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2025年4月春,騎游陜.豫.冀.晉4?。ㄈ╅_封市一蘭考縣一安陽市掠影

旮旯角角

<p class="ql-block">開封市出發(fā)去蘭考縣路上遇頂風,同伴的車發(fā)生故障,后來發(fā)現(xiàn)是后輪有點漏氣。為了不耽誤時間,如嫣建議派倆人先期到蘭考縣找好宿地,余下的拆補輪胎。結果當天因蘭考縣第二天有馬拉松比賽活動,居乎所有的酒店,賓館爆棚客滿。幸好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站前賓館。</p> <p class="ql-block">蘭考縣站前賓館早上岀發(fā)去焦裕祿紀念館。</p><p class="ql-block">蘭考縣是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縣,1954年,蘭封縣,考城縣合并,稱蘭考縣。蘭考是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一焦裕祿生前戰(zhàn)斗過的地方,是焦裕祿精神的發(fā)源地。也是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歡擁模范城。</p> <p class="ql-block">友友們蘭考縣焦裕祿紀念園打卡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焦裕祿紀念園,(原稱焦裕祿烈士陵園)始建于1966年2月,位于蘭考縣城北黃河故堤上,2007年更名為焦裕祿紀念園,國家4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上圖,焦裕祿紀念園的紀念碑,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下圖,焦裕祿烈士之墓,后面墻上,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毛澤東題。</p><p class="ql-block">蘭考縣某單位正在舉行悼念儀式活動,緬懷焦裕祿的光輝事跡,傳承和弘揚焦裕祿精神。</p> <p class="ql-block">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焦裕祿是山東淄博市人,1962年12月岀任中共蘭考縣委書記,為改變蘭考貧窮落后的面貌,帶領干部群眾向風沙,鹽堿,內澇進行頑強斗爭,積勞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終年42歲,其高尚的品德和行為受到廣泛稱贊,被譽為縣委書記的榜樣,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焦裕祿紀念館大廳里焦裕祿雕像。</p><p class="ql-block">青少年時期的焦裕祿經歷了許多苦難,他遭受過日寇的迫害,在撫順煤礦做過苦工,要過飯,當過長工。博大精深的齊魯文化孕育了他內斂含蓄的性格,家庭影響,特別是母親的影響鑄就了他善良,誠實,倔強的性格;艱苦的經歷磨練了他堅韌的品質。這些都為他日后成為黨的好干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黃河遺患,據舊志記載,金,元,明,清,民國5個時期在蘭考縣境漫溢決口143次,3條明顯的故道自西向東橫跨全境,多條故堤和無數壩埽遍布全縣,蘭考位于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侵通道的咽喉地帶,黃河故道一帶冬春多8級以上大風,強風卷走了細微顆粒,,留下了沙粒,積聚成活動性沙地與沙丘,黃河沖積平原位于季風氣候區(qū),夏秋多暴雨,而黃河故道一帶地形復雜,遍布溝槽,丘崗,雨水排泄不暢,形成諸多洼澇地帶,由于黃河側滲與地勢低下,蘭考境內當時地下水位埋藏較淺,半干旱性氣候下蒸發(fā)量遠大于降雨量,旱季鹽分向土壤表層上移,形成鹽漬化災害,明清黃河故道廢棄100余年間,蘭考遂漸變成了風沙,內澇,鹽堿肆虐的重災區(qū)。</p> <p class="ql-block">1962年,焦裕祿踏上蘭考土地的那年,正是這個地區(qū)遭受連續(xù)3年自然災害較嚴重的一年,風沙,內澇,鹽堿等自然災害,全縣糧食產量下降到歷史最低水平,很多人只好外出逃荒,密密麻麻的冒著嚴寒擁擠在蘭考站。</p> <p class="ql-block">下圖,焦裕祿一來到蘭考,就把原來的“勸阻逃荒辦公室”改成“治理三害辦公室”并擔任主任,他和調查隊的同志經查在截腰深的水里吃干糧,蹲在泥濘里歇息,成了名副其實的泥腿子。</p><p class="ql-block">上圖,焦裕祿在蘭考共計475天,他靠著一雙鐵腳板和一輛舊自行車走遍了蘭考140多個大隊中的120多個大隊,行程5000余里,終于掌握了三害的第一手資料。</p> <p class="ql-block">焦裕祿書記簡陋的辦公室兼臥室。</p><p class="ql-block">焦裕祿長期患有肝病,他無論是開會或是作報告,他總是把腳踩在椅子上,鋼筆,茶缸蓋,雞毛撣子都是他頂肝的工具,日子久了,他坐的藤椅被頂了一個大窟窿,為了讓蘭考人民過上好日子,他度過了一個個不眠之夜,歲月雖然褪去了這把藤椅的顏色,卻磨滅不掉人們對焦裕祿的懷念之情,病魔雖然奪走了焦裕祿的生命,卻留下了撼人心魄的英雄氣概和激勵人心的奮斗精神。</p> <p class="ql-block">1962年12月6日焦裕祿臨危受命赴任蘭考,他不顧重病纏身,身先士卒,帶領蘭考人民戰(zhàn)風沙,除內澇,斗鹽堿。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和群眾融為一體,杜絕干部搞特殊化。因積勞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故。焦裕祿雖然在蘭考僅僅工作了475天,但卻給蘭考人民留下了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焦裕祿精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寶貴的精神財富。