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1、22日兩天,我們和諧之旅一行49人出行山西陵川縣古交鄉(xiāng)的馬武寨避暑納涼。</p> <p class="ql-block"> 巍巍太行八百里,精華盡在南太行。而在南太行眾多徒步路線中,從馬武寨到抱犢村的穿越路線,被無數(shù)驢友奉為“此生必走”的經(jīng)典。馬武寨作為南太行驢友穿越線的重要支點,(目前全國驢友南太行南北穿越線:雙底——馬武寨——一線天——抱犢村——九蓮山(無燈隧道——錫崖溝)或八里溝(西蓮峽——關(guān)后大峽谷——小靈山絕壁棧道——絕壁鐵梯)——錫崖溝——張溝梯(或石板河羊梯)十字嶺——王莽嶺(或者走昆山隧道——昆山村——郭亮)——滴水寨或丹紛——郭亮——南平——小井——韓口);東西穿越線:輝縣清水莊——龍水梯——白云龕——雞冠梯——十字嶺——窟窿山——王莽嶺——雙乳峰(或走流氓柱)——滴水寨——韓口。馬武寨十多年來我們來過多次,那時的馬武寨還不通汽車從陵川過來的山路只能走農(nóng)用三輪車,農(nóng)家賓館一個也沒有,從雙底徒步過來如果是晚上到,要么全裝露營,要么只能借宿老百姓家里,條件是大通鋪,枕頭是樹轱轆。2023年新晉高速的修通直接拉爆王莽嶺、錫崖溝、昆山村,這里成了河南人民的后花園,轎頂山下的螺旋隧道堪稱高速公路的世界奇觀,使得高山變坦途,原來早上從鄭州出發(fā)到王莽嶺都要到下午三點多,如今上午九點半就可到達(dá)王莽嶺。山西一號公路的修通,使得山西太行山旅游火遍全國,更是帶火了馬武寨,如今每到周末馬武寨大小車根本進(jìn)不去,海拔1300多米更是夏季避暑納涼的好地方,只可惜接納能力有限。</p> <p class="ql-block"> 薄壁鎮(zhèn)是我們的補給站,每次去山西陵川走兩天線路都在這里采購食材,雖然預(yù)訂農(nóng)家為了迎接我們宰殺了一頭豬,寬隊還是執(zhí)意讓買買買,照著1000元花,雞蛋二十斤,牛肉二十斤,豆腐、豆角、蘿卜、洋蔥、蔬菜、調(diào)料等花了972元,這是由登山隊到康養(yǎng)隊的具體表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今天夏至,炎炎夏日至,如果愛她就帶她來南太行避暑,讓她看人間仙境,看波蘭壯闊,看氣勢恢宏,看神奇的大自然,在太行巔峰享受清涼。 如果恨她就帶她來太行,讓她在灼燒的太陽下登山徒步穿越,讓她體驗什么是眼在天堂,人在煉獄,氣喘吁吁,疲憊不堪,揮汗如雨的滋味。如果在城市呆煩了,空調(diào)把她吹懶了,那就把她帶到南太行,讓她體會夏天里的涼爽,看山花爛漫,翠綠滿山,親近大自然,在清新空氣中康養(yǎng)。身體好才是革命的本錢,抱團(tuán)康養(yǎng)才能益壽延年,不知友友們咋看。</p> <p class="ql-block"> 上午十點我們到達(dá)馬武寨,這里的大巴車已有十多輛了,一字長蛇陣停在馬武寨村口,除了我們來這里避暑其他全國各地的驢友都是去抱犢穿越太行的,看來馬武寨的宣傳力度不夠,文化底蘊遠(yuǎn)甩抱犢十萬八千里但就是留不住人,看來故事沒講好啊。</p> <p class="ql-block"> 山西陵川馬武寨地處太行山南端險峻之地,不僅以原始生態(tài)聞名,更因深厚的人文、神話、傳說而充滿神秘色彩。故事傳說、古寨遺址和地名文化,是馬武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和體現(xiàn)形式。</p> <p class="ql-block"> 如神鞭趕山造天險:相傳東漢大將馬武(云臺二十八將之一)為尋易守難攻的屯兵之地,動用漢武帝所賜“九節(jié)神鞭”,將附近山峰驅(qū)趕至一處,形成三座高峰環(huán)繞的險要地形。