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5年6月荊州武漢游

顧強生

2025年6月中旬,徐昊洋在上外附中第一學年的期末考試結束了,距暑假安排的課外學習約有一周的空閑時間??紤]到他對三國歷史很感興趣,決定由外公帶他去湖北一游,實地感受<b>荊楚大地的三國情懷</b>。 6月15日乘坐D3056動車,上海站出發(fā),前往荊州。畢竟還未到正式放暑假時間,動車很空,偶見小孩出游。 <p class="ql-block">荊楚大地藍天白云,山清水秀,秧田翠綠,碧波蕩漾,讓我們心情大好,也對此次的荊楚之旅充滿期待。</p> 荊州港老友呂總、孟部長熱情接站,陪同前往參觀荊州博物館。 <b>?荊州?</b>是湖北省轄地級市,位于江漢平原腹地,自古以來便是長江中游的文化中心,是楚文化發(fā)祥地、三國文化薈萃地,擁有荊州古城墻、張居正故居等歷史遺跡。諸葛亮曾評價其“<b>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b>”,凸顯其戰(zhàn)略地位。?? <b>荊州博物館</b>位于荊州市荊中路166號,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荊州博物館的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湖北省文史館荊州工作組。1997年,博物館更名為省荊州市博物館。荊州博物館設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專題陳列,珍貴文物藏品有17950件(套)。2008年,荊州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博物館內游客熙熙攘攘,可見很受百姓喜愛。 孟部長對荊楚文化嫻熟于心,介紹博物館藏品滔滔不絕、娓娓道來,堪稱業(yè)余金牌導游。徐昊洋聽得津津有味,更是對孟部長的淵博學識由衷敬佩。 又去參觀了與博物館一起的<b>荊州道教文化</b>興盛時期的標志性建筑<b>開元觀</b>。 <div><b>開元觀</b>位于荊州古城西門內,主體建筑由山門、雷祖殿、三清殿、祖師殿構成,是一組自成體系、保存較完整的道教建筑。開元觀坐北朝南,“<b>一門三殿</b>”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占地約5000平方米。</div> <b>荊州博物館</b>展示了發(fā)達繁榮的江漢平原的原始文化、輝煌燦爛的商周青銅器、大氣莊重的楚玉器、風格獨特的簡牘文字以及包羅萬象的古瓷器,是楚漢文明的見證,是文化交流的橋梁。 從地處西門的博物館出來,直奔老東門,<b>游覽古城墻</b>。<div>荊州城墻始建于五代,是考古已發(fā)現(xiàn)中國唯一一座連續(xù)使用時間長、保存較完整的磚城。荊州現(xiàn)存城墻為明清時期建筑,平面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東西長約3.7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周長約11281米,城內面積約4.5平方公里。磚城完整、堅固,墻體用特制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筑。城墻有6座古城門,均設甕城,建城樓、箭樓。城墻上建碟垛4700多個,敵樓3座,馬面(炮臺)20座,藏兵洞5座。護城河長約12200米、寬約30米。</div> 三國時期,關羽筑荊州城土城。后梁守將高季興始建磚墻;<br>南宋時期,荊州安撫史趙雄修復戰(zhàn)亂倒塌的城墻,周長約21千米;<br>元代,元世祖忽必烈詔令平毀城墻;<br>明洪武六年(1373年),荊州城墻在宋代基址上得到修復。明崇禎時,張獻忠部占領荊州,將城墻部分拆除;<br>清順治三年(1646年),荊州城墻修補完整。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萬城堤潰口,西、北城墻被洪水沖垮數(shù)段,同年修復;<br>抗日戰(zhàn)爭時期,曲江樓、楚望樓、景龍樓被毀;<br>新中國成立以后,多次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和保護修繕工程實施。 老東門正式名稱是<b>寅賓門</b>,位于東城墻中段。《尚書·堯典》有“寅賓出日”之語,<b>為敬迎賓客之義</b>。主城臺坐西朝東,箭樓城臺坐西北朝東南,甕城略呈方形。城臺兩側設臺階和馬道,為夯土墻包裹,總建筑面積約2876.14平方米。馬道上保存著許多寶貴的文字磚。內城門券拱上方鑲嵌楷書“寅賓門”石匾額,長約2米,寬0.9米。 城樓名<b>賓陽樓</b>,臺基南北側有踏跺。賓陽樓原為明末清初建筑,二戰(zhàn)時期,賓陽樓毀于戰(zhàn)火。1985年11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撥款對賓陽樓城臺進行了清理、加固及局部維修。