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至16日,盧老師攝影班一行24人乘坐大巴車,從北京出發(fā),開啟唐山文旅攝影活動,13日下午在唐山河頭老街參觀游覽完畢后,傍晚,盧老師帶領(lǐng)大家在景區(qū)內(nèi)吃特色晚餐。晚餐后,繼續(xù)在河頭老街拍攝景區(qū)夜景。本篇是用相機在參觀游覽過程中的真實記錄。<br><div> 夜幕降臨,暮色如墨,將唐山河頭老街溫柔浸染。華燈初上時,這座百年商埠褪去白日喧囂,裹著朦朧夜色,悄然鋪展一幅流動的光影畫卷。<br> 老街入口處,"河頭老街"四個鎏金大字在燈籠光暈里忽明忽暗,仿佛在訴說著往昔故事。踏入青石長街,檐角的紅燈籠次第亮起,橙紅色的光暈順著飛檐流淌,映得黛瓦粉墻都籠上了一層暖紗。燈籠在晚風中輕輕搖晃,光影隨之婆娑起舞,與沿街店鋪窗欞透出的暖黃燈光交織,勾勒出古街蜿蜒的輪廓。<br>灤河支流在老街旁靜靜流淌,河面倒映著兩岸燈火,像是撒了滿河的碎金。畫舫緩緩駛過,船舷劃破粼粼波光,激起細碎漣漪,將兩岸燈火揉成閃爍的星子。岸邊垂柳依依,枝條在夜風中輕擺,偶爾掃過水面,蕩起圈圈漣漪,與倒影中的燈火纏綿嬉戲。<br> 沿街店鋪林立,古色古香的木質(zhì)招牌在夜色中散發(fā)著溫潤光澤。茶館里飄出裊裊茶香,混著評劇婉轉(zhuǎn)的唱腔,在夜色里悠悠回蕩;特色小吃攤前熱氣騰騰,棋子燒餅、蜂蜜麻糖的香氣,引得行人駐足品嘗。文創(chuàng)店內(nèi),非遺手工藝品在暖光燈下靜靜陳列,皮影、泥塑、剪紙,每一件都凝結(jié)著匠人巧思,訴說著唐山的文化傳承。<br> 夜深了,河頭老街卻依舊熱鬧。燈火搖曳,人影綽綽,這里的每一縷夜色,都浸潤著歷史的厚重與人間的煙火,讓人沉醉不知歸路。</div> 作者簡介:姓名,王保生,網(wǎng)名,常樂(保哥),1953年8月出生,1973年入伍,1991年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工作,2013年8月退休。攝影,是我退休后唯一的一項業(yè)余愛好?,F(xiàn)已有10余年攝影經(jīng)歷。拍攝題材多樣,偏愛風光、紀實類攝影。花鳥魚蟲、人物建筑均有拍攝經(jīng)歷。目前是首都千龍圖像庫簽約攝影師,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圖蟲網(wǎng)簽約攝影師。每年有千余幅圖片被多家媒體報刊采用。建國50周年花車展70余張圖片被北京市檔察館收藏,“復興之光”圖片被推薦到德國參加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展覽。多幅圖片獲得不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