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從伊朗回來已經一年多了,計劃中的游記文章卻一直拖延著未能完成。最近看到中東局勢再度緊張動蕩,戰(zhàn)火紛飛的消息令人揪心,這深深觸動了我。我提筆寫作,不再是為了單純的記錄旅途見聞,此刻完成這篇文章,是我力所能及的一種表達;是我最樸素的期盼:愿人間處處有安寧與美好,愿世界最終走向和平與大同。希望和平的陽光能早日驅散陰霾,普照大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有時候,你永遠也想不到會踏上這片土地,而等你踏上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很多人說去伊朗很危險,但你真正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后,你會發(fā)現她竟美得出乎你的意料。</p> <p class="ql-block"> 我家原住昆明市南通街羊市口,街的對面東寺街與金碧路交叉口有一永寧清真寺,據歷史記載,該清真寺為元代賽典赤. 贍思丁主持肇建。50年代初,把清真寺院子里多余的房間改造為一個小學,名叫明德第三小學,由于就近入學,我就進了此小學,六年的小學時光都伴隨著清真寺里的各種活動進行的。小學畢業(yè)后自然就升學到了昆明市明德中學(后叫昆明市第十三中學,改革開放后又恢復叫明德中學)。昆明明德中學的原校長納訓是《一千零一夜》翻譯者,后調北京人民出版社編譯所工作。我在明德中學,遇上了昆明市最優(yōu)秀的音樂老師,指引我走上了音樂的人生之路。1969年1月,部隊特招文藝兵,考場就設在明德中學對門的云南省話劇團,那一天正在操場上搞活動,學校革委會的負責人把我叫到一旁說部隊正在招人,讓我過去考試,就這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了部隊文工團,并且一直工作到退休。這些造成決定一生命運契機的原點,我想大概就是當初跨進了那個由清真寺改造而成的明德第三小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管在地理還是文化上,伊朗都離我們極度遙遠且陌生,然而,就因有了明德小學、中學的經歷,伊朗似乎又那樣的親近了。</p> <p class="ql-block">上圖是我在印度無意間拍攝到的一個畫面,原來對中東穆斯林國家的印象也大都是保守、封閉、蒙面的,記得有一部電影曾描述女人若有曖昧的不軌行為,就要受之石刑,非常殘酷的亂石致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一個陌生的國家,感受認知的偏差,獲得真實的體驗,這才是旅行的意義,正如《孤獨星球》雜志伊朗篇的卷首話所述:“如果路上的驚喜是你旅行最大的意義,那伊朗也許是這個世界上你最應該到訪的國度”。</p> <p class="ql-block">李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舍赫拉查達》,又名《天方夜譚》,取材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這是我最喜歡的交響樂之一,購買這本總譜的時間是一九八零年八月二十六日,那時是改革開放初期,文革中見不到的交響樂總譜才開始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個美篇的背景音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該交響組曲的第二、三樂章中的部分樂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往的旅行游記,我都是把寫人作為最后的壓軸,因為最美的風景在路上,路上最美的風景在于人,而這次的伊朗之行不知為什么我忍不住的要先寫人了。</p> <p class="ql-block">那一天,我們準備從德黒蘭乘機飛往色拉子,在候機大廳,同行的老婆老姐妹們都去上洗手間、逛機場商店了,我坐在椅子上看管行李箱包,在我的右邊相隔三、四個椅子坐著一位候機的伊朗女子,過了一會兒,她手拿香煙打火機,起身對著我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波斯語,但我領會意思,她要到候機廳的外面去抽煙,就把放在椅子上的手提包讓我看管,我立即回答:“ ok,ok!”這個地球人都能聽懂的單詞??聪聢D,她左手腕戴世界名表,右手腕戴兩個金手鐲,手指上戴兩個金鑲鉆的戒指,一看就是個富豪,她包里的物品一定價格不菲,就這么隨意,信任地讓我這個陌生的老外看管,那種心不設防的善意真的讓我的認知“破防“了……。