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轉完岡仁波齊神山,趕上藏傳佛教的重大節(jié)日一薩嘎達瓦節(jié)。</p><p class="ql-block">從而有幸參與了2025年長達六個小時的薩嘎達瓦節(jié)。</p> <p class="ql-block">2025.6.11日凌晨5點和朋友隨著藏民的腳步,摸黑爬山再次趕往岡仁波齊的經幡廣場。</p> <p class="ql-block">我來掛經幡、撒隆達,為我的家人與朋友祈福,請求神山保佑!</p><p class="ql-block">?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昨天剛剛轉完山,只睡了四個小時而已,但并沒有影響到今天的進程。</p><p class="ql-block">天未亮,看不清腳下的路是否上坡、下坡,就是跟著人群一直走,不知不覺到了經幡廣場,居然沒有感覺到累,真是奇怪!</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已經來了很多人、很多車,人們肩扛手提著五色經幡……</p> <p class="ql-block">經過安檢進入廣場,補給站吃點東西后,正式進入節(jié)日模式。</p> <p class="ql-block">薩嘎達瓦節(jié)(又稱佛吉祥日)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節(jié)日之一,盛行于西藏拉薩地區(qū),旨在紀念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成道與.涅槃(三期同慶)。</p><p class="ql-block">佛祖釋迦牟尼在此月經歷三大圣跡:誕生(藏歷鐵猴年四月初七)、成道(木馬年四月十五)、涅槃(鐵龍年四月十五)。</p><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認為,此月行善功德倍增,故信徒通過轉經、布施、放生等方式積累福報。</p> <p class="ql-block">堆積如山的經幡壘成了經幡墻,我也獻上自己的那一份。</p> <p class="ql-block">薩嘎達瓦節(jié)是藏傳佛教世界一年中最為神圣和重要的時期,它超越了單純的慶祝,更是一個集中修行、行善積德、凈化心靈、表達對佛陀至高敬意的宗教實踐月。其核心在于通過持戒(尤其是不殺生)、布施、放生、精進修行等方式,實踐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教法,為自己和眾生積累福德資糧,祈求世界和平與眾生離苦得樂。在拉薩及其他藏區(qū),親身經歷薩嘎達瓦,是感受藏傳佛教信仰力量與民眾虔誠之心的絕佳窗口。</p> <p class="ql-block">頭一次參加薩嘎達瓦節(jié),好興奮好期待好喜悅,好想感受它蔚為壯觀的盛況。</p> <p class="ql-block">看著人越來越多,趕快找個相對空曠的地方,撒隆達(紙經幡),為我的親朋好友祈福。</p> <p class="ql-block">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信徒們身著盛裝,帶著家人一起來感受這充滿宗教意義的日子,為自己積累功德與福報。</p> <p class="ql-block">他們是以最高的外在形式來表達內心對佛陀無上的尊敬、虔誠和喜悅。它既是宗教虔誠的體現(敬佛、增福、凈化),也是民族文化認同的彰顯,共同營造了神圣、莊嚴、喜慶的節(jié)日氛圍,強化了民族的凝聚力。這身盛裝,是連接信徒個體與信仰、文化的重要外在象征。</p> <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我完全被感染了,也學著她們的樣子,順時針轉圈結緣,內心的熱情迷失在這歡樂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6.10日,僧侶與信徒合力將高達24米的經幡柱(達慶)放倒,撤下舊經幡,換上新經幡。