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年5月25日<br>地點:南京夫子廟景區(qū)<br>出鏡:Jasmine<br>拍攝:鐵壺煮茶<br>美篇號:5301426 <p class="ql-block">5月25日,我與Jasmine心底蟄伏的遠方情結(jié)再度蘇醒。在相互的默契間,我們將目的地鎖定在金陵城——一場說走就走的即興之旅,就此拉開帷幕。</p> <p class="ql-block">出發(fā)前,我在網(wǎng)上預(yù)訂了入住三晚的南京全季酒店(夫子廟店)。酒店的位置正對著夫子廟北牌坊入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恰似一把解鎖市井煙火的鑰匙——拉開窗簾可見夫子廟北牌坊前的熙攘人潮,漫步便能融入古街巷陌的鮮活氣息,為沉浸式感受夫子廟的獨特韻味創(chuàng)造了絕佳條件。</p> <p class="ql-block">上午11點21分,我們坐出租車準時抵達虹橋站南進口。一路上,陽光傾灑,金光滿途,道路更是暢行無阻,這般順遂的開端,仿佛預(yù)示著此次旅程必將一路美好。</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火車站服務(wù)盡顯人文關(guān)懷,每個閘機口旁都專門設(shè)置了老人、兒童、軍人與殘疾人優(yōu)先通道。這條承載著善意與便利的綠色通道,以往僅是匆匆路過的風景,而今天,我們有幸親身感受其獨特的便捷。當踏上這條通道的瞬間,無需漫長等待,便比排隊的人群更早踏上了站臺,高效與溫暖交織的體驗,讓出行多了一份舒心與從容。</p> <p class="ql-block">隨著高鐵風馳電掣的轟鳴聲,歷經(jīng)1小時28分的旅途,我們于1點44分抵達南京南站。換乘出租車后,一路穿梭于金陵街巷,很快便抵達酒店。稍作整頓、卸下行囊,帶著對千年秦淮的憧憬,我們通過酒店前的地下通道,來到了南京夫子廟的北牌坊。</p> 南京記憶文化展覽館<div>夫子廟人民游樂場是南京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老南京人的記憶,為各種傳統(tǒng)藝術(shù)形式提供了展示平臺,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從 “人民游樂場” 進入,可以看到鱗次櫛比的玩具鋪等,還有雨花石專賣店、賣手鏈和廉價圍巾的店鋪等,以及南京特色的伴手禮店。</div> 金陵歷史文化展覽館<br>設(shè)有多個主題區(qū)域,從南京的歷史變遷,到古代帝王對南京發(fā)展的影響,從傳統(tǒng)美食說到酒文化,從雨花石提到茶文化,從民國歷史提到當時的民間剪紙、云錦織造等,基本匯聚了大致的古金陵文化。 夫子廟中心廣場<div>夫子廟中心廣場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內(nèi),占地面積26300 平方米,四周建筑左右對稱,呈現(xiàn)出典型的明清建筑風格。主要建筑游天下文樞坊、欞星門、文德橋、聚星亭、魁星亭、夫子廟照壁等建筑。</div> 秦淮河<div>夫子廟 - 秦淮風光帶是秦淮河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區(qū)域,這里有夫子廟、江南貢院、瞻園等眾多歷史文化景點,還有各種特色小吃、商鋪和游船。</div> 文德橋<div>文德橋位于夫子廟泮池西側(cè),橫跨秦淮河,正處于日晷子午線上,地理位置獨特,不僅是交通要道,更是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重要景觀之一。</div> 橋名 “文德” 取自儒家 “文章道德第一”“文德以昭天下” 之意,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中 “文德并重” 的思想,寓意文化教育與道德修養(yǎng)相輔相成。<br> 相傳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文德橋附近酒樓飲酒賦詩,見皓月當空,銀輝瀉地,便趁著酒興上文德橋觀景,醉意朦朧中跳下橋去撈月,水中月亮被剖成了兩半,這一典故被聞一多寫進長篇敘事詩《李白之死》。