山峰間僅留一條通道,成就“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他又揮鞭蕩平山地作為練兵場,神鞭插入土中后時隱時現(xiàn),至今仍有游客稱被“無形之物”絆倒,傳為神鞭作祟;天神賜寶解糧困:馬武寨建成后糧草匱乏,天神賜予三件寶物: 三壟地:前種后收,永續(xù)產(chǎn)糧; 三根鐵棒:劈柴燒不盡;萬人鍋:隨人數(shù)自動足量煮飯。憑借這些寶物,馬武得以壯大軍隊,為東漢立下汗馬功勞;“小皇帝”野心與歸順:部分傳說提到馬武曾因此地險要萌生稱王之心,建“金鑾殿”“梳妝樓”等皇家規(guī)制建筑,過起土皇帝生活,后歸順劉秀。自然異象蛙不鳴,棘無刺,盡管科學(xué)未解,但實地觀察證實了這些現(xiàn)象的真實性,強化了傳說的可信度。</p> <p class="ql-block"> 寨中遺跡與軍事傳奇:馬武寨現(xiàn)存遺址印證了傳說中的宏大規(guī)模:四大寨門、金鑾殿、梳妝樓、望景樓等皇家規(guī)格建筑,以及教場、倉庫(西倉、南倉)、養(yǎng)殖場(殺豬郊、養(yǎng)魚池)等生活設(shè)施,故稱“馬武京寨”;出土文物:村民常掘出東漢箭鏃、古錢、劍戟殘片,佐證此處曾為軍事要塞;地名傳承:村中沿用“菜園”“火房”“趕羊場”等古稱,千年未變;民間信仰中的“武瘟神”。馬武形象深入晉東南民俗,因相貌威猛黝黑,馬武死后被奉為門神(“武瘟神”),與銚期并列,貼于大門驅(qū)邪。俗語“嗎唔”:晉城方言將“馬武”音變?yōu)椤皢徇怼?,長輩用以震懾頑童(“再鬧,嗎唔來了!”),折射其民間威懾力;戲曲演繹:地方戲《馬武奪狀元》《馬武上山》中,其“丑臉”造型凸顯剛烈性格,進(jìn)一步固化傳說。</p> <p class="ql-block"> 馬武寨的傳說以歷史名將為骨、自然異象為翼,在軍事遺跡與生態(tài)奇觀中生生不息。其核心魅力在于虛實互證:棘無刺、蛙不鳴的實證現(xiàn)象為神話提供支點;文化延續(xù):地名、民俗、戲曲將傳說融入日常生活;空間敘事:險峻地形成為英雄史詩的天然舞臺。這些傳說不僅是地方記憶的載體,更折射出民眾對“天險庇佑、英雄護(hù)民”的永恒向往。在馬武寨村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造就了西漢末年至王莽新政那個劇烈變革的動蕩年代,馬武將軍在此擁兵自立創(chuàng)建“馬武京寨”而譜寫的濃重一筆,也成就了流傳千古的故事傳奇及內(nèi)涵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形成了地域特征明顯的馬武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先不管其他驢友如何迷戀太行穿越,我們是要把馬武寨的奇景探探看看再宣傳宣傳。在義文農(nóng)家先安排好住宿,大家稍事休息開始午餐,午餐大米燴菜,餐后大廚原子彈、老宋哥、鷹哥就開始忙活,把一套豬下水(豬頭、豬蹄、豬肚、豬肝、豬心、大腸等)焯水后開鹵。</p> <p class="ql-block"> 其他驢友養(yǎng)精蓄銳午休。下午三點寬隊和路德書記帶領(lǐng)大家去探尋馬武寨窟窿山??吡讲贿h(yuǎn)但難尋,上次他們來就沒找到,這次我把我走過的軌跡傳給了路德書記,兩步路精準(zhǔn)導(dǎo)航,一個多小時眾人到達(dá)馬武寨窟窿山。</p> <p class="ql-block"> 馬武寨村窟窿山是村內(nèi)的標(biāo)志性地標(biāo)之一。從萬歲山方向看到的仙虎山,繞過仙虎山向西北方向2公里遠(yuǎn),就是馬武寨窟窿山,窟窿高約30多米,寬20多米,深20多米,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通透,雙洞臨近一大一小,屬穿透性巖洞。需從東側(cè)攀爬至懸崖頂部才能近距離觀察,其他方向均為絕壁??