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鐵道博物館是中國國家級的專業(yè)鐵路博物館,一共有三個館:正陽門館、東郊館和詹天佑紀念館。今天我們來到了正陽門館。</p> <p class="ql-block">1層:這里主要展示中國鐵路的歷史起源,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曲折發(fā)展歷程。分為“蹣跚起步”和“步履維艱”兩個部分。</p><p class="ql-block">2層:展示了中國鐵路的近代發(fā)展,詳細介紹了近年來我國鐵道事業(yè)的發(fā)展成就,分為“奮發(fā)圖強”和“闊步前行”兩個部分。</p><p class="ql-block">3層:臨時展廳,主要介紹現(xiàn)代鐵路的發(fā)展,包括高鐵和國際鐵路等。</p> <p class="ql-block">“中國火箭號”蒸汽機車</p><p class="ql-block">該機車是1881年修建的唐胥鐵路使用的蒸汽機車,機車兩側(cè)各鐫刻一條“金龍",也稱“龍?zhí)枴睓C車,時速32公里。 </p> <p class="ql-block">從1876年我國出現(xiàn)第一條營業(yè)性鐵路至今, 中國鐵路已走過140多年的歷程,經(jīng)歷了前期的艱難曲折,取得了現(xiàn)在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和“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自主設(shè)計并建造的干線鐵路——京張鐵路,并創(chuàng)新性地采用了“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為中國鐵路事業(yè)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p> <p class="ql-block">京奉鐵路在1929~1937年使用的路徽</p> <p class="ql-block">津浦鐵路路徽</p> <p class="ql-block">19 10-19 41年九廣鐵路標志</p> <p class="ql-block">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站場</p> <p class="ql-block">京張鐵路報站鐘</p> <p class="ql-block">第一代硬紙板火車票,用于50年代~90年代</p> <p class="ql-block">1996年未,粉紅色軟紙票取代硬紙板票在全國"上崗”,軟紙票以2009年為界分為兩種類型:“一維碼”車票(初代軟紙票)和“二維碼”車票(二代軟紙票)。 </p> <p class="ql-block">2007年,中國邁進“動車時代”,軟紙票再度升級為“磁介質(zhì)車票”。該類型車票在背面植入了磁性信息和熱敏信息,旅客可通過自動售票機實現(xiàn)自助購買,檢票口從此也有了自助檢票機的身影,相比人工票,效率大幅度提升。磁介質(zhì)車票以2012年火車票全面實行實名制為界,分為實名制車票和非實名制車票兩類。實名制車票在票面下方顯示了乘車人的身份證號及真實姓名,車票也從粉紅色轉(zhuǎn)變?yōu)椤靶∷{票” 。</p> <p class="ql-block">電子客票也稱“無紙化”車票。電子客票實際是普通紙質(zhì)機票的一種電子映像,它將原來紙制機票上的信息全部保存在系統(tǒng)中,只是"無紙”而不是"無票” 。2011年下半年,部分一線地區(qū)車站已經(jīng)通過"刷身份證”"進站乘車,這也代表著火車車票開始進入“無紙化”時代。 2020年4月 29日,全國內(nèi)地高鐵以及城際鐵路實現(xiàn)了電子客票的全覆蓋。同年6月20日,全國普速鐵路也對電子客票進行推廣實施。無需取票,電子客票出行更方便。</p> <p class="ql-block">鐵路硬板客票印刷機,1927年由德國制造。</p> <p class="ql-block">鐵路客票印刷模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使用的鉛字</p> <p class="ql-block">1911年鐵路注意指標</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鐵路管理機構(gòu)</p> <p class="ql-block">北京環(huán)城鐵路起自京綏鐵路西直門車站至京奉鐵路東便門車站,長12.6公里,1915年6 月開工,同年12月竣工。</p> <p class="ql-block">20世紀前期車站候車室場景復(fù)原</p> <p class="ql-block">清華園火車站,多么熟悉的地方,其實原來的清華園火車站并不是現(xiàn)在的地方,我記得原來是在清華大學南門外,那個地方叫三才堂,當時火車是穿過清華大學校園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世紀50年代時,因清華大學擴建,所以</span>京包鐵路和清華園車站向東平移800米,并在老車站東南側(cè)新建了現(xiàn)在的清華園車站,原來的清華園車站早已不復(fù)存在。</p> <p class="ql-block">滇緬鐵路證章</p> <p class="ql-block">?茅以升,中國著名土木工程學家、橋梁專家、工程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橋梁之父”。?他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并參與武漢長江大橋設(shè)計,是中國近代橋梁事業(yè)的先驅(qū)。