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雪豹之都概覽

文龍

<p class="ql-block"><b>本美篇號:4265276</b></p><p class="ql-block"><b>本文攝影:文龍</b></p><p class="ql-block"><b>本文文字:文龍</b></p><p class="ql-block"><b>本文編輯:文龍</b></p> 答? 謝? 詞 <p class="ql-block"><b>諸位同好晚上好:</b></p><p class="ql-block"><b> 非常感謝大家對本人的厚愛?!段鞑匦杏斡洝钒似?,不足十天,賜閱量已近七萬,其實,這只是本人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而已,沒有過多的渲染,只想在我的感召下,能讓更多的人對藏區(qū)有個真實客觀的認識。畢竟我的知識面狹窄,有些關節(jié)點還是通過網絡才了解的。因此,非常感謝大家對本人的持續(xù)關注與鼓勵!為表達誠意,也為了回饋新老朋友對本人的抬愛,特制作美篇《雪豹之都概覽》與大家分享!再次感謝大家!扎西德勒!</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雪豹之都——西寧</b></p> 奔 赴 西 寧 <p class="ql-block"><b>  本美篇的題目《雪豹之都概覽》,好多朋友可能不太了解,雪豹之都就是青海省府西寧。西寧被稱作雪豹之都或雪豹之城。之所以叫概覽,是因為我在西寧只停留短短的一天,走馬觀花而已。</b></p><p class="ql-block"><b> 六月十七號,結束了西藏之旅后,本人乘坐拉薩至西寧的Y972次列車,前往西寧。列車經過那曲,格爾木兩站,就直接抵達了終點站西寧,全程21個小時。我的臥鋪車廂中鋪和上鋪幾乎沒人。我和一個在拉薩讀書的蘭州學生在一個鋪格里。很輕松,也很愜意。且親眼看到了唐古拉山口,和雪山風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西寧火車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冬蟲夏草市場</b></p> <p class="ql-block"><b>  我之所以選在西寧停一天,一是對高海拔向低海拔過渡的一個緩沖,這樣對身體有益無損。二來也想去西寧湟源縣的丹噶爾古城采采風。于是就做了這樣的安排。</b></p><p class="ql-block"><b> 在青海省的遼闊版圖上,湟源縣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其中,而丹噶爾古城則是這顆明珠上最耀眼的一點。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傳承者和地域特色的展示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神秘而又充滿魅力的丹噶爾古城,探尋它背后的故事,品味那份獨特的歷史韻味。</b></p><p class="ql-block"><b> 早晨在火車上先把早餐解決了。七點半,列車抵達西寧站,我出站后直奔提前預約的青藤假日酒店,就在車站對面的冬蟲夏草市場里,很方便。大床房也舒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藤假日酒店</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床房</b></p> <p class="ql-block"><b>  放下行李,帶上充電寶和純凈水,我就直奔火車站旁邊的西寧汽車客運中心,買好去湟源的車票乘車去湟源。由于沒有直接到湟源的,我就買了去西海的票,告訴司機師傅把我放在湟源。湟源縣在西寧的西面,大約有四十多公里的車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itial;"> 離開西寧,沿G6京藏高速公路一路西行,不久就到了湟源縣。</b></p><p class="ql-block"><b> 湟源即“湟水源頭”,是一個具有悠久而燦爛歷史文化的地方,它是古代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絲綢南路要沖,也是聞名于世的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湟源縣西鄰藏地,是古代漢地西面最邊緣的地區(qū),這個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來就是漢藏通商的“口岸”,是一處著名的“茶馬互市”故地。當時,這個繁華的通商口岸和集市還不叫湟源,而叫丹噶爾。</b></p> 抵達湟源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湟源縣湟河</b></p> <p class="ql-block"><b>  在湟源下車后,我直接打車去丹噶爾古城,并告訴司機師傅去古城東門或西門都可以,司機師傅把我?guī)У搅宋鏖T(拱海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城城碑</b></p> 拱? 海? 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拱海門(西門)</b></p> <p class="ql-block"><b>  拱海門是青海省湟源縣丹噶爾古城的西城門,占地36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其名源自祭海文化,"拱"意為作揖,"海"指青海湖,表達對西海神的恭敬與祈求社會和諧的寓意?。</b></p><p class="ql-block"><b> "拱海"二字由清代祭海欽差題寫,源于古羌地祭海習俗。