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來源:我們的太空</p> <p class="ql-block">一年前的今天,南大西洋海平面上方約5000公里的深邃太空,嫦娥六號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與軌道器分離,開啟了“太空沖浪”的歸家之旅。這趟跨越三十八萬公里的航程,最終落點鎖定在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這片蒙古語中意為“平安”的土地,曾見證神舟系列飛船的榮耀歸來,如今又成為嫦娥六號的“回家驛站”。</p> <p class="ql-block">返回器采用“半彈道跳躍式再入”的“打水漂”絕技,兩次穿越黑障區(qū)。13時44分,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和田活動測控分隊率先捕獲目標,在風沙天氣中完成首次再入關(guān)鍵弧段測控;13時49分,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敦煌測控區(qū)接力追蹤,精準傳回返回器穿越黑障的高清影像。</p> <p class="ql-block">地面上,搜救團隊早已織就天羅地網(wǎng)。氣象分隊依托近10年700多萬條數(shù)據(jù)搭建的數(shù)據(jù)庫,實時監(jiān)測草原瞬息萬變的天氣;地面分隊12天跑遍4萬公里,將地形地貌和障礙物繪制成圖,還在雨天、暗夜中錘煉駕駛技能;5架直升機組成的空中分隊以1600平方公里范圍布陣,新配備的定向平板、前艙引導系統(tǒng)讓目標搜索更高效。</p> <p class="ql-block">14時07分,一聲巨響劃破草原上空,直徑約2米的返回器精準著陸,實際落點與理論值僅相差1.72公里。傘花綻開的瞬間,光學吊艙操作手徐雁鵬第一時間鎖定目標,地面車隊也以最優(yōu)路線沖向落點??蒲腥藛T迅速完成推進劑泄漏檢查、斷電等處置工作,為返回器披上“迷彩服”。</p> <p class="ql-block">從5月3日海南文昌發(fā)射,到6月25日平安歸航,53天的地月往返,嫦娥六號不僅帶回人類首份月背土壤,更讓世界見證了中國航天“分毫不差”的精準實力。這片承載著千年飛天夢的草原,再一次以“零失誤”的搜救行動,托舉起探月工程的又一座里程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