</p> <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中國鐵路迅速重建發(fā)展,至1978年,全國鐵路營業(yè)里程達到51707公里,鐵路年客貨運量分別達到8.1億人和11億噸,是1949年的7.9倍和19.7倍。</p> <p class="ql-block">鐵路路徽,在廣泛征集比選的基礎(chǔ)上,經(jīng)中央人委員會批準,1950年1月19日,鐵路路布。路徽圖案為蒸汽機車正面,上半部分表人民,下半部分為鋼軌的橫斷面代表鐵民鐵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鐵路職工榮獲的各種勞動獎?wù)?lt;/p> <p class="ql-block">?寶成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長668.198公里,1956年建成通車,1975年全線電氣化,線路穿越秦嶺、大巴山等險峻山區(qū),橋隧占比達17%(隧道304座、橋梁1001座),工程難度堪稱中國鐵路建設(shè)史上的里程碑。??突破了蜀道天險?,終結(jié)了“蜀道難”的歷史,首次實現(xiàn)西南與全國鐵路網(wǎng)的貫通。??</p> <p class="ql-block">北京站落成,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落成交付使用。該站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而建設(shè)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為北京站題詞手跡</p><p class="ql-block">(復(fù)制品) </p> <p class="ql-block">成昆鐵路1958年動工,<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0年7月1日全線通車,鐵路全長1096公里,</span>歷時12年建成,36萬建設(shè)者參與,鐵道兵就有18萬,他們克服了7-9級地震帶等各極端條件。??被譽為“象征20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成昆鐵路建設(shè)過程中犧牲的烈士總數(shù)約為2100人?。</p> <p class="ql-block">武漢長江大橋 ?,于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橋合龍工程,并于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原計劃4年,實際僅用2年1個月完成,提前通車。??武漢長江大橋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橋”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首座自主設(shè)計的雙層鐵路、公路兩用橋,1960年開工,1968年竣工,被譽為“爭氣橋”。</p> <p class="ql-block">電力機車用的DSA380A單臂受電弓</p> <p class="ql-block">高速鐵路軌道幾何狀態(tài)測量儀,該測量儀是一種高精度、輕便式、全數(shù)字化的軌道內(nèi)外部幾何狀態(tài)測量裝置,用于長軌精確調(diào)整、高速鐵路運營養(yǎng)護維修等情況下的軌道精密測量。 </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鐵道都是鋪道砟,上面放枕木再放鐵軌,走起來鐵軌一顫一顫的聲音還很大,看看現(xiàn)在的無砟軌道構(gòu)成有多先進:</p><p class="ql-block">軌道板:板寬2.55m板厚200mm </p><p class="ql-block">砂漿墊層:厚度30mm </p><p class="ql-block">水泥底座:寬度2.95m 厚度200mm </p><p class="ql-block">滑動層:厚度5mm </p><p class="ql-block">梁體</p><p class="ql-block">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在高鐵上鋼镚兒立著為什么不倒了。</p> <p class="ql-block">軌道板精調(diào)</p> <p class="ql-block">1981年建成的湘桂鐵路紅水河斜拉橋,全長409米,是中國第一座鐵路斜拉橋。</p> <p class="ql-block">1982年建成的安康漢江橋是中國第一座斜腿剛構(gòu)薄壁箱型鋼梁橋,最大跨度192米。</p> <p class="ql-block">1997年建成的南昆鐵路南盤江大橋,全長530米,采用預(yù)應(yīng)力混凝土型支撐連續(xù)梁結(jié)構(gòu)。</p> <p class="ql-block">2001年8月建成水柏鐵路北盤江大橋,全長468米,主跨236米,是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鐵路鋼管混凝土拱橋。</p> <p class="ql-block">京滬高速鐵路南京大勝關(guān)長江大橋主橋長1608米,雙線時速300公里高速鐵路、雙線時速250公里高速鐵路和雙線城市輕軌同橋過江,主跨2×336米,最大荷載1.8萬噸,是目前世界上設(shè)計時速300公里及以上級別中主跨最大、荷載最重的鐵路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6線鐵路橋。