吡|西方向通透,山勢從南向北延伸,窟窿外河谷交橫,深幽莫測,群峰崢嶸,層巒疊嶂,風(fēng)景優(yōu)美??吡谏嫌兴P石痕跡,推測為遠(yuǎn)古海洋水流侵蝕形成,后因地殼抬升露出。透過窟窿可俯瞰古郊河河谷及周邊群峰,視野開闊。比王莽嶺的窟窿山壯觀的多。傳說當(dāng)?shù)孛耖g故事稱此山與二郎神挑山壓太陽的神話相關(guān),窟窿由二郎神的扁擔(dān)(疙嵐)戳穿形成。</p> <p class="ql-block"> 驢友們用手機拍,無人機航拍在洞里來回穿越,拍攝效果極佳,大家穿洞而過在不同角度拍照,冬子過于激動把無人機掛到了崖壁上,我的視頻……先回去明天再說吧!</p> <p class="ql-block"> 沒去窟窿山的驢友在村子里轉(zhuǎn)悠,探尋更多的人文、神話、故事、遺跡。從地理特征上看,馬武寨周圍山勢險要,險峰環(huán)峙,峻嶺如壘。在宏觀地勢上,馬武寨西、北面擁連太行山主脈,東、南面俯瞰華北平原,屬于兵法中的“爭地”。在微觀地形上,馬武寨南北方向的必經(jīng)之路皆有一道天然山口,東西方向則均有一條天然峽谷,整個地形可概括為“南北有天門,東西自險川”。因地就勢,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利用一道天然關(guān)隘設(shè)為寨門,再配以必要的寨墻,即形成“馬武京寨”的輪廓,東、西長約十里,南、北寬約六里。海拔1290米,夏季涼爽是個避暑休閑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關(guān)帝廟,位于村中心,有大清宣統(tǒng)三年重修碑一通。</p> <p class="ql-block"> 在該村二仙廟里于光緒年間刻立的石碑上,就是“馬武京寨”這樣的叫法。有關(guān)馬武京寨的多個版本的各種故事傳奇,在民間也廣為流傳。馬武寨又名馬武京寨,史料記載因東漢捕虜將軍馬武在此筑寨屯兵而得名?!睬濉び赫场稘芍莞尽肪砹渡酱ā份d:馬武山,周百里。四山峭壁。有漢馬武砦,俗呼馬武京砦。山陰多積雪不消。原馬武京寨的東、西、南、北四個寨門,遺跡十分明顯,殘留的寨墻斷斷續(xù)續(xù),有些地方的石砌依然完好,石灰填縫隱約可見。</p> <p class="ql-block"> 游覽一圈,薅了一把野韭菜回到義文農(nóng)家準(zhǔn)備晚餐。大廚原子彈、老宋哥掌勺,草原鷹、火箭、老虎幫廚,杜鵑、瀟湘、樂芳摘菜剝蒜。晚餐的主菜鹵肉拼盤、牛腩燉蘿卜,配菜有宋哥帶來的自己種的無公害黃瓜,野韭菜炒土雞蛋,時令蔬菜筍瓜、豆角、包菜、豆腐,下酒菜花生米等,主食花卷,加地鍋玉米糝湯,八人一桌,開懷暢飲,其樂融融,體驗集體的大食堂生活。</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大家消食溜腿前往磨河方向。在去花門的路東有一山神廟,位于村西,又稱西廟。廟前一棵古老的毛梾樹,樹齡不詳,樹冠茂密,參天蔽日。有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馬武寨村政府立的革命烈士鄭福修同志殉國紀(jì)念碑一通?;ㄩT自然村。位于馬武寨村西南3里處,面朝紅豆杉大峽谷,風(fēng)光旖旎。傳說因馬武將軍的意中情人黃花仙子在此居住養(yǎng)花植草而得名?,F(xiàn)村子荒蕪,已無人居住。</p> <p class="ql-block"> 天黑后大家回到義文農(nóng)家,開始娛樂打牌、玩麻將、打雙生、玩摜蛋,談天說地享清涼。雞鳴五更到天明。</p> <p class="ql-block"> 次日7點早餐,早餐后我們舉行了簡短的康養(yǎng)基地揭牌儀式。在陸虎主持下,由寬隊和路德書記為和諧之旅康養(yǎng)基地揭牌。</p> <p class="ql-block"> “ 各位和諧之旅的驢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一起來見證和諧之旅戶外登山隊馬武寨義文農(nóng)家康養(yǎng)基地的揭牌儀式。