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亮的酒甕、水藍的天空、黃金色的紹酒、血紅色的糟蟹、鮮美的鹵水莧菜梗、暗紅稠粘的桂香甜羹、紹味十足的魚、肉……今年的夏至沒有在無錫吃飩餛,而是去紹興品嘗了“十碗頭”與“手工紹黃”長春酒,第二天又到姑蘇平江路昭慶寺,吃到了一碗糯甜的藕粉桂花小圓子。</p>
<p class="ql-block">高鐵飛馳,穿越稽山越水,兩個多小時的行程,對我來說是頭一回。以往三次都是自駕,而這次獨往獨來,輕裝上陣,反倒多了幾分自在與從容。目的地是紹興柯橋,鑒湖之畔,一場關(guān)于“吃”的聚會正等著我。說是“改口味”,其實更像是一次味蕾與心靈的雙重旅行。</p>
<p class="ql-block">在紹興,我與新老朋友相聚于先鋒書店,這家位于葉家堰的文學圣地,依水而建,書香與酒香交織。來自蘇州、無錫、杭州、上海的人們,因《吃吃白相相》這本書而結(jié)緣,因“十碗頭”與“手工紹黃”而聚首。書店的下沉式階梯空間,仿佛一個小型劇場,我們在這里談書、談吃、談生活,談得熱絡(luò)而投入。</p>
<p class="ql-block">活動間隙,我悄悄翻閱了書店陳列的書品,不少都令人駐足?;厝ズ螅姨匾庠诰W(wǎng)上下單了《春在堂日記》,一本讓我一眼相中的舊書。先鋒書店不僅是一家書店,更像是一座文化的驛站,一個讓思想與味覺同時蘇醒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活動由先鋒書店的劉雅婷店長精心籌備,流程井然,細節(jié)周到。她與團隊對文學與文化的執(zhí)著,令人欽佩?;顒咏Y(jié)束后,我們還受邀參觀了擁有三百年歷史的鑒湖酒坊。酒坊位于葉家堰,這里是紹興優(yōu)質(zhì)黃酒的水源地,也是許多酒廠的聚集地。酒香彌漫,仿佛整個空氣都被時間釀成了醇厚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午后,雨勢不小,我躲在姑蘇臨頓路的昭慶寺旁,喝著紹興好友送的手工紹黃,驅(qū)寒暖身。佐以一份蘇式煎餃,五味雜陳,情緒也隨之翻涌。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母親常帶我來這里,熱鬧的街市、張燈結(jié)彩的場景,都讓我感到一種久違的親切。</p>
<p class="ql-block">昭慶寺正舉辦“非遺”宣傳活動,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我在這里分享了“童年小食”的記憶,還展示了自己平日里隨手畫下的“野趣”手卷。那些畫,是我對舊時光的溫柔回望,也是對生活最真實的記錄。</p>
<p class="ql-block">何以蘇州,何時紹興,何時無錫?答案就在這兩天的行程中。紹興的酒、蘇州的藕粉、無錫的餛飩,都是我舌尖上的鄉(xiāng)愁。而這次的旅程,不只是味覺的巡禮,更是一次文化的回溯與心靈的重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