信徒爭相收集舊經幡碎片(視為加持圣物),隨后為新經幡柱披掛哈達、香料和五色風馬旗。</p> <p class="ql-block">重豎經幡柱:黎明,在法號聲中,人群圍繞經幡柱轉經誦咒,向空中拋撒隆達,最終將經幡柱重新豎立, 標志轉山正式開始。 </p> <p class="ql-block">薩嘎達瓦節(jié)在岡仁波齊,既是多宗教信徒共赴“世界中心”的宇宙儀式,也是個體以肉身丈量信仰的極致修行。正如藏族諺語所言:“轉山一圈洗凈罪孽,十圈免地獄之苦,百圈即生成佛”。在經幡與風馬的翻飛中,人的祈愿與神山的沉默交織,構成雪域最震撼的生命圖景。</p> <p class="ql-block">我在轉山途中聽工作人員講:薩嘎達瓦節(jié)期間要有中外十萬人來轉山。</p> <p class="ql-block">信徒身著盛裝,手持經幡涌入廣場,將經幡}懸掛于神山周圍,借風傳遞祈愿。</p> <p class="ql-block">薩嘎達瓦是紀念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成道和涅槃的神圣月份。信徒們視此為一年中最吉祥、最重要的宗教時段。 </p><p class="ql-block">穿著自己最精美、最干凈、最隆重的傳統(tǒng)服飾(藏裝),是向佛陀表達無上敬意和最深切虔誠的一種方式。</p> <p class="ql-block">中午11點,人們隨著經幡柱的慢慢豎起,嘴里不停的高呼“嗦”?。ㄆ砀?谔枺?,人群沸騰了!</p> <p class="ql-block">大地屏息,千萬道目光聚焦在那根繪滿經文、色彩斑斕的巨大經幡柱上。隨著一聲渾厚悠長的號令,粗壯的繩索瞬間繃緊,沉重的柱身仿佛沉睡的巨龍,在無數雙手臂與虔誠信念的托舉下,緩緩掙脫大地的擁抱,一寸寸,一尺尺,向著湛藍的蒼穹仰首挺立。</p> <p class="ql-block">就在那柱尖刺破最高點、巍然聳立于天地之間的剎那——積蓄已久的能量轟然爆發(fā)!</p><p class="ql-block">“嗦——?。?!”</p> <p class="ql-block">一聲聲震徹云霄、發(fā)自肺腑的呼喊,如同積蓄萬年的雪崩,從千萬個喉嚨里同時噴薄而出!這聲音飽含著對神靈的敬畏、對自然的禮贊、對福祉的渴盼,古老而純粹,強大得足以令群山回響,令流云駐足。它并非一聲,而是一片,是連綿不斷、此起彼伏的聲浪,瞬間席卷了整個高原。</p> <p class="ql-block">千萬條五彩的經幡(風馬旗)在柱頂獵獵飛揚,仿佛瞬間被注入了生命,發(fā)出“呼啦啦”的聲響,急切地將人們的祈愿與祝福傳遍十方虛空。</p> <p class="ql-block">這哪里是人群?分明是一片因信仰而燃燒、因喜悅而澎湃的海洋!每一個躍動的身影,每一張虔誠仰望的面孔,每一聲發(fā)自心底的“嗦”,都匯成了這片海洋最洶涌的浪濤。他們仰望著那根直刺蒼穹的信仰圖騰,眼中閃爍著純粹的光芒——那是崇拜,是歸屬,是對天地神靈最熾熱、最歡騰的禮贊。這一刻,人、神、自然,在經幡柱豎起的轟鳴與“嗦”聲的浪潮中,達成了最神圣、最沸騰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轉山時遇到一個藏族小伙子,他曾告訴我:經幡柱的豎起一半靠人力一半靠神力!</p><p class="ql-block">不知我下面的理解是不是正確?</p> <p class="ql-block">經幡柱作為溝通天地的圖騰,它把信仰與自然連接,營造了儀式中人、神、自然的和諧感。</p><p class="ql-block">一場物質與精神共同完成的“通神儀式”</p><p class="ql-block">這句話絕非迷信,而是藏地文化對生命實踐的獨特詮釋: </p><p class="ql-block">人以肉身承載信仰,以信仰超越肉身; </p><p class="ql-block">當群體的愿力與宇宙共鳴時, </p><p class="ql-block">“人力”即“神力”,“俗世”即“壇城”。 </p><p class="ql-block">經幡柱的巍然聳立,便是這人神共舞時,大地上最壯美的圖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