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羅馬是意大利首都及最大城市,擁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被譽為西方文明的搖籃,其發(fā)展歷程貫穿古羅馬王政、共和、帝國三階段,并深刻影響了歐洲的政治、法律和藝術體系?。作為當代歐洲第四大人口城市,羅馬不僅是意大利政治中心,更以50余項世界遺產(chǎn)成為全球文化遺產(chǎn)最密集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關于古羅馬城的建立還有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其女西爾維婭被送去做祭祀。后來西爾維婭與戰(zhàn)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斯和雷莫,阿姆利奧聞信后,將侄女殺死,又將兩個嬰兒裝入籃子拋入臺伯河中,所幸他們被一只母狼銜走,并用奶汁哺喂成活,后來又被一位獵人養(yǎng)育成人。兩兄弟長大后殺死了阿姆利奧,并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使其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臺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立新都,在對王位的爭奪中哥哥殺死了弟弟,并以自己的名字羅慕洛斯命名新城,簡稱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后來被定為羅馬建城日,并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臺伯河也成為了羅馬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在羅馬諸多世界遺產(chǎn)中角斗場無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建于古羅馬的弗拉維王朝時代,由維斯帕薌皇帝開始修建,后由他的兒子提圖斯接續(xù)完成。據(jù)說,它是羅馬帝國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為了慶祝勝利和顯示羅馬帝國強大的威力,強迫8萬名猶太人俘虜用工8年修建而成,整座建筑占地2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角斗場平面呈橢圓形,外圍墻高57米,全部用大理石包裹,整座建筑為4層結構,下面3層分別有80個圓拱,其柱形極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標準順序排列,第4層則以小窗和壁柱裝飾,在第二層拱門里依稀可見白色大理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歷經(jīng)2000多年的風雨侵蝕,人們看到的角斗場盡管已經(jīng)殘敗不堪,但殘留的建筑依然宏偉壯觀,今人贊嘆。</p> <p class="ql-block">我們有幸進入到角斗場內部,去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角斗場周圍的看臺分為3個區(qū)域,距離角斗場地最近的第一區(qū)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為羅馬高階層市民席,第三層則為一般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臺,一般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表演。</p> <p class="ql-block">貴賓座是用整塊大理石雕琢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場內看臺可容納觀眾5萬多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隔一定的間距就有一條縱向的過道,</span>底層地面設有80個出入口,這種精密的設計可確保在15分鐘至30分鐘內把場內5萬觀眾全部疏散離場。</p> <p class="ql-block">場地中間為角斗臺,長86米,寬63米,相當于一個足球場那么大,我們看到的水泥平臺下面(為現(xiàn)代修建,原有的場地已經(jīng)坍塌),是關押猛獸和角斗士的地窖。</p> <p class="ql-block">公元80年,角斗場竣工之時,舉行了為期100天的慶祝典禮。古羅馬統(tǒng)治者組織、驅使5000頭猛獸與3000名奴隸、戰(zhàn)俘、罪犯上場“表演”、毆斗,這種人與獸、人與人的血腥大廝殺一直持續(xù)了100天,直到5000頭猛獸和3000條人命同歸于盡。此后,在漫長的歲月中,這里一直進行著或大或小的此類角斗,直到公元405年,這種極端野蠻的競技比賽,才被西羅馬帝國皇帝霍諾留所制止。