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李志國</span></p> <p class="ql-block"> 人生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長卷,歲月流轉,筆觸更迭,我們總在尋覓所謂“最好的年齡”,卻往往忽略了,真正決定這幅畫卷色彩與質感的,是握筆的那一顆心。</p> <p class="ql-block"> 人們總愛給年齡貼上標簽,仿佛生命是一張被劃分得清清楚楚的課程表:二十歲該拼搏,三十歲該成家,四十歲該立業(yè),五十歲后該養(yǎng)生……可日子從不是按部就班的流水線,那些被預設的節(jié)奏,往往成了困住心靈的柵欄。 </p> <p class="ql-block"> 二十歲的我們,恰如春日初綻的新芽,滿懷著對世界的好奇與憧憬,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廣闊天地間伸展枝丫。彼時,青春是一場盛大的狂歡,我們無畏前路,肆意揮灑汗水與熱情,卻也常因年輕的浮躁,在迷茫中徘徊?;厥走^往,總有人懊悔曾虛度光陰,在本應拼搏的年紀選擇了安逸,可換個角度看,那些青澀懵懂的經歷,不也正是青春獨有的注腳?正是在一次次跌倒與爬起中,我們逐漸明晰自己的方向,為未來的畫卷添上最初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 三十歲,生活的列車駛入了一個新的站點,壓力如潮水般涌來。職場上的激烈競爭、家庭責任的重擔,讓人在忙碌中喘不過氣,年齡焦慮悄然滋生。然而,這也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年紀,褪去了年少時的輕狂,我們擁有了更為成熟的心智與處事能力。每一次攻克工作中的難題,每一次化解家庭里的矛盾,都在為我們的人生積攢能量,鑄就自信與沉穩(wěn)的氣質,讓畫卷的線條更加剛勁有力。</p> <p class="ql-block"> 人到中年,四十不惑。此時的我們,已然歷風雨,見慣滄桑,曾經的熱血漸漸沉淀為內心的平和與從容。不再盲目追逐外界的認可,而是開始審視內心真正的需求。生活的瑣碎或許會消磨一些激情,但也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這種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與珍惜,如同畫卷中細膩的筆觸,勾勒出生活最真實、溫暖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步入老年,歲月的霜華染白了鬢角,卻也饋贈了我們智慧與通透。一生的閱歷成為了最寶貴的財富,讓我們能夠以淡然的心態(tài)看待世間萬物。那些曾經執(zhí)著的功名利祿,如今都化作了過眼云煙,我們更享受在午后的暖陽下,泡一杯清茶,回憶往昔歲月,感悟生命的真諦。此刻的人生畫卷,雖不再有濃墨重彩的熱烈,卻滿是淡泊寧靜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年齡的泥沼,羨慕他人在某個年齡段取得的成就,感嘆自己的不足。年輕人害怕平凡,在快節(jié)奏的社會中拼命追趕,卻忘了停下腳步欣賞沿途風景;中年人害怕落后,在事業(yè)與家庭的夾縫中艱難前行,身心俱疲;老年人害怕無用,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逐漸失去生活的熱情。這些恐懼,皆源于與他人的比較,而忘卻了人生本就是一場獨一無二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當我們放下比較,專注于自我成長,便會發(fā)現,每個年齡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今日的自己比昨日有所進步,便是生活給予的最好饋贈。楊絳先生一生歷經風雨,卻始終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綻放出耀眼光芒;摩西奶奶76歲才開始繪畫,用畫筆描繪出心中的美好世界,成為無數人鼓舞的榜樣。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年齡不過是一串數字,真正限制我們的,是那顆被恐懼與焦慮束縛的心。</p> <p class="ql-block"> 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卻可以選擇用怎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是在年齡的焦慮中蹉跎歲月,還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當下的美好?人生沒有固定的腳本,不必被社會的刻板期待所束縛。三十歲可以重新出發(fā),開啟新的事業(yè)篇章;四十歲能夠學習新技能,拓寬人生的邊界;五十歲依舊可以追逐夢想,讓生命綻放別樣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歲月如流,人生沒有最好的年齡,只有最好的心態(tài)。讓我們懷揣一顆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心,以從容為墨,以樂觀為彩,在人生的畫卷上自由揮灑,繪就屬于自己的斑斕人生。</p><p class="ql-block"> 當下,你要做的,不過是把“我這年紀該…”換成“我這年紀想…”。當數字從枷鎖變成勛章,歲月就從對手變成了知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