫崖時開始的頭暈乏力,因海拔漸低,已恢復如常,偶有零星咳嗽,可能與氣候干燥有關(guān)。</p> <p class="ql-block">夕陽將古老的關(guān)城染成渾黃色,烽燧剪影落在戈壁盡頭。有人說,那不過是后人堆積的一坡黃土,沒啥可看的,可我偏就對這坨土堆感興趣!</p> <p class="ql-block">陽關(guān)所在的位置,叫古董灘,距敦煌市西南70公里。西漢時設(shè)置,絲綢之路南路必經(jīng)的關(guān)隘。因在玉門關(guān)之南而得名。陽關(guān)景區(qū)現(xiàn)存古陽關(guān)遺址、烽燧、古道、壽昌城與漢長城塞墻遺址等,為4A級風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面對不知何人留下的瑪尼堆,不禁聯(lián)想:昔時陽關(guān),中原與西域的分界,是旅人既向往又敬畏的遠方。那份遠離故土鄉(xiāng)親的孤獨,那種難以承受的艱難跋涉,現(xiàn)代人是無法想象的!</p> <p class="ql-block">西出陽關(guān),步古人后塵,爬上高坡,不見黃沙漫卷,朔風呼嘯,但見秋日西斜,余暉尚明。凝望著龜裂的夯土古墻,仿佛穿越時空,聽風沙掠過斷壁殘垣,聞馬蹄聲穿透千年。</p> <p class="ql-block">邊隧落日,在西天劃出一道美麗的云霞!陽關(guān)之外,是無盡的沙漠、巍峨的雪山、神秘的城邦!想象古人的探險之路,勁風裹挾著馬韁與駝鈴,艱難向西而行,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玉門關(guān),三千多年的胡楊林和東西走向的大車道,見證了古代中原與西域諸國的頻繁往來。2002年夏天來時,看到的是一座方形城垣遺址,黃膠土筑成,西、北墻各開一門。而今從陽關(guān)折向東行,錯過再相遇。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致謝攝影師!</p> <p class="ql-block">從玉門關(guān)向東93公里,便是敦煌城。終于在闊別22年后,又見敦煌!9月15日一早前往莫高窟,遠遠便看到洞窟所依的鳴沙山斷崖和所臨水流干涸的宕泉河,以及隔河相望的三危山。</p> <p class="ql-block">大的景觀,似與20多年前無異。新建的莫高窟數(shù)字影視中心,應(yīng)是最大變化。觀影彌補了游客只能看到有限洞窟,并且光線太暗的不足。兩部各20分鐘的3D影片,那些已從畫冊或現(xiàn)場看熟的壁畫、彩塑,在記憶里次第展開,華麗精美!</p> <p class="ql-block">所見洞窟,反彈琵琶的飛天在藻井間舒展飄帶;三兔共耳的設(shè)計惟妙惟肖;九色鹿的傳奇美麗動人。那些用礦物顏料勾勒的蓮花,歷經(jīng)千年風沙,色彩雖逐漸淡卻,但線條依然流暢生動。</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洞,除著名的16-17號洞窟外,我們依次觀看了390 407 409 419 428 259 96等8個開放洞窟。憶起2002年所看96 130 55 148 328 29 172 61 257 407 237及16-17等12個窟,其中藏經(jīng)洞、407三兔藻井和96九層樓大佛為重見。</p> <p class="ql-block">九層樓檐角懸著的銅鈴,偶爾風吹作響。因洞窟禁止拍照,故以文字簡錄:390窟116鋪華蓋;409窟建于五代,回鶻與清重修;419窟人字坡,飛天;428窟故事太子舍身飼虎;259窟兩佛并坐,微笑菩薩,是樊錦詩院長非常喜歡的一尊佛像,據(jù)說為去年首次開放。</p> <p class="ql-block">別名沙洲的敦煌市區(qū),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青藏高原北緣,是一座小盆地,與當年相比,變化巨大,充滿現(xiàn)代時尚氣息,再也不是昔時塵土飛揚、與敦煌地位極不相稱的小縣城了。</p> <p class="ql-block">為了去看榆林窟,中午時分,趁團隊游覽我已去過的鳴沙山和月牙泉,獨自包車前往瓜州。從敦煌出發(fā)走314國道,約167.2公里,包括觀景時間,10個小時往返。</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又名萬佛峽,因河岸柳樹成林而得名。雖然也屬于敦煌研究院管理,但因距離莫高窟較遠,位于酒泉市瓜州縣城南70公里榆林河峽谷兩岸的直立峭壁上,游客一直較少,而近幾年已逐漸紅火。</p> <p class="ql-block">到達榆林窟,剛好可約兩點半的場次,參觀了5個窟。11清代營造,佛像與眾羅漢;12建于五代,雕塑清代重修,馬蹄形臺,壁畫為原存;13建于五代,宋清兩代重修;17宋代重繪,雙華蓋;5臥佛殿,石胎泥塑,清重繪。因時間太緊未能觀看特窟專場,此行之遺憾。</p> <p class="ql-block">前往榆林窟途中邂逅“大地之子”,為清華美院雕塑系董書兵教授設(shè)計的大型戶外主題雕塑作品,一個碩大的紅砂巖材質(zhì)幼童,趴在瓜州公路旁的一片戈壁灘上酣睡。</p> <p class="ql-block">作品利用三維掃描獲取模型數(shù)據(jù),再分塊進行3D雕刻,最后逐塊雕砌安裝成型。來看他的人還很多,好容易才拍到無人干擾的酣睡娃。</p> <p class="ql-block">這么巨大的雕塑,在平地上怎么拍角度都不夠理想。還是航拍的好看,特借網(wǎng)圖一幅,致謝攝影師!</p> <p class="ql-block">瓜州縣境內(nèi)的戈壁國際雕塑藝術(shù)長廊中,有一尊名為?《跨越祁連》?的雕塑,以卡通男孩造型,表現(xiàn)了“山高我為峰”的氣魄。有人說這個奔跑的娃娃,是要趕去陪伴孤獨的大地之子。