</p> <p class="ql-block">如今角斗士和猛獸生死搏斗的場地早已殘破不堪,當年建成的地窖也露出了地面,但那種血腥與殘暴仍然震撼著我們,電影《角斗士》、《斯巴達克斯》的悲壯場景仿佛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位于角斗場西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建于公元315年,是為了慶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徹底戰(zhàn)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并統(tǒng)一羅馬帝國而建的。</p> <p class="ql-block">凱旋門有三個拱門,整體建筑高21米,寬25.7米,進深7.4米,由于它調整了高與寬的比例,顯得更加的雄厚高大,法國巴黎凱旋門的靈感即來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凱旋門里里外外布滿了各種浮雕,上方主要為歷代皇帝的生平業(yè)績,下面則是君士坦丁大帝的戰(zhàn)斗場景,但它的各個部分并不是作為一個整體而創(chuàng)作的,其中大部分構件是從過去的一些紀念性建筑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拆除過來,</span>如圖拉真廣場上的橫飾帶、哈德良廣場上一系列盾形浮雕以及馬克·奧爾略皇帝紀念碑上的八塊鑲板等等,盡管如此,它仍不失為一座宏偉壯觀的凱旋門,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羅馬帝國各個重要時期的雕刻,見證了羅馬的輝煌歷史。</p> <p class="ql-block">在羅馬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種外觀獨特的植物,其學名叫石松,因樹干高直、樹冠似傘也被稱為傘松,又因其在羅馬地區(qū)廣泛種植被人們稱為羅馬松。</p> <p class="ql-block">圣天使堡和圣天使橋。圣天使堡是公元139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建造的家族陵墓,后來做過監(jiān)獄和兵營,現(xiàn)在是冷兵器博物館。這里也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著名小說《天使與魔鬼》中描述的重要場景,丹·布朗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問世的作品并不多,但我?guī)缀跞块喿x過。</p> <p class="ql-block">羅馬正義宮,為意大利司法部和最高法院所在地,頂部立有駕馭戰(zhàn)車的自由女神雕像,圓型拱門內為正義女神像,左手持法典,右手握劍,象征著司法的權威。</p> <p class="ql-block">納沃納廣場是羅馬最美的廣場,以其華麗的噴泉、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和眾多精致的咖啡館而聞名。廣場始建于十五世紀,1644年教皇英諾森十世著手重建,由此誕生了兩座最引人注目的噴泉:由意大利文藝復興末期至巴洛克時期杰出的藝術家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設計創(chuàng)作的四河噴泉和摩爾人噴泉。</p> <p class="ql-block">位于廣場中心的四河噴泉是貝爾尼尼的巔峰之作,它以四個巨人雕像分別<span style="font-size:18px;">代表四條天堂河流,即亞洲的恒河、非洲的尼羅河、美洲的拉普拉塔河和歐洲的多瑙河,</span>中間用一棵棕櫚樹、一頭獅子和一匹馬做裝飾,頂部是一尊方尖碑,其頂端的鴿子口銜橄欖枝,象征著世界和平。</p> <p class="ql-block">廣場南端的摩爾人噴泉,又稱特里同噴泉,中間是一位健壯的摩爾人站在海螺殼中正與一只海豚搏斗,四周環(huán)繞著四個古希臘海神特里同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廣場北端的海神噴泉,中間是海神尼普頓大戰(zhàn)章魚的場景,四周陪伴著的是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和丘比特。</p> <p class="ql-block">西邊是著名的圣阿涅塞教堂,這是一座帶有穹頂?shù)牧_馬教堂,教堂其凹形正面是意大利著名藝術建筑師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設計的。阿涅塞在基督教中是圣潔的守護神,她是一位13歲的處女,由于不愿嫁給一名異教徒而遭到殺害,而教堂就建在圣阿涅塞殉難場所之上。</p> <p class="ql-block">教堂旁邊是英諾森十世眾多宮殿之一潘菲利宮。