1986年8月,國家文物保護科研所在原址上重建了賓陽城樓。賓陽樓進深三間,面闊三間,穿斗、抬梁混合式結構,單層硬山式,屋面飾小青瓦。重建的賓陽樓為重檐歇山式,樓高24.5米,東西寬15.13米,南北長35.61米,采用大木框架結構,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風格。上層設置露明回廊,東面檐下安裝長2.6米,寬1.2米木制大匾額,黑底金字,有趙樸初題寫的正楷“賓陽樓”三個大字。 關羽之子<b>關興</b>塑像。 三國人物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云塑像,兩旁懸有對聯(lián):“<b>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b>?!币躁P羽口吻,形象地表述了五人關系。 在荊州博物館、在荊州古城墻,都可以感受到濃濃的<b>三國文化</b>!是啊,整個三國的歷史,可以說用“<b>借荊州,守荊州,失荊州</b>”九個字就可概括。 荊州城墻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御工事,除高大堅固的墻體和甕城等建筑外,城墻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具有作戰(zhàn)防御功能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約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墻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fā),使其猝不及防。荊州城墻是冷兵器時代重要軍事防御設施,防御體系完備,易守難攻,且保存完整,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同時,對地處水網(wǎng)地帶的荊州城具有較好防洪功能。 以前很多古城的城門外都會構筑一個名為<b>甕城</b>的建筑,也就是在城門外增筑的曲城,甕城形僅半環(huán),將主城門圍定,甕城的前面則會再開一個城門,雙座城門之間因其四壁陡立,面積不大 ,如同一個甕一般,所以名為<b>甕城</b>。 甕城的設計,巧妙的將城池最薄弱的城門變得更加易守難攻,打仗的時候,如來援軍,可先放進甕城驗證真?zhèn)?;在守城的危急關頭,甕城還可實施積極防御措施,即敞開甕城,誘敵深入 ,然后四面圍攻,這就是所謂的“<b>甕中捉鱉</b>”的戰(zhàn)術。<div>荊州的甕城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甕城的城門與里面的城門不在一條線上,而是歪著的,二重城門之間的道路因此也是斜著的,這便是所謂的“<b>歪門邪道</b>”。</div> 在東城墻南段是小東門,清代更名為<b>公安門</b>。設主城臺和箭樓城臺兩道城門,兩城臺之間筑墻合圍,形成甕城,平面略呈半圓形。城臺拱門內側設閘槽、開天窗,箭樓城臺基礎用大青石砌筑,從護城河岸直砌而上。城門外為古碼頭,經(jīng)過內河通往長江,故稱其為水門,是荊州城唯一水門。城樓原名<b>望江樓</b>,后更名為楚望樓,毀于日軍侵略戰(zhàn)火,<b>現(xiàn)存遺址</b>。城臺兩側有八字形擋土墻,東北處土城垣上有人行道踏步,西南處為土城垣包裹。 老東門(寅賓門)城內是<b>張居正街</b>,青石板鋪地,兩旁店鋪林立,老街的厚重滄桑撲面而來。 城墻外沿著護城河是寬闊的步道,青磚鋪地,綠蔭蔽日,晚餐后的落日余暉下,不少市民在悠閑散步。荊州人民真幸福??! 沿著古城墻、順著護城河,一路向北再向西,經(jīng)過明月渡,走過屈原廣場,滿眼是綠葉垂柳、鮮花盛開,處處是山清水秀、安逸祥和。直到看見路旁指示牌,才知道荊州古城周邊已被開辟為<b>國家濕地公園</b>! 夕陽下的護城河、小北門與城內高樓。 <b>小北門</b>位于北城墻東段,舊稱維城門,清代改稱<b>遠安門</b>,寓北方安定之意。遠安門由主城臺和箭樓城臺組成,城臺之間筑墻合圍,形成甕城,平面呈長方形。主城臺兩側設人行臺階和馬道,城臺頂部兩側設有人行踏步臺階。城臺正面及甕城外墻上設置城垛,背面及甕城內墻上設置女兒墻,城臺、甕城頂部青灰磚墁鋪。內城門券拱上方鑲嵌楷書“遠安門”石匾額,上款書“清乾隆己酉年八月”,下款書“荊州府南事張方理立”。城臺上原有城樓,名“景龍樓”,毀于日軍侵略戰(zhàn)火。城外護城河護坡條石保護完整。古時土兵出征皆由此門出城,城內百姓希望遠方的親人平安歸來,故得此名。 我們從遠安門進城,坐車穿城而過,入住火車站旁的荊州綠地鉑驪酒店,結束了愉快而難忘的荊州古城游。 6月16日,從荊州乘坐動車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武漢,首先去游覽了龜山。 <b>龜山</b>,古稱翼際山,位于武漢市漢陽城北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為武漢市名勝古跡較多的三山(龜山、蛇山、洪山)之一。前臨大江、北帶漢水,西背月湖、南瀕蓮花湖,威武盤踞,和武昌蛇山夾江對峙,形勢十分險峻。“相傳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亂,數(shù)載不克,后得靈龜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靈龜化為一山,”故此得名龜山。 <b>中華第一鼎</b>。<div>武漢的山如果要論名勝古跡之多、景觀最好應屬龜山。<b>龜山三國城</b>即為其中之最。在900米長的龜山脊道上建有栩栩如生、神形兼?zhèn)涞?20尊三國群英雕像、三國計謀殿和赤壁大戰(zhàn)全景畫館,再現(xiàn)了1800多年前的歷史畫卷。龜山三國城建有蜀漢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銅像,江東的孫權、孫策銅像,一代梟雄魏王曹操銅像。在群英道東端有一鼎園,此園由牌坊、九級石階、陰陽八卦和麻石臺座組成。高臺上置巨型青銅鼎一座,鼎重6.5噸,高5.2米,寬4.5米,堪稱中華第一鼎。</div> 據(jù)《禹貢》,龜山原名大別山,后又稱<b>魯山</b>,因為東吳大將<b>魯肅的衣冠冢</b>在此。這名字一直用到明代。明朝的皇帝極其崇奉玄武,封玄武為帝。玄武龜形,時任湖北巡撫的王儉不知是靈感,還是聽了別人的主意,將魯山改名龜山,奏請朝廷,自然得到批準。于是魯山就稱龜山。隔江相對的黃鵠山就稱為蛇山。這一改也真改得好。不僅黃鵠山蜿蜒如蛇,魯山蹲伏如龜,而且,頓見出武漢三鎮(zhèn)風水氣脈貫通,不同凡響。 一代梟雄魏王<b>曹操</b>銅像。 劉備、關羽、張飛<b>桃園三結義</b>銅像。 龜山的地形可謂得天獨厚。它一邊臨長江,一邊臨漢江。長江這邊與蛇山隔江相望,毛澤東詞云:“<b>龜蛇鎖大江</b>”,形象之壯觀可以想見。漢江那邊與漢口江灘相對,林立的西洋建筑成為它的借景。最妙的是漢江從它的一側包抄過來,就在它的腳下,與長江會合,形成一個三角地,名為南岸嘴。風景極為壯觀,譽為武漢城市建設畫龍點睛之睛。 龜山雖小,但兩座大橋是它伸出的左右兩臂。它右攬長江,左攬漢江,將武漢三鎮(zhèn)聯(lián)為一體。此種氣魄,此種格局,讓人嘆為觀止! 自古以來,龜山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東吳于此設要塞,與曹兵幾番血戰(zhàn);太平軍三下武昌,龜山一帶擺開戰(zhàn)場;辛亥首義后的陽夏戰(zhàn)役,義軍也是首控龜山??谷諔?zhàn)爭,龜山上裝上了中國的高射炮,一顆顆仇恨的炮彈怒向敵機。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龜山還是軍事重地。龜山重武,它對岸的蛇山,則重文。一座黃鶴樓,多少名篇佳構,膾炙人口!龜山雖歷代也有吟詠,但沒有名篇,論文采風流它略輸蛇山,但若論英雄氣概,蛇山無法望其項背。兩山隔江相望,一文一武,別有情趣。 站在龜山頂,長江、漢水盡入眼底。江天空闊,指認鸚鵡洲,不知洲渚何在。近觀黃鶴樓,遠眺楚天臺,更是思接千古,在這塊土地上,曾演出過中國歷史上多少極其悲壯的活劇。千軍萬馬,驚天動地。俱往矣,硝煙散盡精魄在,楚云悠悠大江流。 晚上游覽漢陽江灘,在<b>茉莉樸園</b>餐廳品嘗武漢美食。 <b>武漢長江大橋</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也是武漢市重要的歷史標志性建筑之一,素有“<b>萬里長江第一橋</b>”美譽。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動工興建,于1957年10月15日通車運營。1956年夏天,毛澤東來到武漢,第一次橫渡長江,面對初現(xiàn)輪廓的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即興寫下《水調歌頭·游泳》,詩中“<b>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b>”表達了對武漢長江大橋的由衷贊美。 現(xiàn)在武漢已有<b>12座長江大橋</b>,它們分別是:軍山長江大橋、黃家湖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大橋、白沙洲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二七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青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 <b>黃鶴樓</b>因唐代詩人崔顥題下《黃鶴樓》一詩而聞名于世。黃鶴樓與江西南昌<b>滕王閣</b>、湖南<b>岳陽樓</b>并稱為“<b>江南三大名樓</b>”。