她回來時微笑著對我說聲謝謝,這時我大著膽子舉舉手中的相機,對她說著中文帶英語單詞的話:“我可以為你take a picturo嗎?”她欣然同意,我立刻對著她拍攝了三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一張,面帶微笑,鏡頭感十足,只是握拳的雙手略感拘謹,還沒有放松下來。</p> <p class="ql-block">這一張,她把眼鏡摘下,不讓鏡框遮擋面容,側身轉頭,雙手的放置十分優(yōu)雅…...。</p> <p class="ql-block">再來一張時,她把繞頸圍脖的頭巾松開,讓像瀑布一樣的金色頭發(fā)從頭頂流淌下來……。把波斯人棕黑色的頭發(fā)染成金發(fā),這該有多么開放灑脫的思想,是多么前衛(wèi)時尚的行為?。∪龔堈掌?,三個姿態(tài),不用引導,無需教擺“pose”,在這個陌生的攝影鏡頭前競那么收放自然,我也是膜拜了,我又想說那句話:我不知道她的故事,卻從她的眼神里看到故事,然而我能讀懂她的故事嗎?</p> <p class="ql-block">拍照后她拿岀手機,說著我聽不懂的波斯語,由于剛到伊朗不久,對當地人的熱情還沒有感知,比劃了幾下,終于明白,她要邀請我拍攝合影。接下來的伊朗行程,被邀請拍攝合影還有多次,同行的老婆壞笑壞笑地把我和波斯美女的合影照發(fā)去給女兒,女兒回:“我爸,這次怎么都與美女合影了?!迸畠憾疾幻靼走@個性格木納內向的老爸這次伊朗之行是怎么啦。</p> <p class="ql-block">伊朗是虔誠的穆斯林國家,教義規(guī)定女人必須穿著傳統(tǒng)服裝,上衣必須過臀,且不能穿裙子,不能暴露除臉和手之外的任何一寸皮膚。</p> <p class="ql-block">伊朗女人出門必須戴頭巾,據說街上游走著一些宗教警察,專門負責提醒和管理那些不戴頭巾或衣著有暴露的女人。其實所謂暴露也就是露出了脖頸與小腿下的肌膚而已。</p> <p class="ql-block">這種神秘的頭巾不僅僅是一件衣物,更代表著波斯人對于宗教和傳統(tǒng)的尊重和承認,是一種文化傳??和信仰。波斯美女們的頭巾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美麗和尊嚴的文化傳統(tǒng)。</p> 雖然必須得戴頭巾,但是許多年輕女子卻想辦法把頭巾戴得風情萬種。 對于聰明的波斯女人來說,頭巾非但不是累贅而是點綴。 <p class="ql-block">伊朗女人幾乎個個妝容精致,鼻梁高挺,她們既有著東方女性的氣質又兼具著西方女性的立體面容,精心打造的發(fā)型,哪怕只露出少許的幾綹,配合著頭巾玩出了各種花樣,美麗如同花朵一樣在大街上綻放。</p> 其實國內現在流行的防紫外線面罩比波斯女人的圍脖頭巾“恐怖”多了。 <p class="ql-block">大紅色的圍巾與同色系的衣袍,加一件黑色外套,穿出了時尚高級感。</p><p class="ql-block"><br></p> 里面是愛瑪仕的頭巾,外面穿上黑色的大罩袍,現代時尚和傳統(tǒng)宗教的有機融合。 <p class="ql-block">衣著素淡,卻透著一種脫俗的氣質,只是牛仔褲上的那個破洞不知要向人們展示了什么?</p> 藍色的牛仔上衣,白、橙、藍的彩色包頭圍巾,把穆斯林的裝束穿出了時尚感。 伊朗女人整容就整鼻子,以我們這里相反,她們是削高墊平,大街上經??吹竭@樣包著鼻子的人.<div><br></div> 晚餐時我們相臨的包房遇到四位波斯女子,我們進餐館時她們已杯盤狼跡,看來已大快朵頤了。 <p class="ql-block">由于她們進餐時拍了一張照片,她們離開時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拿相機對著她們,似乎個個是超模,特別是右邊那位,你的姿態(tài)很酷炫!</p> 在咖啡館,我的對面坐著一對年輕夫妻,女的甜美可人,男的帥氣如斯,喝咖啡時還碰杯對飲(伊朗是全國禁酒的國家)。 <p class="ql-block">路遇一三口之家,父親高大威猛,典型的雅利安人種,母親頭巾包裹嚴實,沒露出一絲頭發(fā),藕荷色長袍加身,傳統(tǒng)的波斯女人。面對鏡頭,倆人都發(fā)出甜美的笑容。他們的小孩,特有的大眼晴,逆天的長睫毛,只是一臉的懵圈,似乎不理解對面這位外國老男人為何拿著一個鐵疙瘩(相機)對著他們。</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公園里,人們見我抬著長焦鏡頭的像機在拍照,那些沒戴好頭巾的女人都會慌慌張張地把頭巾包裹好,生怕在鏡頭前留下他們沒戴好頭巾的樣子。