</p> <p class="ql-block">上圖,蘭考縣政務服務中心,陽光大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p><p class="ql-block">下圖,蘭考縣城美麗景色。</p><p class="ql-block">焦裕祿病逝,年僅42歲,臨終前遺言埋在蘭考的沙堆上,看著后人把沙丘治理好。</p><p class="ql-block">N多年過去了,如今蘭考如焦裕祿書記所愿,不僅成功治理了沙化,更成為河南省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p><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共產黨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的好干部最典型代表,焦裕祿精神影響了中國幾代人。</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焦裕祿紀念園,經過美麗的蘭考縣城后沿著公路兩旁風景如畫翠綠的槐樹來到10多公里處的蘭考黃河灣風景區(qū)。</p><p class="ql-block">因為黃河灣風景區(qū)今天是蘭考馬拉松比賽活動的終點站,所以交通管制,待活動結束開放。</p> <p class="ql-block">友友們等待空閑在這美麗的風景區(qū)擺拍留下各種美麗倩影。</p> <p class="ql-block">蘭考縣黃河灣美麗風景。</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29日,毛主席乘專列抵達蘭考視察,30日上午,專列到達東壩頭,毛主席健步登上黃河大堤,面對滔滔黃河豪情滿懷,發(fā)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p> <p class="ql-block">上圖,1952專列小火車,友友們擺拍打卡掠影。</p><p class="ql-block">下圖,蘭考黃河灣風景區(qū)一九五二,民宿。</p> <p class="ql-block">蘭考1952專列小火車打卡掠影。</p> <p class="ql-block">1952年毛主席從蘭考火車站乘坐專列抵達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p> <p class="ql-block">友友們在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打卡留影。</p><p class="ql-block">紀念亭位于蘭考縣東壩頭鄉(xiāng)東壩頭村南黃河渡口,紀念亭為正方形,高9米,邊長10.18米,8個臺階,四周圍以欄桿,16根柱子,雙重檐,寶蓋頂,上嵌黃色琉璃瓦,亭上正中東西兩面鑲漢白玉,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10個字。亭中立青石碑,碑陽正對黃河大轉彎,上刻毛主席手書“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碑陰刻毛主席1952年10月30日和1958年8月7日兩次來蘭考視察工作的經過。</p> <p class="ql-block">蘭考黃河灣風景區(qū),該河段水勢兇猛浪花翻卷,河灘濕地與沙丘地貌交錯分布,形成壯闊的自然景觀。</p><p class="ql-block">景區(qū)承載著重要的歷史記憶,毛主席曾于1952年和1958年兩次視察此處,并發(fā)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號召。</p><p class="ql-block">景區(qū)建有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十余里黃河大堤等標志性景點。</p><p class="ql-block">作為生態(tài)治理典范,景區(qū)有52公里旅游環(huán)線,汽車露營地,1952文化園等特色項目,全年免費開放。</p> <p class="ql-block">上圖,黃河灣風景區(qū)位于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xiāng),是萬里黃河九曲十八彎的最后一個U形大拐彎處,因地勢險要被稱為“豆腐腰”。</p><p class="ql-block">下圖,曾經的黃河“豆腐腰”如今的綠色防護墻大堤。</p> <p class="ql-block">友友們從黃河灣風景區(qū)游覽后來到藍豐浮橋收費站上浮橋過黃河。(自行車免費過)</p><p class="ql-block">藍豐浮橋是蘭考縣藍豐浮橋有限公司運營的黃河浮橋設施,位于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鄉(xiāng)壩頭村,主要提供浮橋投資與經營管理服務,該浮橋在黃河調水調沙期間會臨時拆除,汛后恢復運營,是連接黃河兩岸的重要交通設施之一。</p> <p class="ql-block">藍豐浮橋像虹跨過黃河般,友友們興高采烈騎上浮橋,人在橋上走,波濤洶涌黃河水在腳下流,別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蘭考黃河藍豐浮橋輕臥水面,大貨車呼嘯而過,它悠然搖曳,仍浮于水面上。</p> <p class="ql-block">兩個美女在水波蕩漾浮橋上,如此美好的黃河風景,心中愉悅不顧危險各種擺拍留影。</p> <p class="ql-block">北渡黃河到長垣市境內。</p> <p class="ql-block">藍豐浮橋似一條巨龍,臥浮于黃河之上,氣勢非凡。極大方便了黃河兩岸交通和人員往來。</p> <p class="ql-block">蘭考縣藍豐黃河浮橋過來就是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長垣市境內了。