三國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始建黃鶴樓,初為軍事瞭望所用,以后各代屢毀屢建,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因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至蛇山西部、京廣鐵路跨線橋旁。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黃鶴樓重修工程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更高大雄偉。 <b>黃鶴樓</b>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鋼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結構,平面設計為四邊套八邊形,謂之“<b>四面八方</b>”。樓高5層,內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建而成。各層均有外廊回繞,層層飛檐,“<b>四望如一</b>”,頂層和屋頂為四方攢尖頂,四面各突起一座騎樓,五頂平立。四面分別懸掛一大匾,西面正對長江,“<b>黃鶴樓</b>”3字是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b>舒同</b>的手跡;南面的“南維高拱”4字為湖北省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李爾重所寫;東面“楚天極目”4字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所書;北面“北斗平臨”4字則為水利工程專家陶述曾所寫。<br>黃鶴樓底層正面大門正上方的大匾上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b>趙樸初</b>書寫的“<b>氣吞云夢</b>”4字。門兩邊的圓柱上掛有一副木刻楹聯(lián),由原南京藝術學院名譽院長<b>劉海粟</b>撰書:“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云,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覽斯景,怒江劈峽,畫中天地壯人間?!? 黃鶴樓各層布置有大型壁畫、楹聯(lián)、文物等。第二層樓大廳的藝術主題是“歷史”。廳內陳列著唐、宋、元、明、清及現(xiàn)代黃鶴樓的仿制模型。 第三層樓大廳正面是一幅<b>大型陶瓷壁畫</b>《人文薈萃·風流千古》,最為吸引游客。它是三幅相連的繡像組畫,描繪了唐宋時期<b>13位文化名人的瀟灑風姿</b>,并選錄他們歌詠黃鶴樓的詩詞為題款,分別題寫在畫像的旁邊。壁畫圖文并茂,人物如真人般大小,形象栩栩如生,由中央美術學院華其敏創(chuàng)作,山東淄博陶瓷廠燒制。它表現(xiàn)了這一層樓大廳的“人文”藝術主題。 歷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據(jù)統(tǒng)計,與黃鶴樓有關的詩篇有1000多首。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當屬<b>崔顥的《黃鶴樓》</b>和<b>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b>:<br>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br>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p class="ql-block"><b>黃鶴樓公園</b>總占地面積403000平方米,已形成東區(qū)、北區(qū)、南區(qū)、西區(qū)四大游覽區(qū)域,涵蓋80余景點。東區(qū)以歷史遺跡為主,有白云閣、抱冰堂、烈士祠等歷史遺跡,另涵蓋岳飛銅像及岳飛亭等景點;北區(qū)以自然景觀為主;南區(qū)以詩畫文化為主,有九九歸鶴圖、毛澤東詞亭等人文勝跡;西區(qū)以黃鶴樓文化為主,有勝像寶塔、黃鶴樓等歷史景觀。四大景觀區(qū)域各具特色,交相輝映,構成“<b>天下江山第一樓</b>”這一名勝古跡。</p> 撞鐘祈福。 <p class="ql-block">東區(qū)景觀中的石牌坊群,第五座為<b>岳飛功德坊</b>。此坊選用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上書“精忠報國”四字。石牌坊群1992年5月動工,于當年12月上旬落成。</p> 武漢老友全程陪同,迎來送往,熱情之至,不勝感激! <b>岳飛銅雕</b>,在黃鶴樓以東612米、白云閣以東338米處,與石牌坊群毗鄰。