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編輯 王靜波 <p class="ql-block">離開無錫蠡園前往江南地區(qū)最大的山水園林勝境,意在欣賞“世界三大賞櫻圣地之一”的黿頭渚萬畝櫻海,稍遺憾的是錯過了最佳櫻花季,沒有趕上盛開時的爭妍斗艷,粉霞滿天,也沒看到凋零時的落英繽紛,如歌如泣。令人欣慰的是還有部分晚櫻,粉云壓枝,競相綻放,與人共歡。雖然錯過了櫻花季,黿頭渚作為著名5A級景點,除了春日櫻花圣境,還有諸多其他四季盛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景不同,失之東偶,收之桑榆, 舉著鏡頭朝前走,最佳絕景處,定有佳景遇。</p> <p class="ql-block">據(jù)史料提供,黿頭渚的園林歷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社會名流、達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私家花園和別墅。地方紳士楊翰西購地建“橫云山莊”并募資建廣福寺、陶朱閣;王心如建“太湖別墅”;陳仲言建陳園(若圃)、鄭明山建鄭園等,私家園林建筑星羅棋布,逐年增多。建國后,這些私家花園和別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黿頭渚公園”。近年來又大規(guī)模擴建新景點,使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日趨完美,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和綜合性、多功能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qū)大門,光緒年間無錫舉人秦敦士所題寫的“太湖黿頭渚” 巨石映入眼簾,藍天白云映襯下的五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黿頭渚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nèi)的一個半島,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狀如浮黿翹首而得名,是太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主景點之一。值得一提的是黿頭渚(yuán tóu zhǔ)很容易讀錯,也更讓人感到這里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遠處的鹿鼎山矗立著一座金色寶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腳下是一塊開闊地和寧靜湖畔,遠處山丘綠意盎然,周</span>圍綠樹環(huán)繞,近處湖邊種植著各種花卉迎春斗艷,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橋延伸至水中,連接兩岸,微風(fēng)吹過,波紋蕩漾,自然的山水風(fēng)光,</span>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卷。用鏡頭記錄下春日美景,每一幀都像是從詩畫中截取的片段。這樣的場景確實招人喜歡。</p> <p class="ql-block">木制棧道蜿蜒于湖邊,周圍綠樹成蔭, 身邊春花爛漫,藍天白云下水中折成對半。但最讓人喜歡的是,湖中高大挺拔的水杉。晨曦中的水杉樹矗立在金色的陽光下,樹干筆直而挺拔,仿佛連接著天地, 散發(fā)著清新的氣息,令人心曠神怡?。夕陽下的水杉樹則展現(xiàn)出一種溫柔而夢幻,暖色余暉灑在水杉樹上,形成的斑駁樹影,隨著湖面的微風(fēng)輕輕搖曳,充滿了詩意與和諧之美。</p> <p class="ql-block">充山隱秀以自然野景和植物觀賞為主的景區(qū),其名稱蘊含“山巒秀色隱于自然”的意境?。充山隱秀以樹木花草,自然野景取勝,古樹名木眾多,是太湖觀賞植物園的主要所在地。景區(qū)內(nèi)有醉芳樓、杏花樓、挹秀橋、花菖蒲園等景點。