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安于平淡</p><p class="ql-block">拍攝地點:青海翡翠湖 </p><p class="ql-block"> 茶卡鹽湖</p><p class="ql-block">拍攝時間:2025.5.25—26</p><p class="ql-block">美篇號:6954045</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25日第五天,早上7點從敦煌出發(fā)前往青海的大柴旦翡翠湖,沿途的風景也是一大看點。近400公里的車程,穿越平均海拔3600米的當金山、長達160公里的無人區(qū)、蒼茫的戈壁、連綿的沙丘、偶爾閃現(xiàn)的綠洲,構(gòu)成了一幅幅壯美的西部畫卷。雖然路程較長,但一路上不斷變換的風景,足以讓人忘卻疲憊,充滿期待。下午2點到達翡翠湖景區(qū)。</p><p class="ql-block">總的來說,敦煌到大柴旦翡翠湖的旅程,不僅是一次空間的轉(zhuǎn)移,更是一次跨越歷史與自然的奇妙體驗。無論是對于歷史愛好者,還是自然風光攝影師,這條線路都充滿了無盡的誘惑與探索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阿克塞服務區(qū),敦煌至大柴旦翡翠湖,途中唯一停車休息的服務區(qū)。</p> <p class="ql-block">翡翠湖</p> <p class="ql-block">聽聞大柴旦翡翠湖的美,如同一顆遺落在人間的寶石,散發(fā)著獨特而迷人的光芒。懷揣著對這片神奇之地的向往,我們不顧長途跋涉的疲憊,5月25日下午2點終于來到了這片神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坐上小火車,仿佛開啟了一場夢幻之旅。小火車啟動的瞬間,車窗外原本單調(diào)的戈壁灘忽然幻化成了一片翡翠色的海洋,小火車兩側(cè)已能窺見斑斕鹽灘的雛形,我的心情也隨之愈發(fā)期待。</p><p class="ql-block">當小火車抵達第二觀景臺,車門開啟的剎那,咸濕的風裹挾著礦物質(zhì)氣息撲面而來。眼前豁然展開的鹽湖群像,宛如被巨人打翻的調(diào)色盤,美得讓人窒息。我踩在鹽晶覆蓋的步道上,腳下發(fā)出細碎的冰裂聲,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美妙樂章。這個區(qū)域分布著4 - 5個獨立鹽湖,湖水隨深度變化呈現(xiàn)出蒂芙尼藍、孔雀綠、奶白色的漸變,最深處可達腰際的湖水中,氯化鎂結(jié)晶形成的白色紋路如同大地的掌紋,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我漫步在湖邊,仔細觀賞著每一個鹽湖。它們因所含礦物質(zhì)濃度的差異,在陽光的映照下,呈現(xiàn)出碧綠、湛藍、清白等豐富而絢爛的色彩。從遠處眺望,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湖泊,如同散落在大地上的翡翠,在陽光的輕撫下,閃爍著粼粼波光。湖與湖之間,鹽堤蜿蜒交錯,像是大地勾勒出的神秘線條,將這些翡翠分割成形狀各異的奇妙圖案。有的湖泊形似彎彎的月牙,溫柔地臥在那里;有的則如同一顆顆圓潤的寶石,鑲嵌在白色的鹽床之上。當微風輕輕拂過湖面,湖水泛起層層漣漪,那色彩也隨之變幻流動,仿佛是湖中的精靈在翩翩起舞,每一個瞬間都美得動人心弦。</p><p class="ql-block">在湖邊,游客們穿著鮮艷的衣服,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留念。我急忙拿起相機,定格了這絕美的瞬間。</p> <p class="ql-block">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達木盆地的邊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qū)大柴旦鎮(zhèn)境內(nèi),是大柴旦鹽湖風貌,屬硫酸鎂亞型鹽湖,面積約15平方千米。由大小不等、形態(tài)迥異,深淺不一的鹽池組成。</p><p class="ql-block">翡翠湖盛產(chǎn)硼、鋰、鹽、鉀、芒硝等原料,是一個具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的鹽湖。</p> <p class="ql-block">大柴旦翡翠湖被譽為“上帝流下的眼淚”,站在湖邊,仿佛誤入了一個調(diào)色板的童話世界。湖水在陽光照射下清澈湛藍,色彩如翡翠般美麗,因而得名“翡翠湖”。由于礦物質(zhì)在湖水中的濃度不同,導致湖水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顏色。湖水顏色會隨著礦物質(zhì)含量不同而變化,內(nèi)層呈碧綠色,外層呈奶籃色。</p><p class="ql-block">此外,湖水的顏色還會受天氣、光線、觀賞角度、風向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湖水在不同時段、不同角度色彩斑斕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翡翠湖宛如鏡面,天空白云、周邊的柴達木山和皚皚雪峰的倒影映入湖中,如詩如畫。翡翠湖的美未經(jīng)雕琢,擁有世間最純粹的綠色。