</p> <p class="ql-block">風景在路上,去河南省長垣市途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長垣市晚餐,品嘗如嫣開封買的真空袋裝開封名小吃桶子雞。</p><p class="ql-block">開封桶子雞的來歷追溯至清朝咸豐年間,其名稱源于獨特的制作工藝,整雞鹵制時保持桶狀形態(tài),從雞翅根開口取出內臟,不開膛破肚。是開封宴席與飲酒的必備隹肴,不蘸料直接食用。</p> <p class="ql-block">早上長垣市友誼精品酒店打卡出發(fā)。</p> <p class="ql-block">滑縣歡迎我打卡,進入滑縣境內。</p><p class="ql-block">滑縣,隸屬于河南省安陽市,地處豫北平原,位于安陽市南部,與浚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屬黃河沖積平原,是華北平原的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滑縣是中原經濟區(qū)糧食生產核心區(qū),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有“豫北糧倉”之稱。2017年10月通過評估檢查,批準退出貧困縣。</p> <p class="ql-block">滑縣旅游公路牌,中國大運河2.2公里,道口古鎮(zhèn)3.4公里打卡掠影。</p><p class="ql-block">大運河滑縣段稱衛(wèi)河,全長8公里多,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道口古鎮(zhèn)位于滑縣西北邊境的衛(wèi)河之濱,鯀堤之上,是一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小鎮(zhèn)。小鎮(zhèn)因河而興,商賈云集,貿易繁盛,有“小天津”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上圖,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浚縣歡迎我掠影。</p><p class="ql-block">下圖,中原抗日第一村裴莊。位于河南省??h屯子鎮(zhèn)西北,北接湯陰,東臨衛(wèi)河,1938年英勇無畏的裴莊村村民在英雄常仙甫的帶領下,打響了民眾自發(fā)抗戰(zhàn)的第一槍。成為中原抗戰(zhàn)第一村。</p> <p class="ql-block">進入安陽市界,安陽市位于中國河南省最北部,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地處豫晉冀三省交界。擁有3300多年建城史,是甲骨文發(fā)現(xiàn)地和《周易》發(fā)祥地,河南省重要區(qū)域中心城市。</p> <p class="ql-block">岳廟街打卡掠影。岳廟街位于安陽市湯陰縣南牌坊和永通路之間的仿宋步行街,是“湯陰精忠報國城文化旅游休閑街區(qū)”重要組成部分。是集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特色餐飲,主題百貨于一體的文化休閑商業(yè)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安陽岳飛廟(又名湯陰岳飛廟,宋岳忠武王廟)是紀念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重要歷史建筑群,位于安陽市湯陰縣岳廟街86號,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占地18100平方米,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岳廟之一。</p> <p class="ql-block">岳飛廟筒介,原為“精忠廟”,又稱“宋岳忠武王廟”總面積6000余平方米,九進院落,殿房建筑百余間,彩色塑像30余尊,歷代名人碑碣300余通,其建筑總體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岳廟正殿巍峨莊嚴,殿內岳飛塑像英武魁偉,整個廟院碑碣林立,其中有岳飛所作千古絕唱《滿江紅》詞,《還我河山》《寶刀歌》和手書《出師表》等也有歷代名家名人為贊頌岳飛所作書畫石刻。</p> <p class="ql-block">下圖,岳飛廟前跪著的陷害岳飛的歷史罪人,奏檜,其妻王氏,萬俟卨,張俊,羅汝楫。</p><p class="ql-block">上圖,岳母刺字,盡忠報國。將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銘刻于岳飛血肉之軀,成為終身踐行的精神烙印。</p><p class="ql-block">岳飛的母親姚太夫人,以深明大義,教子“盡忠報國”聞名,生于北宋河南相州,古代四大賢母之一。與孟母,陶母,歐母并列,以“岳母刺字”典故成為母教典范。</p> <p class="ql-block">參觀岳飛廟的碑碣,和岳飛廟紅色圍墻打卡掠影。</p> <p class="ql-block">隨后友友們又來到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文王路,湯陰縣城北約4公里處的羑里城遺址打卡游覽。</p><p class="ql-block">羑里城又稱文王廟,是有史可據,有址可考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監(jiān)獄,也是周易文化發(fā)祥地。“畫地為牢”“文王拘而演周易”歷史典故均源自于此。</p> <p class="ql-block">羑里城遺址,為我國最早的國家監(jiān)獄所在。商代末年,姬昌遭帝辛(殷紂王)疑忌,囚禁于此。姬昌患難發(fā)奮,拘演周易。后來,他的兒子姬發(fā)(周武王)滅殷,建立周朝,追尊姬昌為文王。