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許多人熱衷于探訪英國北愛爾蘭和韓國濟州島的海濱火山巖柱狀節(jié)理奇觀。幾年前我曾在北愛爾蘭的安特里姆岬角上,看到過屹立著的3萬多根玄武巖石柱,呈四邊、五邊、六邊形,象結晶體一般聚在一起,當時感到非常震撼。然而,大家或許不知道,在中國東海的花岙島,同樣藏匿著令人嘆為觀止的柱狀節(jié)理群與海蝕崖。這里,層層疊疊的石柱形態(tài)各異,大小高低錯落有致,構成了一片壯美的景象,被譽為“海上第一石林”。</p> <p class="ql-block"> 來到象山第三天,行程安排是游覽花岙島。大巴行駛四十分鐘來到海邊,我們乘坐渡輪登上了花岙島。當?shù)胤Q花岙島為大佛島,因島上有一大佛頭山而得名。“岙”,意為“山間平地”,所以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區(qū)就有很多“岙”。</p> <p class="ql-block"> 花岙島不大,面積十多平方公里,為世界三大火山巖地貌,最高點雉雞山海拔三百多米,山巒疊翠,山洞重重,景色迷人;山下面的海形成若干大小岙。洞洞有“仙”,岙岙有景,確為仙境。</p> <p class="ql-block"> 島上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小景點,如古老的燈塔、風情各異的民宿,還有那些隨處可見的獨特海岸地貌。在這里,每一步都是一次新的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一鼓作氣翻越了通往海上石林的一座小山,氣喘吁吁地走到海邊,在各種鵝卵石鋪著的海灘上,見到一排排巨石豎立在沙灘上,有五邊形、六邊形,整整齊齊,錯落有致,像能工巧匠精心打造出來一般,真是氣勢恢宏、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海上石林其形成源于大量火山巖漿的冷卻收縮。這些六邊或五邊柱狀節(jié)理的暗色石柱,沿著海岸線綿延數(shù)公里,有序地矗立在岸邊,懸壁陡峭,石柱如林,宛如一道道堅固的柵欄或營壘,筑起數(shù)十米高的石墻。而深入海中的石柱,則如同一根根堅韌的樁子,靜默而頑強地抵擋著海浪的侵襲。這些摩天石柱,這兒一簇,像擎天巨臂,直插云霄;那兒一叢,似美麗的綠珊瑚,在陽光下光彩熠熠。它們一行行,一列列,或斜倚,或橫臥,高矮不一,錯落有致,布滿了整個海岸線。 </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近石林近距離地觀看,海浪一波一波涌上來,退下去。這些高矮不齊的石柱,仿佛天然階梯,引領我們走向海邊。那些低矮的,常年被海水沖刷、侵蝕,顏色灰黑;而高出來的石柱,露出漂亮而班駁的黃色,它們以井然有序、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我真的被眼前的奇景迷住了。</p> <p class="ql-block"> 從石林下來,我們徒步經(jīng)過花岙島的兵營遺址,這里曾是明末抗清名將張蒼水的屯兵之處,擺放著多門鑄鐵火炮,那一堆堆亂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我站在這里能感受到當年的金戈鐵馬,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花岙島之行,讓我沉醉于大自然的壯美。石林雄偉,吟唱著時間的慷慨饋贈;兵營壯美,承載著不屈的精神。花岙島,這顆鑲嵌在東海的璀璨明珠,翠山環(huán)繞,景致如畫,山與海交融,書寫著象山最為動人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