從2007——2025我們和諧之旅的新老驢友,風(fēng)風(fēng)雨雨共同走過了18年的登山歷程,通過近20年不間斷的登山活動,我們強健了體魄,增進(jìn)了友誼,傳承了和諧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也從身體矯健,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勇攀險峰的戶外登山強隊,走到如今的夕陽紅登山隊,我們終將漸漸老去,我們和諧之旅必將從戶外登山逐漸走向戶外康養(yǎng)。隨著新晉高速和太行一號公路的開通,山西陵川王莽嶺地區(qū)逐漸成為我們河南鄭州的后花園,經(jīng)過兩年多的考察我們和諧之旅選定的馬武寨義文農(nóng)家作為我們的第一個康養(yǎng)基地。下面有請和諧之旅戶外登山隊隊長胸懷寬廣、路德書記為馬武寨和諧之旅康養(yǎng)基地揭牌,大家掌聲歡迎?!?lt;/p> <p class="ql-block"> 揭牌儀式結(jié)束后,路德書記帶領(lǐng)強驢們乘車到西倉村登瓦鋪梯。瓦埔梯是天然石階或陡峭崖壁路徑,屬于極高風(fēng)險戶外攀爬線路,地形險峻,無防護(hù)設(shè)施。瓦埔梯多為天然巖石階梯或陡坡,部分路段坡度接近垂直,臺階狹窄且凹凸不平,邊緣無護(hù)欄或安全繩。攀爬時需全程手腳并用,一旦失足易直接墜落,后果致命。多年的風(fēng)雨侵蝕導(dǎo)致巖石濕滑,六級以上大風(fēng)時攀爬可能被強風(fēng)掀落。連續(xù)爬升需極強耐力,疲勞時易失去平衡。部分路段需橫向移動或跨越縫隙,若未保持“三點接觸”(雙手一腳或雙腳一手固定),可能因重心失控滑墜。</p> <p class="ql-block"> 瓦埔梯是戶外高危路線,危險等級屬“極限挑戰(zhàn)”,僅適合經(jīng)驗豐富、裝備齊全的登山者,且必須嚴(yán)格遵循高處作業(yè)安全規(guī)范。普通游客或無專業(yè)訓(xùn)練者絕對不宜嘗試。瓦埔梯不算長,但即便是猴子來了也會抓狂。路德書記帶領(lǐng)和諧之旅的強驢們在這段險峻的道路上互相扶持,最終成功登頂。站在山頂,大家俯瞰著腳下的美景,心中充滿了自豪與滿足。這次登瓦鋪梯不僅是一次身體上的鍛煉,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成長。強驢們帶著滿滿的回憶平安回到義文農(nóng)家。</p> <p class="ql-block"> 寬隊、陸虎、胡楊三人乘車前往龍王村探線。由義文農(nóng)家出發(fā)沿馬武寨大峽谷經(jīng)天空院子——南掌——場邊——菜園——西倉——南倉——瓦鋪——汗井——南洼——天池——青扛河——王二凹——老荒溝(去和尚頭)——龍王村觀景臺。</p> <p class="ql-block"> 首覽村前的馬三環(huán)山峰,絕對海拔1470米,相對海拔200余米。登上馬三環(huán)山峰,極目四野,風(fēng)光無限,山巒跌宕起伏,溝壑縱橫交錯,風(fēng)清氣爽,心曠神怡,太行雄姿一覽無遺,京寨輪廓盡收眼底。除了東寨門被轎頂山遮擋外,其它三個寨門遺址均可看到,你會不由得感嘆這個天然屯兵寨的無限絕妙。</p> <p class="ql-block"> 西寨門遺址,位于馬武寨村石豬郊自然村以西山嶺上,寨門輪廓明顯,門寬約2米。散落的一塊條石的一端,有一直徑約5公分的孔洞,疑似當(dāng)年的門墩石。以前村民們在寨門外山腳下的田地里農(nóng)作時,經(jīng)常會撿到一些古時的箭嵌、劍戟殘片等,還有直徑10公分左右的圓形石頭,據(jù)說就是守寨兵士的防御性武器擂石。</p> <p class="ql-block"> 站在羊窯口往外看,右邊是轎頂山,左邊是鳩山,山巒起伏,視野開闊,植被茂盛,碧綠如茵,十分壯觀。