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央視《成功之路》欄目訊(記者:李小民)在三秦大地的大街小巷、鄉(xiāng)村校園,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隊伍——陜西省慈善協(xié)會紅領巾夕陽紅志愿者團隊。這支平均年齡65歲以上的銀發(fā)力量,用十年光陰編織著愛心網(wǎng)絡,用生命熱度溫暖著城市角落。而走在隊伍最前列的,正是73歲的隊長張愛芳,一位將公益融入血脈的“金星志愿者”。</p> <p class="ql-block">一、十年堅守:從1到140的愛心裂變</p><p class="ql-block"> 2013年,張愛芳在社區(qū)看到獨居老人寒冬中排隊的身影,毅然發(fā)起成立紅領巾夕陽紅志愿者團隊。從最初的幾名退休老人,到如今140余名志愿者,團隊始終秉持“尊老愛幼、擁軍愛警”的宗旨,足跡遍布全省10個地市,開展扶貧幫困、尊老愛幼、擁軍愛警等志愿服務逾千次,籌集款物300余萬元,服務困難群眾超萬人。</p><p class="ql-block"> 2019年,安康石泉縣96歲抗戰(zhàn)老兵陳興明家中失火,張愛芳第一時間發(fā)動捐款,帶著物資連夜趕往醫(yī)院。當看到老人燒傷的雙手,她哽咽著說:“您為國家流過血,我們不能讓英雄寒心。”這一善舉被央視《成功之路》欄目專題報道,感動無數(shù)觀眾。 </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張愛芳再次帶領25名志愿者為周至縣樓觀臺聾啞學校60名特殊兒童送去價值5萬元的生活學習禮包,孩子們戴上紅圍巾時的燦爛笑容成為冬日最動人的畫面。</p> <p class="ql-block">二、多維服務:讓公益之光照亮每個角落</p><p class="ql-block">團隊以“關愛+陪伴”為核心,構建起立體化服務體系:</p><p class="ql-block"> 溫暖夕陽:每周走進敬老院,陪老人嘮家常、包餃子,編排歌舞節(jié)目;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費家政服務,累計服務超2000人次。2025年端午節(jié),志愿者們在蓮湖區(qū)利君西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站與老人共包粽子,歡聲笑語充滿整個食堂。</p><p class="ql-block"> 守護未來:連續(xù)5年開展“暖冬行動”,為聾啞學校、貧困小學送去價值50余萬元的生活學習禮包。2024年12月,淳化縣潤鎮(zhèn)中心小學的4名學生戴上紅圍巾時,眼中閃爍的光芒成為冬日最動人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致敬英雄:定期探望49名90歲以上抗戰(zhàn)老兵,為他們送去生活用品和醫(yī)療物資。每年“八一”建軍節(jié),團隊都會聯(lián)合“擁軍愛警萬里行”組委會開展主題活動,張愛芳被聘為陜西聯(lián)絡處副主任,持續(xù)推動軍民融合公益事業(yè)。</p> <p class="ql-block"> 社區(qū)治理:發(fā)起舊衣物回收項目,累計回收衣物80余噸,分類消毒后送往山區(qū);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在未央?yún)^(qū)等社區(qū)設立12個回收點,帶動居民參與環(huán)保。2024年與省戲曲研究院合作開展“舊衣物回收,凝聚公益力”活動,吸引數(shù)千居民參與,在環(huán)保與慈善間架起愛心橋梁。</p> <p class="ql-block">三、創(chuàng)新模式:銀發(fā)力量煥發(fā)新生機</p><p class="ql-block"> 團隊打破傳統(tǒng)志愿服務模式,探索出“紅色傳承+專業(yè)賦能”的新路徑:</p><p class="ql-block"> 紅色基因傳承:邀請抗戰(zhàn)老兵走進校園、社區(qū),講述烽火歲月。2024年重陽節(jié),志愿者與雷鋒小記者共同為涇陽縣孤寡老人送去慰問品,孩子們聆聽老兵故事后,自發(fā)寫下“長大后也要當志愿者”的感言。</p><p class="ql-block"> 專業(yè)服務延伸:吸納西儀醫(yī)院青年志愿者加入,開展醫(yī)療義診、健康科普。2023年5月,青年志愿者“變身”主播,制作的糖尿病防治短視頻點擊量超10萬次,惠及更多群眾。</p><p class="ql-block"> 家庭公益聯(lián)動:張愛芳作為陜西省軍民好家風促進會副會長,帶領志愿者開展“家風春聯(lián)進萬家”活動,將慈善文化與家庭文明建設深度融合。2025年3月,團隊表彰大會上,30個家庭因公益表現(xiàn)突出獲頒“星級志愿者”證書。</p> <p class="ql-block">四、榜樣力量:張愛芳的公益人生</p><p class="ql-block"> 張愛芳的身份標簽中,“軍嫂”與“孝子”最為耀眼。作為軍人遺孀,她數(shù)十年如一日照顧患病婆婆,被評為西安市“十大孝子”;作為公益帶頭人,她用行動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2025年3月,在省慈善協(xié)會表彰大會上,她榮獲“金星志愿者”稱號,這是對十年堅守的最高禮贊。</p><p class="ql-block"> 她的公益足跡遍布三秦:2025年5月,頂著30℃高溫組織衣物回收,當日回收舊衣物0.58噸;同月接待西藏林芝察隅縣文明實踐培訓班,分享志愿服務經(jīng)驗,獲贈“民族團結一家親”錦旗;6月,帶領志愿者為高考學子發(fā)放礦泉水,用行動傳遞溫情。正如她在表彰大會上所說:“我們老了,但公益事業(yè)永遠年輕。只要走得動,就要讓紅領巾在更多地方飄揚?!?lt;/p> <p class="ql-block">五、社會回響:愛心漣漪持續(xù)擴散</p><p class="ql-block"> 團隊的善舉引發(fā)強烈社會共鳴:</p><p class="ql-block"> 愛心企業(yè)聯(lián)動:陜西志寬食品、貴州大福酒業(yè)等企業(yè)長期贊助,累計捐贈物資超百萬元。2025年工作會議上,8家企業(yè)獲“愛心企業(yè)”稱號。</p><p class="ql-block"> 青年力量注入: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團隊現(xiàn)有青年志愿者30余名。西儀醫(yī)院護士王芳說:“張阿姨教會我們,公益不僅是付出,更是心靈的成長?!?lt;/p><p class="ql-block"> 榮譽見證初心:團隊連續(xù)5年被評為省慈善協(xié)會“榜樣集體”,張愛芳個人獲得“陜西省最美志愿者”“三秦善星”等稱號。2025年3月,央視《成功之路》欄目再次聚焦團隊,點贊“銀發(fā)志愿者的十年公益長歌”。</p> <p class="ql-block"> 十年光陰,紅領巾夕陽紅志愿者團隊用行動詮釋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tǒng)美德。在張愛芳的帶領下,這群銀發(fā)使者正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豪情,在公益路上續(xù)寫著溫暖與希望的篇章。正如他們胸前的紅領巾,在陽光下永遠鮮艷如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