它宛如一顆顆晶瑩的翡翠,鑲嵌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寧靜而深邃。翡翠湖不僅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它的原始美、變換的色彩及寧靜的環(huán)境共同構(gòu)成了一副引人入勝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結(jié)晶的鹽花</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德令哈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海西佳悅酒店</p> <p class="ql-block">茶卡鹽湖</p> <p class="ql-block">5月26日是行程的第6天,早上7點我們從德令哈出發(fā),途中經(jīng)停高原藏族村寨,經(jīng)過4個多小時的行程,于中午11點來到了號稱“天空之鏡”的茶卡鹽湖。</p> <p class="ql-block">抵達茶卡鹽湖景區(qū)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頗具特色的大門,上書“茶卡天空壹號”,仿佛在訴說著這里的古老故事。走進景區(qū),乘坐小火車向湖中心進發(fā)。小火車緩緩前行,兩旁是大片的鹽灘,鹽粒在陽光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到達湖中心,眼前的景象讓我瞬間屏住了呼吸。茶卡鹽湖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鑲嵌在大地之上,藍天白云、遠處的山巒以及周圍的游客都清晰地倒映在湖中,水天相接,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湖。湖水清澈見底,湖底的鹽結(jié)晶形態(tài)各異,有的像花朵,有的像星星,在陽光的折射下,散發(fā)出五彩斑斕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在鹽湖中,許多游客穿著鮮艷的衣服,擺出各種姿勢拍照留念。他們的身影與鹽湖的美景融為一體,構(gòu)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我拿出相機,記錄下這難忘的瞬間。</p><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木棧道來到湖的深處,舉目俯瞰整個鹽湖,只見陽光灑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與鹽湖相互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茶卡鹽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州烏蘭縣茶卡鎮(zhèn)鹽湖路9號,“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蒙古語“達布遜淖爾”,也就是青鹽的海。茶卡鹽湖平均海拔3059米,湖面面積154平方千米,景區(qū)面積30平方千米。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是109國道、315國道的交匯處,東距省會西寧298千米,西距德令哈200千米,被譽為柴達木盆地東大門。</p><p class="ql-block">茶卡鹽湖四周雪山環(huán)繞,平靜的湖面像鏡子一樣,反射著美麗的令人陶醉的天空景色,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茶卡鹽湖還因盛產(chǎn)大青鹽馳名,成為中國首家綠色食用鹽生產(chǎn)基地,被國家旅游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要去的55個地方”之一,成為大美青海的又一張靚麗金名片。</p> <p class="ql-block">“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人間盛世顏。”,如果說有一個地方能讓人仿佛踏入夢境,茶卡鹽湖絕對是當之無愧。這里號稱中國版的“玻利維亞”,鹽層潔白似雪,一望無際,湖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藍天、白云、及遠處的山巒倒映其中,水天相接,天湖難分,仿佛整個世界都顛倒了過來。走在湖面上,就像踏入了一個空靈的世界,分不清是天空注入了湖中,還是湖水擁抱了天空。隨手一拍,都是一幅絕美的畫作,真不愧是聞名遐邇的“天空之鏡”。</p><p class="ql-block">這次茶卡鹽湖之旅,不僅讓我領(lǐng)略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我相信,這片美麗的天空之境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p> <p class="ql-block">參觀高原藏族村寨:赤金部落。領(lǐng)略青藏高原藏族特色民俗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