這位姑娘,頭巾只是達拉在肩上,大眼晴清澈、明亮,直勾勾地盯著我,表情淡定坦然,似乎在說:“我就這樣,你照吧”。難道這也是青春期的叛逆,無所畏懼,似乎要向那傳統(tǒng)世風進行公開挑戰(zhàn)?</p> <p class="ql-block">在伊朗女性當中,對于是否應該佩戴頭巾現在也有了不同認識。相對“保守”的女性認為佩戴頭巾是符合宗教習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些“前衛(wèi)”伊朗女性在追求自身形象美的情況下,更希望能在美與傳統(tǒng)中獲得平衡。希望得到著裝自由的呼聲也日益增多了。</p> <p class="ql-block">據說伊朗法規(guī)是不允許養(yǎng)狗的,在當地文化和宗教信仰中把狗視為不潔之物,常常被與貧窮、疾病和邪惡聯系在一起。這是我們伊朗之行的最后一站,走過了伊朗的南北城市鄉(xiāng)村,這是第一次遇到養(yǎng)狗的波斯女郎,是特例,不像在印度,滿目都是狗。伊朗和印度,都是號稱雅利安人種的后裔,區(qū)別怎么就那么大呢?</p> <p class="ql-block">抽水煙的波斯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伊朗,我的鏡頭對著的每一人,他們都不會躲避、拒絕,而是友好、熱情地讓你盡情拍照,他們會對你笑臉相迎,他們會朝你熱情揮手,每一幀畫面都記錄著最真實的,屬于他們的日常生活。拍攝后有的還主動邀請你合影,他們也留下紀念,這是我到過的任何國家都沒有遇到過的。人們說:“伊朗人的熱情好客應該得到世界的回應”。</p> <p class="ql-block">這小女孩,你看那眼神,那表情,長大后必定是個人物。在伊朗十三歲以前不需要戴頭巾。</p> <p class="ql-block">伊朗小女孩的眼睛如同波斯灣的寶石,閃爍著璀璨的光輝,她的表情如同春天的玫瑰,綻放著與生俱來的美麗。伊朗美女的美,從小就顯露無疑。</p> 伊朗的小男孩也很棒 , 什么叫"濃眉大眼", 這個詞完全是給他們量身定制的 . <p class="ql-block">在馬蘇蕾這個古村落里偶遇一小女孩,她那雙圓溜溜的大眼睛,鑲了一圈烏黑閃亮的長睫毛,眨動之間,透出一股聰明伶俐勁兒,頭發(fā)雖散亂,卻梳理得很精神,特別是胸前那個金屬十字架,在這個主要信仰穆斯林的國度里顯得十分躍眼。</p> <p class="ql-block">阿訇</p><p class="ql-block">阿訇是伊斯蘭教清真寺中主持宗教事務的教職人員,在穆斯林社會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視為宗教知識的傳播者和信仰的引導者,受到穆斯林的尊重和敬重。</p> 天黑了才到達亞茲德,晚餐特意安排在一個屋頂餐廳,坐在餐桌上就能看到德聚禮清真寺的宣禮塔,餐桌傍坐一伊朗小伙,相遇即是緣,拿相機為他照了一張照片。卷曲的頭發(fā),濃密的胡須,爭相往外露的胸毛,還有那灼灼閃亮的大眼晴,看著就很有故事感,似乎在哪幕電影里見過……。 <p class="ql-block">遇到一群中學生,那年輕的臉龐洋溢著純真的光彩。最右邊那位,戴眼鏡,個頭最矮,可我看他最機靈。他很想跟我們交流,對著我說了很多話,然而遇到一個外文盲,無法對話,我只有拿出手機,打開翻譯軟件,在上面寫了一句:“祝你們學業(yè)有成”!翻譯為波斯語,他們看后很是高興。過了一陣子,我們參觀都快結束了,他從人群中又找到我,給我看他的手機,上面用中文寫著:“中國人很善良”。我估計他也是用他們的翻譯軟件寫出了這句話,立即說“thank you,thank you”!很愉快地和他們告別了。 </p><p class="ql-block">在伊朗,只有幼兒園和大學是男女生同校,小學和中學是男女生分校的。</p> <br><div>在伊朗的廣袤大地上,亞茲德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沙漠之中。它是一座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城,更是沙漠中的綠洲。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時, 當同伴們還在賓館沒起床時, 我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獨自一人拿著相機,鉆進了古城的窄街小巷。</div> 我在古城中穿梭,盡情地拍攝著每一個吸引我的角落。當我?guī)е鴿M滿的收獲,踏上返回賓館的路時,卻意外地遇到了一位熱情的伊朗大叔。