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武漢的長江之濱,我佇立著,心中涌起的,是歷代詩人詠吟黃鶴樓的絕美詩句。那些字句,如同穿越時空的音符,輕輕敲打著我的心弦。而這次的旅行,雖未踏入黃鶴樓的門檻,卻在它的外圍,真切地感受到了它那傲然挺立的風(fēng)骨。</p> <p class="ql-block"> 從黃鶴樓,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宛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它的飛檐翹角,在綠樹的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似是羞澀地與世人捉迷藏。紅墻金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與天邊的云影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我仿佛聽見了千年前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回響,那些文人的墨香,穿越時光的長河,彌漫在這片土地上,讓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 崔顥的《黃鶴樓》詩,至今仍回蕩在黃1鶴樓的每一個角落:“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边@首詩,以其雄渾的氣勢和深沉的情感,成為黃鶴樓的千古絕唱。而李白,這位偉大的詩人,也曾來到黃鶴樓,面對崔顥的佳作,他不禁擱筆嘆服,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感慨。這些詩句,如同黃鶴樓的靈魂,賦予了它無盡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小路前行,我們來到了長江大橋的腳下。這座新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橫跨兩岸,宛如一條巨龍,氣勢恢宏,展現(xiàn)出人類的偉大智慧與力量。踏上橋面,江風(fēng)拂面而來,帶著絲絲涼意,也帶來了江水的氣息。極目遠(yuǎn)眺,江水浩蕩奔流不息,波濤洶涌,仿佛有著無窮的力量,向著遠(yuǎn)方奔騰而去。夜晚時分,長江大橋的燈光秀更是驚艷絕倫。兩岸的高樓大廈燈火璀璨,如同繁星點點,照亮了整個夜空。而橋體的輪廓,在夜幕的映襯下,宛如星河倒映,光影交錯,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歷史與現(xiàn)代在這里交匯,古老的長江與現(xiàn)代的橋梁相互輝映,展現(xiàn)出獨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點擊請欣賞</p> <p class="ql-block"> 把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大好機會。我們嘗試在不同的角度拍攝黃鶴樓,希望能夠捕捉到它最獨特的魅力。旅途中,我們也拍下了許多溫馨的瞬間。我站在古塔前,遙指遠(yuǎn)方,仿佛在探尋著歷史的痕跡;老公 Adam 在橋上,用手像是要舉起黃鶴樓,那憨厚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又或是在夕陽的余暉下,我們比出心形手勢留念,那一刻,幸福洋溢在我們臉上。這些照片,不僅僅是簡單的畫面,它們記錄了我們的足跡,承載著我們在這個城市留下的歡聲笑語,也承載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溫度。</p> <p class="ql-block"> 據(jù)朋友介紹,現(xiàn)在在武漢,長江上已經(jīng)有110座橋。這些橋梁不僅是交通的紐帶,更是城市發(fā)展的見證者。它們連接著武漢的三鎮(zhèn),促進(jìn)了經(jīng)濟的交流與發(fā)展,也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武漢長江大橋,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橋,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國內(nèi)第一座跨江大橋,更是中國橋梁建設(shè)的里程碑,開啟了中國自主建設(shè)大型橋梁的新篇章。這座大橋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也承載著無數(shù)武漢人的記憶與情感。</p> <p class="ql-block">(此圖來自網(wǎng)絡(luò))</p> <p class="ql-block"> 滔滔江水依舊向前奔騰,宛如這座城市的脈搏,強勁有力,永不停息。此行雖短,卻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武漢的歷史厚重與時代躍動。黃鶴樓的古韻,長江大橋的雄偉,還有那江水的奔騰,都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我相信,這些美好的記憶,將會成為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寶藏,永遠(yuǎn)閃耀著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