行走其間,春天把這里潤色,陽光把這里溫暖,一個個令人驚喜的畫面,展現(xiàn)在眼前,真是美翻了,手舉相機,只是胳膊有點酸。</p> <p class="ql-block">白色和粉色的晚櫻成為這里一大亮點,人們漫步于霧氣繚繞的小橋上欣賞櫻花,駐足拍照。雖然霧氣為人工制造,為美麗的場景,增添了特效,但讓場景不再平淡無奇,宛如煙霧繚繞的人間仙境。好奇的是,云霧本應(yīng)天漂落,這里的煙霞湖邊鉆。景是真的,霧是假的,讓人真假難辨。</p> <p class="ql-block">櫻花谷位于黿頭渚景區(qū)鹿頂山北麓,與中日櫻花友誼林毗鄰,又融為一體,占地20萬平方米,植有68個品種的櫻花3萬余株,是中國最大的櫻花專類園。櫻花谷建有賞櫻樓、躡云閣、繁英軒、簇春橋等建筑。這個核心區(qū)域,有許多獨特的景致,令人驚喜。忍俊不住,按下快門,雖然櫻花不那么鮮艷,但總比沒有好看。</p> <p class="ql-block">賞櫻樓位于黿頭渚櫻花林核心地帶,是櫻花林內(nèi)標志性建筑景觀,也是園內(nèi)最高的日式建筑。登臨賞櫻樓,可以居高臨下,舉目四望,漫山遍野的櫻花花海盡收眼底,樓閣撬檐上神獸,似乎在昂首觀花,探頭飲水。<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最佳位置。這座高大雄偉的建筑物,古風(fēng)古韻猶在,成了這里的主宰。</span></p> <p class="ql-block">觀櫻樓門前,櫻花樹枝間,掛著一個個漂亮的透明風(fēng)鈴,并附帶祈愿卡片寄托美好祝愿。走近仔細看櫻花綻放,呈現(xiàn)著自然的浪漫,風(fēng)鈴的加持,更顯詩情畫意的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犢山春曉是整個黿頭渚櫻花最美的地方,拿起相機都不知該把鏡頭對準哪里, 處處是景,步步成詩,怎么看都不厭其美。怎么拍都不厭其煩。</p> <p class="ql-block">寧靜的湖泊旁點綴著小島與石橋,薄霧輕拂水面,遠處樹木郁郁蔥蔥,人們在其中悠然自得地散步或賞景,仿佛徜徉在時光中。什么人間仙境,人間瑤池,世外桃源,都用上了,也很難把其意境表達完全。</p> <p class="ql-block">黿頭渚太湖別墅,充滿歷史韻味,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然風(fēng)光旖旎。別墅由無錫社會賢達王心如始建于1927年,囊括了黿頭渚內(nèi)大部分的優(yōu)美湖岸線,是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1986年,在日本民間組織的倡導(dǎo)下,無錫黿頭渚景區(qū)與日本友人結(jié)下友誼,并開始合作種植櫻花苗木。為紀念這一友好交往,雙方于1988年建成友誼亭,并立碑紀念。該亭成為中日民間友好的象征,也是黿頭渚櫻花文化的重要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這里又是一處最風(fēng)景處,薄霧繚繞的湖邊,兩座傳統(tǒng)的亭子?xùn)|西相對,<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樸靜謐地矗立于綠意盎然之中,周</span>圍環(huán)繞著郁郁蔥蔥的樹木,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光影,在水面上形成美麗的倒影,時光在這里駐足 。鏡頭回放,怎么看都像一張張賞心悅目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兩只黑天鵝,在清澈的湖水中,悠閑的覓食,他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了與人類的密切接觸,自由自在,沒有半點恐懼。呈現(xiàn)野生動物和人類和諧相處美好畫卷。</p> <p class="ql-block">挹秀橋是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內(nèi)的標志性景觀橋梁,位于充山與鹿頂山之間,兼具交通與觀景功能,以拱形橋洞和橋上三亭連建的獨特設(shè)計著稱。站在橋上,腳下的櫻花大道,一覽無余。