他看到我手中的相機,眼中閃過一絲光芒,隨即熱情地拉著我,示意我跟他走。我心中有些著急,因為我知道同伴們很快就要出發(fā)前往下一個景點,可又不忍拒絕他的好意。于是,我只能跟著他,心中充滿了疑惑。<br>這位大叔帶著我來到了一座清真寺前,從懷里掏出一串鑰匙,小心翼翼地打開了大門。原來,他是這座清真寺的管理人員。他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領著我順著清真寺的樓梯往上爬。樓梯狹窄而陡峭,每一步都顯得有些艱難,但我能感受到他眼中的期待。終于,我們來到了樓頂,他打開一道門,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讓我瞬間忘記了所有的疲憊與焦慮。<br>站在清真寺的樓頂,亞茲德的全景盡收眼底。陽光灑在這座古城上,金色的光芒與古老的建筑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畫面。遠處,沙漠的輪廓在天際線上若隱若現,與這座綠洲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近處,那些錯落有致的房屋、蜿蜒曲折的街道,還有那高聳的宣禮塔,都在晨光中顯得格外寧靜而祥和。我被這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急忙舉起相機,不斷地按動快門,想要將這美好的瞬間永遠定格。而那位大叔則在一旁靜靜地微笑著,看著我忙碌的身影。<br>拍完照后,他從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機,遞給我看。屏幕上是他拍攝的照片,每一張都拍攝得十分專業(yè),構圖精妙,光影處理得恰到好處。從這些照片中,我得知他不僅是一位清真寺的管理人員,還是一位熱愛攝影的人。他用鏡頭記錄著這座古城的每一個角落,記錄著生活的點滴。那一刻,雖然我們之間語言不通,但我能感受到他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對攝影的執(zhí)著。我多么希望能和他進一步交流,了解他的故事,可時間卻不容我多停留。我只能用微笑和手勢向他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匆匆與他告別,踏上了返回賓館的路。 通過這次亞茲德的邂逅, 我也終于越來越理解,為什么要出去看看不同的世界, 遇到不同的人,去積攢更多的善意與豁達,鑄成了一份份身處異域的感動。 <p class="ql-block">伊朗是對外國游客服裝有要求的國家,女士需包裹頭巾,上衣過臀,不得穿短袖,男士也不能穿短袖和短褲。</p> <p class="ql-block">中間站C位的這位老姐姐,年齡70有余,三年前確診得了重疾,然而老姐姐心態(tài)坦然,積極配合治療,現在身體健康精神煥發(fā),特別招伊朗人的喜歡,走在大街上或公園里,都有人要求與她拍照留影,大有明星的風彩,想當年演樣板戲時,她也是全埸《杜鵑山》柯湘的扮演者,所以此次的伊朗行我們都用官渡話稱她“名星姐姐”。</p> 女人最美的,不是漂亮的長相,貴重的服飾,青春的年齡,而是來自于她內心釋放的善意和溫暖 ……。 <p class="ql-block">在亞茲德這個沙漠中的古城,因城中不能行車,從一個景點到另一個景點需要走很長的路,在四十度的高溫下,你們用他們傳統(tǒng)的頭巾包裹著自己,用你們特有的小花傘裝點著他們的大街小巷(在晴天街上是沒有一個伊朗人打傘的)。</p>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你們頭巾包裏下的美麗也都收錄在伊朗小朋友的手機鏡頭里。</p> <p class="ql-block">楊絳先生有言:“同行的人,比風景更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同行的人,其實就是風景。”</p> <p class="ql-block"><br></p> 你們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同波斯美女一樣,也是頭巾包裹下的美麗!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頭有一路的故事,低頭有堅定的腳步,抬頭有清晰的遠方。 設拉子粉紅湖<div>在去粉紅湖的大巴旅行車上,我們的領隊方總一再告誡,因我們是旱季枯水期去的,湖面可能就是一個小水塘,生怕我們失望,可我們到了粉紅湖后,看到那綺麗的景觀,還是讓人十分震撼。<br><div>這種奇特的顏色是因為湖水里嗜鹽微生物在鹽分濃度高的環(huán)境中旺盛繁殖。