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夏日來臨,綠意盎然,碧荷漣漣,陽光明媚,讓人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 盛澤老年大學滬劇班的學員們,在這個美麗的夏天,迎來了學期即將結束的美好時刻。屈指算來,從2019年春天開始,他們學唱滬劇已經走過了七個年頭。</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20日,是滬劇班本學期的最后一課。早在幾周前,班委會就根據學員們的要求,決定在最后一次課上舉行班級教學成果展示。當日上午,滬劇班的學員們早早地來到盛澤鎮(zhèn)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三樓活動室,為展示活動做最后的準備。</p><p class="ql-block"> 滬劇班授課教師吳糧鋼,自滬劇班成立以來,與學員們亦師亦友,共同成長,與學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今天是他在盛澤老年大學滬劇班的最后一課,因為下學期吳老師將不再擔任這個班級的課程教學了。為此,盛澤老年大學的陳家時和沈志清兩位校長,特地趕到展示會現場,為吳老師舉行簡潔而隆重的送別儀式。</p><p class="ql-block"> 陳校長為吳老師獻上鮮花,滬劇班學員徐紅梅、徐麗青姐妹倆也為吳老師獻上鮮花,師生合影,笑容甜甜。</p> <p class="ql-block"> 陳家時校長為吳糧鋼老師致辭,他代表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全體師生對吳糧鋼老師表示衷心感謝。他說, 2019年滬劇班成立了,那時候滬劇班就象一棵小苗,這么多年來在吳老師的栽培下長成了大樹,大伙和吳老師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吳老師不但是滬劇班的老師,更象是關心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建設和發(fā)展的有心人。多年來吳老師的心血沒有白費,滬劇班贏得不少關注和贊譽,戲唱得越來越好。吳老師為盛澤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添光彩,為傳承滬劇藝術立功勞,他的名字早就鐫刻在滬劇班的歷史里,也銘記在我們的心坎上……。</p> <p class="ql-block"> 視頻:陳校長為吳老師致辭(片段)</p> <p class="ql-block"> 吳糧鋼老師致辭,他說了兩個關鍵詞“感謝”和“祝愿”。感謝在他滬劇教學的道路上熱情支持和幫助他的領導、學員和朋友們,祝愿學員們滬劇越唱越好,祝愿滬劇班越辦越好,祝愿盛澤老年大學越來越興旺!</p> <p class="ql-block"> 滬劇班班長張明華主持了展示會。</p><p class="ql-block"> 這位被學員們稱為“華華班長”的她,對滬劇班的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作出了無私地奉獻,受到學員們的尊敬和稱贊。</p> <p class="ql-block"> 陳校長、沈校長、吳老師和參加展示會的全體滬劇班學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 陳校長和吳老師在展示會現場。</p> <p class="ql-block"> 沈校長和吳老師在親切交談。</p> <p class="ql-block"> 喜氣洋洋的學員。</p> <p class="ql-block"> 寓意美好的蛋糕,盛澤習俗每逢喜慶的時光都要有糕,糕與高同音,寓意“高,高,高,實在高!”</p> <p class="ql-block"> 展示會第一個節(jié)目是滬劇《蘆蕩火種》選段《辦喜事》,在歡快喜慶的、充滿吳江風情的的伴奏音樂中,“你春風得意喜星高照……”的唱腔,讓在座的每一位朋友喜上眉頭。</p> <p class="ql-block"> 視頻:集體展示《蘆蕩火種》選段《辦喜事》(片段)</p> <p class="ql-block"> 個別展示的第一個節(jié)目,是由稱得上是超級滬劇戲迷的陳英(女)和王鈺祥表演,他們學唱滬劇的時間都不長,可進步太神速了,簡直是坐著東風快遞上來的。這兩位都有著較好的聲樂基礎,原來他們都是老年大學聲樂班的學員,懷著對滬劇藝術的癡迷,加入到滬劇班,他們學唱滬劇的勁頭那可真叫人敬佩,是刻苦鉆研,方法科學。