后人在此建文王廟?,F(xiàn)存文王廟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修建。</p> <p class="ql-block">羑里城遺址高出地表5米多,面積一萬余平方米。內含河南龍山文化和商,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對研究我國歷史有重要價值。1963年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一路騎車一路游玩于傍晚到達安陽市城區(qū)。本計劃經鶴壁市到安陽,有隊友提議直接到安陽,安陽有很多地方可玩一天。</p> <p class="ql-block">住宿于安陽市城內文惠小學旁的輕途酒店。</p><p class="ql-block">輕舟已過萬重山,途遇家港千般樂。我們騎行者,就是的啊。</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抓緊時間順路游覽安陽市必游景點第一站,中國文字博物館。友友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字博物館是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集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科學研究于一體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華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字博物館一期工程于2009年建成開放,續(xù)建工程和漢字公園于2022年11月16日建成開放,兩期工程共占地470畝,主要包括宣文館,徽文館,博文館等主體建筑和漢字公園,是一個主題鮮明,功能完備,風格獨特的現(xiàn)代化文字文化中心園區(qū)。</p><p class="ql-block">宣文館,微文館,博文館俯視效果猶如漢字的“合”字,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p> <p class="ql-block">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是保存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成熟文字體系,安陽殷墟是甲骨文的主要出土地,此外,鄭州商城發(fā)現(xiàn)過早商時期的牛骨刻辭,山東,陜西,北京,河北等均發(fā)現(xiàn)了先周至西周時期的甲骨文。</p><p class="ql-block">甲骨文與古埃及的圣書文字,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和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并稱為世界四大古文字。作為最早的成熟漢字,它不斷演變,發(fā)展至今。</p> <p class="ql-block">下圖,講解員給大家講解介紹中。</p><p class="ql-block">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首次從甲骨殘片中識別岀商代占卜文字,引發(fā)各界收藏,研究甲骨。</p><p class="ql-block">1908年,學術界獲知刻辭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陽。</p><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對殷墟進行科學發(fā)掘,歷時10年,發(fā)現(xiàn)大批刻辭甲骨。</p><p class="ql-block">1950年以后,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繼續(xù)長期發(fā)掘殷墟,也多次發(fā)現(xiàn)刻辭甲骨。</p> <p class="ql-block">甲骨現(xiàn)世,早期國內外甲骨藏家。</p><p class="ql-block">王懿榮,1899年,時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金石學家,首次識別出甲骨文,并隨后收購甲骨1400多片。</p><p class="ql-block">劉鶚,晚清《老殘游記》作者,1903年,撰寫《鐵云藏龜》一書,是最早的一部甲骨文著錄書。</p><p class="ql-block">王襄,也是較早識別與研究甲骨文的學者。</p><p class="ql-block">明義士,加拿大人,1914年走進殷墟并開始搜購甲骨,是第一個到訪殷墟的西方學者。此外其他還有美,英,德,日等國學者。</p> <p class="ql-block">上圖,由隸到楷,到了漢代,隸書以其實用性強,易于書寫等優(yōu)點,取代小篆的地位,成為主要字體。書體的不斷變化,使?jié)h字書法藝術不斷發(fā)展,給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了勃勃生機。</p><p class="ql-block">下圖,戰(zhàn)國時期,形成了齊,燕,晉,楚,秦五大文字體系,秦始皇統(tǒng)一列國后“書同文”以傳統(tǒng)的周秦系統(tǒng)文字取代了岐異的六國文字,以秦篆和秦隸統(tǒng)一六國古文,是文字發(fā)展史上的一大進步。</p> <p class="ql-block">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西漢時,人們發(fā)明了用廢舊麻料制成原始型的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技術,擴大原料來源,制造出質量較好的植物纖維紙,人稱“蔡侯紙”。逐漸取代縑帛和簡牘。