它們產生的紅色素以吸收并利用光能制造更多能量,從而造就了粉紅湖泊的浪漫情調。</div></div> 鹽湖邊緣可以清楚的看見白色的鹽結晶似璞玉鑲嵌,使這嫵媚的湖水平添一份尊貴。 湖水邊緣的白色鹽結晶像是一層積雪,包裹著浪漫的粉色湖水。 <p class="ql-block">天地純凈,守望粉黛,不忘年輕時的那顆s n之心。</p> 我走到湖的東邊,看到天邊的晚霞和粉色的湖水相映成趣,站在岸邊看著地平線上下的世界一點點被染成粉色。夕陽西下時的粉紅湖應該是觀賞此美景的最佳時刻。 <p class="ql-block">在伊朗設拉子,莫克清真寺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又名粉紅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五彩斑斕的花窗,灑在精美的波斯地毯上,整個大廳瞬間被絢麗的光影籠罩,仿佛置身于夢幻的萬花筒之中 。</p> 清真寺的工作人員在為旅客拉好罩袍、讓罩袍上留下最美麗的光影印記。 這座清真寺始建于1876年,歷時12年完工,是伊朗卡扎爾王朝時期的建筑杰作。 其外墻鋪滿了粉紅色瓷磚,內部裝飾著復雜的瓷磚圖案和雕刻,十多根斜蛇紋柱子撐起整個大廳。 除了光線和色彩,清真寺復雜的彩釉瓷磚,壯觀的穹頂等建筑設計,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在這里,信仰與藝術完美融合,每一處細節(jié)都訴說著歷史與文化的深厚底蘊。 莫克清真寺除了五彩斑斕的花窗禮拜大廳外,其他的建筑也十分壯觀。 <p class="ql-block">瓦基爾清真寺,位于伊朗南部城市設拉子,肅穆莊嚴、寬敞的祈禱大廳中豎立著48根斜蛇紋石柱,每四根石柱共支撐一個小圓頂,第一排石柱紋路以順時針方向盤旋,第二排紋路以逆時針方向,表示人非圣賢,只有真主最完美。</p><p class="ql-block">伊斯蘭教禁止崇拜偶像,因此清真寺內只有朝向麥加方向的壁龕,朝拜神龕下地面深陷凹槽,表示謙卑之意。</p> 卡里姆汗古城堡 , 位于設拉子 市中心,是波斯歷史上的贊德王朝的始創(chuàng)者卡里姆汗大帝建造的,至今已有310多年的歷史。城堡修建主要用于防御,城墻高達12米,四周的炮臺更是高達15米,可以說是全城的最高點. <p class="ql-block">哈菲茲之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哈菲茲是伊朗歷史上最偉大的抒情詩人,他的詩歌頌揚愛與美,贊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所以深受伊朗民眾的喜愛。在伊朗人心中,哈菲茲不僅是他們的心靈導師,也是他們日常生活的良師益友。在伊朗有一句民諺,“即使家里沒有《古蘭經》,也一定會有一本哈菲茲詩集”。由此可見,哈菲茲的詩歌己成為伊朗人精神世界的一座燈塔。</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圣祠清真寺,建筑的穹頂非常顯眼,在川流不息的汽車街道旁呈現出一種說不出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的內殿絕對會美得令人吒舌!內殿的室內就是一個奇異的空間,它所有的內表面都被無數細小的鏡面玻璃所覆蓋,燈光在這個空間中被無數次的反射,令人眼花繚亂,折射出翠綠的光芒,宛如置身極光星夜之中,莊嚴肅穆之際也呈現出浪漫至極的震撼。</p> 在伊朗腹地的黃沙深處,亞茲德像一位沉睡千年的老者,用土黃色的肌膚訴說著七千年的故事。這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古城,是沙漠中倔強生長的文明奇跡。 漫步迷宮般的土巷,指尖劃過風化的泥磚,仿佛觸摸到了時間的紋理。 <p class="ql-block">亞茲德的美,不在金碧輝煌,而在于那份穿越時空的質樸與堅韌。當夕陽為土坯房鍍上金光,老城巷弄里飄來波斯糖果的甜香,你會明白:這是一座活著的古城,它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對生命最動人的禮贊。</p> 波斯波利斯古城遺跡 —— 古波斯帝國的榮耀與滄桑<div>波斯波利斯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興建于公元前 518 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fā)下,大流士一世在一塊兒無垠的半人工半天然臺地上修建了一座擁有眾多宮殿的建筑群。