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皇子在封地藩府所刻圖書,稱為藩府刻本,包括弋陽府、淮府、楚府、吉府、趙府、蜀府等十五府。因藩府有財力、時間,多以中央政府賞賜的宋元善本作為底本,故無論???、版刻、用紙皆為當時翹楚,亦為後世所重。 </p> <p class="ql-block">圖示《孟子》(卷三至六) 首頁鈐有"吉府圖書"藏印,尾頁更有刊刻牌記“成化庚子吉府重刊”,表明該書為明代吉藩所刊藏。該書開本闊大,白棉紙質,頗有王府氣派。據(jù)考,吉府刻書活動主要是在吉簡王朱見浚和吉宣王朱翊變在位期間。朱見浚(1456年7月11日-1527年8月16日),英宗庶七子,憲宗之弟,明朝第一代吉王,自成化十三年就藩,吉王一脈便世襲長沙,直到崇禎十七年長沙為張獻忠所攻陷。 </p> <p class="ql-block">據(jù)文獻記載,簡王能文善書,收藏甚富,在長沙期間,大力發(fā)展文化教育事業(yè),與岳麓書院等多有合作,廣為刊布儒家經(jīng)典。有明一代,吉藩刻書地方影響巨大。李致忠《明代藩府刻書簡表》列吉藩刻書24種,數(shù)量居諸藩刻書第三。今有實物或有目可查者尚有8種,然此類帶鈴印本較少,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一收有明刻《尚書》二卷一部,清代潘祖蔭《滂喜齋藏書記》卷二子部有明刻《賈誼新書》,皆為帶印吉府刊本,素為藏家所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