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韓城行鼓(在韓城市主辦的國際鑼鼓大賽中大放異彩)</p> <p class="ql-block"> 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承載著民族和地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是文化身份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標志。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對于維護文化生態(tài)平衡、促進社會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陜西省韓城市,位于關中東北部一個40萬人的縣級市,隔中華母親河一一黃河與山西河津萬榮相望,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文化悠久。遠古就有先民居住,有龍門人,廟后人等遺址。此地有大禹治水的傳說,有漢太史司馬遷墓祠,有春秋芮國貴族墓群及博物館,還有新出土的春秋京國貴族墓群,明清黨家村民居瑰寶,及明清韓城古城,是古韓、芮、京、梁國所在地,金元時期軍事重地。韓城人杰地靈,這塊熱土上養(yǎng)育了千千萬萬韓城人民,也培育了史圣司馬遷,清乾隆時內閣首輔兩袖清風的王杰,還有毛澤東俄文翻譯師哲,戰(zhàn)地作家《保衛(wèi)延安》作者杜鵬程等有影響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韓城最早建城是在西周初年,周成王在位,把自己的小弟封在韓城地區(qū),但這孩子太小,于是派召公的部下幫他筑城。詩經.韓奕:溥彼韓城,燕師所完,即是證明。這樣一個有三千年歷史,并處于兵家必爭之地,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直到現在仍有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由于市場觀念深入,人們“一切向錢看”,對于非遺的傳承與保護亟待重視和加強。</p> <p class="ql-block">本周民進韓城委員會對我市范圍的五星金荷繡莊(布老虎,印花布品等),學巷米醋坊,白白饃行等幾個韓城非遺項目進行調研。作坊主介紹了產品工藝,生產銷售情況,經營過程中的困難與瓶頸。</p> <p class="ql-block">白白饃行老板有幾十年經營經驗,在研發(fā)花饃產品時,把韓城地域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每個節(jié)令都有相應的產品,每個產品又是那樣的精制,精制就精制吧,還有講不完的故事,女老板娓娓道來,欲罷不能。</p> <p class="ql-block">白白饃行</p> <p class="ql-block">高山仰止</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手工藝一一學巷米醋</p> <p class="ql-block">羊肉饸饹</p> <p class="ql-block">魚躍龍門</p> <p class="ql-block">一個國家與地區(qū)的發(fā)展與振興,離不開文化的發(fā)展,而文化以其獨特性而存在,與之相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fā)就顯得尤為重要。國家與各地宣傳部門,文旅部門應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開發(fā)宣傳,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加大非遺產品的投入,讓文化的力量彰顯出來,讓中華文脈,區(qū)域文脈靈動起來,與其領域一起,共同肩負民族復興使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