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盛夏,高遠的寶石藍天幕上,堆了幾堆白雪,伴隨一路嬋兒的吱吱叫聲,早早便驅(qū)車從山東半島南岸向北岸行進,坐落在白洋河畔的牟氏莊園,以它的傳奇和神秘,吸引著我。</b><br> <b>大陸有三大莊園:牟氏莊園、劉(文彩)氏莊園、康氏莊園。北方兩座最大的莊園,山東棲霞的牟氏莊園和河南鞏義的康百萬莊園,今年(2024)我都走過了。</b><br> <b>牟氏莊園:這座龐大的建筑群雖歷經(jīng)幾百年滄桑,仍彰顯著它的恢弘大氣,散發(fā)著獨特魅力。莊園看上去大且氣派,布局完整,井井有條,古樸典雅。不同于山西大院那般封閉和千篇一律。<br> 這里還曾經(jīng)做過“抗大”校址……</b> <b>徜徉在莊園里,我思緒恍惚,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看到老爺、太太、少爺、小姐、丫鬟、賬房、管家們,都在演繹著各自的人生角色。</b><br> <b> 肅穆的莊園在無聲地見證和述說著那曾經(jīng)的繁華和凄涼。它是歷史留給我們的瑰寶。在這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b><br> <b> 擋在眼前的高墻堅固敦實,把莊園很好地保護起來,高不可攀。又高又寬的黑漆大門,給人高門大戶的感覺。門腳兩側(cè)一對石鼓,雕工精細,圖案唯美,活靈活現(xiàn)。</b><br> <b>莊園看上去大且氣派,布局完整,井井有條,古樸典雅。</b><br> <b> 建造莊園的能工巧匠真是用心,用幾塊石頭大做文章。院子里有張石毯,圖案是石頭拼成的蝙蝠和銅錢。</b> <b> 莊園里有好幾面又寬又長的虎皮墻,墻上依次展開用石頭拼成的花卉圖,如牡丹、蓮花、菊花、梅花,還有寶葫蘆、花瓶、烏龜?shù)仍S多景物,寓意吉祥。主人和工匠真是心思縝密。</b> <b>院子里栽種著名貴花木,有兩棵白玉蘭正好栽在石頭拼成的古錢方形錢眼里,給人感覺新奇而巧妙。還有大片蔥蘢的牡丹、桂樹、石榴、紫藤。</b><br> <b> 院子里隨處可見篆刻在明珠上的對聯(lián)。牟老爺院中柱子上的對聯(lián)是:墨守耕讀呈陶富,林立懿德詔封翁。是牟蔭喬給題的聯(lián),說牟老爺耕讀有方,財富智慧可比范蠡,做人做事德行好被詔封。</b> <b>走進各處屋里,只見擺設(shè)講究,家具都是紅木的,有鋼琴、洋鐘、荷蘭進口大鏡子、更有鑲嵌螺鈿金銀象牙的皇家衣柜,甚至還有圣旨詔書。諸多寶貝令人大開眼界,一飽眼福。</b> <b> 牟墨林是清朝嘉慶年間的太學生,相當于如今最高學府的大學生。他父親牟淳傳給他上千畝土地,他把這些土地作為發(fā)家的資本,逐步擴張到四萬多畝,成為膠東最大的大地主。他雖是讀書人,卻不是書呆子,做起農(nóng)民來,比真農(nóng)民還農(nóng)民。他穿戴樸素,吃用節(jié)儉,愛干農(nóng)活,也會干農(nóng)活,有腦子,肯鉆研,是農(nóng)事活動的行家里手。</b><br> <b> 他善于用財,有膽有謀。嘉慶年間鬧大災(zāi)荒,災(zāi)民們沒吃的,他讓災(zāi)民拿自家土地換牟家的糧食,災(zāi)民們得以活命,他則得了很多土地。牟家糧倉的糧食不夠了,他就用船從東北運,到了蓬萊碼頭,再用騾隊馱到棲霞。</b> <b> 有一部電視劇《牟氏莊園》,主要講了一位掌門人姜振幗。這個女人,終其一生,都是可悲可憐的。二十七歲死了男人,一生守寡到老。其中酸苦,她自有體會。兒子好不容易長到十八歲,和一佃戶家女兒相愛,姜振幗卻因門戶觀念,硬生生把兩個相愛的人給拆散了。兒子被她毒打、禁閉,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b> <b>這個女人自己遭罪也就罷了,還讓自己的兒子也成了封建禮教的犧牲品。自己的女兒,也在結(jié)婚不久就死去了。她真的是一個孤家寡人。</b> <b> 人們爭相追逐的光環(huán)和權(quán)力,會讓人昏頭昏腦。你看,牟家有萬貫家產(chǎn),卻沒人繼承和享用。</b> <b> 這里人不多,很安靜??梢苑怕_步細細品味。在喧囂的現(xiàn)代社會中,牟氏莊園宛如一片寧靜的港灣,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片刻的休憩。</b><br> <b> 它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讓我們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之心,走進牟氏莊園,去感受那穿越時空的古韻,去探尋那隱藏在歲月深處的秘密。