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625,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p><p class="ql-block"> 奧赫里德湖,像一塊被揉皺的藍絲絨。我們乘游船緩緩劃過,把湖邊山頂上拜占庭時期教堂的倒影輾成了金箔。</p><p class="ql-block"> 雖不及泰國斯米蘭島海灘的果凍藍那么純粹,但游伴們歡快的笑聲溢出了船艙,飄蕩在湖面。這,恐怕比任何美景都動人心魄。</p><p class="ql-block"> 對岸,阿爾巴尼亞的山影朦朧,像一幅沒畫完的水彩。而我們的下一站,正是那片山影背后的土地——那個曾在冷戰(zhàn)地圖上被畫成紅色孤島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 進入阿爾巴尼亞邊境,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地堡,如同大地上生長的大大小小的灰蘑菇,零星散落在山坡上。地堡的射擊孔,像瞇起來的眼睛,色瞇瞇地瞅著外面俊美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阿爾巴尼亞前領導人、阿勞動黨第一書記、“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霍查同志說,每個堡壘都是社會主義的牙齒。</p><p class="ql-block"> 據(jù)說,在1945年至1985年的霍查時代,阿爾巴尼亞在這片不到3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種下了幾十萬棵這樣的“鐵蘑菇”,以防備一切可能的入侵。故此,得了個“地堡之國”的雅號。</p><p class="ql-block"> 居于阿爾巴尼亞黨政部門聚集地的一個地堡,地下空間龐大,如今是個地堡博物館。從不大的入口順級而下,迷宮一般,分布著具有各類作戰(zhàn)功能的房間。一旦有戰(zhàn)事,國家要害部門的人員可就近進入地堡。</p><p class="ql-block"> 如今,不少地堡改建成了咖啡館、蛋糕店等。看來,這些社會主義的牙齒,如今正用來啃資本主義的提拉米蘇。</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地堡,不少就是中國援建的。</p><p class="ql-block"> 阿爾巴尼亞曾是中國的好兄弟,1954年到1978年,積貧積弱的中國累計援助阿爾巴尼亞90多億人民幣。兩國處于哥倆好的蜜月期。</p><p class="ql-block"> 手心朝上要錢要物的日子過了幾十年,霍查也成了習慣?;舨閷χ袊f,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不跟你要,跟誰要呢?</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開始慢慢緩和,并于1979年正式建交?;舨橹篮螅懿桓吲d,說,同是社會主義國家,你跟美國勾搭,咋不給我說一聲??!你們這不是社會主義的叛徒嗎?隨后就把中國拉黑了。</p><p class="ql-block"> 我了個去!中美建交有你毛線事兒???這白眼狼!</p> <p class="ql-block"> 斯坎德伯廣場,在阿爾巴尼亞的地位就如同中國的天安門廣場。民族英雄斯坎德伯的雕像威武凝重,雄踞廣場的C位。</p><p class="ql-block"> 這座雕像的位置,原本是霍查的雕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東歐劇變后,霍查的雕像被拆掉,換成了斯坎德伯。</p><p class="ql-block"> 這位民族英雄的目光越過廣場,投向滿街奔跑的奔馳車——它們像一條條流動的金屬河,從蘇聯(lián)時期的老建筑下穿過。我站在廣場邊的“社會主義大道”旁,數(shù)著三分鐘內(nèi)開過的12輛奔馳,從上世紀80年代的老款到最新的SUV,型號橫跨三十多年,活像個露天奔馳汽車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據(jù)了解,霍查時代,黨政機關就對奔馳車情有獨鐘。1985年霍查去世,國民經(jīng)濟一直低迷,阿爾巴尼亞至今還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p><p class="ql-block"> 但是,這個不足300萬人的窮國,居然有近百萬輛奔馳車,被戲稱為“奔馳之國”。知情人說,這得歸功于黑幫組織。他們在歐洲國家偷盜、走私奔馳車,套路多得很。弄回來,以低至七八百美元的價格脫手,便宜得讓我也想弄一輛回去。 </p><p class="ql-block"> 或許,每個國家的故事都像奧赫里德湖的水,既有沉淀千年的過往,也有當下泛起的漣漪。至于那些鋼筋水泥的記憶和街頭奔跑的鋼鐵洪流,不過是時光在不同褶皺里寫下的注腳罷了。</p><p class="ql-block"> 聊作談資,不必認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