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嚴修。</p><p class="ql-block">1860-1929年,享年69歲。</p><p class="ql-block">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p><p class="ql-block">原籍浙江慈溪,</p><p class="ql-block">出生于天津,</p><p class="ql-block">中國近代教育家、學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的先驅(qū)。</p><p class="ql-block"> 嚴修23歲中舉人,次年中進士,1886年授翰林院編修。曾出任貴州學政、學部左侍郎等職,掌管全國教育。他積極倡導新式教育,1897年任貴州學政時變革教育,讓學子學習英文及西方科技知識,還上書皇帝開設(shè)“經(jīng)濟特科”,震動朝野。戊戌變法后,他辭官回天津投身新式教育。1902年創(chuàng)辦嚴氏女塾,1904年與張伯苓成立私立敬業(yè)中學堂,即南開中學前身,1919年又共同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后陸續(xù)成立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到1928年南開系列學校全部建成。</p><p class="ql-block"> 嚴修還是中國近代倡辦女學的先行者之一,1905年參照日本模式創(chuàng)辦嚴氏蒙養(yǎng)園,開辦“保姆講習所”,為京津培養(yǎng)了第一批幼師人才。此外,他聯(lián)合士紳創(chuàng)辦多所民立、官立小學及多種教育機構(gòu),使天津教育走在全國前列。</p><p class="ql-block"> 在個人素養(yǎng)方面,嚴修通經(jīng)史、習數(shù)算、研究泰西之學,琴棋書畫樣樣通曉,是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趙幼梅、王守恂同被譽為“近代天津詩壇三杰”,著有《嚴修東游日記》《嚴修先生古近體詩存稿》《蟫香館手札》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嚴修與周恩來交往密切,十分器重周恩來,以“嚴修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1929年,嚴修在天津病逝,周恩來評價他把一生獻給了教育事業(yè),足為后世學習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嚴修年譜:</p><p class="ql-block"> 1860年:出生于天津,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p><p class="ql-block"> 1882年:22歲,鄉(xiāng)試中舉。</p><p class="ql-block"> 1883年:23歲,中進士,后入翰林院任職。</p><p class="ql-block"> 1897年:37歲,任貴州學政,變革教育,將算學題列入書院考題,還跟從祁祖彝學習英文。</p><p class="ql-block"> 1898年:38歲,奏請光緒帝開設(shè)經(jīng)濟特科,因開罪恩師徐桐,斷送京官生涯。同年秋,聘請張伯苓到家館任教。</p><p class="ql-block"> 1902年:42歲,秋,自費東游日本,考察學校制度和設(shè)施。</p><p class="ql-block"> 1904年:44歲,任直隸學校司督辦,再次東渡日本考察教育,與張伯苓同行。同年十月,將嚴氏家館與“王館”合并,建成私立敬業(yè)中學堂,聘張伯苓為學堂監(jiān)督。</p><p class="ql-block"> 1907年:47歲,私立敬業(yè)中學堂更名為南開中學堂。</p><p class="ql-block"> 1910年 - 1917年:50-57歲,民國政府多次邀其任職,嚴修見辭不就,致力于教育事業(yè)。</p><p class="ql-block"> 1919年:59歲,與張伯苓共同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p><p class="ql-block"> 1929年: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