整座銅雕像凈高6.3米,重16噸,塑像耗銅14噸多。 <b>首義文化廣場</b>是一個昔日僅僅具有政治意義的地方,正升級成一個環(huán)擁黃鶴樓、紅樓、辛亥革命博物館以及蛇山、紫陽湖公園等眾多城市地標于一體的城市客廳,呈現(xiàn)出一片“仰見黃鶴樓、俯聞長江涌,前瞻首義功、后倚繁華盛”的風貌。其中的<b>紅樓</b>即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是武昌起義成功后成立的中華民國第一個省級軍政府,在此后近二個多月中實際上扮演了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角色,為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作了思想輿論上和組織上的準備。<div>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只能在紅樓側面拍照留念。</div> <b>戶部巷</b>位于武昌區(qū)司門口,是集小吃、休閑、購物、娛樂于一體的特色風情街區(qū),被譽為“<b>漢味小吃第一巷</b>”,民間有“<b>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b>”之說,是武漢早點的標志、老武漢形象的縮影。然而今天的戶部巷,嶄新寬闊的街道、進了樓房的小吃攤,失去了昔日的煙火氣,走過巷口留張影,實在沒有入內尋覓漢味小吃的興趣啦! <b>吉慶街</b>位于漢口江岸區(qū),是有名的夜市大排檔。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吉慶街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各類美味佳肴應有盡有,漢味民間表演各具韻味,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里交匯,中外來賓和八方游客在這里歡聚。吉慶街已成為<b>領略武漢都市風情的窗口</b>。然而2009年改造后的吉慶街,建筑新了、靚了,卻失去了原先的韻味和人氣,失去了吉慶街的傳統(tǒng)特色。 <p class="ql-block"><b>東湖</b>因位于武昌東部,故此得名。東湖風景區(qū)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積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五倍,是中國第二大的城中湖(中國第一大城中湖是武漢市江夏區(qū)的湯遜湖)。東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錯、碧波萬頃、青山環(huán)繞,素有九十九灣之說。東湖景區(qū)楚風濃郁、楚韻精妙、島渚星羅,多所高等學府坐落其間,成為一道絕佳的風景線。</p> 近102公里的<b>東湖綠道</b>蜿蜒在湖光山色之間,串聯(lián)起磨山、聽濤、白馬、落雁、吹笛五大景區(qū),怡然東湖畔、行吟山水間,充分展現(xiàn)自然之美,營造大視野景觀。<div>我們游覽了位于東湖東岸的<b>磨山景區(qū)</b>,<b>楚城</b>門樓是“楚文化游覽區(qū)”的入口,門樓上懸“<b>荊楚雄風</b>”四字匾額,下鐫甲骨文“<b>楚城</b>”二字。</div> <b>楚文化</b>是中國周代(公元前11世紀晚期—公元前223年)楚人在荊楚大地上經(jīng)過近千年的歷史所創(chuàng)立的特色地域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古代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 <b>楚天臺</b>是磨山楚文化游覽區(qū)的標志性建筑物,其建筑曾榮獲“魯班獎”。臺高36米,建筑面積2260平方米,外五層內六層,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共345級臺階,臺前楚天仙境圖由600塊大理石拼合而成,展現(xiàn)一幅觀楚景、品楚舞、賞楚樂的精美畫卷。徐昊洋一口氣躍上345級臺階,<b>登高楚天臺,極目楚天舒</b>! “<b>虎乳子文</b>”的雕塑,一只威武的老虎抬起前腿,望向身后,不可思議的是其腹部下方一個小嬰兒正在吸吮乳汁。原來歷史上有這樣一段<b>典故</b>:<div>春秋時期,<b>鄖國</b>是靠近楚國的一個小國。傳說有一天,<b>鄖國君</b>去云夢打獵,看見一只老虎懷里躺著一個小嬰兒,嬰兒正在吸吮老虎的乳汁。老虎見鄖國君一行人靠近,也不害怕,仍然給嬰兒喂奶。鄖國君非常驚奇,趕緊回家去,把這件蹊蹺的事講給夫人聽。原來這個孩子就是夫人扔到云夢的,他們的女兒與表兄<b>斗伯比</b>私下相愛,農歷5月5日生下這個孩子。鄖夫人知道后又羞又怒,不愿女兒嫁給斗伯比,就偷偷將這個孩子扔到野外去了。