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廊橋遺夢》,書名很美,故事尤為凄美。</p><p class="ql-block">1965年,美國一個小鎮(zhèn),一名主婦和一位攝影師偶然相遇,兩人一見鐘情,在一起度過了難忘的4天。</p><p class="ql-block">分開后,他們再未見面,只是用余生彼此懷念。這部小說在1993年出版即獲得轟動,后來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暢銷6000多萬冊,還引發(fā)了離婚潮。</p><p class="ql-block">至今仍有人在問:在婚姻的困境中,我們是該選擇責(zé)任,還是自我?</p><p class="ql-block">有一條高贊這樣回答:書中女主的選擇,也會是大多數(shù)女性的決定。</p><p class="ql-block">理想世界往往很豐滿,但現(xiàn)實卻不允許瘋狂,這本書寫盡了成年人在婚姻中的處境,所以一度被奉為經(jīng)典。</p><p class="ql-block">在人生岔路口如何抉擇、如何平衡責(zé)任和自我,是每個人一生必修的課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1、在不斷自洽中做回自己</i></p><p class="ql-block">45歲的主婦弗朗西絲卡幾乎每天都是這樣度過的:</p><p class="ql-block">早起做早餐,丈夫孩子們吃完離開后,她開始收拾杯盤狼藉的餐桌、打掃房間洗衣拖地、然后準(zhǔn)備豐盛的晚餐。</p><p class="ql-block">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p><p class="ql-block">平日里,丈夫和兒子進(jìn)門后會任由門在身后砰地一聲關(guān)上,女兒回家,會隨手就將她正欣賞的古典音樂切換頻道。</p><p class="ql-block">飯桌上,弗朗西絲卡看看丈夫,又看看兒子和女兒,她眼睛里充滿期待,好想讓他們和她說點什么。</p><p class="ql-block">可他們只是自顧自地吃著飯,沒有一個人開口,也沒有人看她一眼。</p><p class="ql-block">似乎,她在這個家的存在感為零,從沒有人主動在意她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等她收拾完廚房,丈夫早已打開了電視,一直看到睡覺前。</p><p class="ql-block">她討厭看電視,她更愿意在前廊看書。因為只有在書里,她才能感受到自己。她總細(xì)細(xì)地回想起以前:</p><p class="ql-block">其實她不是美國人,她來自遙遠(yuǎn)的意大利。</p><p class="ql-block">那時,浪漫活潑的她處于25歲的花樣年華,是位有文學(xué)修養(yǎng)的教師。</p><p class="ql-block">偶然的機會,與身為美國軍人的丈夫相識并結(jié)婚,便跟隨他跨越了半個地球,把家安在了這里。</p><p class="ql-block">一兒一女相繼出生后,丈夫不讓她出去工作,她就在家做家務(wù)、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時間一晃就過去20年,她每天都過著這種程式化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歲月的磋磨,把她從一個浪漫的女子,變成了困在家務(wù)中,越來越?jīng)]有存在感的農(nóng)場主婦。</p><p class="ql-block">好在,她依然愛看書,聽古典音樂,能感受到葉芝詩的意境。</p><p class="ql-block">弗朗西絲卡的境遇,在當(dāng)今社會并不少見,被網(wǎng)友稱為“室友似婚姻”。</p><p class="ql-block">這類夫妻不糾結(jié)另一半愛不愛自己,如果沒有你濃我濃的感情,就把對方當(dāng)成室友或合伙人,共同分擔(dān)家庭重?fù)?dān)或者賬單。</p><p class="ql-block">任何關(guān)系,都忌諱過度投入,一定要置頂自己的感受,修煉在平靜如水的生活中依然能夠自洽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就像楊絳先生說的:“如果你選錯了婚姻,沒關(guān)系,那就要選一種正確的生活方式?!?lt;/p><p class="ql-block">再親密的人,也是另一個人;只有生活,才真真切切是自己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2、找到那條名為“我選擇”的道路</i></p><p class="ql-block">八月的一天下午,弗朗西斯卡喝著自制的冰紅茶,正獨自享受著難得的清閑時光。</p><p class="ql-block">突然,一輛綠色卡車停在她家門外,一個男人向她走來。</p><p class="ql-block">“他像一只草原狼般瘦削,卡其布襯衫下肌肉緊繃,灰發(fā)被雨水打濕貼在額角?!?lt;/p><p class="ql-block">他叫羅伯特,是一名攝影師,想去廊橋拍照,但不認(rèn)識路。</p><p class="ql-block">恰當(dāng)?shù)臅r間恰當(dāng)?shù)牡攸c,羅伯特像一陣風(fēng),呼地就吹進(jìn)了她如一潭死水的心湖。</p><p class="ql-block">鬼使神差地,她居然主動提出可以帶他去。為了感謝她帶路,羅伯特摘了一捧花送給她。