丹噶爾古城作為祭海會盟的始發(fā)地,官員需經此門前往青海湖畔,故以"拱拜西海"命名,兼具"拱衛(wèi)西海"的引申含義。????</b></p> 丹噶爾古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城街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itial;">  穿過拱海門門洞,就是明清老街——丹噶爾大街。老街兩旁,店鋪林立,建筑全部用青磚、灰瓦、白墻、朱紅柱廊等傳統(tǒng)用材和明清典型的七彩遍裝法彩繪,采用灰、白、朱紅三色飾面。這條寬6米,長800米的大街,是清朝、民國時期丹噶爾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b></p><p class="ql-block"><b> 早晨的陽光柔和地灑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為游客們開啟了一段美妙的旅程。</b></p><p class="ql-block"><b> 丹噶爾是湟源的舊稱,意為兩水交匯處的城堡。丹噶爾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間,占地25萬平方米,主街長800余米,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設丹噶爾廳,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名為湟源縣。丹噶爾從唐朝開元年間設“茶馬互市”,到清朝嘉慶、道光之際,民族貿易日漸昌盛,成為西部地區(qū)的貿易重鎮(zhèn)和畜產品集散地,素有“環(huán)海商都”之稱。清末民初,英、美、俄、比等國商人,以及京、津、晉、陜等地巨商大賈來此駐莊開行,商貿繁盛,被譽為“小北京”。城內商鋪民房錯落有致,各式建筑風格古樸,街巷縱橫交錯,交通便利暢達,為明朝以后丹噶爾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目前,景區(qū)由拱海門、城隍廟、丹噶爾廳署、仁記商行、文廟、昌耀詩歌館、湟源皮繡館、鎮(zhèn)海協(xié)營、丹噶爾演藝廳、迎春門、火祖閣、南城墻和24個傳統(tǒng)民俗院落組成主要建筑群。</b></p> 城? 隍? 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城 隍 廟</b></p> <p class="ql-block"><b>  城隍廟是丹噶爾古城內的重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信徒們朝拜的重要場所,也是了解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窗口。游客們可以在這里感受古老的宗教氛圍,了解當地的信仰習俗。</b></p><p class="ql-block"><b> 這座城隍廟是丹噶爾古城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式古建筑之一,始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嘉慶六年(1801)重修后又分別于宣統(tǒng)三年(1911)和民國十五年(1926)進行了兩次維修,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廟宇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整個建筑包括照壁、山門、戲樓、東西鐘鼓樓、牌坊、鑒心殿、后寢宮、東西配殿和東西廊坊,東西配殿和大殿內墻保存有近3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壁畫。整體建筑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是西北地區(qū)保存最為完整的城隍廟之一,也是中國最西邊的城隍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群整體布局合理、結構嚴謹、氣勢宏偉、刻鏤精致、輪廓規(guī)正、糅合了漢藏民族文化元素,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丹噶爾地處農牧交界和茶馬互市中心地區(qū)的特點。</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隍廟照壁</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隍廟配殿</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鑒心殿</b></h3> <p class="ql-block"><b>  城隍廟的三開間主殿鑒心殿,當地人叫大殿。大殿臺階前延伸出有七級臺階的束腰月臺,月臺前面和左右兩邊設磚砌低矮花墻護欄,正中矗立四柱叉桿小牌坊一座,小牌坊以中間高七層,兩側高五層的“山后藏兵”式斗拱裝飾,與四將軍柱高低錯落搭配,恰到好處,使之上下勻稱,玲瓏剔透,看上去雅靜舒適,韻味無窮。為整體廟院增添了無限美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大殿為仿明代建筑風格,單檐廡殿頂,深五架,檐際有五層斗拱,顯得高大雄偉,巍巍然矗立于五級臺階之上,為整個建筑群的制高點,突出了它作為主殿的地位。</b></p> 仁記商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仁記商行</b></p> <p class="ql-block"><b>  丹噶爾古城,有一條長達八百余米的商業(yè)街。