今天他們展示的是不久前課堂上剛剛教唱的新唱段,《攀弓帶寄深情》,他們演唱頗具專業(yè)范,他們贏得掌聲的熱烈程度任憑你的想象,要多熱烈就有多熱烈。</p> <p class="ql-block"> 緊接著上場展示的又一對資深滬劇戲迷的組合。王金珠(左)和王桂英,王金珠是盛澤戲劇家協會會員,長年參加盛澤戲劇家協會滬劇分會的活動,曾飾演過很多滬劇角色,如《大雷雨》中的若蘭等等;王桂英是滬劇班的老學員,學唱滬劇非常鉆研,平時關心班級,經常默默地為班級服務。今天她倆給大家展示的是《血染姐妹花》選段《海灘訣別》,王金珠反串男腔飾宜平,王桂英飾盛雪。她們的演唱情感真摯,行腔準確,瞧瞧她們的動作,將一對戰(zhàn)斗在隱蔽戰(zhàn)線的共產黨員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展現得酣暢淋漓。</p> <p class="ql-block"> 她是被大家稱為“壇胞”的唐美娥同學,因為她家住壇丘社區(qū),離學校路程遠,每次來校上課都要乘坐好長時間的公交。但懷著對滬劇藝術的熱愛,年過七旬的唐同學雷打不動,堅持上好每一課。今天她展示的是傳統(tǒng)滬劇《陸雅臣賣妻》選段《獨坐繡房》,這是唐同學自學的唱段,雖不是課內教唱的內容,但唐同學唱來有滋有味,受到大家一致好評。</p> <p class="ql-block"> 她是班中的小妹妹戴梅琴,但卻是一位超級戲迷,她不僅是滬劇唱得好,越劇、錫劇樣樣拿得起。她今天展示的是《庵堂相會》選段《秀英行路》,無論是行腔,還是表情、或者輔助動作,戴同學的這一段表演還真有點茅善玉老師的風范。</p> <p class="ql-block"> 這一對“賣相”、“架型”老好的是啥人?原來是周月華(左)和陳茶園,她倆展示的是《陶行知》選段《小月亮》。陳茶園反串男腔飾陶行知,周月華飾茹琴。她們的展示,無論是女腔還是反串男腔,演唱十分到位。不管是音準、節(jié)奏的掌握,還是人物情感把控,或者輔助動作的設計等等,都相當準確,贏得滿堂掌聲是意料之中的。</p> <p class="ql-block"> 這是滬劇班的一對同桌,又是一對好搭檔,沈益群(右)和馬玲珠,今天她們聯袂展示的是《挑山女人》選段《十年光陰十年長》。這對資深滬劇迷功底就是不一樣,看這臺風就是不一般。沈益群嗓音寬厚,唱男腔是“鐵對陸家浜”(正好合適),馬玲珠音色明亮,唱腔委婉,這一組合真正是珠聯璧合。</p> <p class="ql-block"> 緊接著上場的是班中一對模范學員陳菊珍(左)和沈劍鶯,陳菊珍學唱滬劇極其認真,授課教師的每一句示范、每一個提示,她都詳細記載下來,她不僅課堂上仔細聽講、認真學唱,回家后反復練習,還虛心聽取家人的點評,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沈劍鶯同學嗓音好、唱得好,唱啥象啥。她還是個多面手,攝影技術杠杠的,每節(jié)課上她都會給老師同學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受到大家一致好評。今天她倆展示的是《碧海青天夜夜心》選段《贈玉兔》,陳菊珍反串男腔唱梅海聲,沈劍鶯唱李清倫。她們的展示滬劇韻味十足,優(yōu)美動聽的唱腔,真情流露的情感,真是聲情并茂,博得全場熱烈掌聲。</p> <p class="ql-block"> 這位是汪珍寶同學,別看她平時話語不多,今天上臺展示那可真叫“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她唱的是《雷雨》選段《繁猗求萍》,同學一開口就是“繁漪腔”,你看她唱得多投入,將主人翁繁漪徘徊彷徨、不甘受辱又具有反抗精神的矛盾性格較為準確地展示出來,贏得滿堂的掌聲。</p> <p class="ql-block"> 接下來是啥節(jié)目,怎么這樣鬧猛?原來是《羅漢錢》選段《相親路上》。三位班級骨干學員李秀玲(右)、陳建新(中)和顧家觀聯合展示。李秀玲學唱滬劇非常鉆研,她飾演的五嬸,格格真叫“活龍活現,活獅子出現”;陳建新同學嗓音寬厚明亮,演唱起丁(是娥)派韻味純正;顧家觀功底扎實。三位表演的《相親路上》,唱腔到位,表演生動,場面活躍,全場觀眾合著音樂節(jié)奏鼓掌喝彩,現場氛圍達到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下來出場的節(jié)目熱鬧有加,原來請來了“外援”,這位先生是盛澤鎮(zhèn)戲劇家協會的陸志明老師,今天被特邀共同參加滬劇班的展示。學員王金玲、貝芳根、潘金英(下圖左二至左四)將于陸志明老師共同展示《大雷雨》選段《人盼成雙月盼圓》。這是一段膾炙人口的唱腔,當年筆者就是欣賞了陸志明老師與人合作的《人盼》后,逐漸喜歡上滬劇的。陸志明老師年輕時可是出了名的帥哥,被譽為“盛澤撒珠弄里的‘楊子榮’”。