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東的炮火又響了。伊朗與以色列,這兩個宿敵之間的明槍暗箭,向來是國際新聞的頭條??汀C慨斔麄兊膶梽澾^夜空,世界各國的政要們便忙不迭地發(fā)表聲明,有的義憤填膺,有的憂心忡忡,有的隔岸觀火。而在東方,中國的老百姓們刷著手機新聞,大多只是瞥一眼標題,便滑向下一條娛樂八卦。這炮火看似遙遠,與我們的柴米油鹽毫不相干。</p><p class="ql-block"> 然而國際政治的吊詭之處,恰在于那些看似無關(guān)的遠方?jīng)_突,往往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攪動近處的平靜。中國與伊朗有著長期的經(jīng)貿(mào)合作,尤其是能源領(lǐng)域;與以色列則在科技、農(nóng)業(yè)等方面往來密切。這兩國交惡,中國的利益天平不免要左右搖擺。更不必說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安全、中東市場的波動、乃至全球能源價格的起伏,哪一樣不牽動著中國經(jīng)濟的神經(jīng)?</p><p class="ql-block"> 但中國人的態(tài)度卻頗值得玩味。知識分子們大抵分為兩派:一派搬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地緣政治公式,主張選邊站隊;另一派則高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張嚴守中立。而市井小民們則更實際——油價別漲,快遞別慢,至于那廂打死打活,橫豎不關(guān)我事。這種淡漠,與其說是冷漠,不如說是一種生存智慧。中國人經(jīng)歷了太多戰(zhàn)爭與動蕩,深知和平的珍貴,也學會了在他人紛爭中保全自己的本領(lǐng)。</p><p class="ql-block">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叵肷鲜兰o兩伊戰(zhàn)爭時期,中國尚處改革開放初期,對中東戰(zhàn)事只能作壁上觀。而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在中東的利益布局早已今非昔比。伊朗的石油、以色列的技術(shù)、阿拉伯世界的市場,都是中國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養(yǎng)分。這便要求中國的外交政策不能再是簡單的"不干涉內(nèi)政",而需要在保持原則的同時,展現(xiàn)更多靈活性與建設(shè)性。</p><p class="ql-block"> 當下的國際格局恰似一盤復雜的圍棋。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相對下降,地區(qū)強國各自為政,恐怖主義陰魂不散,宗教矛盾與民族沖突交織。中國若想在這片棋盤上有所作為,就不能滿足于當個旁觀者。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基建項目、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能源安全戰(zhàn)略,哪一項能離得開中東的穩(wěn)定?伊朗與以色列的對抗若升級為地區(qū)戰(zhàn)爭,中國的損失將不僅是經(jīng)濟上的。</p><p class="ql-block"> 但中國人的智慧向來在于平衡。我們不必如某些大國那樣四處揮舞大棒,也不必如鴕鳥般埋頭回避??鬃釉唬?quot;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當西方熱衷于用武力輸出民主時,中國不妨以發(fā)展促和平,以合作化干戈。畢竟,對普通百姓而言,無論德黑蘭還是特拉維夫的街頭,人們渴望的不過是安居樂業(yè)。這個樸素的愿望,北京、上海的人們最能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炮火終將停息,而生活還要繼續(xù)。當伊朗與以色列的政客們在鎂光燈下慷慨陳詞時,中國的角色或許應該是那個默默鋪路搭橋的人。不煽風點火,不趁火打劫,而是在尊重各方關(guān)切的基礎(chǔ)上,尋找最大公約數(shù)。這當然不如選邊站隊來得痛快,但大國外交從來不是逞一時之快的游戲。</p><p class="ql-block"> 遠方的戰(zhàn)爭從未真正遙遠。全球化時代,每個人的生活都已無形中與世界的每個角落相連。中國如何在中東的亂局中維護自身利益、承擔大國責任,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也關(guān)乎每個普通人的錢袋子。我們固然不必為遠方的每一處烽火憂心忡忡,但若以為可以完全置身事外,未免太過天真。</p><p class="ql-block"> 中東的太陽依舊升起落下,中國的算盤珠子也得繼續(xù)撥動。只是這算盤上,現(xiàn)在要計算的數(shù)字比以往更加復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