東寨門遺址,位于諸神觀村南碣自然村南,寨門由于擴建鄉(xiāng)村道路被挖掉,其余寨墻基礎(chǔ)基本完好,寬度約1.5米,一直從轎頂山沿著山勢延伸至諸神觀大峽谷崖畔。寨墻內(nèi)側(cè),地勢坡度稍緩,外側(cè)則坡度陡峭,寨墻的防御性功能顯而易見。殘存的部分石砌墻體,有的地方石灰溝縫隱約可見。在這個方向,就可以看到東寨墻的走勢,從萬歲山連接轎頂山,沿著東側(cè)山嶺,一直伸向諸神觀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 再攬仙虎山,位于馬武寨村西北。從東方向看,好似一只老虎背著一個孩子。相傳王莽與馬武斗法,王莽的軍師化身為老虎去偷馬武的兒子,馬武的軍師便化身大力神龜擋住去路,相持對峙,均化為山石。以前村里的大人們教訓(xùn)淘氣的孩子時常說,再不聽話就扔你到老虎山上讓老虎背走,小孩們便嚇得不敢吭聲了。因此村里人也稱此山為仙虎山。</p> <p class="ql-block"> 三觀媽媽山,馬武寨的又一地理標(biāo)志,位于萬歲山以北,古郊河河谷南岸,從這里有條小道可直達(dá)古郊。原為兩座小山峰,酷似一對挺拔的雙乳,故名媽媽山,又名雙乳峰。在曾經(jīng)是陵川號兵的集訓(xùn)地——紅色教育基地古郊鄉(xiāng)南邊村一帶,就可以看到這一地貌奇觀。由于修建太行一號國家風(fēng)景道,雙乳峰被挖掉一座。從萬歲山方向看,剩下的這座好似一位母親帶著孩子佇立遠(yuǎn)眺。相傳是丈夫隨馬武大軍出征后,妻子帶著孩子日夜祈盼遠(yuǎn)方的丈夫早日歸來,久而久之,化身為山石。</p> <p class="ql-block"> 路覽龍王村窟窿山,位置在馬武寨村東南方向的龍王村。與諸神觀窟窿山走向、外觀高度相似,推測為同一地質(zhì)作用形成。具體細(xì)節(jié)記載較少,但資料明確提及其為馬武寨一帶三座窟窿山之一,期待有機會帶大家登山觀攬。</p> <p class="ql-block"> 探線老荒溝。寬隊、陸虎、胡楊三人由老荒溝下去探線,由和尚頭到抱犢村的線,這條線我和路德十幾年前從抱犢村上來過,當(dāng)時應(yīng)該是十月一前后,登頂?shù)缴巾斖谅飞下牭奖夼??聲,當(dāng)時有龍王村的村民開著奔馬車來上墳。我們在公路上向馬武寨方向沒走太遠(yuǎn)就返回來,擔(dān)心找不到路眼。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沒有走到和尚頭就返回了,留了和諧之旅的路標(biāo),期待有機會帶隊從抱犢村上來一次。</p> <p class="ql-block"> 登頂龍王村觀景臺。在快到龍王村時有一個觀景臺,三面絕壁,被龍王村的村民改造成了一個大羊圈,滿地羊糞與周邊的秀美山水格格不入,太不協(xié)調(diào)。矗立崖邊上攬紅石河,俯瞰八里溝,眺望佛掌峰、駱駝峰。正對面就是天界山景區(qū),老爺頂高縱入云,紅巖絕壁,谷深澗幽。向左扇攬V型裂谷,兩岸眾簇?fù)?,巖壁險幽。錫崖溝赤焰峽,流水巖壁展現(xiàn)。王莽嶺、九蓮山羊腸坂道清晰可見,老龍口瀑布、瀑布觀景臺、抱犢河就在腳下。鳳凰大峽谷卵石河灘,鳥鳴伴著水聲回蕩,在扇攬的最左邊就是媽媽山。這是觀攬南太行的絕佳平臺。南太行的怪石嶙峋,絕壁林立,山峰巍峨,雄偉壯觀的盛景在這里得以體現(xiàn)。以及太行山形成獨特的山體地貌,絕壁斷崖,眾多峽谷,太行天瀑、天梯、掛壁公路等景色在這里集中。南太行風(fēng)光雄秀絢麗在這里一覽無余。是眺望南太行起伏的山巒,俯瞰南太行深切的溝谷的絕佳平臺。這里是觀雨前山中嵐霧旋繞,雨后云霧升騰,千峰萬壑若隱若現(xiàn),群山成了無邊的霧海,水墨畫宛如仙境的絕佳觀景臺。