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拍攝:先生明一</p><p class="ql-block">出鏡/制作:珍妮</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9126044</p><p class="ql-block">時間/地點:2025年6月滇南</p> <p class="ql-block">云南,這片被譽為"彩云之南"的神奇土地,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底蘊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這次旅程我們選擇了一條小眾卻充滿藝術(shù)氣息與自然奇觀的滇南環(huán)線:從彌勒的東方韻藝術(shù)小鎮(zhèn)起,途經(jīng)建水的千年陶都,穿越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品味蒙自的百年鐵路記憶,最終抵達丘北普者黑的喀斯特山水畫卷。這條線路串聯(lián)起云南南部最精華的藝術(shù)、文化與自然景觀,每一站都如同一幅精心繪制的滇南畫卷,等待著我用腳步丈量,用心感受。戴上我這頂白色平頂帽,喜歡印花帽帶的那份浪漫,別忘了再帶上那頂淺紫色草帽,我們一起快樂出發(fā)吧!</p> <p class="ql-block">我們自駕來到彌勒,一片造型奇特的建筑群逐漸映入眼簾——這就是被譽為"滇中普羅旺斯"的東風韻藝術(shù)小鎮(zhèn)。</p> <p class="ql-block">踏入景區(qū),首先迎接我的是一片絢爛的薰衣草花田,紫色的波浪在微風中搖曳,與荷蘭風格的風車相映成趣,確實有幾分法國普羅旺斯的浪漫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但真正讓我震撼的是遠處那些如同從童話中走出的紅磚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萬花筒藝術(shù)館無疑是這里的靈魂所在。這座外形酷似酒瓶又似火焰的建筑群,完美融合了彌勒的紅酒文化與彝族火文化。</p> <p class="ql-block">走進內(nèi)部,穹頂透下的陽光在紅磚墻面上投下變幻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數(shù)千個手工陶俑組成的《千人合唱團》靜默地"歌唱"著,每個表情都訴說著不同的情感故事。站在藝術(shù)館中央,仿佛能聽到無聲的合唱在紅磚穹頂間回蕩,這種體驗超乎想象。</p> <p class="ql-block">告別彌勒的藝術(shù)奇境,我們駕車南下前往建水。這座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不僅保存著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更以悠久的制陶傳統(tǒng)聞名于世。而近年來,藝術(shù)家羅旭在這里打造的蟻工坊和貝山陶莊,則為這座古城注入了全新的藝術(shù)活力。</p> <p class="ql-block">蟻工坊位于建水城郊,原本是一處廢棄的磚窯垃圾場,經(jīng)羅旭改造后,成為了一個以陶文化為主題的奇幻藝術(shù)空間。走進園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五孔空心磚壘砌而成的彩色建筑群,地中海風格的藍、粉、白色調(diào)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夢幻。這些建筑沒有使用任何鋼筋水泥,完全依靠磚塊的巧妙堆疊構(gòu)成各種奇異形態(tài)。陽光透過空心磚孔投射出變幻的光影,行走其間,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萬花筒中。</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蟻工坊代表著建水陶藝的現(xiàn)代詮釋,那么貝山陶莊則是對傳統(tǒng)建水紫陶的致敬。這座依山而建的陶藝莊園,完整保留了傳統(tǒng)龍窯和制陶工藝。</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了建水小火車,這條始建于民國時期的米軌鐵路,如今已成為一條穿越時光的旅游專線。火車緩緩駛過雙龍橋…窗外的田園風光與古樸站臺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卷。</p><p class="ql-block">建水用她千年的陶藝傳承與現(xiàn)代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為我們的旅程譜寫了第二樂章。</p> <p class="ql-block">雙龍橋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駐足觀賞。</p> <p class="ql-block">離開建水,我們前往西雙版納的景洪,這里是傣族文化的中心,也是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qū)所在地。與滇東的藝術(shù)人文不同,西雙版納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我的旅程帶來了全新的熱帶氣息。</p> <p class="ql-block">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我的第一站。這座中國面積最大、物種最豐富的植物園,坐落于瀾滄江支流羅梭江環(huán)繞的葫蘆島上。漫步園中,高大的望天樹、奇特的絞殺榕、巨大的王蓮...