造紙術的發(fā)明和推廣,使人類書寫材料發(fā)生了劃時代革命,不僅開啟了中國寫本書的繁榮時代,還為雕版印刷術的產生,推廣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條件。</p><p class="ql-block">下圖,古代造紙工藝流程。</p> <p class="ql-block">遠古時代,先民就懂得用刻好花紋的陶拍,在陶器表面拍制紋飾。漢子產生后,契刻成為中國早期漢字的重要記錄手段,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甲骨文,金文,印璽,陶文和石刻文字。正是這種長期的文字雕刻技藝,為印刷術的發(fā)明準備了條件,而印章的捺印和石刻文字的拓印,則為印刷術提供了文字復制的先例。</p><p class="ql-block">下圖,復印機的活字排版。</p> <p class="ql-block">上圖,字里乾坤展廳,是中華漢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老師帶領小朋友參觀學習科普知識。</p><p class="ql-block">下圖,“學”(學)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逐漸將線條變?yōu)楣P畫,便成為繁體的“學”?!坝植捎貌輹钡姆绞胶喕蔀楝F(xiàn)在的“學”字。</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字博物館,字里乾坤展館。</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字博物館,字里乾坤展館。</p> <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字博物館,字里乾坤展館。</p> <p class="ql-block">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載體的漢字功莫大焉,一部漢字史就是一部華夏文明的演進史,也是一部中華民族的自強史,漢字形體雖小,方寸之間卻可以容納天地,包容一切。掌握漢字之理,體驗漢字之美,感悟漢字之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p> <p class="ql-block">上圖,河南省安陽市市政府大樓打卡掠影。</p><p class="ql-block">下圖,河南省安陽市圖書館大樓。</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安陽市市政廣場掠影。</p><p class="ql-block">活力古都,如詩如畫的安陽。</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安陽市博物館打卡掠影。</p> <p class="ql-block">安陽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處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太行山東麓,東部屬黃淮海平原,地形復雜多樣。</p><p class="ql-block">安陽是早期華夏文明中心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從舊石器時代起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小南海文化,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曹魏文化,運河文化交相輝映,歷史文脈綿延不息,歷久彌新。</p> <p class="ql-block">安陽八大景。安陽在古代居“天下之中”,境內河渠縱橫,道路如網,歷來為南北交通要道。自然的恩澤和經濟的繁榮,使安陽自古就有絢麗的風光和精美的建筑,清乾隆五十二年編撰的《彰德府志》中記載了安陽當時的八大景觀。分別為鹿苑春暉,鯨背觀瀾,柏門珠沼,漫水長虹,韓陵秋霽,漳河晚渡,善應松濤,龍山積雪。這些景致有的今世尚存,有的依稀可見,有的己很難考證出所指何處了。</p> <p class="ql-block">殷鄴相彰,安陽歷史文化展,以館藏10萬余件文物為依托,按歷史發(fā)展軸線完整展示從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安陽地域文化。</p> <p class="ql-block">安陽博物館展示的古木傳統(tǒng)家具。</p> <p class="ql-block">安陽鐘樓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北大街中段東西鐘樓巷交會處。鐘樓始建于明弘治年間,1988年在原址重建,保留古樸風貌,延續(xù)明代形制,拱門保留四方通達功能,與周邊商鋪形成古今交融景觀,作為安陽古城核心地標與文峰塔,殷墟遺址共同構成文化遺產網絡</p> <p class="ql-block">安陽天寧寺打卡掠影,安陽天寧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坐落在安陽市文峰區(qū)古城內西大街中段北。始建于五代后周廣順二年,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天寧寺塔(文峰塔),這是天寧寺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安陽市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塔高達38.65米,塔內設有72級臺階,盤旋而上至塔頂,可遠眺太行山的美景。