五山(關(guān)山、轎頂山、天界山、九蓮山、媽媽山),四谷(關(guān)后大峽谷、西蓮峽、鳳凰大峽谷、抱犢大峽谷),兩嶺(十字嶺、王莽嶺),兩河(紅石河、抱犢河),一溝(八里溝),一寨(馬武寨)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傳說當(dāng)年馬武帶劉秀到此一游,劉秀問馬武:“這是什么地方?”馬武說:“這里可觀勝景,名堂不一而足,有叫觀日壇、望日出、觀日升??、日月來,也有叫紅紗晨妝,雞鳴仙境,紅云捧輪,云仙托團(tuán)的”。心動不如行動,勇敢的驢友們快來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在觀景臺出口偶遇了龍王村的兩個村民,從他們口中得知,蓮花洞就在龍王村的山上。由于時間關(guān)系今天無法前往,兩次探尋蓮花洞均未實現(xiàn),稍有遺憾。《馬武寨傳奇》中是這樣描述蓮花洞的。觀其樂陶陶,思其常嘖嘖,究竟有多美,有歌謠為證:</p><p class="ql-block">蓮花洞蓮花洞,處處蓮花處處洞。</p><p class="ql-block">大蓮花小蓮花,層層蓮花開滿洞。</p><p class="ql-block">雪蓮花銀蓮花,左洞右洞路路通。</p><p class="ql-block">石蓮花水蓮花,上洞下洞蓮花宮。</p><p class="ql-block">消煩門消災(zāi)路,險路一越景無數(shù)。</p><p class="ql-block">蓮花城蓮花橋,蓮花城墻蓮花路。</p><p class="ql-block">蓮花盆蓮花溝,蓮花開在蓮花湖。</p><p class="ql-block">小沙彌大佛祖,蓮花拱衛(wèi)誦經(jīng)書。</p><p class="ql-block">雀開屏百鳥鳴,菩薩觀看仙女舞。</p><p class="ql-block">蓮花云蓮花梯,踏著蓮花上天都。</p><p class="ql-block"> 當(dāng)年馬武陪劉秀來看過蓮花洞。據(jù)說“洞上洞套下洞,左洞套右洞,大洞套小洞,究竟多少洞,誰也數(shù)不清。”非親臨其境,不知其味,不知其美。游這個洞,離不開摸、爬、滾、屈。游此洞可摸出一個歡喜,爬出一個順利,滾掉一身晦氣,屈出一個舒展??磥碜怨呕噬弦彩求H友,如若無益,怎能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 已是快中午11 點了,25公里的爛路還要往回趕,要不是中華神車五菱宏光別的車根本過不來。原路返回再受顛簸,中午十二點十五返回義文農(nóng)家。午餐后稍事休息,下午一點半開始返鄭。下午五點平安歸來。</p> <p class="ql-block"> 馬武寨村不缺神話和故事,文化底蘊深厚,很值得有深度探尋。在馬武寨村中,至今仍沿用金鑾殿、梳妝樓、望景樓、斬官樓(上斬官樓、下斬官樓)、菜園、西倉、南倉、花門、教場、河口、火燒鋪、瓦鋪、鵝宿窯、鹽場、石豬郊、狗窯頭、趕羊場、諸神觀等地名,這些地名的共同特點,就是帶有明顯的功能性特征。以及萬歲山、轎頂山、仙虎山、媽媽山、筆筒山、馬三環(huán)山、馬武大山等山名。單從這些地名上,基本就可以想象出這個大山深處的馬武京寨,當(dāng)時所特有的喧囂和繁華程度。</p> <p class="ql-block"> 二千多年過去了,盡管這些地名上原有的建筑早已蕩然無存,只留下一些遺址、遺跡和傳說,但這些地名本身,就足以稱得上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可以列入地名文化遺產(chǎn)范疇。</p> <p class="ql-block"> 在不同歷史時期,馬武寨這塊土地上所發(fā)生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壓迫與反壓迫、正義與非正義、侵略與反侵略武裝斗爭事件,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中華民族封建王朝更替、勞苦大眾對抗階級統(tǒng)治,以及近代以來中國軍民同仇敵愾抵抗外來侵略的崢嶸歲月,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進(jìn)程中社會最基層動態(tài)的一個典型縮影。