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靈石到洪洞,即是從晉中盆地進入臨汾盆地。108國道,就在兩山夾成的河谷之中,右有呂梁,左是太岳,中間是汾河。高山巍峨,流水潺潺,最美的風光在路上!此時汾河水不大,卻是如影隨形,相伴左右。一小時五十分鐘到達洪洞縣。</p> <p class="ql-block"> 很小就知道洪洞縣。源自于兒時在族碑旁玩耍,見有“高祖自山西洪洞縣遷往石溝河”等字樣。山東大多數(shù)人都稱其祖先來自山西洪洞大槐樹,戲里也有“蘇三離了洪洞縣”的唱段,洪洞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 我?guī)е蓡?,下午站在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的根雕大門前,看著眼前槐根造型,虬枝盤曲、直指蒼穹,如一雙張開的臂膀,將漂泊四海的游子擁入懷中,"同門同根、同祖同心"。我忽然明白,這趟旅程不是尋常的觀光,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認祖歸宗。</p> <p class="ql-block"> 繞過根雕大門,便是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是一巨大"根"字,背面有聯(lián):"地隔情無隔,任乾坤易換,遠族總難忘,尋根明代大槐樹;民移祖不移,縱歲月沉淪,親情終應續(xù),祭祀洪桐老鸛窩。"字字句句,道盡移民后裔的桑梓之情。我的手指輕撫冰涼的石壁,恍惚間聽見六百年前離鄉(xiāng)者的嗚咽。 </p> <p class="ql-block"> 轉過一道回廊,三株古槐赫然入目。第一代大槐樹今已不存。第二代大槐樹已近四百歲,第三代也有百年樹齡。樹下的《大槐樹移民》實景演出再現(xiàn)了當年離別場景。大槐樹下,官兵執(zhí)戟圍攏槐樹下的人群,婦孺在牛車旁哭別,壯年扛著行李蹣跚前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哭聲、叮囑聲交織在一起。</span>百姓們被反綁雙手,一步三回頭,將故鄉(xiāng)的模樣深深地刻進記憶。</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中原連年戰(zhàn)禍,黃河改道,遍地災荒,華北大部“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而山西因表里山河之護佑,相對安定,人煙稠密。洪武三年,戶部侍郎劉九皋奏報:“山西之民,自入國朝,生齒日繁,宜令分丁徙居寬閑之地。”此奏議拉開持續(xù)五十年官方移民之序幕。</p> <p class="ql-block"> 洪洞縣地處臨汾盆地北沿,汾水貫境,驛道縱橫,遂為移民集散之地。廣濟寺前“樹身十圍,蔭蔽數(shù)畝”之漢代古槐,亦為登記造冊之地標,“凡遷徙者,先赴廣濟寺點籍,賜川資、憑照,遂從樹下啟行?!贝笠?guī)模移民,共十八次,歷洪武永樂兩代, 五十余年,涉山西五十一縣,移民超百萬,落籍地覆蓋今冀、魯、豫、皖等 十八省五百余縣。</p> <p class="ql-block"> 夕陽下的廣濟寺遺址顯得格外肅穆。這座唐貞觀年間的古剎,曾是移民的集結地與見證者。幸存的金代石經(jīng)幢上,文殊菩薩坐像慈悲俯視人間,八大金剛的浮雕已被歲月磨蝕得模糊不清。觸摸著冰涼的幢身,我想象明初某個秋日,寺僧為移民念佛祈福,折槐相贈的場景。那些槐枝是否在異鄉(xiāng)生根?那些離人可曾夢回故土?</p> <p class="ql-block"> 出廣濟寺,至洪崖古洞,“洪崖塹壁”與“古洞連云”赫然在目。洪洞這個名字就是取自城南“洪崖”與城北“古洞”。洪崖洞下,實景劇《鐵鍋記》正在演出,講述的是明洪武年間,劉家三兄弟應詔遷徙,臨別之際,將自家鐵鍋,一分為三,作日后團聚憑證,兄弟們二十年后回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團圓的故事。如今河南鞏義仍有"對鍋臺",年年舉辦認親會,六百年的分離割不斷血脈親情。</p> <p class="ql-block"> 百萬民眾被迫遷徙,千辛萬苦,家人離散??陀^上也促進了遷入地的人口增長和社會穩(wěn)定,推動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和發(fā)展,鞏固了政府統(tǒng)治。移民帶來的文化與當?shù)匚幕诤?,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特征?lt;/p> <p class="ql-block"> 緩步走進祭祖堂,這里供奉著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香煙裊裊,莊嚴肅穆。碑林里鐫刻著600余座姓氏起源與遷徙史的石碑,形成了一條“飲水思源”的文化長廊。我穿梭其中,細細找尋著自己的姓氏,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表的親切感與歸屬感。在這里,每一個姓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它們?nèi)缤毙屈c點,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星空</p> <p class="ql-block"> 祭祖堂廣場,獻殿的后邊戲臺,正在演出劇目《家國情槐》,以明朝、民國和現(xiàn)代三個時代為背景,通過背井離鄉(xiāng)、家國情懷和華夏同根三個片段,展示了大槐樹移民后裔為國分憂,忠義報國的愛國情懷,十分感人。</p> <p class="ql-block">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這首傳唱六百年的民謠,此刻有了全新的意義。離鄉(xiāng)背井的悲情早已化作開枝散葉的壯歌,當年被迫的遷徙,今日主動的尋根,完成了一個民族的精神輪回。</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景區(qū)時,夕陽的余暉灑在大槐樹上,給它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顯得更加莊嚴肅穆?;赝蠡睒?,我心中感慨萬千。這棵古老的槐樹,見證了千百萬移民的悲歡離合,承載著億萬人的鄉(xiāng)愁,它用自己的身軀,書寫著一部民族遷徙繁衍的傳奇。那些散落天涯的游子,或許都帶著一片槐葉形狀的鄉(xiāng)愁,而洪洞大槐樹,是他們心中永恒的根與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