</p><p class="ql-block">天寧寺塔正身四周的浮雕,二龍戲珠,三身佛,釋迦佛說法象,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等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tài)自然,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袁林打卡,袁林是袁世凱的墓地所在,位于安陽橋太平莊北側,其地南臨洹水仿美國總統(tǒng)格蘭德瀕河廬墓的形式修成林苑攬勝之區(qū)。</p><p class="ql-block">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討伐聲中憂憤交迫,猝然病逝于北京。繼之而起的北洋政府依照他的遺愿,耗資70余萬銀幣,占地近140畝的,經過兩年多時間,以明清皇陵的格局,中西合集的構筑手法,再現(xiàn)了袁世凱時代的畸形狀態(tài),是我國陵墓建筑的一個創(chuàng)例。</p><p class="ql-block">由于時代動亂,匪盜出沒,瑩宅早己被洗劫一空。1952年11月。毛主席視察至此,指示將這座陵墓留給后人作反面教材。爾后,政府在這里建立了博物館,采取了保護措施,昔日的荒冢經過整飾。己辟作人們的游覽勝區(qū)。而今這座有特殊歷史價值的遺址,以其獨特的風貌為人們提供了近代史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袁世凱(1859一1916)河南項城人。早年發(fā)跡于朝鮮,甲午戰(zhàn)爭前潛回國內,后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清末歷任山東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去世后,下野安陽。辛亥革命中斡旋于清廷和革命黨人之間,逼清帝退位,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3年通過逼選國會成為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tǒng)。1915年12月12日宣布恢復帝制,遭到舉國反對。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去世,葬于河南安陽,墓地被稱為“袁林”。</p><p class="ql-block">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通過袁世凱這個反面教材,啟發(fā)大家從正面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歷史邏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圖,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于河南項城縣一個官僚地主家庭,其家族因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和捻軍起義而興起。</p><p class="ql-block">下圖,甲午戰(zhàn)爭后,清廷開始仿效西法,改練新軍,1895年袁世凱奉命赴天津小站督練“新建陸軍”。新建陸軍由步,炮,馬,工程,輜重等兵種組成,軍用器械統(tǒng)一從國外購置,部隊的建制,訓練,戰(zhàn)術,操典等模仿德,日。小站練兵是中國陸軍近代化的開端,但又承襲了封建時代軍隊的私人性質,使新軍成為了北洋軍閥集團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上圖,安陽袁林全景。</p><p class="ql-block">下圖,安陽袁林部分圖介,照壁,牌樓門,望柱,石像生,碑亭等。</p> <p class="ql-block">上圖,安陽殷墟,人類文明的寶庫博物館參觀打卡,偶遇河北張家口市15位騎友大家高興的一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下圖,河南,河北三美女騎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上圖,我們自己隊友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下圖,河北張家口市騎隊合影。</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博物館是中國首個全景式展現(xiàn)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位于安陽市殷都區(qū)紗廠路西段,毗鄰洹河,與殷墟宮殿遺址隔河相望。展覽館展出近4000件套文物,其中四分之三為首次亮相。</p> <p class="ql-block">車馬遺跡展。精妙絕倫,氣勢磅礴的商代文物訴說著輝煌燦爛的商文明。裝飾華麗,結構精巧,機動靈活的馬車,展現(xiàn)著商王朝卓越的制造技術,是中國目前所見最早的馬車實物標本,更是對3000多年前商文明的生動詮釋。</p><p class="ql-block">馬車不僅用于日常交通,還用于戰(zhàn)爭,禮儀,田獵等方面,更是商王,貴族的重要身份象征,也作為隨葬品埋于墓葬附近或墓道內,繼續(xù)為亡者服務。</p><p class="ql-block">歷史更迭,木銅朽蝕,一代王朝的恢弘盛景己隨歲月悠然遠去,唯有深埋地下的龐龐馬車載秉著我們穿越千年時光,一覽當年“車轔轔,馬蕭蕭”的壯闊景象。</p> <p class="ql-block">經過近百年探索,殷墟己發(fā)掘馬車坑九十余座,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使商代馬車結構得以復原,車馬配飾逐漸清晰。馬車制造集細木加工,金屬鑄造,雕刻髹漆等先進工藝為一體,工序繁復龐雜,展現(xiàn)出商代手工業(yè)技術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軍威凜凜,商王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tǒng)帥,步兵,車兵,射兵均己齊備,還有一定數量的騎兵和舟兵。