</b> <b>走出莊園,從歷史穿越回現(xiàn)實,蘋果之都棲霞的天還是那么美,風還是那爽,路還是那么長,我繼續(xù)驅(qū)車向東駛向煙臺。</b> <b>(二)</b><div><b> 赴滇途中,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第一站來到了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多少過去是地主和康百萬莊園相比,連九牛一毛都不及。</b><br></div> <b> 康百萬莊園背依邙山,面向洛水。莊園占地240余畝,共有33座庭院,53座樓房,1300多間房屋,是一座集農(nóng)、官、商一體的大型莊園??凳霞易迩昂笫嗽谶@個莊園生活400余年,跨越了明、清、民國三個時期。</b> <b> “主宅區(qū)”大門,一條長約30米的門洞,走進門洞感覺來到時光隧道,青磚灰瓦,歷經(jīng)風雨的洗禮,卻依舊散發(fā)著古樸而莊重的氣息,一種厚重的滄桑感覺悠然而生。好像穿越到數(shù)百年前的清朝時期。</b> <b>門樓上精美的磚雕、木雕和石雕,每一處細節(jié)都彰顯著工匠們的精湛技藝。那些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神話人物,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當年康家的富貴與奢華。</b> <b> 踏入莊園內(nèi)部,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回到了那個繁華的年代。一條條幽深的小巷,連接著各個庭院,仿佛是莊園主人精心編織的生活脈絡(luò)。</b><br> <b> 四合院、窯洞等不同風格的建筑錯落有致,既體現(xiàn)了北方傳統(tǒng)民居的大氣磅礴,又融合了南方園林的精巧細膩。</b> <b>庭院中,石桌石凳靜靜地擺放著,仿佛在等待著主人和賓客們的到來。周圍的花草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為這座古老的莊園增添了一份生機與靈動。</b> <b> 康百萬莊園不僅是一座建筑藝術(shù)的寶庫,更是一部家族興衰的史詩。康家,作為明清時期的富商巨賈,歷經(jīng)了十幾代人的經(jīng)營與傳承,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商業(yè)傳奇。他們憑借著敏銳的商業(yè)頭腦和誠信的經(jīng)營理念,在運河漕運、鹽業(yè)、布匹等多個領(lǐng)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b> <b> 莊園中的每一間房屋、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康家的榮耀與夢想。那些陳列在展柜中的珍貴文物,如瓷器、書畫、金銀首飾等,無不訴說著康家曾經(jīng)的富足與繁榮。</b> <b>康百萬莊園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他的祖訓:留余。<br>康家人世代以此為座右銘,凡事不做絕,時時留有余地。<br> 其內(nèi)容告誡我們:<br>留有余,不盡之巧以還造化。<br>留有余,不盡之祿以還朝廷。<br>留有余,不盡之財以還百姓。<br>留有余,不盡之福以還子孫。</b><br> <b> 然而,歲月的車輪無情地碾過,康家的輝煌終究成為了過去。但康百萬莊園卻依然屹立在那里,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沉浮。</b><br> <b>在莊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和歲月的滄桑。那些斑駁的墻壁、陳舊的門窗,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曾經(jīng)的輝煌與落寞。</b><div><b><br></b></div><div><b>草于2025-3-13 9:32</b></div><div><b>2025-6-25 發(fā)表</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