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6.21~2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太原出發(fā)第一站應(yīng)縣木塔</b></p> <p class="ql-block">應(yīng)縣木塔是俗稱,學名釋迦塔。木塔位于山西朔州市應(yīng)縣城西北佛宮寺內(nèi),始建于公元1056年,至今已有961年的歷史。全塔完全由木材建成,是我國現(xiàn)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純木結(jié)構(gòu)塔式建筑,堪稱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也是世界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典范。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 “世界上最高的木塔”,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 為“世界三大奇塔”。梁思成曾評價它 “獨具匠心,舉世無雙,洵為吾國建筑之藝術(shù)與技術(shù)之結(jié)晶,亦為世界建筑史中最卓越之寶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木塔從外觀看穩(wěn)重端莊、比例得當、輪廓優(yōu)美,塔身呈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塔剎由基座、仰蓮、相輪、圓光、仰目、寶蓋、寶珠組成,制作巧妙與塔身融為一體。塔高 67.31 米,底層直徑 30.27 米,總重量約 7400 多噸,整體架構(gòu)全為木材,沒有使用一根鐵釘。全塔上下有 59 種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有 “斗拱博物館” 之稱。</p> <p class="ql-block">作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佛塔,經(jīng)歷千年不倒,并且經(jīng)歷了多次強烈地震襲擊,木塔仍巍然屹立,本身就是世界奇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站恒山-懸空寺</b></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寺廟林立,然而懸于半空之上的寺廟卻寥寥無幾。在山西北部的恒山,便隱藏著這樣一座令人稱奇的懸空寺。它依附于絕壁之上,仿佛與世隔絕,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我攜家人前往山西,親身見證了這座懸于云端的奇跡,內(nèi)心深受震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三站大同土林</b></p> <p class="ql-block">大同土林位于大同縣云州區(qū)杜莊村。據(jù)說土林這個名是攝影人叫出來的,當?shù)厝朔Q土林為“石板溝”。所謂“石板”,實際上是一種多年沉積下來的鈣化層。土林的色澤有些怪異,呈黃、白、紅三色,厚厚的黃土歷經(jīng)多少年大自然風霜雨雪的侵蝕沖刷,表面變得斑駁陸離,溝壑縱橫,質(zhì)地堅硬。土林的形狀也很奇特, 有的象城墻般壁立,有的象小山一樣隆起,有的形狀象五指山, 還有很多象平頂山,更有甚者象柱子一樣,一柱擎天……行走在土林中,仿佛來到了夢幻迷宮,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人目不暇接。大同土林周邊有一洼碧水,土林就分布在水洼地周邊。據(jù)專家考證土林的形成是一種由風力侵蝕和水流侵蝕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質(zhì)景觀。大同土林是目前華北地區(qū)唯一已知的土林景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四站大同古城</b></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稱平城、云中,遼代改稱大同。歷史上這里是中原的漢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爭奪天下的古戰(zhàn)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綿延數(shù)千年的戰(zhàn)爭史和民族交融史。塞外古城大同,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古城風貌被國務(wù)院列入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九大古都之一。改造前的古城里有四大街八小巷,72條綿綿巷。后拆遷重建,新城設(shè)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據(jù)記載,在大同這一片區(qū)域曾出現(xiàn)過25位皇后,9位皇妃,被譽為皇后之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五站云岡石窟</b></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原名靈巖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云岡石窟的開鑿始于北魏時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北魏皇帝拓跋珪將都城從盛樂遷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為盛樂與平城之間的交通要沖。文成帝即位以后,令沙門統(tǒng)曇曜主持復法大業(yè)。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zhèn)ィ谟谝皇?quot;。云岡的大部分洞窟在北魏遷都洛陽前完工,但是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xù)到北魏正光年間(520~525年)。云岡石窟的開鑿歷時約150年,歷經(jīng)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隋、唐等朝代,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國石窟藝術(shù)寶庫中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六站雁門關(guān)</b></p> <p class="ql-block">在中國山西省境內(nèi),有一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古關(guān):雁門關(guān)。它是長城的重要關(guān)隘,被譽為九塞尊首。這里不僅是兵家必爭之地,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邊塞象征。我們慕名來到了這曾經(jīng)風云沉浮,威名天下的千年古關(guān)。走進雁門關(guān),仿佛踏上一條跨越千年的古道。站在關(guān)樓之上,望著延綿的山脈與蒼茫的邊地,能真切感受到"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沉重與悲壯。此時的我們,豪情滿懷,穿越歷史烽火,開啟了一段歷史與現(xiàn)實對話的文化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