在這條街上,保存完好的“仁記商行”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清朝時期英國人開設的商行,也見證了舊中國外商在湟源經商的歷史。</b></p><p class="ql-block"><b> 在清嘉慶和道光年間,丹噶爾古城的商貿活動達到了鼎盛時期。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年貿易額高達白銀三百萬兩,是西寧府貿易額的六七倍。來自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商人和國內的京、津、晉等地的巨商大賈紛紛前來古城設立商行,駐莊經商。他們主要收購和運輸青海羊毛,在國際市場上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從陳列的展品中可以想象,當初的青海羊毛是通過天津港輸送到國外的。</b></p><p class="ql-block"><b> “仁記商行”只是當年眾多商行中保存完好的一座,它見證了丹噶爾古城曾經的繁榮和歷史的變遷。</b></p> 丹噶爾廳署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噶爾廳署</b></h3> <p class="ql-block"><b>  自西漢以來,丹噶爾便成為藏漢商貿要地,而且唐宋時期這里的茶馬互市熱鬧非凡,但丹噶爾真正發(fā)展成為一座集鎮(zhèn),還是在明朝。明洪武年間,丹噶爾隸屬西寧府西寧縣,開始建城,建成后的丹噶爾城成為西寧的主要衛(wèi)城之一。清朝雍正五年(1727)大規(guī)模修建,使丹噶爾城擴展成占地25萬平方米的市鎮(zhèn)。至1924年,丹噶爾古城商業(yè)貿易達到高峰,城內商賈云集,貿易興盛,有了“茶馬商都”、“環(huán)海商都”、“小北京”的美稱。</b></p> <p class="ql-block"><b>  丹噶爾廳署設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占地面積為5500平方米,是清代在邊疆設定的縣級政權建制,其長官為知府之佐判官同知或通判(正六品銜),隸屬西寧府。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名為湟源縣。在此我看到了衙門審案的精彩表演,藝術地再現了當時行政辦公的場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情景再現—審案</b></p> 丹噶爾文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噶爾文廟</b></h3> <p class="ql-block"><b>  這是丹噶爾文廟,始建于民國七年(1918),1919年9月落成,耗銀1.3萬多兩,占地面積為4300平方米,是至今青海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廟。文廟整體建筑由大成殿、東西兩廡、過庭、月臺、花園、走廊等組成,別致典雅、古樸簡潔、文靜秀氣,小巧玲瓏,糅合了古代殿宇式建筑和江南園林式建筑的秀美風格。文廟曾一度與學校聯(lián)成一體,淡淡的書香伴著一陣陣清風彌漫在古城上空,使你感受到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脈搏。</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孔圣人雕像</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成殿</b></h3> 勸學所舊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城關第一小學(勸學所舊址)</b></h3> <p class="ql-block"><b>  緊挨著文廟的是湟源縣城關第一小學,也就是過去的勸學所。勸學所創(chuàng)立于民國五年,為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最初只有所長一人、勸學員兩人、會計、書記員各一人、后勤一人。盡管人少規(guī)模小且無固定辦公地點,卻標志著湟源縣自民國五年,已從私墊發(fā)展到官方教育的開始。民國十五年七月奉文又將勸學所改為教育局,楊治平為第一任所長,也是第一任教育局局長。</b></p> 古城街道 <p class="ql-block"><b>  古城經緯交織的幽幽街巷,結構獨特的民居院落,氣勢恢宏的寺院廟宇,保存完好的“歇家”商號,風格迥異的湟源排燈,承載著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了邊塞古城發(fā)展的壯麗畫卷,體現出農耕文化與牧業(yè)文化交匯融合的奇異景象。</b></p> 古城里巷 昌耀詩歌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昌耀詩歌館</b></h3> <p class="ql-block"><b>  昌耀詩歌館由原小學堂(海峰書院)修改而成,展示了昌耀先生的遺物、出版書籍和手稿、圖片等資料。</b></p><p class="ql-block"><b> 王昌耀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被中國文學界稱為“詩人中的詩人”,1936年生于湖南省桃園縣,1950年參軍,轉業(yè)后到青海省文聯(lián)工作。1957年劃為右派分子被下放到日月山下的一個小村莊哈拉庫圖(哈城村)勞動。之后在當地組建家庭,成為一個藏族家庭的義子和贅婿。2000年因患癌癥在西寧去世。