他嗓音寬厚明亮,演唱韻味純真,一曲《春二三月草青青》幾乎與徐俊亂真。今天的馬慧卿他唱來有滋有味、有腔有調,那種滬韻滬腔簡直就是“雀巢咖啡——味道好極啦!”三位女同學也是不甘落后,雖然是輪番演唱,但似乎是同出一人,唱腔優(yōu)美,連接緊湊,表演自然,這個節(jié)目再次讓現場氛圍達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 這個節(jié)目真是唱做俱佳,參加展示的是一對同胞姐妹徐紅梅和徐麗青。原來這對姐妹學員不約而同報了節(jié)目是同一個,就是《庵堂相會》選段《秀英趕路》,展示會前一天的晚上,姐姐徐紅梅決定姐妹倆合演同一個節(jié)目,一個唱,一個舞。你聽,妹妹徐麗青唱得韻味十足,音色華麗;姐姐徐紅梅的舞姿更是動人,她像美麗的蝴蝶般飛舞著,像婀娜多姿的柳條樣扭動著,真令人陶醉。紅梅師傅歲已八十虛歲,但仍擁有這少女般的舞姿,實在叫人驚奇,是滬劇藝術讓徐家姐妹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 她是班中出了名的熱心腸貝芳根同學,平時班中有什么活動,她都會積極參與并幫助解決很多問題,今天的展示會上她再次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美味的奶油蛋糕,祝班級、老師和同學們生活學習高、高、高。貝同學參加展示的是《敦煌女兒》選段《樊錦詩必勝,這一唱段是該劇的經典唱段之一,貝同學的展示給人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奇,因為她的進步太神速了。真可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貝芳根同學可是多才多藝,她的太極劍也打的非常好,還曾前往首都參加太極拳的全國展演。</p> <p class="ql-block"> 這是阿月師傅沈月英(下圖右)和班級資深學員凌鳳水合作展示的《碧海青天夜夜心》選段《贈玉兔》。阿月師傅是滬劇班的副班長,平時對班級事務相當關心,尤其是班級要排練什么新的節(jié)目,那是絕對少不了阿月師傅的“錦囊妙計”。凌鳳水師傅平時一副火熱心腸,班級、同學有啥困難她總是肯竭力相幫。今天阿月師傅反串男腔唱梅海聲,鳳水師傅唱李清倫。這個唱段表現的是青年男女相互愛慕,互贈定情禮物,女生贈予男孩一枚自己的附身符——玉兔,男生還贈女孩一枚傳家之寶銅印章。優(yōu)美動聽的唱腔,真情流露的情感,配上適當的輔助動作,真是聲情并茂,沈、凌兩位學員的展示博得全場最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p> <p class="ql-block"> 這一組合式新面孔,學員陸巧英(左)是位退休教師,盛澤戲劇家協會會員,以前還經常參加團隊演出,一年前加入滬劇班。另一位是倪萍,這學期剛剛加入滬劇班,今天她們聯合展示的是《尋娘記》選段《母女會》。陸老師不愧是資深戲迷,從臺風到唱腔,從表情到身段,顯示出她扎實的戲曲功底。倪萍雖然接觸滬劇時間不長,但唱起來也是有腔有調,一眼也不推板。她們的演唱剛柔相濟,相互映襯。將母女倆歷經磨難、劫后重逢的場景與情感演繹得相當準確。</p> <p class="ql-block"> “小吳同學”吳韻華上場展示了,今天小吳給大家展示的是一段高難度的唱腔,就是本學期學唱的《打花包》選段《阿巧燈下補棉襖》,這是滬劇“繡腔”的典型代表唱段,難度很高。在沒參加滬劇班以前,小吳唱歌有時候“不著調”,小時候常常被小伙伴們挖苦說“調頭走到王江涇”(唱歌跑調)。加入滬劇班后,小吳學唱刻苦,老同學們熱情幫助,她常常到居家養(yǎng)老服務市中心戲曲活動室與同學們一起練唱,進步神速。今天小吳的這段“繡腔”唱來可真是得心應手,豐富多變的行腔她演繹得如行云流水,復雜襯詞她唱得圓潤流利,韻味醇厚,贏得滿堂熱烈掌聲那是必須的。</p> <p class="ql-block"> 不要小看這滬劇班,臥虎藏龍人才多多。瞧!這兩位可不是來展示滬劇的,她們是來為滬劇班的展示活動助興加“佐料”的。這位張紅星同學(左)是位彩視制作高手,班級的每一堂課上,少不了她為老師和同學拍攝忙碌的身影,課后她還要整理拍攝的素材,精心制作視頻,深得同學們的好評。今天張紅星和沈益群為大家作口琴合奏表演,她倆演奏了《我的祖國》、《英雄贊歌》、《牧羊曲》等四首影視歌曲聯奏。熟悉的旋律在她們的演奏下,引起了場內每個人的共鳴,大家和著節(jié)奏同聲歌唱,無形中勾起了對往昔歲月的深情回憶。</p><p class="ql-block"> 視頻:口琴合奏《影視歌曲聯奏》(片段)</p> <p class="ql-block"> 這兩位表情親熱有加,在展示什么?