<br>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提供了許多關于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波斯波利斯的斷壁殘垣仍訴說著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輝煌。<br>1979 年,波斯波利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div> 公元前 330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入侵波斯,波斯波利斯被焚毀,從此荒廢。直到 20世紀 30年代,考古學家才重新發(fā)掘出這座古城。 石階上的浮雕、殘柱上的紋飾,仍在低語著一個帝國的驕傲。波斯波利斯不僅是廢墟,更是一部刻在石頭上的史詩,見證著人類文明最燦爛的篇章 。 如今,這里已成為伊朗最受歡迎的旅游景點之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讓人們得以一窺古波斯帝國的輝煌與滄桑。 <p class="ql-block">波斯帝國的國父居魯士大帝的陵墓,樸實無華地屹立在曠野中。</p><p class="ql-block">居魯士大帝開創(chuàng)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統(tǒng)一了古波斯部落,建立中央集權制,全盛時期疆土橫跨歐亞非大陸,而這個時期,希臘還是一群城邦,羅馬還是原始人,中國還在處于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這位古代亞洲偉大的政治家居魯士大帝,他的氣概和魄力,他所統(tǒng)治的帝國之龐大,他在軍事征戰(zhàn)和行政管理上的才能,不能說古往今來無人比肩,但能比的人數確實不多,就這么一個偉大的帝王,沒有奢華無度的陪葬品及恢宏壯觀的陵墓建筑。</p> 距今建城已有約2000年歷史的伊斯法罕是南線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世紀伊斯蘭世界的核心之一,曾云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旅,熱鬧繁華相當于“半個世界”,因而有“伊斯法罕半天下”說法。 伊瑪目廣場則是伊斯法罕的象征,是位居世界第二的廣場,面積僅次于北京天安門廣場,并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三十三孔橋是鬧市中的一處世外桃源<br>在中東,水很珍貴,看這戶人家是不是有錢,不是看房子有多大,而是看有沒有樹,有多少棵樹,因為種樹就必須有水,而水是波斯財富和權貴的象征。伊斯法罕是全伊朗最美麗的城市,因為在伊斯法罕有一條生命之河——扎因代河,為了便于兩岸百姓的往來,幾百年來,扎因代河上架了很多橋梁,其中三十三孔橋就是最著名的一座。 三十三孔橋被評價為薩法維橋梁設計最著名的代表,這里會讓你感受到歷史沉淀與生活氣息的完美融合,更是真實接觸到當地人生活的最佳去處。三十三孔橋是歷史的見證,目睹了伊斯法罕的發(fā)展,既是一個建筑,也是一件藝術品。<div>這張照片是從我們住的賓館房間遠眺拍攝的三十三孔橋夜景。</div> <p class="ql-block">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伊朗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其音樂文化通過貿易與文化交流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音樂的發(fā)展 , 嗩吶 , 琵琶 , 胡琴 , 揚琴等樂器都是那時傳入中國的 , 至今,這些樂器仍在中伊兩國的傳統(tǒng)音樂中回響,訴說著千年絲路的共鳴。在我們同行的旅人中有演奏揚琴的高手 , 所以我們的領隊方總安排在伊斯法罕當地人的家中,欣賞伊朗音樂家的演奏,與他們的家人共聚晚餐。(請按圖片上的小三角看視頻)</p> <p class="ql-block">伊瑪目清真寺,曾經的皇家清真寺。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大帝,始建于1600年。人們說:走過伊斯法罕,世上再無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伊瑪目清真寺高大宏偉,在主殿穹頂的正下方,鋪砌有一小片深色的大理石,由此位置發(fā)出的聲音會產生曼妙的放大效果,堪稱大殿設計中絕妙的一筆。