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畫家畫室內(nèi),就像貓愛蜷紙箱 。后印象派畫家梵高最為人所知的名作是向日葵和星空,而《阿爾勒的臥室》是他的名作主題之一。但他的《阿爾勒的臥室》,卻在同一間房能畫出了五版“居家美照”,這象是“濾鏡狂魔”梵高的臥室裝修圖手冊!這幾幅畫的透視十分巧妙。透視點由窗戶向內(nèi)輻射,用一張床、一張桌子、兩張椅子和墻上的組畫構(gòu)建出了一個溫馨而簡樸的臥室。</p><p class="ql-block">作品里深藏著梵高從精神和物質(zhì)上對“歸宿”的不懈追求。梵高希望該作能夠表達(dá)超然的靜謐、閑適和安寧,可事實上該作品卻顯得有點焦躁,令人暈眩。畫中的墻壁上掛著一些梵高的作品,讓觀賞者從中洞悉到他對藝術(shù)的期望 。</p> <p class="ql-block">1888年,梵高離開巴黎,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希望在這里找到一個充滿陽光和風(fēng)景優(yōu)美的地方,以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租下了一間“黃房子”,并將其布置成他夢想中的藝術(shù)家聚居地。在等待好友保羅·高更到來的過程中,梵高創(chuàng)作了第一版《阿爾勒的臥室》,希望以此向高更展示他的生活狀態(tài)和對藝術(shù)烏托邦的向往。</p><p class="ql-block">梵高油畫《黃房子》——梵高在阿爾勒的住所,法國阿爾勒的拉馬丁廣場(Place Lamartine)2號右翼,這里被稱為黃房子。</p> <p class="ql-block">奧賽博物館展廳對梵高臥室的還原。</p> <p class="ql-block">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對梵高的臥室的還原。</p> <p class="ql-block">第一版:掛著朋友頭像的“社交達(dá)人”。</p><p class="ql-block">1888年秋天,梵高完成第一幅臥室畫,此版本的墻上掛著他的朋友歐文·波奇的肖像和保羅·尤金·米勒 的肖像。他跟弟弟提奧炫耀:“當(dāng)我病后再次看到我的畫,我覺得最好的是臥室。”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收藏了這一版作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梵高臥室床側(cè)掛像之一,歐文·波奇的肖像,梵高繪制于1888年。</p> <p class="ql-block">梵高臥室床側(cè)掛像之二,保羅·尤金·米勒的肖像,梵高繪制于1888年。</p> <p class="ql-block">在梵高床頭墻上掛著的繪畫,通常認(rèn)為(猜測)是梵高的名畫《橡樹巖石》,這幅畫有時候也稱為《巖石》,繪制于1888年。</p> <p class="ql-block">第二版:住院時的“想家復(fù)刻”。</p><p class="ql-block">高更到來后,兩人因藝術(shù)理念不合發(fā)生激烈爭吵,梵高割耳后住進(jìn)醫(yī)院。在醫(yī)院中,梵高參照第一版創(chuàng)作了第二版《阿爾勒的臥室》。這幅畫的色彩變得柔和,墻上的肖像畫風(fēng)格也發(fā)生了變化,暗示了梵高對友情的失望。這是現(xiàn)在美國芝加哥藝術(shù)博物館里存著第二個版本。</p><p class="ql-block">1889年3月,梵高被送入精神病院治療。同年4月,梵高在醫(yī)院里復(fù)刻了《阿爾勒的臥室》的第二個版本,并寄給了弟弟提奧,但此畫作受損后,梵高于同年9月又重畫了一次。</p> <p class="ql-block">第三版:送給媽媽的“陽光濾鏡”。</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作于1889年夏天的最後一幅尺寸更小些,是梵高為他的母親和他的妹妹威爾所做。墻面的藍(lán)色更加明亮活潑,像把地中海倒進(jìn)了房間。墻上掛著的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幅自畫像,刮掉了胡子,將最陽光的一面留在畫中。這幅畫現(xiàn)在被法國巴黎的奧賽博物館收藏,最近在上海浦東美術(shù)館展出的就是這個版本。這幅畫的色彩更加鮮艷,墻壁的藍(lán)色變得強烈,墻上的畫像也換成了梵高的自畫像和一位年輕女子的肖像,顯示出梵高對家人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墻上掛著的是他去世前的最后一幅自畫像,刮掉了胡子,將最陽光的一面留在畫中。</p> <p class="ql-block">《阿爾勒臥室》床上方的墻上掛著一男一女兩幅肖像,每個人都在畫框里俯視著房間。梵高也許利用夢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心理機制—把受抵制的、不期望出現(xiàn)的對象轉(zhuǎn)換到中性的位置。畫面外的觀察者就是畫家本人,力圖通過對這一場景的描繪來控制自己的焦慮。他將參與者從床上移置到墻上—床上只有兩只未被占用的枕頭,讓參與者處在默默觀察的位置。