清代文學(xué)家吳敬梓寓居南京時,也曾在農(nóng)歷十一月十五日午夜漫步文德橋,見 “文德分月” 奇觀。 在古代,秦淮河是南京繁華的中心地帶,夫子廟一帶更是文化與商業(yè)的匯聚之地。文德橋橫跨秦淮河,將兩岸連接起來。其中,夫子廟所在的北岸,是當年科舉拔貢的地方,南岸則妓院林立,是煙花集中之地。 烏衣巷<div>三國時,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設(shè)在此處,軍士都身著烏衣,因此得名烏衣營,后改為烏衣巷。</div> 王謝古居<div>王謝古居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夫子廟烏衣巷內(nèi),是一座展示六朝文化藝術(shù)及王、謝兩大家族家世的專題性陳列館。</div> <div>南京美食</div>來到南京夫子廟,我們首當其沖品嘗的便是鴨血粉絲湯。這道金陵名吃的價位頗有講究,往往由鴨內(nèi)臟的豐儉決定 —— 我們點了一碗粉絲湯,標價30元,其中游鴨肝、鴨腸、鴨胗和鴨心。 秀蘭鴨血粉絲湯是南京的一家知名鴨血粉絲湯品牌,最初是在江寧金寶市場的一個路邊攤,從三塊錢一碗的鴨血粉絲湯做起,逐步發(fā)展成為在江寧地區(qū)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如今門店已遍布江寧區(qū),甚至在贛榆等地也有連鎖分店 當瓷碗端上桌時,高湯裹著晶瑩的粉絲在碗中舒展,琥珀色的鴨內(nèi)臟切片錯落其間,嫩紅的鴨血塊如瑪瑙般點綴,最后撒上翠綠的香菜,尚未入口便已香氣盈鼻。用湯匙舀起時,粉絲的爽滑與鴨肝的綿密在舌尖交織,鴨腸的脆嫩與高湯的醇厚層層遞進,每一口都浸著老南京的煙火氣,難怪這碗湯能成為夫子廟舌尖上的活招牌。 奇芳閣<div>我們的首頓晚餐擇址夫子廟百年老店奇芳閣,推門便見雕梁畫棟間懸著的金字匾額,百年煙火氣混著食物香氣撲面而來。落座后點了秦淮八絕里的“金陵麻油煮干絲”與“茄汁松鼠鱖魚”。當然,我們也沒忘記點上一個被譽為 “金陵名菜”南京極具代表性的特產(chǎn)—鹽水鴨,未等菜上桌,光是想象那滋味便已讓我們食指大動。</div> 地標美食煮干絲、南京必吃松鼠鱖魚、南京必吃活鴨店做鹽水鴨。 小廚娘淮揚菜<div>我們抵達南京的第二晚,將晚餐選在了秦淮河畔的「小廚娘淮揚菜」—— 這家作為江蘇淮揚菜代表、坐擁全國最大規(guī)模的餐飲品牌,早已在舌尖上的江南版圖中占據(jù)一席之地。在服務(wù)員的推薦下,我們選擇了一個雙人【聞香狀元雞套餐】套餐,在這個充滿喜慶的環(huán)境里開啟了味蕾之旅。</div> 餐館的陳設(shè)頗具巧思:入門處一面鐫刻「高中」字樣的大鼓氣勢沉雄,門楣高懸「金榜題名」的朱紅匾額,與秦淮夜色相映成趣。步入廳內(nèi),滿眼皆是喜慶的中國紅 —— 梁間垂掛著書有「春風得意」「連中三元」等吉語的燈籠,將科舉文化的祥瑞之意融入飲食空間,仿佛讓人穿越至明清文人雅集的宴飲場景,在觥籌交錯間亦能感受千年文脈的流淌。 兩人套餐的分量真是很足,我們兩人根本吃不完,里面有“一鳴驚人聞香狀元雞(一只)”、“老南京烤鴨(半只)”、“泰州五味燙干絲”、“蝦仔胡椒陽春面”、“桂花烏梅釀”、“黑豬肉多汁小籠包(半籠)”“下飯的雞雜炒鴨雜”和“茶點組合”。 第三天的晚餐,我們舍棄了喧囂的大餐館,轉(zhuǎn)身扎進夫子廟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店。點了兩籠熱氣騰騰的蟹黃湯包,再加上兩碗飄著金黃皮肚的小煮面 —— 這兩樣可都是刻著南京味道的舌尖記憶。說起這蟹黃包子,原是藏著百年典故的。自明清時期便名動江南,相傳還曾作為朝廷貢品送入紫禁城,掐指算來已有 140 余年的歷史。 關(guān)于皮肚面,起初我對這個名字滿是好奇,單聽 "皮肚" 二字便覺獨特,索性點了2碗嘗嘗鮮。待面端上桌才知曉,這看似樸實的食材原是鮮豬肉皮的奇妙蛻變 —— 經(jīng)曬干、溫油慢烹至軟,再以滾油爆發(fā)出蓬松肌理,炸好的皮肚如黃金般油亮,嚼起來外脆里嫩,孔隙間全是肉香,難怪老南京人會把它稱作 "面里的靈魂"。這碗被喚作 "小煮面" 或 "金陵小面的吃食,雖不及鴨血粉絲湯那般歷史悠長,卻憑著一股子市井煙火氣成了南京的美食活招牌。在南京人心中,它的地位堪比皮脆肉嫩的南京烤鴨,是早餐桌上雷打不動的" 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