同時,軍事禮儀和軍事思想初步形成,完善的軍事制度。先進軍事裝備,初步的軍事思想相互發(fā)揮效應,構成商王朝在軍事上的絕對優(yōu)勢地位。</p> <p class="ql-block">殷墟博物館馬車展示品。</p> <p class="ql-block">下圖,2017年出土于安陽大司空村,坑底都挖有輪槽,內置一車。馬車形制較小,保存有踵飾,T形車具,車轅左右各殉一人,呈俯身姿勢,頭部置于車衡之下。</p><p class="ql-block">根據該坑馬車形制與人殉姿態(tài),可確定為人力車,為殷墟首次發(fā)掘,對商代車馬出行及車馬隨葬形制的研究有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上圖,2005年出土于安陽鋼鐵公司第二煉鋼廠西南,北辛莊村東,位于并排5座車馬坑的最南部??拥撞客谟休啿?,內置一車兩馬。馬匹相背而臥,頭部清晰可見由長方形白色牙片串聯(lián)成的馬籠頭,身體圍繞牙片串飾的雙層革帶,裝飾豪華,在殷墟己發(fā)掘的車馬坑中較為少見。車后,車側各殉一人。</p> <p class="ql-block">安陽市殷墟博物館,展示的遠古時代景觀。</p> <p class="ql-block">安陽殷墟博物館掠影。</p> <p class="ql-block">安陽世界文化遺產,殷墟打卡掠影。</p><p class="ql-block">殷墟,中國商代文明的實證與瑰寶,商朝晚期都城遺址,位于安陽市西北郊,是首個被文獻記載與考古實證共同印證的古代都城,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搖籃”。作為甲骨文的發(fā)源地,殷墟不僅承載著商代文明的輝煌,更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了關鍵物證。</p> <p class="ql-block">安陽殷墟,5A國家級旅游景區(qū),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卡掠影。</p> <p class="ql-block">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打卡掠影。宮殿宗廟遺址,己發(fā)掘53座建筑基址分為甲,乙,丙三組,分別對應宮室,宗廟和祭壇,其中,甲組祭壇用于祭祀活動,整體布局遵循“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古代都城規(guī)劃理念。</p> <p class="ql-block">安陽殷墟遺址景區(qū),天下第一福字打卡掠影,融合了“多子,多田,多才,多壽”的寓意,也被稱為“中華第一?!?lt;/p> <p class="ql-block">時間已晚,為趕閉館,花費20元坐上擺渡車由司機帶路解說到殷墟宮廟遺址各展館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上圖,參觀甲骨窯穴展廳。殷墟甲骨窯穴是中國商代晚期王室占卜記事的集中埋藏地。</p><p class="ql-block">下圖,出土的甲骨窯穴片。</p> <p class="ql-block">下圖,1936年12月殷墟第十三次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的YH127甲骨窯穴,形狀規(guī)整,萬余片甲骨集中堆放,是殷墟歷次科學發(fā)掘以來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為甲骨文和殷商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在甲骨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YH127甲骨窯穴被人們稱為“中國最早的甲骨文檔案庫”,“殷人保存典冊的府庫”,“是甲骨學史上的一大奇跡史”</p><p class="ql-block">上圖,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開辟了中國近代學術史的新紀元,1936年YH127甲骨窯穴的發(fā)現(xiàn),極大地推動了甲骨學研究的發(fā)展,這批彌足珍貴的甲骨文資料,對于研究中國古代和弘揚民族文化有著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殷墟婦好墓遺址。是1976年發(fā)掘的一座殷代王室墓。墓壙為豎井形,隨葬器物分7層埋入,有青銅器,玉器,寶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共計1900余件。另有貨貝6800余件。根據墓中所出的銅器銘文和甲骨卜辭中的有關記載,此墓墓主是殷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婦好是華夏最早的巾幗將軍,廟號辛,死于武丁時期。婦好墓的發(fā)現(xiàn),對于研究殷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國,禮制和銅器,都有重要價值。</p> <p class="ql-block">殷墟不僅是一座古代都城的廢墟,更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鮮活見證,從甲骨文到青銅器,從宮殿基址到王陵大墓,每一處遺存都在訴說著三千年前一個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圖景。它跨越時空,連接古今,持續(xù)為人類文明研究提供著不可替代的“中國樣本”</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安陽市緊緊張張一天的順路必游打卡景點后,于傍晚回到市區(qū)住宿地旁晚餐,食安陽名小吃犒勞自己。</p> <p class="ql-block">安陽市晚餐視頻友友們高興的舉杯敬往后。