2012年榮獲國際橋梁大會喬治·理查德森大獎,2015年獲國際橋協(xié)“杰出結(jié)構(gòu)工程獎”。</p> <p class="ql-block">京廣高速鐵路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主橋長1092米,上層公路6車道,下層雙線時速350公里客運專線、 雙線一級干線,主跨504米,最大荷載2萬噸,是目前世界上主跨最大、荷載最重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按4線鐵路修建的公鐵兩用斜拉橋。2010年榮獲國際橋梁大會喬治·理查德森大獎,2013年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京廣高速鐵路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全長14904米,公鐵合建部分全長9.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鐵兩用橋。大橋公路、鐵路采用上下層布置,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設(shè)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速鐵路,創(chuàng)下世界特大型橋梁通行速度的新紀錄。2014年榮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 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全長11.07干米,其中公鐵合建橋梁長6989米。大橋采用主跨1092米的鋼桁梁斜拉橋結(jié)構(gòu),是目前中國自主設(shè)計建造、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在建設(shè)過程中實現(xiàn)五個“世界首創(chuàng)”。上層為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雙向四線鐵路,設(shè)計時速200公里(滬蘇通鐵路)、250公里(通蘇嘉高速鐵路)。</p> <p class="ql-block">五峰山長江公鐵大橋全長6409米,采用單跨懸吊鋼桁梁懸索結(jié)構(gòu),是目前世界上運行速度最快、運行荷載最大、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上層為8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時速100公里;下層為4線高速鐵路, 設(shè)計時速250公里。它的建成填補了世界高速鐵路懸索橋、中國公鐵兩用懸索橋和中國鐵路懸索橋三項空白,并在國際范圍率先建立起中國高速鐵路懸索橋的設(shè)計方法、計算理論和相關(guān)技術(shù)標準。</p> <p class="ql-block">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全長16.34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復(fù)雜風浪涌環(huán)境下建設(shè)的海峽大橋。上層為6車道高速公路,設(shè)計時速110公里;下層為雙線1級鐵路,設(shè)計時速200公里。</p> <p class="ql-block">衡廣二線大瑤山隧道,1988年12月通車,全長14294米,是中國首次運用全機械化施工的隧道。1992年,“大瑤山長大鐵路隧道修建新技術(shù)” 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p> <p class="ql-block">大秦鐵路軍都山隧道全長8460米。</p> <p class="ql-block">內(nèi)昆鐵路曾家坪一號隧道,2000年12月建成,全長2563米,最大跨度20.68米,是中國跨度最大、線路最長的三線隧道。</p> <p class="ql-block">烏鞘嶺隧道全長20.05公里,2006年8月建成通車,是當時亞洲最長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使用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建成的西康鐵路秦嶺隧道,提高了隧道施工進度和質(zhì)量。2013年,秦嶺隧道群項目榮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石太客運專線太行山隧道全長27.8公里、最大埋深445米,為雙洞單線隧道,是目前我國開通運營的最長的高速鐵路山嶺隧道。2014年榮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呈項目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廣深港客運專線獅子洋隧道穿越珠江入??诘莫{子洋,全長10.8公里,是我國第一座水下鐵路隧道。2015年榮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杰出獎。</p> <p class="ql-block">石家莊市區(qū)的城市隧道全長4.98公里,是世界上首座6線高速鐵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青藏鐵路西格二線關(guān)角隧道全長32.69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高原鐵路隧道。