原來她們同胞姐妹朱云珍(妹妹,左)和朱興寶,姐妹倆給大家展示的是《尋娘記》選段《母女會》。朱家姐妹從小就接受良好家庭戲曲氛圍的熏陶,她們的哥哥朱阿松早先是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戲曲班的揚琴伴奏老師,人稱“阿松師傅”,所以她們都有著很好的音準、樂感和節(jié)奏感。朱家姐妹的演唱情感真摯、風格細膩,人物性格掌握準確,贏得滿堂掌聲。</p> <p class="ql-block"> 沈水娟同學上來展示了,經過這幾個學期的學習,沈同學的進步真是有目共睹。她刻苦學習滬劇知識,努力鉆研滬劇演唱基本要求,克服語言上的困難,課堂上每次教唱新唱段,沈同學都會反復練習,練唱基本成型后,將錄音在班級群里請老師和同學點評,沈同學的好學精神深得師生一致好評,她的滬劇演唱進步越來越大。今天她展示演唱的是難度較高的《庵堂相會》選段《秀英行路》,大家由衷地用掌聲為沈水娟同學在滬劇學習的道路上取得的長足進步而衷心祝賀。</p> <p class="ql-block"> “喬喬師傅”喬金玉上來展示了,她可是位超級滬劇戲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盛澤鎮(zhèn)的業(yè)余群眾文藝如火如荼,滬劇業(yè)余團隊層出不窮,這中間就活躍著喬喬師傅的身影,業(yè)余編劇們自編自演的《農奴戟》、《南方來信》、《雙槍老太婆》等等滬劇戲目,深得盛澤鎮(zhèn)戲迷和群眾的喜愛,喬喬師傅參演的滬劇小戲《藥店新風》給盛澤的戲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喬喬師傅給大家展示的是《敦煌女兒》主題曲《不離不棄永相依》,這是2019年春學期,吳糧鋼老師在滬劇班教唱的第一個曲目,喬喬師傅的演唱絕對是具有專業(yè)范,全場毫不吝惜地報以熱烈掌聲。</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個集體展示上臺了,這是顧家觀等十位同學的聯袂展示《啼笑因緣》選段《相約定情》(俗稱“四季相思”)。明快的節(jié)奏、動聽的音樂、優(yōu)美的唱腔,迎來了全場的大合唱,現場氛圍又一次掀起高潮。</p> <p class="ql-block">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吳老師與男學員王鈺祥(左二)、顧家觀(左三)和趙正華(左四)集體展示《星星之火》選段《啟發(fā)楊桂英》,邀請全體女同學演唱“楊大嫂”。當“冤有頭來債有主”的唱腔響起時,現場的每一位朋友似乎都熱血澎湃,渾身的每一位細胞都在跳動。</p> <p class="ql-block"> 當唱腔的最后一句:“劉大哥,你們待我恩非淺,好比黑夜之中掛明燈”在全體女同學深情的演繹中落腔時,大家都意猶未盡,依依不舍……。</p> <p class="ql-block"> 視頻:《星星之火》選段《啟發(fā)楊桂英》</p> <p class="ql-block"> 附: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一)一組合影</p><p class="ql-block"> (1)2019年12月12日盛澤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滬劇班師生合影</p><p class="ql-block"> 盛澤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中心滬劇班成立于2019年3月,這里是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的一個教學點。正是在這里,吳老師開啟了在家鄉(xiāng)盛澤的滬劇教學時光。時任滬劇班的兩位班長是顧綺華(正班長)和顧劍華(副班長)姐妹,兩位顧班長對吳老師的滬劇教學十分支持,在滬劇班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盛澤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中心滬劇班逐漸壯大,學員由一開始的20來位發(fā)展到后來的60余位。</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受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的邀請,吳糧鋼老師又在鎮(zhèn)老年大學本部開設了滬劇班,由此開啟了在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兩個滬劇班的教學工作(手機橫看)。