他的優(yōu)秀代表作品《丹噶爾》《哈拉庫圖》《慈航》等很多詩歌都是以湟源歷史文化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兩年一次的《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期間,各地詩人們都要到這里拜謁這位詩人,舉行詩歌朗誦會,以紀念這位西部高原的歌者。</b></p> 鎮(zhèn)海協(xié)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鎮(zhèn)海協(xié)營</b></h3> <p class="ql-block"><b>  丹噶爾古城也是軍事重鎮(zhèn),鎮(zhèn)海協(xié)營府的前身是丹噶爾營,由于軍事需要,于道光年間升格為鎮(zhèn)海協(xié)營府,其主要功能是負責環(huán)青海湖地區(qū)的軍務,保證丹噶爾商業(yè)貿易的正常運行。主要對以年羹堯為主的歷代治丹名將的事跡以圖文形式進行展示,供游客們參觀,再現丹噶爾燦爛的軍事文化。</b></p> 演? 藝? 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丹噶爾演藝廳</b></h3> 牌? ? 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城牌樓</b></h3> 迎? 春? 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迎春門(東門)</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東城壕</b></h3> 南? 城? 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城墻</b></h3> <p class="ql-block"><b>  我們看到的古城南城墻是沿用明清風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建設的,城墻恢弘雄壯,大氣磅礴,整體使用青磚砌筑,城墻全長700米,墻體內為兩層結構,使用面積為7000平方米,擬打造成非遺文化展示長廊。</b></p> 火? 祖? 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火祖閣是依據中國古代火神—祝融的神話傳說而修建的平座阿重樓式建筑。從嘉慶年開工修建,光緒年籌資重建,當地人稱“東門樓爾”。今天它已成為丹噶爾民俗古城的標志性建筑。有”湟水上游第一閣“之稱,為青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火祖閣</b></h3> 贊普林卡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贊普林卡</b></h3> <p class="ql-block"><b>  從古城出來,我又打車去了贊普林卡。贊普林卡,位于西寧西大門-湟源,109、315國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處,是古絲綢南路、三峽(巴燕峽、藥水峽、東峽)交匯、海藏咽喉之地,距省會西寧43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贊普林卡總占地面積43畝,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分前后兩院,前院為佛殿,后院為藏式賓館和皇家園林。前院主殿為五層樓藏式建筑:三層中空,塑有現世界最大的藏王松贊干布和王妃文成公主、遲尊公主佛像。還塑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覺囊派、希結派、苯教八大教派創(chuàng)始人塑像,以及藏傳佛教五大護法、四大天王,還有各大小佛像共計一百余尊。四、五層塑有藏傳佛教三世佛(過去佛―燃燈佛、現代佛―釋伽佛、未來佛―彌勒佛)。大殿內墻壁上繪有藏族起源、文成公主進藏、藏傳佛教十六尊者、漢傳佛教十八羅漢、釋伽牟尼傳等大型壁畫與唐卡。還建有副殿觀音殿、文殊殿和贊普林卡珍寶殿等。</b></p> <p class="ql-block"><b>  另外,大殿四層還供奉著藏王"松贊干布"與王妃"文成公主"的兩尊玉佛像,經專家驗證系口角斯羅王朝(北宋年間)寺院供奉的。玉佛的造型,神態(tài)令人嘆為觀止。而兩尊玉佛體內卻還裝有和田玉制作的小佛像兩尊,松贊干布體內是阿彌陀佛像,文成公主體內是大日如來佛,雕工精致。但令人向往的卻是兩尊小佛像里邊竟然還有裝藏物,雖然專家預測里邊應是舍利子,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打開,這也為這兩尊千年玉佛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b></p> <p class="ql-block"><b>  贊普林卡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所集藏傳佛教八大教派為一體的藏王寺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藏王寺院,而兩尊玉佛也是獨一無二的。他是漢藏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漢藏民族文化的結晶。贊普林卡的修建也給青藏高原旅游熱線添加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文物景點,堪稱夏都圣地。</b></p> 南? 禪? 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禪寺</b></h3> <p class="ql-block"><b>? 從贊普林卡出來,按照當地人的指點,我乘坐702路西寧公交從湟源返回西寧,票價12元。到了西寧我又轉乘公交車前往南禪寺。