2016 年榮獲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FIDIC)百年重大土木工程項目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新八達嶺隧,八達嶺隧道全長12.01公里,為京張高鐵全線最長隧道,是目前國內(nèi)單拱跨度最大的暗挖鐵路隧道。</p> <p class="ql-block">浩吉鐵路白城隧道全長3345米,為時速120公里的單洞雙線電氣化鐵路隧道,首次采用大斷面馬蹄形的土壓平衡。</p> <p class="ql-block">盾構(gòu)機施工</p> <p class="ql-block">高鐵接觸網(wǎng)檢測車,最高運行速度120公里/小時,可對接觸網(wǎng)零部件實施成像檢測,測量接觸網(wǎng)靜態(tài)幾何參數(shù),識別分析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全面掌握接觸網(wǎng)狀態(tài),指導(dǎo)接觸網(wǎng)維護。</p> <p class="ql-block">自主研制的高速綜合檢測列車,可對高速鐵路軌道、牽引供電、通信信號等設(shè)備設(shè)施以及輪軌和弓網(wǎng)接觸狀態(tài)及列車舒適性指標等進行檢測。</p> <p class="ql-block">紙質(zhì)臥鋪票換票夾,這些不用說,凡是坐過臥鋪的都懂。</p> <p class="ql-block">硬板臥鋪票換票夾</p> <p class="ql-block">中國鐵路旅客車票樣冊</p> <p class="ql-block">客票,作為鐵路旅行的憑證,背后蘊藏了豐富的歷史與技術(shù)變遷。從19世紀末鐵路初建時手工填寫的票據(jù)開始,到20世紀后的電子系統(tǒng)建設(shè)與技術(shù)創(chuàng)新,再到21世紀的智能飛躍,鐵路客票從有到無,從簡單的紙質(zhì)票據(jù)到現(xiàn)代的電子客票,無不反映了鐵路科技的進步、服務(wù)理念的升級以及與旅客的深度互動。</p> <p class="ql-block">看著這些照片,以前買票的場景,特別是每年的春運,夜里冒著嚴寒去排隊,一票難求的情景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1996年11月,中國鐵路客票發(fā)售和預(yù)訂系統(tǒng)第一代(RS V1.0)研發(fā)成功。客票系統(tǒng)1.0版本,以車站售票為月標,根握客運計劃和命令,中計算機控制票額、座席的分配和管理以及印制軟票,徹底改變了延續(xù)100多年的手工售票方式,實現(xiàn)了計算機售票。</p> <p class="ql-block">客票系統(tǒng)12306首開上線</p><p class="ql-block">在中國鐵路客票發(fā)售和預(yù)訂系統(tǒng)(TRS)打下的堅實基礎(chǔ)上,鐵路部門全力打造以互聯(lián)為核心的新一代客票系統(tǒng)。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際鐵路首開12306網(wǎng)站電子售票先河, 后逐步拓展至全國鐵路,創(chuàng)造了中國鐵路售票史上一次飛躍性的偉大變革,旅客購票從“窗時代”進入“網(wǎng)上時代”。</p> <p class="ql-block">20世紀90年代之前,鐵路部門一直延 續(xù)著硬板票的使用。從1996年開始,鐵路部門加快了客票信息化的步伐,短短28年間,就實現(xiàn)了從實體紙質(zhì)客票向數(shù)字無紙化電子客票的躍進,這不僅僅是一個“從有到無”形式上的改變,更代表著整個鐵路系統(tǒng)技術(shù)上質(zhì)的飛躍。這一巨大進步的背后, 是眾多鐵路科技工作者在信息化領(lǐng)域里持續(xù)不懈的努力和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這眾多的前行者中,單杏花和12306客票團隊格外引人注目,他們?yōu)檫@個行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并由此掀開了鐵路客票事業(yè)全新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單杏花,12306的創(chuàng)始人和核心開發(fā)者,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是中國鐵路客票發(fā)售和預(yù)訂系統(tǒng)研發(fā)的技術(shù)帶頭人。是鐵路客運信息化領(lǐng)域的領(lǐng)軍人物,主持或參與的重大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shù)獎14項,發(fā)明專利11項。個人先后獲得“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shù)獎”“火車頭獎?wù)隆薄叭珖思t旗手” 等榮譽。2018年被中宣部、國鐵集團授予“最美鐵路人”稱號, 2019年被中宣部、中組部等九部委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 2021年被中宣部列入重點宣傳的“3個100杰出人物”,2024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 他們的12306給億萬人民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p> <p class="ql-block">2025.6.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