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殿位于昆明北郊的鳴鳳山,距市區(qū)7公里。遍山松柏。茂林疊翠,由山下沿天梯般的石階而上,經(jīng)“第一天門”和“欞星門”,到達(dá)一座銅鑄造的“真武殿”,俗稱玉階金殿。</p> <p class="ql-block"> 金殿初建于1602年,云南軍門巡撫陳用賓曾仿照武當(dāng)山中峰太和宮的樣式建銅殿,明崇禎10年原殿被遷往雞足山,然后清康熙10年由吳三桂重檐歇山式銅殿。</p> <p class="ql-block"> 殿立于大理石平臺上,重200多噸,高6.7公尺,寬深各7.8公尺,是中國最大的銅殿。</p> <p class="ql-block"> 銅殿平臺前豎有日月七星旗,銅旗上方是鏤空日月,旗邊狼牙形,一周鑲28星宿,中間為北斗七星。</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宮中還有一柄七星寶劍,重20多公斤,兩面劍鋒鑲七顆銅星,被視為真武伏魔制怪的鎮(zhèn)山法寶。</p> <p class="ql-block"> 紫禁城是太和宮道觀建筑群的中心,建于明萬歷年間,周長365公尺,設(shè)四方四門。南方外是三豐殿,原祀張三豐。殿南原為三元宮,現(xiàn)為秋園。</p> <p class="ql-block"> 鳴鳳山最高峰,有一幢三屋鐘樓,穹頂下懸著一口永樂大鐘,鑄于明永樂21年(1423年),高3.5公尺,口徑周長6.7公尺,引人矚目。</p> <p class="ql-block"> 鐘樓南面,辟有茶花園、杜鵑園,木蘭園等12個觀賞植物區(qū),占地500多畝,與金殿古建筑相互輝映。</p> <p class="ql-block"> 名聲顯赫的金殿屬于道教太和宮的一部分,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新修葺,歷史十分悠久。</p> <p class="ql-block"> 金殿為重檐飛閣仿木結(jié)構(gòu)方形建筑,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總重250噸,是中國最大的純銅建筑。</p> <p class="ql-block"> 大殿之內(nèi),梁柱斗拱、門窗瓦頂以及殿內(nèi)供案、幃幔、真武帝君造像、匾額以及楹聯(lián),皆為銅鑄。</p> <p class="ql-block"> 殿內(nèi)的真武帝君坐像,刻畫精細(xì),豐姿魁偉,面向莊嚴(yán)。旁邊持劍肅立兩旁的水火二將,形象威武,性格勇猛,其鎧甲衣紋,精雕細(xì)鏤,鑄工精美。</p> <p class="ql-block"> 金殿公園內(nèi)太和宮的大門上有一塊大匾,匾上寫著四個字:“鸚鵡春深”,意為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廟的大門叫“欞靈門”,門的兩邊有對聯(lián)贊美此地風(fēng)光和道家思想。金殿不僅是中國四大銅殿之一,而且還是最重,保存最好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 金殿景區(qū)內(nèi)自然風(fēng)光優(yōu)美。小徑穿林而過,蒼翠樹木遮天蔽日,陽光由樹葉之間的縫隙灑下,呈于地上斑駁可見。路途靜謐,偶有鳥鳴,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紫氣東來,飄渺氤氳,與景區(qū)“金殿博覽苑”中的百畝茶花交相輝映,映出漫天緋紅,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 編輯孫躍進(jì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