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慕尼黑經(jīng)因斯布魯克前往瑞士遇上雨天,與這座阿爾卑斯山谷中美麗小城的邂逅,只好在雨中進行。<div> 因斯布魯克(Innsbruck),意為“因河”上的橋。它北臨德國,南臨意大利,西接瑞士,東連首都維也納,位于中歐交通的十字路口。城市建立于1239年,1363年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支旁系管轄,1420~1665年間這里一直是皇帝的居住地,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在位期間(1490~1519)因斯布魯克成為歐洲藝術(shù)和文化的中心。</div><div> 因斯布魯克仍然保持著中世紀(jì)城市的容貌,在狹窄的小街上,歌特風(fēng)格的樓房鱗次櫛比。這座小山城曾于1964年和1976年兩次舉辦冬季奧運會,載入了體育史冊。因斯布魯克還是一座大學(xué)城,主教所在地,工業(yè)非常發(fā)達(dá),經(jīng)常舉辦展覽會。因斯布魯克北面被山脈遮擋,氣候宜人,是知名的國際旅游勝地、滑雪勝地。</div><div> 因為大雨,逛商店時間多了,恰逢因斯布魯克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水晶晚禮服展,甚養(yǎng)眼。</div> 雨中的因斯布魯克。 中世紀(jì)風(fēng)貌貌的街道。 黃金屋頂(Goldenes Dachl)是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地標(biāo)。由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于15世紀(jì)初建造,用2657塊鍍金銅瓦裝飾。黃金屋頂,其實是舊城區(qū)心臟的中心廣場的3層陽臺,作為皇家包廂,用以觀賞廣場的表演和比賽。黃金屋頂于16世紀(jì)初竣工,以慶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第二次婚姻。因為不想疏遠(yuǎn)通過第一次婚姻獲得的盟國,他將兩個妻子的形象都畫在陽臺上。<div> 黃金屋頂現(xiàn)由國際阿爾卑斯公約辦公室入駐。阿爾卑斯公約是一個由8個阿爾卑斯山國家的聯(lián)盟,共同承諾在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div> 建筑立面上的裝飾畫,因斯布魯克是天主教城市。 大樓一層廊道。 絢麗的商店櫥窗。 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因斯布魯克店(Swarovski Crystal Worlds Innsbruck Store)。<div>恰逢晚禮服展,服裝雍容華貴。</div><div><br></div><div>水晶女士包</div> 水晶晚禮服系列。 城市大廈,可付費登塔,俯瞰老城。 海爾布陵屋(Helbling Haus),位于因斯布魯克舊城,以其華麗的巴洛克立面吸引眼球。 原哥特式房屋建于15世紀(jì),1725年,由司庫約翰·菲舍爾買下,在立面上裝飾了眾多的石膏花飾,包括花卉、貝殼、果實等。 房屋取名于1800年至1827年的主人海爾布陵。 街巷即景。 傍晚雨云漸散,晚霞給小城增添幾分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