</p> <p class="ql-block">太湖仙島,黿頭渚景區(qū)的著名景點之一,距黿頭渚西南2.6公里,須乘坐游船往返此地。島上建有三山道院,會仙橋、天街、靈霄宮、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覺灣等景點及建筑。仙島玉宇瓊樓,梵音陣陣,石窟靈洞,是一處林木蒼翠,美輪美奐,清曠疏朗,超凡脫俗的仙境勝地,有“三山映碧”之贊譽。這是來到黿頭渚不可或缺的游覽地。</p> <p class="ql-block">仙島牌坊是仙島的地標性建筑,三門五樓式樣,牌坊高9米,寬6米,頂上蓋的是紅色琉璃瓦,下有八尊麒麟圍護,牌坊中間的寶珠和脊頂?shù)幕鹧嬖陉柟庀陆鸸忾W閃,整個牌坊雕刻精美,高聳堅挺,給人一種接天連地的感覺和不凡的氣勢。要想進入島內(nèi),必須經(jīng)過于此。</p> <p class="ql-block">會仙橋是太湖仙島內(nèi)連接大磯島與小磯島的重要通道。該橋仿造侗族風(fēng)雨橋建造,采用懸空木棧橋結(jié)構(gòu),橋身長達100余米,建有廊道與觀景孔洞。1995年改建時增建五亭二廊,融合漢族與侗族建筑技藝,形成兼具交通與景觀功能的仿古建筑。兩島之間的這座橋梁,古樸典雅,靜臥湖間,成為了景區(qū)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這樣的美麗景觀非常值得落入鏡頭里。</p> <p class="ql-block"> 走過會仙橋,便進入了,“仙界,”天都仙府,凌霄宮,太乙天壇,月老祠等四大名寺,都建在這里。成為中國道教文化的一個勝地。</p> <p class="ql-block">會仙橋東側(cè)岸邊,一座石欄上掛滿紅燈籠,粗大的鐵鎖鏈拴著兩只大元寶,其中一個寫著吉祥如意,一個寫著喜結(jié)良緣,背后的山根處,立有一塊巨大的銅錢幣,不遠處,還有幾尊大象銅塑,寓意財源亨通,吉祥如意。瞬間讓這里的熱度提升拉滿,仙境也有凡間趣。</p> <p class="ql-block">從月老祠旁的石階向上走,就到了天都仙府景區(qū)。天都仙府,主樓為三層五重檐,歇山頂,紅墻碧瓦,內(nèi)設(shè)慈航殿、文昌殿、財神殿、媽祖殿、弘道堂等殿宇,法相莊嚴。這里梵音渺渺,有僧人主持。</p> <p class="ql-block">梯云直上牌坊是上山下山的通道,牌坊風(fēng)格古樸莊嚴,與仙島的神話主體文化相適應(yīng),引導(dǎo)人們步入瓊樓玉閣般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天街全長96米,擁有40多家商鋪,展示了傳統(tǒng)的商業(yè)文化。這里的建筑風(fēng)格以江南民居的青瓦粉墻為基調(diào),小巧玲瓏,獨具特色,這里街巷狹窄,游人眾多,充滿人間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天街一座傳統(tǒng)的中式建筑入口處,墻壁上裝飾著一個葫蘆形狀的鏤空門洞,透過這個獨特的開口可以看到庭院內(nèi)的景象進庭院。獨具匠心的設(shè)計,美麗新穎,聚財祥瑞。</p> <p class="ql-block">?靈霄宮?是太湖三山道院的核心建筑之一,作為中國唯一的水上道院,其建筑風(fēng)格融合了傳統(tǒng)道教文化與自然景觀。太湖仙島凌霄宮?為七層九重檐塔型建筑,高42米,頂部采用朱紅色琉璃瓦??,坐落在島上最頂端,為太湖仙島的標志性景點。</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處瀑布,3月正值枯水期,看不到銀河飄落,只能看到眼前排列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山下這座建筑,懸掛兩個牌匾,上寫函谷關(guān),下寫媽祖殿。經(jīng)查證,無準確記載。</p> <p class="ql-block">凌霄宮山下,一尊高7.1米、寬8米、重20噸的老子青銅塑像,仿制自福建泉州宋代老君巖石雕坐像,面朝東方寓意“紫氣東來”,展現(xiàn)了老子作為道家始祖的慈祥與哲思形象。</p> <p class="ql-block">湖中有島,島內(nèi)有湖,湖光倒影,綠野仙蹤。美不勝收,太湖仙島名不虛傳。</p>