各種熱帶植物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植物園不僅展示了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更是一處絕佳的自然課堂。</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們來到了曼聽御花園。這里曾是傣王"召片領(lǐng)"的御花園,已有1300多年歷史。園內(nèi)既有保存完好的傣族傳統(tǒng)建筑,也有精心修剪的熱帶植物景觀。最吸引我的是總佛寺的金碧輝煌與放生湖的寧靜祥和形成的鮮明對比。</p> <p class="ql-block">一場精心復(fù)原的巡游表演,將傳說中"靈魂之園"的浪漫與現(xiàn)代旅游體驗完美融合,讓游人得以窺見傣王宮庭生活的華美片段?。</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我們前往位于景洪郊外的般若寺。這座銀白色佛塔矗立在山頂,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與藍天綠樹構(gòu)成了一幅純凈的畫面。不同于其他金碧輝煌的傣族佛寺,般若寺簡約素雅的風格反而更能讓人靜心冥想。站在佛塔前俯瞰景洪全景,城市與雨林、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在這里和諧共存。</p> <p class="ql-block">西雙版納的最后一晚,我們選擇了告莊西雙景的星光夜市。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夜市燈火輝煌,各種傣味燒烤、熱帶水果、手工藝品令人眼花繚亂。坐在瀾滄江邊,品嘗著香茅草烤魚和菠蘿飯,耳邊是輕柔的傣語歌曲,眼前是穿梭往來的各族人群,這種多元文化交融的體驗,正是西雙版納最迷人的地方。熱帶雨林的生機勃勃與佛教文化的寧靜深遠,共同構(gòu)成了我旅程中的第三樂章。</p> <p class="ql-block">從熱帶雨林回到紅土高原,我們來到了滇南重鎮(zhèn)蒙自。這座邊陲小城不僅以過橋米線聞名天下,更因滇越鐵路上的碧色寨而承載著一段特殊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碧色寨火車站寧靜而滄桑。這座建于1909年的法式火車站,曾是滇越鐵路上的特等站,見證了云南最早的鐵路運輸歷史。漫步在站臺上,黃色的法式建筑、銹跡斑斑的鐵軌、古老的時鐘...一切都定格在了那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暢游古老神奇的碧色寨,品讀滇越鐵路歷史文化,欣賞中、西方建筑。在物是人非的情感碰撞中, 感悟滄桑巨變…</p> <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座標志性的三面鐘,雖然已經(jīng)停擺,卻依然訴說著"東方小巴黎"昔日的繁華。</p><p class="ql-block">碧色寨是電影《芳華》的重要取景地,在電影結(jié)尾部分,劉峰和何小平在火車站長椅溫暖告別的場景,就是在這里拍攝的。2017年馮小剛執(zhí)導的《芳華》上映后,碧色寨獲得了廣泛關(guān)注,成為新的網(wǎng)紅點。</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到蒙自市區(qū),我們專程品嘗正宗的蒙自過橋米線。這家百年老店的米線儀式感十足:滾燙的高湯盛在特制的大碗中,各種生鮮食材分碟擺放,按照特定順序依次放入湯中燙熟。當鮮嫩的肉片、脆爽的蔬菜與滑溜的米線在口中相遇,那種鮮美滋味確實名不虛傳。</p><p class="ql-block">蒙自以其獨特的鐵路歷史和美食文化,為我的旅程增添了一段充滿懷舊氣息的插曲。</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最后階段,我們來到了文山州丘北縣的普者黑?!捌照吆凇保驼Z的含義是:魚蝦多的池塘。這一名稱如同這片土地一樣,質(zhì)樸而深邃,吸引無數(shù)人探訪這座“滇南高原水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普者黑村籠罩在薄霧中,青瓦土墻的彝族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腳下,炊煙裊裊升起,勾勒出一幅恬淡的田園畫卷。我們租了一條小船,船夫撐著竹篙,緩緩駛?cè)肫照吆诘暮诵木皡^(qū)。湖水清澈見底,倒映著形態(tài)各異的石灰?guī)r山峰,船行水面,如同游走在山水畫中。</p> <p class="ql-block">情人橋是普者黑最浪漫的景點之一。這座古老的石拱橋橫跨在兩座小山之間,橋下碧波蕩漾,橋上常有當?shù)厍閭H漫步。相傳過去彝族青年男女會在此對歌傳情,橋名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站在橋上四望,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至此我的滇南之旅畫上了完美的句號。</p> <p class="ql-block">這趟滇南環(huán)線之旅,從彌勒的先鋒藝術(shù)到建水的千年陶藝,從景洪的熱帶雨林到蒙自的鐵路記憶,再到普者黑的喀斯特山水,每一站都呈現(xiàn)出云南不同的面貌,卻又和諧地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滇南畫卷…</p><p class="ql-block">正如藝術(shù)家羅旭所說:"真正的創(chuàng)作需要與土地肌膚接觸,感應(yīng)她的靈魂"。旅行亦是如此,只有放慢腳步,用心感受,才能真正讀懂云南這本厚重的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