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華之魂僑之光—記南僑機工李興培

KW

<p class="ql-block">昵稱:KW 美篇號:6036786</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興培,1916年出生于馬來西亞,祖籍福建閩侯,自幼父母早亡,從小由姐姐撫養(yǎng)長大。雖然家境并不好,但他從未放棄過刻苦學習。抗戰(zhàn)爆發(fā)后,他和廣大華僑一樣心系祖國,持續(xù)關注著國內的抗戰(zhàn)形式。1938年,廣州、武漢相繼失守,中國的抗戰(zhàn)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沿海的重要港口全部淪陷,西北公路和滇越鐵路也由于國際局勢的變化,先后被切斷。同年8月,滇緬公路建成,這也成為當時唯一一條能與國際接軌的陸路運輸通道,但因缺乏司機和修車技工并不能有效地發(fā)揮它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1939年,在“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的號召下,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3200多名華僑踴躍報名,組成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zhàn)服務團。時年23歲的李興培得知消息后,熱血沸騰。他滿懷報國之志,毅然參加抗戰(zhàn)服務團回國參戰(zhàn)。滇緬一帶環(huán)境險惡,作為國民政府西南運輸處第11大隊第一中隊司機班班長李興培,不畏艱險,爭分奪秒全力以赴,和機工們夜以繼日,輾轉于滇、黔、川、桂、湘,以及緬甸、印度等地搶運軍需,維護車輛,有力的支援著中國人民抗戰(zhàn)。他們?yōu)榈峋捁返奈镔Y運輸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抗戰(zhàn)提供了有利保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1940年,李興培先后被任命為滇緬公路惠通橋站站長和保山站站長。此時,中共地下黨員施子建被國民黨政府分配到西南運輸處畹町(駐保山)工作,他利用工作關系秘密對抗日救國的愛國華僑司機進行宣教。作為同事的李興培結識施子建并深受他的影響,開始接觸到一些進步人士和進步刊物,在他們的引導和幫助下,李興培的愛國熱忱不斷被激發(fā),他深深感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要救國救民,只有寄希望于中國共產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1942年3月,日軍占領緬甸仰光。5月滇緬公路的咽喉惠通橋被炸毀。至此,滇緬公路被切斷,南橋技工們集體失業(yè),流離失所。面對困境,李興培作為南僑機工的代表之一,通過黨的地下組織來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反映情況,以求幫助。此事得到了董必武的重視,在董老的關照下,聯(lián)絡到黃炎培,并通過其在國民政府內活動,經過多方人士的共同努力,爭取到幾十萬元的資金幫助南僑機工。除去在戰(zhàn)爭中犧牲的1000多名機工,有1000多名機工在此資助下陸續(xù)回到僑居的家鄉(xiāng)。</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李興培沒有回去,他選擇了留下,因為他在共產黨人的身上看到了這個國家的希望。這以后,經地下黨介紹,李興培來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工作,這期間他看到許許多多進步青年、愛國志士,著名藝術家、作家、記者為了抗日救國,為了尋求真理,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奔向延安參加抗戰(zhàn)。心靈深處也滋長了要到延安去的強烈愿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在滇緬公路工作的這段時間,李興培不僅接觸到云南省地下黨,受到他們的培養(yǎng)和教育,樹立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崇高信仰。還有幸結識了當時在西南運輸處保山醫(yī)院工作的護士呂雪梅,她有著同樣的愛國情懷,積極追求進步。此后,志同道合的他們一同為尋求真理,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輾轉多地,最后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那里他們喜結連理,成為終身相伴的革命伉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44年夏,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開始對延安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根據(jù)地考察,延安此時急需以英語為母語的翻譯人員,有關領導研究后,決定調李興培赴延安參加與美軍的翻譯工作。1945年初,他如愿到了延安。來到延安的李興培深深感受到了邊區(qū)人民親密無間、團結友愛的革命氛圍。黨中央領導對華僑青年的親切關懷和照顧,也讓他倍感溫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6年底,國際援華醫(yī)療隊公誼服務會第十九醫(yī)療隊到達延安。在解放軍救濟總會擔任翻譯的李興培被當時負責外事工作的楊尚昆調任到第十九醫(yī)療隊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興培(前排右一)和十九醫(yī)療隊部分成員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興培深知,作為醫(yī)療隊的英語翻譯,不但需要熟練的在兩種語言之間切換,還要掌握相關專業(yè)知識。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為此他不放過每一次手術查房的機會,跟隨醫(yī)生,護士學習醫(yī)學知識和專業(yè)詞匯,掌握了大量醫(yī)學基礎知識。期間他還自學并翻譯了葛氏十六版《解剖學》,結合臨床開展教學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與醫(yī)療隊的外國醫(yī)生朝夕相處共同工作中,他悉心照料和關心外國友人,正是這種戰(zhàn)時共患難的經歷,讓李興培與醫(yī)療隊成員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這些外國朋友曾多次提到:“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翻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來,李興培和他們一直保持書信來往,向他們介紹新中國成立后的巨大變化,上世紀70年代,還曾多次邀請醫(yī)療隊成員重訪延安,通過各種渠道宣傳中國,為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民間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新中國成立后,李興培被送往政治干校學習,畢業(yè)后分配到第四軍醫(yī)大學任政治教員。