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旅行,叫夏天去草原。”看到這句話,讓我想起了2019年駕車行駛在祁連山草原的情景,翻開曾經拍攝的照片,一幕幕的又展現在眼前。 一提起草原,大家可能會想到呼倫貝爾、烏蘭布統、那拉堤、巴音布魯克,還有一個位于青藏高原上的草原——祁連山草原,你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其實,我也大家一樣,如果不是走了趟青海,祁連山草原根本在腦海就沒有印象。旅行就這樣,它可以補充大腦的許多空白。 祁連山草原是中國六大草原之一,位于青海甘肅交界處的祁連山山脈,平均海拔在4000米~5000米之間,高山積雪形成的碩長而寬闊的冰川地貌奇麗壯觀,像一條橫亙的銀色巨龍屬于高海拔草原。 祁連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迄今為止,游牧在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堯熬爾人仍然叫祁連山為“騰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新疆時,在這個草原上,打了著名的峨堡戰(zhàn)役,一兵團司令王震與阿力克千戶楠木卡才巷結交,成為一個傳頌的故事。 盛夏的祁連山草原,是草長鶯飛的草原,碧空如洗、白云悠悠,這時候的白牦牛,是草海中游弋的白珍珠。當你踏上草原,你就踏上了一方清涼、幽靜,與塵世隔絕、休憩靈魂的桃源。坐看云卷云舒、臥聽旱獺高歌,沉醉在山花爛漫、忘情于牧歌悠揚,在比野草更低的地方,變身一只蹦跶不止的螞蚱,吟詠生命。 祁連山草原,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心靈的歸宿。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驗到生命的頑強與美麗。它像一首無言的詩,一幅流動的畫,靜靜地訴說著關于時間、關于生命、關于夢想的故事。讓我們帶著一顆敬畏自然、熱愛生命的心,走進這片綠色的夢境,感受那份來自祁連山的溫柔與壯闊。 祁連山草原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和西域各民族交流互動的橋梁和紐帶。<br> 在這里,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跡和文化遺產,如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所經過的焦石城、唐代玄奘西行取經時所經過的大夏國故城、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時所建立的大馬營軍馬場等。 祁連山草原也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生活和發(fā)展的重要地區(qū),他們保留了自己獨特的語言、文字、宗教、藝術、風俗等文化特色。 總之,祁連山草原是中國西北地區(qū)一片美麗而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高原草原,它不僅擁有壯觀而多樣的自然風光,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和西域各民族的交流互動,也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故鄉(xiāng)。 這里不僅僅是一片草原,更是一方人間天堂。山頂之上的白雪、山腰上的云霧、山坡上綠地以及山腳下的草坪,宛如是一片夢中才有有的景致。整個草原地貌宛如歐洲瑞士的景觀那樣,給人一種異國風光的體驗,所以被海內外游客譽為東方瑞士。 車輪碾過細碎的石子路,像是叩響了大地的琴鍵。祁連山草原在視野里連續(xù)鋪展,那一刻,仿佛整個世界都變成了流動的綠綢,裹挾著野花的芬芳與青草的清甜,漫過車窗,漫過心間。 車行駛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兩側的草甸似是被大自然精心修剪過,卻又保留著最原始的野性與生機。 遠處的祁連山巔還殘留著皚皚白雪,與腳下的綠形成鮮明對比,宛如一幅剛完成的水墨丹青,白與綠的交融處,氤氳著如夢似幻的霧氣,仿佛是神仙遺落人間的紗帳。 停車駐足,赤腳踏上這片土地,才真正感受到草原的溫柔。腳下的泥土柔軟而濕潤,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接受大地的擁抱。低頭細看,草葉間藏著無數驚喜:淡紫色的馬蘭花優(yōu)雅綻放,金黃的蒲公英隨風搖曳,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星星點點地散落在草叢中,像是天空中墜落的星辰。 抬眼望向天際,湛藍的天空澄澈得沒有一絲雜質,大團大團的云朵仿佛觸手可及。它們不斷變換著形狀,時而化作奔騰的駿馬,時而變成溫順的綿羊,時而又聚集成巍峨的城堡。站在草原上,人與天的距離如此之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云彩,披在身上,做一件最浪漫的衣裳。 駕車離開時,后視鏡里的祁連山草原漸漸縮小成一個綠色的剪影,但那片草原的美麗與寧靜,卻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每當想起那個夏天,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草原的風聲,鼻尖仿佛還縈繞著青草的香氣,心中便涌起無限的眷戀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