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天生趨利避害。踏入社會后,隨著年齡的成熟,不少人學(xué)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甚至將圓滑等同于高情商而八面玲瓏。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些所謂的聰明人深諳人情世故,仿佛總能游刃有余地應(yīng)對一切,從而把圓滑的處世技巧作為人生的一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 有了一定的歲數(shù),看淡了世態(tài)炎涼和人情冷暖后才明白,人生真正的成熟,是歷經(jīng)滄桑后,依然持有一份初心和純真看待世界。這種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分寸感,才是歲月饋贈的智慧。世故的本質(zhì)是"自我保護(hù)",而"不世故"的底色是對人性的信任。這種信任不是無知的天真,而是閱盡千帆后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 知世故而不世故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戰(zhàn)國時期,《列子·楊朱》中記載衛(wèi)國人端木叔“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即通曉世俗卻不受其束縛。“知世故”:對社會規(guī)則、人性本質(zhì)有深刻認(rèn)知,懂得如何與人打交道;“不世故”:不因通曉規(guī)則而變得冷漠、算計,反而保持真誠與善良。</p> <p class="ql-block"> 知世故而不世故,歷圓滑而彌天真。在懵懂的歲月里,我們總是篤信著真善美的力量,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如今,經(jīng)歷了一番世事浮沉,依然保持一份初心和純真,不被世俗所吞噬;既能在現(xiàn)實中游刃有余,又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利益扭曲本心。</p> <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真正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這種高明境界的智慧,不是圓滑的處世技巧,而是看透世事后的豁達(dá)與純真。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知人性,通人心,明事理。能看透世界的錯綜復(fù)雜,詭譎多變,也能不被外物所惑,不為外界所迷,從容而赤誠地做自己,活出自己的本色和精彩。</p> <p class="ql-block"> 做一個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要懂得用靈活的方式應(yīng)對復(fù)雜世界,有著一套外圓內(nèi)方的生存智慧,對無關(guān)原則的小事一笑而過,對觸及底線的問題絕不妥協(xié);與人相處要有留白式的人際距離,不強行改變他人,也不刻意討好世界;要對弱者保持同情,對強者真心祝福,而不隨波逐流。</p> <p class="ql-block"> 成熟是越來越能接受現(xiàn)實,而不是越來越現(xiàn)實。知世故,是看懂了生活的真相;不世故,是守住了生命的本真。一個人的成熟,不是精于世故,善于取巧,更不是見風(fēng)使舵,工于心計。而是世事洞明之后,依然保持一片赤誠;人情練達(dá)之間,仍然擁有一份樸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