</p> <p class="ql-block">漢武雄風,青年雕塑家張萬信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以絲綢之路為背景,3D雕刻技術(shù)和數(shù)字掃描為手段,逐步雕砌安裝成型。 漢武帝開辟了絲綢之路,第一次把中國人的眼光投入到世界,雕塑只是一個頭像,這萬里江山 便也是漢武帝的身軀。</p> <p class="ql-block">無界,素凈簡潔,宛若千年前人們眼里的“天上宮闕”和“西方極樂世界”,完美呈現(xiàn)在沙漠之上。由于風力的作用和光線的不斷變化,使得這座雕塑在大漠中若隱若現(xiàn),就像真的“海市蜃樓”一般,它以其獨特的造型和絲路文明的背景吸引了許多攝影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蘑菇臺遺址,祁連山余脈谷地間的一小片綠洲,東距榆林窟約2公里,紅軍西路軍安西蘑菇臺子會議舊址。1937年4月,西路軍余部從祁連絕境突圍,進至安西,即現(xiàn)瓜州縣,在半山坡的磨坊里召開了西征以來最后一次軍事會議。</p> <p class="ql-block">破城子遺址,據(jù)史載,西漢武帝時期,為廣至縣置所,與淵泉、冥安縣同屬敦煌郡,隋唐置常樂縣,是絲綢之路文明史上一處重要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的位置是瓜州縣鎖陽城鎮(zhèn)常樂村。別看瓜州小地方,還有玄奘大師紀念館、草圣張芝故里等多處名勝,未得一一拜訪。</p> <p class="ql-block">9月16日午后到達嘉峪關(guān),20多年前驚艷到我的那片池水還在,只是少了點綴其中的蓮花。關(guān)城依舊,卻沒有第一次看到時的那般震撼。景區(qū)增設(shè)了游客中心,參觀需換乘電瓶車,商業(yè)味濃。</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guān)是明代萬里長城的最西端,與東端山海關(guān)遙相呼應(yīng)。關(guān)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從初建到筑成完整的關(guān)隘,經(jīng)歷了168年(1372-1539年),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在明代長城沿線九鎮(zhèn)所轄千余個關(guān)隘中,最為雄偉,并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城關(guān)兩翼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有懸壁長城,南有天下第一墩,第一次來的時候,我曾經(jīng)去過。與團友們游覽到黃昏時分,嘉峪關(guān)的箭樓刺破暮色,向西便是茫茫大漠!</p> <p class="ql-block">當晚趕到丹霞小鎮(zhèn)入住。9月17日一早,步行前往張掖丹霞國家地質(zhì)公園。這山也不知是怎么長的,如此鮮艷。七彩丹霞位于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zhèn)南臺村,離張掖市區(qū)40公里,是我國北方干旱地區(qū)發(fā)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p> <p class="ql-block">七彩丹霞的瑰麗與斑斕,詮釋了它為什么享有中國最美七大丹霞、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全球最刻骨銘心的22處風景之一,以及全球最美外景拍攝地等眾多美譽!這里也是國內(nèi)唯一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高度復合的景觀。</p> <p class="ql-block">丹霞景區(qū)面積很大,內(nèi)有七彩云海、七彩仙緣、七彩錦繡、七彩虹霞、臥虎峽、七彩敖河和萬象土林谷等7處觀景點,我們只走了3處,包括最美的4號觀景點。據(jù)說如果雨后天晴,山的顏色更好看!</p> <p class="ql-block">這座國家地質(zhì)公園,還包括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冰溝丹霞。主要分布在具有裕固花鄉(xiāng)之稱的肅南縣境內(nèi),分為小西天景觀區(qū)和大西天景觀區(qū),是我國干旱地區(qū)最為典型、也是國內(nèi)發(fā)育最完整,造型最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p> <p class="ql-block">冰溝丹霞以砂巖地貌遺跡景觀為主體,凸顯雄險神奇,是“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質(zhì)命名地,被評為“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p> <p class="ql-block">景區(qū)內(nèi)廣泛分布丹霞崖壁、石墻、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態(tài),尖峭挺拔,連綿不斷,氣勢宏偉。遺憾體力所限,我沒能爬到景區(qū)最高觀景臺。右邊的觀賞點,名為桃園三結(jié)義。</p> <p class="ql-block">9月18日,離開甘肅丹霞小鎮(zhèn),前往青海祁連。張掖這個地方,也許我還會再來,馬蹄寺石窟、大佛寺、祁豐文殊寺石窟群以及多處自然風景區(qū),都值得一游。如今海陸空大道通途,莫說西出陽關(guān),就是走出國門,遍歷五州四海,也已到處“他鄉(xiāng)遇故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