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道利:武漢生物工程學(xué)院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張道利先生發(fā)言整理稿(經(jīng)本人審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書畫藝術(shù)應(yīng)該就是心像,我和虞兄有過很多次的交流,他一直是沿著中國的文脈在走,雖然在說藝術(shù)當(dāng)跟隨時代,但我覺得文脈是不能斷的,一個書畫家的文化修養(yǎng)非常重要,寫字畫畫就是寫人的本心,寫他的意。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新兄修養(yǎng)比較全面,我對他是比較了解的,交流比較多。我們畫畫叫文人畫,如果有爭議的話可不可以叫文心畫?或者是人文畫?總之沒有文化文明是沒法延續(xù)的,還是需要有內(nèi)涵,技不是目的,我們要傳達(dá)的是畫和書后面的意,所以叫心像。文心雕龍里面有句話叫“文之思也,其神遠(yuǎn)矣”,還有一句話“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虞兄的書畫是非常用心的,這一點從繪畫、書法作品就可以看出來,他是以參禪修道的虔誠之心讀書、寫字、畫畫。修心、養(yǎng)性、增加學(xué)養(yǎng)我覺得應(yīng)該是藝術(shù)提高的重要途徑,其他的在技法方面求只能作為基礎(chǔ),虞兄走到這一步是幾十年的積累,有句話叫“厚積薄發(fā)”,這是虞兄給我的一個啟發(f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展覽作品觀賞之后,與之前看作品照片是有不同的感受,我覺得虞兄的作品不僅是文氣、還有清氣和雅逸之氣,這是能感受到的,這些作品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祝虞兄更上層樓。</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