但他總是希望發(fā)揮自己的英語專長,從事外語教學工作,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如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1965年,他轉業(yè)到地方,先后在省高干療養(yǎng)院,陜西省衛(wèi)生學校等單位工作。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上,他對自己都是嚴格要求,兢兢業(yè)業(yè),認真工作學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引進各種先進的醫(yī)療技術,出國學習培訓,援助非洲的醫(yī)療隊,加強國際合作等各項工作,都迫切需要提高醫(yī)務人員的外語水平。此時,已在陜西省衛(wèi)生廳負責外事工作的李興培接手了這些外語培訓的工作,終于實現(xiàn)了他發(fā)揮英語教學特長的愿望。雖已逾花甲之年仍敢挑重擔,他傾注了全部心血,直到快70歲他才離開工作崗位,辦理離休手續(xù)。依靠扎實的英語基礎和幾十年的臨床教學實踐,奮戰(zhàn)在教學崗位上,培養(yǎng)了一批批學員,為陜西省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貢獻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離休后的李興培 ,仍然每天堅持學習寫筆記,他積累的學習筆記疊起都有幾尺高。常常學得廢寢忘食而被老伴兒嗔怪:“可以評為全國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老人一直保有一顆年輕的心,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盡管八、九十歲的高齡,但是仍對先進的電子產品、時尚的衣著打扮,欣賞稱道、贊嘆有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他的風趣幽默也令親朋好友印象深刻,他曾“告誡”那些老戰(zhàn)友,要順應自然規(guī)律,正確看待疾病和死亡:“不要著急,按順序來,千萬不要插隊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1993年76歲的李興培回到闊別40多年的馬來西亞探望家人?;貋砗笏浅8锌?。當年他離開馬來西亞時,那里生活條件比中國先進不少。來到中國后親眼目睹了它的落后貧窮,加上戰(zhàn)爭的毀損,底層老百姓的生活窮苦不堪,可謂觸目驚心??涩F(xiàn)在不一樣了,回去以后感覺差別不大,中國現(xiàn)在已經發(fā)展的很好了,很多方面已經超過馬來西亞。為此,他言談中充滿了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李興培一生淡泊名利。雖曾多次獲得榮譽,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名普通人,從不多言過往。據(jù)陜西省衛(wèi)生廳老干處的同事們回憶:“李老很少來找我們,從來不提任何要求,也不給我們找麻煩?!?lt;/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當年南僑機工回國抗日是受編于國民政府西南運輸處管理,著軍隊制服。因此,在解放后,當年留在國內的南僑機工因這段歷史問題,工作生活都受到影響。80年代末,國家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開始為他們恢復名譽,提高待遇。雖然李興培在60年代末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被下放到陜北修鐵路5年,但李興培對于這段經歷,從未提過。直到去世前幾年他才被發(fā)現(xiàn)是陜西唯一的南僑機工。當省市有關組織和僑聯(lián)代表國務院僑辦來慰問他,問起緣由?他只淡然一笑,未與回答。他知道當年回國抗日,幸運的遇見了共產黨,加入了這個偉大的組織,才能在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此生足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這位鮮為人知的南僑機工,以一生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他對黨無限忠誠,無悔初衷、矢志不渝的家國情懷。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一路走來他有很多頭銜,而最喜歡的是大家叫他:“李教員,李老師”,那是讓他感到最親切的稱呼。雖然時光流逝,歷史卻見證了這份平凡的偉大!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建于1989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公園內,碑身高9米,碑座高3米,上面鑲嵌著四個大字:“赤子功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2005年另一座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建成,它座落于畹町森林公園的山坡上,高聳入云、氣勢雄偉。該碑系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為紀念南僑機工回國抗戰(zhàn)赤子功勛、彰顯海外僑胞歷史功績,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興建在原滇緬公路中國段之起點----畹町。紀念碑與緬甸一水之隔,俯瞰著滇緬公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紀念碑前方的平臺上,矗立著陳嘉庚先生塑像。兩段7級臺階,寓意“七七事變”。碑體總高16米,上端四條金色橫帶,代表抗戰(zhàn)時期四萬萬同胞。南洋機工榮譽證章鑲嵌期其間,標志著海內外同胞同心抗戰(zhàn)。寬6米高3米共3層的黑色底座寓意九三抗戰(zhàn)勝利?;乡澘讨叭A之魂僑之光”六個閃閃發(fā)光的金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碑后是記述南僑機工回國抗戰(zhàn)的浮雕長廊,右側為紀念碑碑記。中間浮雕分別為:召喚篇、送別篇、筑路篇、鐵流篇、蹈火篇、勝利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1939年到1945年的抗戰(zhàn)期間,3200名南僑機工奮戰(zhàn)在1146公里的滇緬公路上,用鮮血和生命運回了50萬噸抗戰(zhàn)物資,為抗戰(zhàn)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長廊左側的英名錄上,一一鐫刻著3200多名南僑機工的姓名。對于這些在祖國危難時刻,毅然告別父老鄉(xiāng)親回來投身抗日的年輕人,他們是愛國華僑的代表,他們配得上“華之魂僑之光”的贊譽,他們的赤膽忠心,天地可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元月,在李興培老人逝世周年時,其子女攜部分骨灰,來此瞻仰了紀念碑,并將骨灰葬于碑旁的青松下,面對滇緬公路,以還老人一生的心愿:永記來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李興培是我的公公。值此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奉上這個美篇,表達對這位抗日老戰(zhàn)士崇高的敬意,以寄托我們深深的追思和緬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此文部分摘自《檔案春秋》2020年第五期 “南僑機工李興培”,作者霍媛欣,在此表示感謝。</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