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杰逸 美篇號:3879297</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鐘寺,舊稱覺生寺,曾是明清皇家祈雨與佛事之地,如今化作古鐘文化的殿堂,靜靜訴說著時光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永樂大鐘乃鎮(zhèn)館之寶,而館內(nèi)古今中外鐘鈴文物頗豐。其中的外國鐘鈴展區(qū),宛如一扇窗,展現(xiàn)著異域鐘聲的獨特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鐘鈴文化遍行世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同地域的鐘鈴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編織出多元的世界鐘鈴文化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日本鐘鈴歷史悠長,早期的銅鐸頗具韻味。佛教傳入后,佛鐘與風(fēng)鈴成為主流,其鐘鈕為龍形,鐘體裝飾有乳釘、蓮花撞座等,別具一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韓國鐘鈴文化與中國交融深厚,雖佛鐘數(shù)量少于中國,卻自成風(fēng)格,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歐洲鐘琴是大型樂器,由鍵盤、腳踏板與青銅鐘編組而成,在聲學(xué)、形制等方面獨具特色,承載著人類對音樂文化的共同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洋銅鐘歷史久遠(yuǎn),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兼具傳遞信息、報時、裝飾與奏樂等功能,紋飾多有貴族徽標(biāo)、工匠標(biāo)記等,充滿藝術(shù)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無銘西洋鐘,原為車公莊的馬尾溝教堂鐘,上世紀(jì)80年代大鐘寺從當(dāng)時的北京市委黨校征集</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jì)80年代從北京日報社征集的俄羅斯銅鐘,當(dāng)時被報社作為警鐘使用。</p> <p class="ql-block">~巴黎基督教銅鐘,鑄于法國,近代由外國傳教士帶人中國</p> <p class="ql-block">~Gillett &Johnstonroydo1903年鑄英國銅鐘</p> <p class="ql-block">~1910年由法國匠人安東尼.帕卡爾鑄造的上薩瓦銅鐘,曾懸掛在摩洛哥的馬拉凱什教室,2000年被大鐘寺征集入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區(qū)中的友誼鐘,來自不同國家,它們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凝結(jié)著中國人民與外國友人的深厚情誼,鐘聲里滿是溫馨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新西蘭友誼鐘~新西蘭惠靈頓海港的一艘輪船為紀(jì)念其安全航行五萬次所鑄,1997年9月惠靈頓市將此鐘贈送給北京市,作為兩個城市友誼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墨西哥駐華使館捐贈的多洛雷斯鐘</p> <p class="ql-block">~挪威友人尤約翰<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3年</span>捐贈的中挪友誼鐘</p> <p class="ql-block">~23名歐洲鐘鈴專家運用科技和藝術(shù)制作的友誼鐘,于2000年1月贈給大鐘寺古鐘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93年意大利友好人士麗莎訪問大鐘寺后,倡議該國鑄鐘廠制作此意大利友誼鐘,贈送大鐘寺古鐘博物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