</b></p><p class="ql-block"><b> 南禪寺是中國青海省西寧市鳳凰山麓的一座漢傳佛教寺院,始建于北宋時期(約公元997-1065年),明永樂八年(1410年)形成規(guī)模,是青海省歷史最古老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現為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公元997-1065年),明永樂八年(1410年)形成規(guī)模,永樂十四年(1416年)被賜名“華藏寺”。清同治年間因戰(zhàn)亂部分損毀,光緒年間重建后形成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筑群,融合佛、道及民間信仰。??寺院依山而建,占地約6000平方米,保存有五座四合院、86間房屋,主要建筑包括:</b></p><p class="ql-block"><b>?大雄寶殿?:核心佛教殿堂。</b></p><p class="ql-block"><b>?千佛殿?與?玉佛殿?:供奉佛像的重要場所。</b></p><p class="ql-block"><b>?關帝廟?:建筑群中心,體現三教融合特色。????1986年被列為青海省一級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b>  南禪寺是西寧市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作為漢傳佛教凈土宗的重要場所,香火旺盛,吸引本地及周邊信眾數不勝數。同時,對信仰佛教的旅行者而言,也是到西寧必去的朝圣之凈土。??</b></p> 法? 幢? 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法幢寺</b></h3> <p class="ql-block"><b>  緊挨著南禪寺的就是法幢寺。法幢寺位于南山公園南禪寺旁邊,是青海省最大的漢傳佛教比丘尼寺。法幢寺始建于1943年,原來位于西寧市城西區(qū)園樹莊。2003年為給西塔(西寧--塔爾寺)高速公路建設讓路,該寺從園樹莊搬遷到這里,這里原來是"南山文苑"舊址。</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雄寶殿</b></h3> <p class="ql-block"><b>  法幢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殿、財神殿、玉佛殿和大雄寶殿,這座雄偉的大雄寶殿是2009年8月落成的。法幢寺每年中比較大的宗教活動有六次,信徒分布在西寧、大通、湟中、湟源等市縣,該寺在全省漢族信教群眾中有較大影響。</b></p> 宏? 覺? 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宏覺寺</b></h3> <p class="ql-block"><b>  從法幢寺出來,我又乘坐公交車趕往南大街附近的宏覺寺。宏覺寺座落在今宏覺寺街的路北。整個寺院的周圍被居民樓包圍。因清乾隆皇帝名為愛新覺羅·弘歷,為避諱,該寺院曾稱為宏覺寺、洪覺寺、紅覺寺,在西寧南大街的東側,以寺命街,即今宏覺寺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initial;"> 宏覺寺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凡三進,初名“妙華庵”,明永樂十年,敕賜額曰“弘覺寺”。明代前期,寺院頗受朝廷重視,寺僧札思巴索南嘉措曾受封為國師,多次進京朝貢,以建筑華麗聞名,史載可與有名的葆寧寺媲美。后衰落,成為拉卜楞寺的屬寺,改為該寺僧人朝拜塔爾寺時寄宿之所。1929年青海建省后,班禪駐青辦事處、蒙藏招待所曾一度設于此。解放后,寺院建筑被印刷廠占用,近年,由青海文都大寺活佛接管重建。</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從居民樓上看到的宏覺寺</b></h3> <p class="ql-block"><b>  “千年古剎宗喀大慈宏覺寺”是從公元941年沿用至今年代最久的藏漢佛教文化交融寺院。</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吉尼斯記錄</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尕胖小廚</b></h3> <p class="ql-block"><b>  從宏覺寺出來,我在周圍的宏覺寺街、莫家街、雷鳴寺街等幾條街道隨便轉轉,順便買些明天在車上吃的、喝的。周圍街道雖然不寬,但人流攢動、熱鬧非凡、店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瑯滿目。</b></p><p class="ql-block"><b> 閑逛之后,我在宏覺寺街上的尕胖小廚把晚餐解決了,兩個菜:湘西臘肉和紅燒茄子。一瓶酒:五十六度150ml的紅星二鍋頭。一碗米飯。飯菜合口,對我的胃口,酒足飯飽后,打道回府。乘坐公交車返回青藤假日酒店。今天實在太累了,全天走了21240步。沒別的,趕緊洗澡、對好鬧鐘,熄燈、就寢。 </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西&nbsp; &nbsp;寧&nbsp; &nbsp;再&nbsp; &nbsp;見?</b></h1> <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一早,我告別了雪豹之都,乘坐K978列車,踏上了返津的路程。結束了此次的西域之旅!</b></p> 全? 文? 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謝大家賜閱關注</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