在沒有擴音器的古時,神職人員的聲音竟可以擴散至伊瑪目廣場,古波斯人的智慧在建筑上體現的淋淋盡致,聲音的回旋擴散借助的是石頭上方的雙層穹頂結構。本地人導游馬博站立在這個中央位置,聲情并茂地為我們吟唱《古蘭經》的有關選段,悠揚、蒼桑的聲音讓人陶醉,讓人熱淚盈眶。</p> 在伊瑪目清真寺,你會覺得自己被藍色包圍了,是個名副其實的“藍色清真寺”,藍色代表水,也是伊朗最喜歡的顏色之一。 <p class="ql-block">這種“波斯藍”,深淺不一的藍色與彩色馬賽克裝飾,散發(fā)著古老的魅力和獨特的氣質,時光也仿佛在此倒流了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上帝說:要有光;在這里,真主也會說:要有光!站在那片光里,感受到宗教所帶來的神圣與力量,默念一個心愿,也許就會成真。</p> 漫步在伊朗的街頭,看著這一個又一個的清真寺,高聳的宣禮塔直指蒼穹,莊嚴肅穆的建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讓我明白信仰是人們心靈的寄托,更是一種向善的力量。 卡尚艾哈邁德蘇丹浴室<div>昔日的澡堂,輝煌壯觀,這座擁有五百多年歷史的浴室是伊朗浴室的杰出典范,看來波斯人很早就會享受了。走入浴室內部,如同游走于迷宮般的洞穴,以藍綠黃色調為主,每一間房的穹頂以及內飾磚紋都不一樣。水霧氤氳,空氣朦朧,熙熙攘攘的浴室曾是 伊朗 人民交流生活的平臺,人們在這里交流感情,談論生意,分享見聞。</div> <p class="ql-block">艾哈邁德蘇丹浴室的穹頂最為驚艷,數百個凸起的半球形采光孔布滿屋頂,鑲嵌著藍白相間的馬賽克玻璃,陽光穿透時灑落一地星輝,宛如停駐在地面的外星飛船。</p> <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豪宅的風塔則高聳如古老的哨兵,四面鏤空,捕捉每一縷微風,將清涼送入室內,堪稱沙漠智慧的結晶 ??ㄉ腥藢⑸钌A為藝術,屋頂不僅是遮陽避暑的屏障,更是天空與大地對話的媒介。站在這些奇幻的屋頂上,仿佛觸摸到了波斯文明的脈搏,內斂而深邃,樸素卻永恒。</p> <p class="ql-block">探秘費恩花園:伊朗的千年綠洲</p><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卡尚的古老花園,是伊朗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始建于16世紀的薩法維王朝時期,它不僅是伊朗最古老的花園,更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人們說,只要有人聚集居住的地方,就會有三樣不可缺的地方:水源,清真寺,大巴扎。 <p class="ql-block">大巴扎集結了伊朗最具特色的波斯地毯、鐘表、香料、皮包、特色美食等等,是個感受伊朗當地文化的好去處。原以為"藏紅花"是西藏的特產, 到了伊朗后才知道它是當地的特產, 真是孤陋寡聞啊, 所以在大巴扎買了藏紅花回來慢慢享用。</p> <p class="ql-block">伊朗國家博物館。</p> 1971年,為了紀念古波斯帝國建國2500年,在伊朗的首都德黑蘭修建了一個紀念塔叫阿扎迪自由紀念塔,它是德黑蘭的地標式建筑。 <p class="ql-block">《女人是一本寫滿故事的書》是伊朗作家帕里諾什·珊儀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伊朗少女瑪蘇梅跨越五十年的坎坷人生?,斕K梅原本生活在保守的小鎮(zhèn)庫姆,后隨家人遷往德黑蘭,得以繼續(xù)接受教育。然而,她因初戀戀情暴露,被家人視為恥辱,遭到哥哥暴打,被監(jiān)禁在家。16歲時,她被迫嫁給一個素未謀面的男人,婚后生活毫無愛情可言。隨著伊朗革命爆發(fā),丈夫因持不同政見被捕,瑪蘇梅的人生陷入動蕩,她不得不獨自承擔家庭責任 。書中展現了她在重重困境中努力尋找希望,思考女性能否擁有獨立命運的故事 。這部作品曾被遭禁,但后來重印21次,被翻譯成27種語言,成為經典??銷書 。</p> 旅行中拍攝的照片和書寫的文字,都是一次與世界的深度對話,每一次旅行的回憶都是對美好的復刻。從伊朗回來已經一年多了,這段時間里在網上看了伊朗的多部電影,認真地閱讀了《女人是一本寫滿故事的書》,對伊朗有了更深的認識,這美篇文章《伊朗 · 頭巾包裹下的美麗?》也才斷斷續(xù)續(xù)地完成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