此外,由于處于不同的畫框中,二人被很好地分隔開來?!坝眠@種方法,噩夢被控制住了,恐懼被和平所取代?!?lt;/p> <p class="ql-block">這三幅作品不僅是梵高藝術(shù)生涯中的重要作品,也反映了他在不同階段的心境變化。第一幅色彩最為明快,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第二幅色彩變得柔和,暗示了梵高內(nèi)心的孤獨與失望;第三幅則作為禮物送給母親和姐姐,色彩和情緒最為熱烈。</p><p class="ql-block">《阿爾勒的臥室》并不是表現(xiàn)了畫家的畫室,而是普普通通的臥室 ,初看時平平無奇,描繪的不過是窮困潦倒的畫家在鄉(xiāng)下旅居時的一間睡房而已。然而,房間中的物件都處在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床與椅子的畫法并不符合透視法;墻上的畫是歪的,幾乎要掉下來;窗戶是半開半掩的,玻璃被蒙上了,風(fēng)景被全然擋在窗外 。</p> <p class="ql-block">一八八八年十月十六日,也就是梵備正式搬入黃房子一個月以后,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第705封)中附了一小幅素描,也就是臥室系列的第一幅,信中詳細(xì)說明了該畫的由來與構(gòu)思。此前,梵高因為積勞成疾,“被強迫休息了幾天”,該畫靈感源自休息期間,表現(xiàn)的也是“休息”主題。如果說《夜間咖啡館》是關(guān)于情欲和喧鬧的,《阿爾勒的臥室》則是關(guān)于禁欲與休息的。在梵高認(rèn)真勾勒的草圖中,“畫中畫”一共有三幅,床頭的一張是女士肖像,右邊墻上也有兩張肖像,性別難以分辨。如果根據(jù)創(chuàng)作時間判斷,那位女士肖像,太有可能是剛剛完成的綠底母親肖像!這個素描草圖后被美國的芝加哥藝術(shù)博物館收藏。這些畫分明是梵高的“臥室手賬”,每版都藏著沒說出口的小心事。</p> <p class="ql-block">一八八八年十月十七日,梵高給高更的信(第706封)里同樣描述了上面說的素描畫,并附上了另一張速寫:“我又畫了一幅臥室的30號畫作為裝飾淺紫色的墻,褪色不均的紅色地板,鉻黃色椅子和床,很淺的檸檬綠枕頭和床單,血紅色的床罩,橙色盥洗臺,藍(lán)色的水槽,還有綠窗戶。你看,我就是想通過這些迥異的色彩去傳達(dá)一種絕對的休息意識”但在速寫中,前一天草稿中的床頭肖像有了變化,逸筆草草,介于肖像和風(fēng)景之間。右墻上的兩幅肖像依然模糊不清,并且多了兩幅內(nèi)容不明的畫作。同一天,在寫給提奧的信(第707封)里,梵高寫道:“我在這個下午完成了這幅畫?!痹阼蟾叩漠嬜髦校@是難得的有確切創(chuàng)作日期的記錄。</p><p class="ql-block">上圖為給高更信中的素描草圖,這個素描版本在法國巴黎的私人藏家手中。</p> <p class="ql-block">梵高《阿爾勒的臥室》畫中的椅子其實還有一張獨立畫作,空椅子上擱著煙斗,超級有趣。</p> <p class="ql-block">著名波普大師Roy Lichtenstein筆下的梵高臥室。</p> <p class="ql-block">梵高《阿爾勒的臥室》顏色亮得像打翻調(diào)色盤,畫中沒有嚴(yán)格的透視規(guī)矩,家居們的陰影也消失,連椅子都歪歪扭扭,像是剛睡醒的樣子,整體看上去卻有一種溫馨又私密的感覺。現(xiàn)在看這幾張臥室畫,好似懂了梵高說的“看畫要讓心靈和想象力休息”,他借鑒了日本浮世繪的靈感,像裝飾畫,更像他偷偷塞給觀眾的小紙條——累了就躺會兒,畫畫和休息一樣,都是正經(jīng)事。</p> <p class="ql-block">《阿爾勒的臥室》色彩看似鮮艷明亮,在表意上卻是封閉且孤獨的。它雖說有門也有窗,卻更像個完全閉合的小世界。畫家身處其中不問俗世,同樣,俗世也無暇顧及他的苦樂悲愁。畫中的房子對于梵高是一處避風(fēng)港,也是福柯所謂的“異托邦(heterotopia)”,一個異質(zhì)化的、遠(yuǎn)離日常生活的空間 。它卻深刻地表現(xiàn)了畫家的內(nèi)心。將色彩所突出的寧靜和梵高不穩(wěn)定與疲憊的精神狀態(tài)聯(lián)系起來,觀賞者們看到的是畫家的孤獨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這些顏色在畫面中喧騰,讓人眼花繚亂,卻不會感到煩躁不安。</p> <p class="ql-block">同一時期,他還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一系列畫作,包括《夜間咖啡館The Night Café》,《夜間咖啡館露臺 Café Terrace at Night》,《羅納河上的星空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ne》和靜物的《向日葵 Sunflowers》。</p> <p class="ql-block">梵高用臥室畫搖醒藝術(shù)圈!梵高的作品給后來表現(xiàn)主義和野獸派的藝術(shù)家打開了一扇門:“心里有啥就畫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