</p> <p class="ql-block">萬神殿是羅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建于公元前27年,是為了紀念早年的奧古斯都(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利奧帕特拉(埃及艷后),由奧古斯都大帝的女婿及副手、曾先后三任羅馬總督的馬爾庫斯·維普薩紐斯·阿格里帕主持建造,意為獻給“所有的神”,故而叫“萬神殿”。</p> <p class="ql-block">這座最初的廟宇在公元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才由喜愛建筑的羅馬皇帝哈德良下令重建,并在門廊橫梁刻上了“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的字樣,意即“呂奇烏斯的兒子、三度執(zhí)政官瑪爾庫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廟”。</p> <p class="ql-block">萬神殿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就是偉人的公墓,這里埋葬的除埃曼努埃萊二世外,還有意大利著名的藝術家拉斐爾和阿尼巴爾·卡拉齊等人。</p> <p class="ql-block">萬神殿后方緊鄰的是圣馬利亞教堂(全稱為?上智之座圣母瑪利亞教堂?),是羅馬唯一保存完好的哥特式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廣場有貝爾尼尼設計的標志性雕塑:小石像背負埃及方尖碑,象征智慧與學問的結合。</p> <p class="ql-block">教堂內收藏有米開朗基羅和貝爾尼尼等多位藝術大師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這座方尖碑后面的建筑是意大利眾議院。在羅馬城內(含梵蒂岡)共有13座方尖碑,其中8座是從古埃及運來的,5座是古羅馬時期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特雷維噴泉(人們更習慣稱之為羅馬許愿池),位于意大利羅馬的三條街交叉口,因為噴泉前面有三條道路向外延伸,而特雷維噴泉的“特雷維Trevi”就是三岔路的意思,這也正是噴泉名稱的由來。</p> <p class="ql-block">許愿池是羅馬最后一件巴洛克式建筑藝術的杰作,也是羅馬境內最大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后,這里也成為了羅馬城內最富浪漫氣質的旅游景點。</p> <p class="ql-block">許愿池中駕馭馬車的巨大雕像是海神波塞冬,在他的四周環(huán)繞著西方神話中的諸神,下面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亂的海礁,背景建筑是海神波塞冬宮,頂部裝飾有教皇徽章,皇冠下面是《四季女神》群雕。據(jù)說,背對噴泉向池中投入一枚硬幣就可以許三個愿望,但其中的一個必須是“再回羅馬”,可惜的是我們到時許愿池中并沒有水。</p> <p class="ql-block">許愿池旁邊的冰激凌店,建筑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大臺階建于1723年,是由法國人出資,意大利人設計建造的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建筑,17世紀時西班牙大使館遷移至此,大臺階及其廣場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大臺階由鈣華石砌成,長達80米,垂直高度20米,由3個大平臺將其分為三層,共有138個石級,它無疑是全歐洲最長、最寬的階梯。</p> <p class="ql-block">大臺階之上是一座16世紀的雙塔式教堂——圣三一教堂,臺階下面西班牙廣場中央是由意大利雕塑家貝爾尼尼的父親彼得羅·貝尼尼設計的“破船噴泉”,寓意為“天堂之舟”,以紀念1598年臺伯河洪水。</p> <p class="ql-block">噴泉主體為半沉入水池的木船,水從船體四周溢出,象征洪水退去的場景,展現(xiàn)了設計師豐富的想象力和浪漫的創(chuàng)作風格。</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電影《羅馬假日》的取景地,影片中奧黛麗·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坐在臺階上品嘗冰激凌的經(jīng)典場景,至今仍然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從臺階上俯瞰西班牙廣場,人流如織、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位于西班牙廣場最南端的“圣母圣潔之柱”。《圣經(jīng)》中描述<span style="font-size:18px;">瑪利亞處女時受圣靈感應而懷孕,生下了耶穌,因此這座紀念柱也被稱為圣靈感孕柱和</span>圣母無罪原染紀念柱。