</p> <p class="ql-block"> 馬武寨村西,隔著紅豆杉大峽谷,對面就是人間仙境——黃圍山景區(qū)。美麗馬武寨,風(fēng)景如畫,文化深厚,是南太行徒步旅行的必然打卡地,文旅產(chǎn)業(yè)前景無限。相信不久的將來“馬武京寨”將是陵川的靚麗名片。太行山的雄、奇、險、峻、秀、美在南太行一一展現(xiàn)。古往今來既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登臨南太行吟詩作賦作畫,更有武士豪杰引兵布陣征戰(zhàn),無數(shù)令人神往的民間故事流傳。獨特的自然風(fēng)光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人前來觀攬。等待著我們來探尋。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此事雖無史書記載,但二千年來至少是陵川境內(nèi)婦孺皆知。此處奇聞逸事比比皆是紛繁斑斕,甚或?qū)⒐糯鷤髡f渲染上奇異色彩而使神仙佛道無所不現(xiàn)。這些民間故事隨著流光歲月代代口耳相傳,說不清給了多少人精神享受和精神寄托。</p> <p class="ql-block"> 馬武寨附近共有三個洞,三座窟窿山自然景觀。黃花洞、蓮花洞、綿陽洞有待我們探尋;馬武寨窟窿山、黃花洞我已探尋觀攬,諸神觀、龍王村窟窿山;綿陽洞、蓮花洞還有待我們繼續(xù)探尋觀攬。有興趣的友友們我們同行吧。</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shù)谝淮蔚今R武寨聽說這里是一座四周百里皆為絕壁的奇險之山,因西漢末年馬武在此安營扎寨與官兵作對而得名,亦稱馬武京寨。興之所至,經(jīng)過一番詳細(xì)了解,才知原來此地峰巒、峽谷、巨石、溶洞、古松、云霧千姿百態(tài)光怪陸離獨具魅力。那些神話故事寄意于這些如詩如畫四季盎然的秀麗風(fēng)光之中,真是情寓于景,景融于情,情景交融,成為一處令人神往的旅游勝地。多次探尋一是為與友友們在增添一點飯后茶余消遣休閑的佐料;二是為了珍惜這份文化遺產(chǎn)不致湮沒,并使之流傳得更加廣遠(yuǎn);三是想為馬武寨方興未艾的旅游事業(yè)做點宣傳,企望有更多的絡(luò)繹不絕的南太行穿越驢友,能在馬武寨停??纯?,共同探尋和揭秘南太行的雄奇秀景。有興趣的驢友可以看看《馬武寨傳奇》。</p> <p class="ql-block">此行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驢友進(jìn)山尋清涼,</p><p class="ql-block">有累有醉靜而爽。</p><p class="ql-block">西溝河畔獨聽雨,</p><p class="ql-block">南山溜腿把花賞。</p><p class="ql-block">遠(yuǎn)離喧囂尋盛景,</p><p class="ql-block">窟窿山上拍照忙。</p><p class="ql-block">仲夏難得是悠閑,</p><p class="ql-block">康養(yǎng)最佳在深山。</p> <p class="ql-block"> 此行感謝財務(wù)葉子;感謝大廚原子彈、老宋哥;感謝幫廚的老虎、鷹哥、火箭;感謝摘菜剝蒜的美女杜鵑、樂芳、瀟湘、帶刺玫瑰、葉子等;感謝各位攝影師提供精彩圖片和視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