</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來到距安陽市20多公里處的曹操墓又稱(曹操高陵)打卡參觀游覽掠影。</p><p class="ql-block">曹操高陵廣場上騎馬雕像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的塑像。雕像基座刻有“魏武揮鞭”,象征其作為魏武帝的歷史地位與軍事氣概。雕像為青銅材質,展現(xiàn)曹操策馬揮鞭的雄姿,是景區(qū)標志性景觀之一。</p> <p class="ql-block">曹操高陵是曹操(155一220)的陵寢,因《地勢高聳入陵,稱為高陵》其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qū)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南,占地面積的740平方米,墓室結構為多墓室大型磚室墓,坐西向東,全長近60米。</p><p class="ql-block">曹操倡導薄葬,墓內無封土堆,金玉隨葬品及高大祭殿,打破漢代厚葬傳統(tǒng),成為帝王薄葬的開先河者。</p> <p class="ql-block">曹操高陵發(fā)掘源起。1998年4月,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時發(fā)現(xiàn)一塊墓志。墓志記載了魏武帝陵與魯潛墓的相對位置。之后,文物部門征集到刻有“魏武王”銘文的石牌,石枕及東漢建筑構件等文物,據了解均出自西高穴村附近。以上線索表明,西高穴村附近存在一座東漢大墓,可能與“魏武王”“魏武帝”有關</p> <p class="ql-block">安陽高陵重現(xiàn)。高陵是文獻中記裁的曹操歸葬之處。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頒布《終令》,明令在鄴城之西,西門豹祠西原上的瘠薄之地建造陵墓。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陽;二月,歸葬高陵。黃初三年(222年),曹丕根據曹操遺愿,頒布《毀高陵祭殿詔》,拆除陵墓地面建筑,高陵逐漸湮沒于歷史的塵埃之中。</p><p class="ql-block">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搶救性發(fā)掘的西高穴村漢魏大墓,被確認為曹操高陵。歷經1789年后,塵埃散去,高陵重現(xiàn)。</p> <p class="ql-block">拓定四方。在東漢未年各地軍閥相互兼并的戰(zhàn)爭中,曹操“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親歷大小戰(zhàn)役近五十次,征戰(zhàn)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最終統(tǒng)一了北方。曹操善于將兵,以法治軍,軍律嚴整,曾頒《魏武軍令》等一系列的嚴明軍令;其愛將惜才,拔擢不拘一格。曹操更善于用兵,長于計謀運籌,在對袁術,呂布,袁紹,馬超等的一系列作戰(zhàn)實踐中,“因事設奇,譎敵制勝,變化如神”。曹操一生酷愛兵法,他除注釋《孫子》外,曾抄集諸家兵法輯為《兵書接要》,著有《曹公新書》等兵書。曹操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鑄就的杰出軍事才能和獨特軍事思想,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上圖,曹操高陵華容道。小說《三國演義》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倉皇從華容道敗逃。諸葛亮派關羽在這里埋伏。曹操人困馬乏,損兵折將,不能再戰(zhàn)。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分上,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曹操。</p><p class="ql-block">下圖,小朋友們在老師和教官的帶領下,穿上古代軍服搞游戲闖關活動。深入了解漢魏文化知識,進一步增強對歷史的感知與文化體驗。</p> <p class="ql-block">上圖,友友們參觀完曹操高陵后。平靜,如嫣二美女突因家里有事不能繼續(xù)前行,只好依依不舍與友友們惜別回家。</p><p class="ql-block">下圖,平靜,如嫣二美女安陽市乘動車于下午平安到達平頂山西站。</p> <p class="ql-block">上圖,南水北調運河橋掠影。</p><p class="ql-block">下圖,中國南水北調,漳河倒虹吸掠影。位于河北省邯鄲與河南省安陽交界處的漳河上。</p><p class="ql-block">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穿越多個河流和障礙物,其中穿越漳河時采用了倒虹吸工程。</p><p class="ql-block">倒虹吸是一種水利設施,通過倒置的虹吸管讓水流在障礙物下方穿過,確保江水不犯河水,保證調水工程的順利進行。</p> <p class="ql-block">邯鄲市如意湖進入河北省地境。</p><p class="ql-block">再見了河南,這片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土地,讓我們領略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人民的熱情淳樸。歷史的底蘊讓人震撼,美食讓人回味無窮。點點滴滴難以忘懷的土地。</p><p class="ql-block">邊騎邊游從開封市,蘭考縣,長垣市,安陽市歷時4天,行程320公里。</p><p class="ql-block">下一站,河北省石家莊市,保定市,狼牙山景區(qū),西柏坡風景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