</p><p class="ql-block">對于羅伯特來說,這花是他隨手而摘的,但卻讓弗朗西斯卡倍感溫暖,因為還沒有人給她送過花。</p><p class="ql-block">于是,她請他第二天“當(dāng)白蛾子張開翅膀時”來吃飯。</p><p class="ql-block">羅伯特如約前來,她發(fā)現(xiàn)這個男人與眾不同:他進(jìn)廚房的時候,總是用手扶一下紗門,輕輕關(guān)上。紗門沒有像往常那樣“咚”地一聲響,但是她的心里卻有了不小的震動。</p><p class="ql-block">在交談中,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互相很有共同語言,談?wù)撊~芝的詩,他精準(zhǔn)地用5個詞就講出詩歌的特點。</p><p class="ql-block">這令弗朗西斯卡大為震驚,因為她在這里生活了快二十年,還從來沒有人能聽懂她談葉芝。</p><p class="ql-block">她覺得那個年輕的自己又復(fù)活了,而他在為她拍照時也顫抖著手。</p><p class="ql-block">于是,他們在一起度過了四天幸福的時光。</p><p class="ql-block">外出參加博覽會的丈夫和孩子回家的日子到了。也就意味著,弗朗西絲卡必須做出抉擇。</p><p class="ql-block">是跟羅伯特走,還是留下來,這將是兩種不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但她立刻想到,自己私奔會讓丈夫和孩子受盡嘲諷,會讓他們多年生活在陰影里。</p><p class="ql-block">兩個孩子正值少年,多年以后他們要成家的時候,有這樣一個母親,會不會成為他們尋找幸福的障礙?</p><p class="ql-block">到底,她做不到不管不顧,羅伯特在她家的附近等待她的決定。</p><p class="ql-block">一個雨天的超市門口,他們再次相遇,他開著自己的車,她坐著丈夫開的車。</p><p class="ql-block">他的車就在前面,他與她近在咫尺,只要她打開車門走下丈夫的車,他就會打開自己的車門迎接她。</p><p class="ql-block">她將體驗到不同于農(nóng)場主婦的熱烈愛情,讓她長期被壓抑的靈魂熾熱釋放。</p><p class="ql-block">然而,到底她還是沒有打開車門。</p><p class="ql-block">紅燈變成綠燈,他向前,他和丈夫向左,他們今生從此錯過。</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3、婚姻,是責(zé)任的不離不棄</i></p><p class="ql-block">責(zé)任若脫離本心即成枷鎖,自我若無視責(zé)任終陷虛無。</p><p class="ql-block">成熟是什么?就是在“我必須”與“我想要”之間,找到那條名為“我選擇”的道路。</p><p class="ql-block">能讓自己做兩難選擇的,都是自己最重要的東西。</p><p class="ql-block">責(zé)任和自我不可兼得時,選擇往往藏著人生的重量。</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丈夫在彌留之際,終于對她說:“弗朗西絲卡,我也知道你有過夢,我很抱歉我沒能給你?!?lt;/p><p class="ql-block">原來他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說。</p><p class="ql-block">他們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只在臨終前,才叫了她原有的名字,并道了歉。</p><p class="ql-block">這一刻,她完成了肩負(fù)的責(zé)任。</p><p class="ql-block">可是卻再沒有等到羅伯特的到來,只等來了他的訣別信和遺物。</p><p class="ql-block">離開她以后,他一直孤獨地一個人生活。</p><p class="ql-block">臨終前,他找到律師機構(gòu),請他們把他火化后的骨灰撒在廊橋下,因為是它讓他們相識。</p><p class="ql-block">她把他的信當(dāng)成書來讀,幾年后也在回憶中離世。</p><p class="ql-block">在給兒女的遺囑中,她講了自己的故事,并要求也將骨灰撒在廊橋下。</p><p class="ql-block">兒女各自成婚,丈夫離世,她完成了責(zé)任,去世后,終于得以與心愛的人在廊橋相伴。</p><p class="ql-block">兒女們幫弗朗西絲卡完成了遺愿,并且,在她的故事里,兒子學(xué)會了如何愛妻子,女兒學(xué)會了如何愛自己,她在兒女的心中獲得了永生。</p><p class="ql-block">有人說,為了家庭責(zé)任辜負(fù)了自己,這是弗朗西絲卡的人生悲劇。</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4、寫在最后</i></p><p class="ql-block">古希臘有句諺語:“空船最易傾覆,滿載的船方能破浪?!?lt;/p><p class="ql-block">責(zé)任是負(fù)擔(dān),但同時也是人生的壓艙石。</p><p class="ql-block">沒有責(zé)任的把持,一味放飛自我,極可能會讓人走上不歸路。</p><p class="ql-block">倒不如,學(xué)會在責(zé)任里,去重塑一個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