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p><p class="ql-block">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p><p class="ql-block"> ——倉央嘉措【清】</p><p class="ql-block"> 公元1711年9月25日,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繼位,這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p><p class="ql-block"> 乾隆時期清宮內廷幾乎殿殿有佛堂,處處聞佛聲,朝朝暮暮焚香禮佛。這里說的佛教是指乾隆信奉的藏傳佛教,從寫經到裝裱字畫,還有他親手繪的佛像插圖,而且還每年元旦都要到佛堂上香,即使不能親自前往,也會遣親近的滿清皇室子弟為他上香。</p><p class="ql-block"> 乾隆皇帝帝都是北京,當時叫順天府。順天府寶平南段某深山古剎, 巍峨壯觀的廟宇,一彎新月如鐮刀似的,虎視眈眈的俯瞰著這與世隔絕的佛門圣地。</p><p class="ql-block"> 主持方丈在大雄寶殿“邦邦邦”的敲著木魚,顯然,木魚聲忽急忽緩,這不著調的敲打聲完全與這寂靜的夜晚不協調。 </p><p class="ql-block"> 果然,一個十幾歲的小沙彌大汗淋漓的從殿外跑進來,氣喘吁吁的說:“方丈,方丈,那位女施主,她,她好像快不行了!”方丈努力的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阿彌陀佛,佛門重地不應該有此事發(fā)生,然而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罷!罷!罷”方丈把袖子一甩,</p><p class="ql-block"> “你趕快去準備一盆熱水,無關閑雜人等不得進入”隨后健步如飛般跑到后院,平時這里都是招待一些游方和尚的住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就在半個月前,瑤光寺每日都要接待四面八方的香客信徒,過不久就是盂蘭盆節(jié),更是香火鼎盛時期,寺廟里里外外擁擠不堪,因為除了這些善男信女,還有許多外方游僧落腳于此。</p><p class="ql-block"> “出家人跳過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師您不能見死不救??!”媼嫗磕頭如搗蒜般,嘴里不停的在懇求著,方丈內心五味雜陳,眼看著圍觀的香客指指點點的,又恐節(jié)外生枝,只有勉強答應下來,把她們安排在后院,媼嫗這才松了一口氣,趕緊去給女主人通報暫且不提。</p><p class="ql-block"> 主持方丈法號覺悟,是個中年人,在瑤光寺已經有數十載,閱人無數,但是替人接生是開天辟地頭一遭,秉著出家人慈悲為懷的理念,這次他豁出去了。</p><p class="ql-block"> 這一晚,寺廟的所有百花齊放,連枯木都再生,此時剛好過了盂蘭盆節(jié),所有的掛單和尚都散去,善男信女也漸漸的稀少。</p><p class="ql-block"> 眾人在感嘆驚奇之余,只有慧能長老獨自在搖頭苦笑,他已經不理塵世多年,如今燈盡油枯,已是風燭殘年,這樣的事他從未經歷過。</p><p class="ql-block"> 他告訴上官秋月,此子八字命苦,且克父母,須寄養(yǎng)在寺廟與佛結緣,否則命中注定早夭,災禍不斷。</p><p class="ql-block"> 想起好端端的就和夫婿走散,她不禁半信半疑,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哪里說放手就放手,聽之任之呢?</p><p class="ql-block"> 懷有身孕的婦人叫上官秋月,在與夫婿逃難的途中失散,馬車在走一條三岔路口時,遇見從深林中竄出的野豬,車夫與馬都驚慌失措的擇路而逃。</p> <p class="ql-block"> 車上當時只有她和奶娘,一路顛簸逃離,折騰了半天,加上氣急攻心,孩子就這樣過早的來到人世間。</p><p class="ql-block"> 慧能長老無奈的口中直念“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數日后,上官秋月的丈夫找到瑤光寺,夫婦二人看著襁褓中的嬌兒,內心肝腸寸斷,依依不舍的揮淚告別。</p><p class="ql-block"> 臨別之際,長老請上官秋月夫婦為男孩賜名,上官秋月夫家姓慕容,孩子便叫慕容白。</p><p class="ql-block"> 為了以后好相認,上官秋月給慕容白留了一塊雙魚玉佩,一人一半。半夢半醒日復日,花開花落年復年。</p><p class="ql-block"> 主持方丈和長老輪流著照顧嬰孩,慕容白何其有幸,有一個常年來拜佛的老施主,聽聞長老收留了一個襁褓嬰兒,沒有母奶,剛好他媳婦也生產,奶水充足,于是每日都會送奶水來寺廟,這樣堅持了有半年多時間。</p><p class="ql-block"> 瑤光寺附近有不少村莊,雖然不是密集區(qū),倒也不是很遠,因為神靈保佑,這一帶的村民都無病無災的,因此義不容辭的幫襯也是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 慕容白從“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長成有五六歲的時候,有時間主持方丈就叫他習字臨摹,字帖都是佛教經書之類的文字,如《心經》、《金剛經》。</p><p class="ql-block"> 寺廟山門石階滿是移動的人流,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每逢初一十五,或者菩薩的生日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虔誠的來祈?;蛘哌€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慕容白像往常一樣,為了避開眾人的紛擾,在與主持方丈隔開的一間禪房戲耍或誦文念經,練字。</p><p class="ql-block"> 如今七歲的他早就習慣了一個人自得其樂的清閑日子。自從得知自己的身世,他心中有了些許期盼和掛念。</p><p class="ql-block"> 瑤光寺是一座以大雄寶殿為中心的主體建筑。這一年的農歷二月初二花神節(jié)。</p><p class="ql-block"> 瑤光寺廟的百花爭奇斗艷的綻放。掌管妖界的女媧娘娘正準備赴約,承蒙百花神與十二花神相邀舉辦一年一度的花神慶功酒令大會。</p><p class="ql-block"> 這十二花神分別是蘭花、桃花、梅花、牡丹、芍藥花、石榴花、紫薇花、桂花、菊花、水仙花、芙蓉花、荷花。唯獨少了東道主百花仙子。</p><p class="ql-block"> 話說這個百花仙是何來歷?原來真身是漢朝處女皇后張嫣。自從位列仙班后始終無所事事,在凡間因為從未享受過人間情愛之歡,一直引以為憾,如今雖然是仙界百花之主,手里掌管百花的生殺大權。</p><p class="ql-block"> 她生而為人之時對百花無比偏愛和獨寵,幾百年以來也樂此不疲。單表這一日百花神從蟠桃大會回來,與眾花神姐妹在蟠桃會上多飲了幾杯,蟠桃會與眾仙同散去,百花神攜手十二花神返回百花神宮。</p><p class="ql-block"> 各花神與洞內眾仙談笑風生,唯獨百花神借著幾份酒力撥云見日俯瞰大地,見這一朝代之人,男子都扎著小辮且禿者半邊腦袋,煞是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