</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高達二十七米非常漂亮的科林斯柱式紀念碑,頂端是一尊圣母雕像,基座上是摩西、艾賽亞、大衛(wèi)、伊齊基爾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右側乳白色建筑是西班牙大使館。</p> <p class="ql-block">這一天,我們暴走羅馬,也匆匆遇到一些有名的建筑和場地,可以說羅馬全城到處都是歷史遺跡。</p> <p class="ql-block">圣保羅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摩西噴泉</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財政部</p> <p class="ql-block">夫人宮,原是羅馬的一座宮殿,現(xiàn)在是意大利參議院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馬西莫大競技場</p> <p class="ql-block">帕拉丁山入口</p> <p class="ql-block">在羅馬的兩天時間里,我們曾經(jīng)前往哈德良別墅游覽。哈德良別墅位于羅馬省的蒂沃利古鎮(zhèn),距羅馬30公里,這座始建于公元2世紀的羅馬遺址,占地68平方公里,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為自己建造的皇家花園。整座建筑融合了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精華,被譽為人間伊甸園。1999年,哈德良別墅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對后世建筑的影響,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位于入口不遠處的黃金廣場又稱德奧羅廣場,是哈德良接待重要訪客的地方,廣場中間長滿了雜草,只有一頭的接待大廳還能隱約看出當年的恢宏。</p> <p class="ql-block">這座圓型建筑被稱為海上劇場,據(jù)說是哈德良為自己修建的一座園中園,高高的圍墻把整個庭院封閉起來,愛奧尼式柱廊環(huán)繞著中間的小島,象征海洋的水面仿佛一道護城河,為主人營造了一個相對私密的獨處空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別墅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浴場,據(jù)說</span>古羅馬人對沐浴十分講究,也有一套繁復的程序,人們到浴場首先更衣,然后健身,后回到溫室推油按摩,再到高溫桑拿房汗蒸,最后一頭扎進冷水池中。</p> <p class="ql-block">日光浴場是哈德良自己的專用浴室,朝南方向有玻璃窗用于吸光取暖,圓形地底下有柱式空間形成的對流系統(tǒng),設計的十分巧妙。</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一生最大的兩個愛好一是旅行,一是建筑,據(jù)說他幾乎走遍了羅馬帝國每一個行省,并在旅途中結識了希臘美少年安提諾烏斯,二者的斷袖之戀堪稱一段傳奇。哈德良與安提諾烏斯是在他去小亞細亞旅行中相遇的,兩人一見鐘情,那時安提諾烏斯只有十二歲,從此跟隨哈德良四處行走。一次他們來到尼羅河上的一座小城坎諾普,那里有一座埃及神廟供奉的是治愈之神塞拉皮斯,因為哈德良當時得了一場大病,希望得到神靈的護佑,就在這次旅行中不到二十歲的安提諾烏斯溺斃于尼羅河中。關于安提諾烏斯之死眾說紛紜,有一種猜測是自殺,因為古希臘有一種說法,一個人可以通過犧牲自己來為心愛的人延長壽命,安提諾烏斯為哈德良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哈德良悲痛欲絕,下令封安提諾烏斯為神,并為他修廟塑像。而在哈德良別墅中的坎諾普就是復制了哈德良與安提諾烏斯傷心地的一處景觀。</p> <p class="ql-block">一方長長的水池象征著尼羅河通往坎諾普小城的同名運河,水池盡頭是仿建的塞拉皮斯神廟,壁龕里當年還有泉水噴出。</p> <p class="ql-block">水池的另一頭是由直梁和弓梁勾勒出優(yōu)美線條的廊柱,下方裝飾有幾尊希臘式雕像。</p> <p class="ql-block">水池的兩條邊長,一側有一尊象征尼羅河的鱷魚,另一側立有六尊希臘建筑中起支撐作用的女神立柱,是哈德良對厄瑞克忒翁神廟版本的最高拷貝。</p> <p class="ql-block">從坎諾普出來遇到一位工作人員,他向我們示意到一處臺階上的區(qū)域去看看,原來這里展示的是哈德良時期的繪畫作品。</p> <p class="ql-block">哲學家廳</p> <p class="ql-block">三柱大廳</p> <p class="ql-block">體育場花園</p> <p class="ql-block">哈德良別墅雖然經(jīng)歷了2000年的風雨,只剩下斷壁殘垣,但人們依然能感受到曾經(jīng)的輝煌與壯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