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時間:2025年6月</p><p class="ql-block">地點:甘肅蘭州市</p><p class="ql-block"> 建黨104周年,送變電離退休同志活動中心將組織退休同志開展各項紀念活動,活動中心首先考慮到退休同志年事已高,不適應高難度的文體活動,為了安全,健康生活。舉辦首次網(wǎng)上書法美術交流,希望全司離退休老同志積極參與!</p> <p class="ql-block">楊逸耘先生</p> <p class="ql-block"> 書法,中華文明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書法,心靈深處的樂章。</p><p class="ql-block"> 書法,心靈情感的對話。</p> <h3>鄧建民先生</h3> <p class="ql-block"> 有時,我閑下來常想,不僅僅研習書畫者能延年益壽,就是經(jīng)常觀賞書畫也能延年益壽,也是養(yǎng)生之道,因為觀賞書畫,心情自然就好,心情好了,就有助于延年益壽。</p> <h3>法博悅先生</h3> <h3>尹桂芝女士</h3> <p class="ql-block"> 書寫的本來是一種工具,可是文字一旦成為書法就化蛹成蝶,蝶變成仙,成就了一生的華美。</p> <p class="ql-block"> 秦漢以前,能夠掌握文字或接受經(jīng)書禮教的不外乎貴族群體或民間知識階層,書法是這些官僚文人必備的書寫技能。到了魏晉六朝時期,因為政治上出現(xiàn)了某種高壓態(tài)勢,使得一部分知識階層明哲保身回避矛盾,相對采取了較為隱晦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段,其中的代表人物即是竹林七賢。這些文人自視清高,不愿與當權者合作,他們的詩歌文章多用書法形式來表現(xiàn),如嚴子陵陶淵明就是最有個性的文人隱士。</p> <h3>藺述新先生作品</h3> <p class="ql-block"> 一幅書法展開了,靈動的文字間似乎有編鐘的余音裊裊傳來,沒法不讓人想起悠悠的歷史。</p> <h3>魏永泰先生作</h3> <p class="ql-block"> 一張柔和的宣紙,一片飄動的白云,在白云上舞動的是松的魂靈,還有千年歷史的回聲。</p> <h3>王萬鑰先生作品</h3> <p class="ql-block"> 我經(jīng)常在探索,假如”每天早晨起床看一看墻上的字畫,再投入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會不會給你這一天帶來愉悅的心情;假如每天晚上回家看一看客廳掛的字畫,一切無端的煩惱會不會拋之腦后,就會把喜悅留下,老同志們不妨大家都來試試如何?? 。</p> <p class="ql-block"> “書以養(yǎng)性,書以養(yǎng)神”,它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情操,而且也可以達到增強體質,保持和增進健康的目的。</p> <h3>張玉琳女士作品</h3> <p class="ql-block">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書法界經(jīng)歷了一系列運動式的嬗變__從文化普及式的征文征稿大賽,到文化機構裙帶壟斷式的展覽推介,直至如今權力尋租金錢鋪路式的炒作包裝,都從一個個側面反映出文人書法的沒落,一個高調吹捧財富炫富的書法時代已經(jīng)來臨。朋友,您做好準備了嗎?</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常欣賞書畫,能陶冶情操,使人高雅;能消除煩惱,使人健康;愿我們盡情地欣賞書畫,并寄情于書畫,以欣賞書畫為樂,自得其樂,自得壽康。</p> <p class="ql-block"> 朱復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