<br>鄖國君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覺得有神靈護佑這個孩子,將來必成大器,就趕緊去把孩子接回來,交給女兒撫養(yǎng)。一年后,鄖國君親自送女兒到楚國,與斗伯比成婚。斗伯比給這個孩子取名斗子文。<b>斗子文</b>文能治國,武可安邦,才干過人,清正廉潔,為楚國的強大和北上爭霸起到了重要作用。</div><div>這個孩子斗子文就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令尹(相當于宰相)和廉吏。</div> <b>楚才園</b>以刻石、鑄鐵、鑄銅作圓鑄33尊,浮雕25組,宛若一幅歷史畫卷,表現(xiàn)了楚國的名人、重大事件和重大成就,集中展現(xiàn)古楚國八百年的歷史。漫步楚才園,可從中品味楚文化博大精深的豐富內涵。<div> “<b>莊王出征</b>”銅雕高5.5米,寬4.5米,長8米,6噸黃銅板冷鑄成型。莊王是楚國歷代君王中最有雄才膽略的一位軍王,也是楚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公元前611年—前591年,先后“<b>并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b>”,成為<b>春秋五霸之一</b>。</div> “<b>武王與鄧曼</b>”雕塑。楚武王伐隋時胸疼不適,其妻鄧曼識大體,武王崩于行軍途中,軍隊秘不發(fā)喪,一鼓作氣使隋軍潰敗。 “<b>楚國四名相</b>”浮雕。<br><b>子文</b>(即虎乳子文中的嬰兒),斗氏,楚成王八年至三十五年任令尹,在二十八年的令尹生涯中,曾三起三落,均坦然處之。子文一生,體恤民情,秉公執(zhí)法,助成王主盟,攻齊伐宋,功勛卓著;<br><b>孫叔敖</b>,名敖,字孫叔。楚莊王十年至二十三年任令尹,一生清正廉潔,被司馬遷稱為中國第一大廉吏。他興修水利鼓勵農耕,邲戰(zhàn)勝晉,為楚莊王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立下汗馬功勞;<br><b>葉公</b>,本名沈諸梁,因封葉地慣稱葉公。楚惠王十年至十一年令尹。前479年,白公勝發(fā)動政變,囚惠王于宮中。葉公率兵入都,平息叛亂,救出惠王,穩(wěn)定大局;<br><b>黃歇</b>,楚考烈王時任令尹,被封為春申君,與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并稱“戰(zhàn)國四大君子”。黃歇廣學博聞,善于詞令,為楚頃襄王所賞識,曾陪太子入秦作人質近10年。頃襄王病重,巧扮太子回楚繼位,為楚國晚期的政局穩(wěn)定作出了貢獻。<br>楚國的君王,自商末周初的鬻熊起,至公元前223年的負芻止,歷42世??v觀整個楚國歷史,對國家作出較大貢獻的較好的君王占大多數(shù),這也是楚國不斷強大、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b>離騷碑</b>建于1992年7月。碑體以紅色巖石砌筑,高14.8米,底座寬17米,為中國現(xiàn)存大型碑刻之一。碑面鐫刻屈原《離騷》全文共2490字,內容源自毛澤東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求學時的手抄本,采用魏體摹刻,署名“詠之”,字形遒勁雋逸。該碑文手稿為毛澤東青年時期所書,其曾在《講堂錄》中系統(tǒng)抄錄《離騷》并作批注。1957年毛澤東曾以屈原精神激勵黨員干部堅持真理。 <b>武漢科學技術館</b>位于漢口沿江大道91號,原來是武漢港客運站,于2014年出租給科技館并改建后對外開放,總占地面積38720平方米。武漢科技館分設“自然板塊”的宇宙、生命、水展廳,“創(chuàng)造板塊”的光、信息、交通展廳,另設了數(shù)學、兒童展廳,并聯(lián)合有關單位打造室外“艦船世界”展區(qū),展品數(shù)量達600余件。一樓設有光、信息、交通、數(shù)學、兒童展廳;二樓設有生命、宇宙展廳;三樓設有水展廳。 <b>生命展廳</b>分為生命的起源與進化、多彩的生命世界、奇妙的人體和現(xiàn)代生物技術四個分展區(qū),通過展陳人類對生命本質不斷探索的成果,認識生命的獨特性與多樣性,了解人類自身,同時了解現(xiàn)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對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b>數(shù)學展廳</b>的展示主題是“數(shù)學的力量”,將數(shù)學知識歸納總結,提煉出“數(shù)字與測量”、“證明的力量”、“阿爾貝的透視學”、“運動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把握不確定”和“數(shù)學如何表達”七個方面的內容,講述數(shù)學的演變、數(shù)學的創(chuàng)造、數(shù)學的應用與影響。 