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九七零年七月十日,是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日子——我們這群城市青年即將奔赴廣闊的農(nóng)村大地,接受貧下中農(nóng)的再教育,開啟上山下鄉(xiāng)的新篇章。那天,全市的下鄉(xiāng)青年齊聚匯泉廣場,乘坐大卡車,拉著行李,參加了誓師大會。隨著車隊浩浩蕩蕩地駛出市區(qū),奔赴農(nóng)村,我的心既激動又忐忑。當車行駛到我家附近的臺東一路時,我滿懷期待地望向歡送的人群,希望能看到熟悉的身影,揮手告別,可惜一個熟人都沒見到。車隊繼續(xù)前行,穿過威海路,經(jīng)過走四方、滄口區(qū),最終踏上青島通往濰坊的公路,我們知青小組一行十人被分配到了昌邑縣龍池公社齊西大隊。</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知青小組攝于1972年</p> <p class="ql-block">七月正值多雨時節(jié),而我們這一批人,不是屬龍就是屬蛇,仿佛連老天都在為我們送行。一路上,時而陽光明媚,時而驟雨傾盆,東邊日出西邊雨,變幻莫測。后來聽大人們說:“你們這些屬龍的,走到哪兒都會興風作浪、電閃雷鳴?!钡搅舜謇镆咽窍挛缢奈妩c,幾位農(nóng)村婦女正在院子里烙餅。我喝了一口老鄉(xiāng)遞過來的用藍邊粗瓷碗乘的水,水是咸的,原以為是為防暑加了鹽,后來才知道是因為當?shù)厮|(zhì)含堿量高才微微帶著咸味,離村十里之外的北大洼是一片廣袤的鹽堿地,只生長著一種叫堿蓬草的植物。每年村里都會組織人去收割,草籽可用來喂豬。村里的稻田也在這片鹽堿地上,采用水壓堿的方法種植水稻。這里還有駐軍的炮兵靶場,每年冬季部隊都會來此集訓,有時就駐扎在我們村周邊的村莊。</p> <p class="ql-block">老革命和民兵連長.1994年</p> <p class="ql-block">齊西村環(huán)境清幽,四周環(huán)繞著荷塘,夏日里荷花盛開,蛙聲與蟲鳴交織,頗有“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意境。但這些池塘是死水,除了雨水積蓄,還有從水庫定期引來的水。村里人洗衣、做飯、飲牲口、刷農(nóng)具都用這水,屙在村道上的馬、牛、豬、雞的糞便也隨雨水流入這些池塘,當?shù)氐娜藗兙瓦@樣飲用多年。如今看來難以接受,但在當時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日子也照樣過得安穩(wěn)。也設覺得不衛(wèi)生,不像現(xiàn)在一點小事都能被放大,信息爆炸讓人活得更累。有時候,無知反而帶來無畏。</p> <p class="ql-block">翻新后的男生宿舍.2018年</p> <p class="ql-block">我們五個男生被安排在村口的一處老屋,屋子寬敞,比一般農(nóng)舍都要大,可能是以前大戶人家的宅院。西邊一間鎖著門,我們住的這間有青磚砌成的炕,還用木格子隔出了暖帳。王延明一眼看中了那“繡房”,便住了進去。我們四人靠南邊放了兩張床,靠北邊兩張,中間留出走道。冬天太冷,我們又用高粱秸在靠近門口的地方隔出一道墻,糊上報紙,里邊是宿舍,外邊是食堂。一張小地桌,五個人就在這里吃飯。屋子對面是門樓、廚房和豬圈。門樓里除了農(nóng)具,還有一口棺材,讓人看了心里發(fā)毛。廚房里有一口盛水的大缸,一個用風箱“拉火”的土灶和一盤小土炕。豬圈里沒有豬,是我們臨時的廁所,一個大糞池,每年挖一次,糞肥運到地里當肥料。院子里空蕩蕩的,沒有花草,也不種菜,只有一棵孤零零的香椿樹和一口大缸。秋天,我們會在缸里腌上“芥疙瘩頭”咸菜,這便是今冬明春的主要下飯菜了。五個女生則被安排在村后的房子里,正屋走道,東西廂房分別住兩人和三人。院子很大,長滿野草,已經(jīng)多年無人居住。我們來了才把它清理出來成了五個女生的閨房,</p> 荒蕪的女生宿舍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們十人被分配到三個小隊。我、劉素英、彭燕秋分在一隊,王延明、李國華、張富榮分在二隊,閻燕、孫玉華、婁維福、李俊德分在三隊。大隊干部首先帶我們認識軍烈屬和“黑五類”的家庭,請老八路講述革命傳統(tǒng)。我們還規(guī)定每十天學習一次,半天學習,村里的團支書經(jīng)常來參加;半天整理內(nèi)務,包頓餃子改善生活。最初三個月做為在農(nóng)村扎根的過渡期村里派了一位大爺給我們做飯,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將”。</p> <p class="ql-block">當年給我們做飯的老將1994年</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農(nóng)民小伙伴2018年</p> <p class="ql-block">我們住的屋子的門洞里放著大隊給我們配置的農(nóng)具,每人領到了一把鋤頭、一張锨、一把鐮刀和個斗笠,七月正是鋤二遍豆子的季節(jié),第二天我們扛著鋤頭,戴著斗笠,站在村頭空地上聽小隊長分配任務。我們一小隊長隊長叫齊奎升,他四十多歲,身材粗壯,衣衫破舊,挽著褲腿,是典型的普通農(nóng)民。他不僅要分配任務,還要和社員一起干活沒有半點照顧,所以每年冬閑的時候各小隊都會重新選隊長,有留任的也有各種原因不干了的,造成了小隊長更迭的很頻繁像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p><p class="ql-block"> 齊西村的基層組織的干部有村支部書記、大隊長、民兵連長、大隊會計、婦聯(lián)主任,團支書,這些干部除了開會,平時也要下地干活,是地道的泥腿子干部??赡苁怯悬c職務補貼或務工補助,我們這群十七、八的孩子對工分啊,待遇也不太懂也不懂的計較,叫干啥就干啥,給多少算多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新的生活。</p> 當年的團支書 備注 <p class="ql-block">以上照片均為1994年、2018年兩次回鄉(xiāng)探望鄉(xiāng)親時所拍攝。我和妻子是同一知青小組成員,我曾擔任知青小組組長。</p> 小知識 <p class="ql-block">濰河,古稱濰水,也有人稱其為淮河(不同于江蘇一帶的淮河)。發(fā)源于莒縣箕屋山,上游流經(jīng)莒縣、沂水、五蓮,從五蓮北部進入濰坊市,流經(jīng)諸城、高密、安丘、坊子、寒亭六個區(qū)縣,最終在昌邑市下營鎮(zhèn)注入渤海萊州灣。干流全長246公里,支流143條,其中較大支流有濰汶河和渠河。濰河總流域面積6376平方公里,是濰坊的母親河。流域中著名的峽山水庫是山東省第一大水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