</p> <p class="ql-block"> ?。?)張艷老師是時任盛澤鎮(zhèn)住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的領導,她對滬劇班十分關心、全力支持,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張老師想方設法保證滬劇班的活動能基本正常開展。</p><p class="ql-block"> 圖為吳老師與張艷老師一起參加滬劇班活動時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2月29日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全體師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4)2024年6月18日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校長陳家時和滬劇班師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27日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師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二)參加大型演出</p><p class="ql-block"> (1)2019年12月29日,盛澤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滬劇班參加“夕陽無限美 無臺展風采”——“慶元旦、迎新年”聯誼活動。</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20日,盛澤鎮(zhèn)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滬劇班參加2020年盛澤鎮(zhèn)銀齡文藝匯演暨第三屆綢都孝老文化節(jié)開幕儀式文藝演出。</p> <p class="ql-block"> (3)2021年7月1日,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的滬劇表演唱《蘆蕩火種》選段《辦喜事》參加盛澤鎮(zhèn)戲劇家協會舉辦的《建黨百年 誦唱經典》滬劇專場演唱會。</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10日,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的滬劇表演唱《洪湖水浪打浪》,在蘇州開明大戲院參加優(yōu)質老年學校文藝展演,獲得表演優(yōu)秀獎。</p> <p class="ql-block"> 圖為全體參加演出的學員在開明大戲院舞臺合影。</p> <p class="ql-block"> 展演結束后,師生們在開明大戲院門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參加展演的獲獎證書</p> <p class="ql-block"> 參加展演的學員在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校園內合影</p> <p class="ql-block"> ?。ㄈ┟襟w報道</p><p class="ql-block"> (1)2021年11月18日吳江日報《禮金歲月》專欄以《老而好學了其中 回報社會貢獻多》為題報道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的事跡。</p> <p class="ql-block"> ?。?)2023年吳糧鋼老師關于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滬劇班事跡的的文章《停課不停學 社會課堂顯風采》發(fā)表于《姑蘇夕陽紅》雜志。</p> <p class="ql-block"> 正象吳老師發(fā)言中所說的“盛澤鎮(zhèn)老年大學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會?;丶铱纯础!?lt;/p><p class="ql-block"> 老年朋友們,常回“家”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