游覽咸安坊,并在綠州西餐廳品嘗美食。<b>漢口咸安坊</b>是武漢市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庫門建筑群,始建于1915年,現(xiàn)為融合歷史風貌與時尚商業(yè)的文化旅游勝地?。作為民國時期的高級住宅區(qū),這里曾居住過蕭紅、盧作孚等名人,經(jīng)修繕改造后轉型為商業(yè)綜合體,成為武漢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標??。<br> 徐昊洋與媽媽一起去參觀了<b>湖北省博物館</b>,晚上又去觀看了長江<b>《知音號》體驗劇</b>,收獲滿滿! <b>湖北省博物館</b>坐落于武漢東湖之濱,成立于1953年,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現(xiàn)有藏品24萬余件(套),尤以商周青銅器、戰(zhàn)國秦漢漆木器、楚秦漢簡牘、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為特色,體系完整、數(shù)量豐富、質量精湛、地域特色鮮明,在國內外享有盛譽。鄖縣人頭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云夢睡虎地秦簡、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湖北省博物館<b>十大“鎮(zhèn)館之寶”</b>。 <b>長江《知音號》體驗劇</b>。<br>《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于2017年4月26日正式上演。《知音號》故事取材于上世紀20~30年代的大武漢,故事從知音號碼頭露天部分拉開序幕,6個舞臺、108分鐘的穿越之旅、108個不同的鮮活人物,帶給觀眾沉浸式的體驗。<br>《知音號》的故事發(fā)生在船上,然而演出和觀看的過程,從上船之前就開始了。這艘復古輪船連接了過去與今天,觀眾從登上碼頭的那一刻起,就走進了一段過往的時光,又開始了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與傳統(tǒng)劇場演出在觀眾席上正襟危坐的體驗不同,觀眾可以在船艙內部自由行動,體驗船內每個角落發(fā)生的故事。與傳統(tǒng)戲劇表現(xiàn)方式不同,《知音號》不分觀眾區(qū)和表演區(qū),每一個角落都發(fā)生過、發(fā)生著或即將發(fā)生不可預知的故事,而你就是故事的一部分。<br>與劇同名的“知音號”,是長江上第一艘以20世紀30年代風格打造的大型主題演藝輪船,分上下三層,98個艙室,每個場景均按戲劇場景精心打造。游客登上“知音號”后,將真切體會到百年前的武漢風情,親身體驗一場“穿越”大戲。 6月19日離開武漢之前,專程前去歸元禪寺禮佛。<div><b>歸元禪寺</b>位于漢陽區(qū)翠微路20號,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依王氏葵園而創(chuàng)建,是武漢四大叢林之一,武漢市佛教協(xié)會所在地?,F(xiàn)任方丈為隆醒大和尚。因寺內古樹參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歸元禪寺又被稱為“<b>漢西一境</b>”。</div> 山門之內是<b>中院</b>,主體建筑是<b>大雄寶殿</b>;<b>北院</b>的主體建筑是<b>藏經(jīng)樓</b>;<b>南院</b>的主體建筑是<b>羅漢堂</b>,殿堂里安放了五百多尊塑像。 佛教主張六道輪回、因果報應、慈悲智慧、勸人行善,是值得尊重的。 歸元寺的“數(shù)羅漢”是流傳于民間影響深遠的一項民俗,我曾在2013年虔誠地求到了我的第282號羅漢“誓南山尊者”(下圖),今天再次前往觀瞻,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不是當時的羅漢形象(上圖)!經(jīng)專門請教時任歸元寺管委會主任的老友,方才得知,2023年歸元寺根據(jù)北宋之后全國統(tǒng)一的羅漢圖重新排列了羅漢位置。 謹以網(wǎng)傳五律《<b>游歸元寺</b>》為此次武漢之行的結束語:<div>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div><div>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div><div>絕妙兩經(jīng)佛,神奇五百尊;</div><div>漢西第一境,楚國佛叢林。</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謝 謝 觀 賞 !</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