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英博物館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首座免費的國立博物館,也是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偉的博物館之一。這座綜合性博物館現(xiàn)擁有館藏文物800多萬件,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館藏文物從史前至當代、橫跨了全球地域的文化與歷史。在這里可以穿越時空,放眼看世界,瞻仰人類輝煌的文明歷史,因為這里每件文物都彰顯著人類非凡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所以有人說 : 無論你來自世界哪個角落,都能在此找到屬于自己祖先的文明。</p><p class="ql-block"> 這些來自他國的獨一無二的絕世珍寶,走過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漫漫路,如今都安靜的待在這里,在展廳在庫房,接受很好的保護研究。盡管有很多很多的文物來歷存在爭議,盡管很多國家都在努力爭取希望文物能回家,但是有太多的說不清的歷史原因存在,寶貝,歸期無望?!?lt;/p><p class="ql-block"> (手機隨拍)</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希臘建筑風格的門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史書可以含糊其辭,但沉默的文物卻會帶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lt;/p><p class="ql-block">走進博物館,感覺是在翻閱一部立體鮮活的歷史教科書,穿梭游覽之中,就如同進入時空隧道,從書本知識到實物,其參觀過程可以清晰的感知歷史的軌跡,人類古文明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地之一。這里有超過10萬件古埃及文物,很多都是極其珍貴的考古發(fā)現(xiàn)。</p> <p class="ql-block">羅塞塔石碑是大英博物館中最著名的文物之一,這是一塊花崗巖碑文,來自公元前196年的古埃及。這塊石碑上面用希臘文、古埃及通俗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這三種文字雕刻了公元前196年的一封法老詔書。考古學家通過其中的希臘文,破解了另外兩種古埃及文字,開創(chuàng)了古埃及文化研究的歷史性突破。</p><p class="ql-block">因為文物具有的重大意義,羅塞塔石碑被譽為世界考古發(fā)現(xiàn)史上“四大名碑”之一,其他三塊分別是出于中國的《大秦景教碑》,(現(xiàn)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出于約旦的《摩押石碑》,出于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太陽歷石》。</p><p class="ql-block">來此參觀的人流不斷,一層層的圍住了這塊寶貝石碑,堪稱一景。</p> <p class="ql-block">借助翻譯器,獲取更多的文物知識。</p> <p class="ql-block">亞述廳,收藏著來自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的瑰寶,亞述帝國所在地就是現(xiàn)在的伊拉克。</p><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東長年戰(zhàn)亂,文物古跡毀壞嚴重,有的歷史遺跡已成了廢墟,這兒展廳里的文物成了孤品了。</p> <p class="ql-block">仔細看,石雕上都有被切割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浮雕,創(chuàng)作于公元前645年至前635年間,來自尼尼微的亞述王宮遺址。展廳里還有很多,一塊塊浮雕綴連起來,講述的就是亞述帝國古老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帕特農廳,展品都是古希臘時期雅典神廟里的雕塑,來路明白,是一個英國伯爵-第七代額爾金伯爵,托馬斯.布魯斯出售給大英的。額兒金伯爵當時是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看到因為歷代戰(zhàn)亂,神廟里這些雕塑隨意散落并被損壞,在獲得當時政府的官方許可,并簽下文契,允許他和他的團隊,以保護文物的名義,臨摹、測繪并名正言順的帶走了部份雕塑。后因他個人財務問題,將這些雕塑賣給了大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中國人一定不會忘記一段屈辱的歷史,清朝時八國聯(lián)軍打進北京,是這位托馬斯的兒子第八代額兒金伯爵下令燒毀了圓明園,里面的奇珍異寶被偷被搶從此散落在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蹲踞的維納斯》,希臘神話中的阿芙洛狄忒在洗浴時蹲踞的姿態(tài),含蓄之美的創(chuàng)作使這座雕塑在古典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撫發(fā)的維納斯》</p> <p class="ql-block">精美至極的雕塑,殘缺之美讓人浮想聯(lián)翩。</p> <p class="ql-block">《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公元前390時期的建筑,1838年于桑索斯出土。這本是一座大型的國王陵墓,基座四周是一圈浮雕,柱子之間安放著真人尺寸的海中仙女雕塑。</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p><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p> <p class="ql-block">元青花,民國期間民間賣給英國收藏家,算是大英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宋代汝瓷存世約90多件,北京故宮有20件(含殘器),臺北故宮博物館有21件,上海博物館8件,大英博物館7件?;蛟S是館藏太多,不知道選哪個出鏡,索性全放出來,一個柜子里七件寶器,讓觀者一飽眼福。</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中國瓷器,件件都是美麗至極的藝術品,在這里有中華民族文明的記憶,有華夏子孫先祖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易縣遼代三彩羅漢</p> <p class="ql-block">《女史箴圖》(局部,資料圖),是我國東晉畫家顧愷之創(chuàng)作的絹本水墨設色繪畫作品,原作已失傳?,F(xiàn)存的是唐代摹本。畫作原本有12段,因年代久遠,其中3段已經遺失,現(xiàn)存9段。</p><p class="ql-block">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英國軍官約翰遜從頤和園中搶走《女史箴圖》,帶回英國,后來以25英鎊賣給大英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二戰(zhàn)期間,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后,救了7000名被日軍圍困的英軍。英國為了感謝我國,準備贈送我國一件禮物:送還《女史箴圖》或者贈送一艘潛艇。當時我國正與日本交戰(zhàn),為了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我國選擇了潛艇,這也讓我國錯失了一次收回《女史箴圖》的良機。</p> <p class="ql-block">展廳盡頭有一個走廊,這里是中國玉器的展柜,那把玉茶壺現(xiàn)在是中國廳的網(wǎng)紅。</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印度佛教藝術品</p> <p class="ql-block">花了六英鎊,買了一本大英博物館的中文指南,很值得。</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的后門。</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上午大英博物館的參觀,下午又來到了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繼續(xù)接受的美與藝術的熏陶。</p><p class="ql-block">該博物館為紀念阿爾伯特親王和維多利亞女王,成立于1852年,館藏文物從遠古時代到現(xiàn)代,是世界上最大的裝飾藝術和設計博物館,館內的永久收藏品遍及全球超過450萬,歷史跨度5000年。</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藝術并不僅僅是藝術,而是藝術對文明產生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美得無以輪比。</p> <p class="ql-block">結束了兩個知名的博物館參觀,腦海里浮現(xiàn)了一個大問號?為什么在國內的博物館參觀,是放眼華夏數(shù)千年,而在國外的博物館參觀是放眼全世界,這區(qū)別如此之大根源在哪里?是文化意識,是殖民,是掠奪,還是?……</p><p class="ql-block">盡管藝術不分國度,但一個國家的歷史是不應該也更不能忘記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